聖經:創世記十八章20-33節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來思考與家庭有關的主題,就是對家人傳福音。現在調查一下,我們的家人是否都已經信耶穌了?家庭裡面有人還沒信耶穌的請舉手!如果有舉手,今天的主題就十分重要,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如何對他們傳福音。
我遇過很多的基督徒,他們心中有一個非常大的期待與盼望,就是希望他們的家人可以信耶穌,有的甚至為這件事禱告、努力幾十年。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要從聖經來學習如何對家人傳福音。
剛剛沒有舉手的弟兄姊妹,有人的家庭已經是好幾代的基督徒,那是不是今天的主題就與我們沒有關係呢?其實不一定。基督徒家庭出生的每一個孩子,也不保證他們一定都有機會親身體驗到耶穌。我們也看到很多基督徒家庭的孩子,長大就離開上帝,沒有繼續聚會。雖然他們從小就是基督徒,甚至也都有受洗或堅信禮,但他們與耶穌不一定有真實的關係。
所以我們每一個孩子或孫子,都需要我們的引導,幫助他們與耶穌去建立真實的關係。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傳福音,因此今天的主題還是跟我們很有關係。
提到家人,我們也可以想比較廣,譬如說整個家族裡面有沒有尚未信主的家人?另一半那邊的家族有沒有尚未信主的家人?這些都是我們的家人,可以對他們傳福音。
今天讀的聖經提到亞伯拉罕與羅得,他們是什麼關係呢?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子,羅得要稱呼亞伯拉罕為伯父。羅得的爸爸比較早過世,所以亞伯拉罕對羅得十分照顧。
我們可以想想看,羅得為什麼會認識上帝?彼得後書說羅得是個義人,表示他也是信上帝的。是什麼人傳福音給羅得呢?聖經沒有說,但很有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把福音傳給他。
這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就是對家族裡面還沒信主的家人傳福音。我自己的家族差不多都是基督徒,但是我的伯母不是,她是虔誠的西藏佛教徒,所以她就是需要我去傳福音的家人。
因此對家人傳福音,和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有關係,今天我們可以很認真的從聖經來學習。我們特別要來研究亞伯拉罕與羅得的互動,也從中來學習。
對家人傳福音的困難
提到對家人傳福音,不知道我們覺得對家人傳福音是容易的事或困難的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很困難,真的是這樣!因為家人會一起生活,一起生活就會互相影響,也互相傷害。
亞伯拉罕與羅得就是如此。來看一段聖經:亞伯蘭的牲畜和金銀極多。…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羣、羊羣、帳棚。那地容不下他們住在一起;因為他們的財物非常多,使他們不能同住一起。…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之間起了爭端。(創13:2-7和合本修訂版)
亞伯蘭是亞伯拉罕的舊名。在這邊可以看到亞伯拉罕與羅得本來住在一起,一開始都相安無事,但他們的財物越來越多,就開始有住不下的問題。亞伯拉罕與羅得自己還可以互相忍耐,但他們手下的牧羊人就忍不住起了爭端。這就是對家人傳福音的困難,因為家人都會吵架,愈近就愈會衝突,衝突之下實在很難傳福音。
再來,家人因為很親近,發生什麼事大家都會知道,就算沒住在一起還是傳得很快。所以我們的脾氣、軟弱、缺點、丟臉的事,家人都十分了解。所以要對家人傳福音的時候,真的是沒辦法騙人。
有時我們知道自己做得不好,這時候要說見證實在會說不出口。硬要說也絕對沒用,因為他們會覺得我們只會講但做不到。所以有時對不熟的人傳福音反而感覺比較簡單。
我覺得羅得與亞伯拉罕也是這樣。他們如此親近,亞伯拉罕發生什麼事情,羅得一定也知道。譬如說,亞伯拉罕這麼久一直都沒有孩子,或者亞伯拉罕家裡兩個老婆在吵架,或是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兩次被人抓走,這些事情羅得應該多少都知道一些。
因為羅得知道亞伯拉罕這些事情,亞伯拉罕要鼓勵他信靠上帝或要傳福音給他的時候,相信亞伯拉罕會覺得很有壓力、很困難,甚至說不出口。這就是對家人傳福音的第二個困難。
除了這些困難以外,傳福音給家人還有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我們不是亞伯拉罕。我們會想說,亞伯拉罕與上帝的關係這麼好,上帝與他好像朋友一般,他又是大有信心的人,又經驗到上帝讓他一百歲生孩子的神蹟,他當然可以傳福音!
但是我們不是他,有時我們感覺自己的信仰並沒有如此堅定,對上帝的體驗就已經不夠了,要如何傳福音呢?
所以傳福音給家人真的不容易。傳福音本來就不容易,要傳福音給家人,實在更不容易。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對家人傳福音也可以是容易的事情。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再來看這三個困難。第一個困難:愈近愈會衝突,這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愈近就愈有機會做見證,引領家人來親近上帝。最近我們醫療傳道探訪隊去探訪一個家庭,媽媽就分享說,以前完全不曾接觸過教會,他的家人、朋友都不是基督徒,所以他之前都沒有機會親近上帝,這次機會很難得,是透過她親戚的同學的同學才介紹給我們去探訪。
但是我們的家人並不會這樣,因為在家族裡至少有一個基督徒,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家人就有一個親近與熟悉上帝的機會。他們多少有機會參加教會的活動或禮拜、多少都會聽到我們的見證與分享,至少他們知道如果要找尋上帝,可以去問什麼人。非常多人想要信耶穌時都是這樣,會先問家族裡面的基督徒。所以家人愈接近,其實就愈有機會傳福音。
再來,雖然家人知道我們的軟弱,但另一方面,我們的軟弱若有改變與成長,他們也一定會有感受。因為家人的關係很近,他們十分了解我們本來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真的有成長,他們也一定是第一個體驗到的。當他們看到我們在信仰裡,真正倚靠上帝來改變,他們也真的會對信仰產生興趣。所以困難就是一個機會:雖然我們有軟弱,雖然這些軟弱我們的家人都知道,但是我們在軟弱中成長就是最好的見證。
接著,雖然我們不是亞伯拉罕,信心與智慧都不夠,對上帝的體驗也不夠,但傳福音不是傳揚我們自己,是傳揚上帝。其實我們的信心到什麼程度,體驗到什麼程度,就可以照著這樣來分享與傳揚。我們不需要分享超過我們所體驗的,我們可以單純照我們所體驗的來分享。
比方說,亞伯拉罕還沒生以撒的時候,他如何傳福音?上帝對他的承諾根本連個影子也沒有,這件事羅得也應該知道。但亞伯拉罕還是可以分享他所體驗的上帝:上帝如何引導他平安到迦南地、如何保護撒拉、如何與他立約等等。我相信他若有機會對羅得分享信仰,一定就是講這些。
所以不必煩惱自己不是亞伯拉罕、也不是牧師,以為沒辦法傳福音給家人。我們可以學習照所體驗的來分享,其他就交給上帝。
這其實就是學習傳福音的時候,一定要把握的重點:傳福音其實不是我們的工作,也不是我們有能力讓人信耶穌;傳福音是上帝的工作,只有上帝聖靈的感動才可能引導人來信,我們只是參與一部分而已。
如果了解這個,就不必有那麼大的壓力,傳福音的成功與失敗也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可以學習照我們的力量,盡心去配合上帝的計劃就好。上帝既然安排我們成為他們的家人,我們盡心去傳,也將結果交給上帝。
其實我們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的軟弱與困難、可以做與不能做的,上帝早就知道。所以讓我們交託給上帝,不用煩惱,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對家人傳福音。
對家人傳福音的第一步,就是替家人禱告。請一起來看聖經:耶和華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着亞伯拉罕呢?…所多瑪和蛾摩拉罪惡極其嚴重,控告他們的聲音很大。我要下去察看他們所做的,是否真的像那達到我這裏的聲音一樣;如果不是,我也要知道。」亞伯拉罕近前來,說:「你真的要把義人和惡人一同剿滅嗎?假若那城裏有五十個義人,你真的還要剿滅,不因城裏這五十個義人饒了那地方嗎?」(創18:17-24 和合本修訂版)
亞伯拉罕為什麼替所多瑪城禱告?就是因為羅得住在那裡。當亞伯拉罕知道上帝的審判要臨到所多瑪,他就開始煩惱羅得是不是會有危險,所以就開始替羅得禱告。
我們的家人若還沒信主,或沒有和上帝有真正的關係,他們就是在危險裡面,我們可以學習亞伯拉罕,祈求上帝的憐憫與保護。
亞伯拉罕向上帝的祈求,從五十個、四十五個、四十個,一直到十個,他講話雖然非常客氣,但也可以說要求有一點過份,但讓我們詫異的是上帝竟然完全答應。
為什麼上帝會答應?其實我們看聖經就知道,是上帝主動找亞伯拉罕談論這件事,上帝可能早就有心理準備,亞伯拉罕會替羅得禱告,甚至亞伯拉罕的禱告也可能是出於上帝的感動,因為上帝本來就是憐憫人的上帝,難怪祂這麼容易就接受亞伯拉罕的祈求。
所以當我們為了家人信主禱告的時候,我覺得上帝也會很樂意接受我們的禱告。傳福音本來就是上帝的計劃與工作,我們這樣禱告當然合乎上帝的心意,所以我們可以勇敢來求。當然上帝安排的時間與我們所想像的不一定相同,上帝的計劃也不一定是照我們的想法,我們也要尊重。但是我相信上帝很喜歡我們為了家人的信主來禱告,上帝也樂意使用我們的禱告來做奇妙的事情。
亞伯拉罕的禱告後來停在十個,他為什麼停?可能是因為他覺得所多瑪應該有十個義人沒問題,羅得他們全家就已經有六個了啊,再找四個應該沒有問題。也有可能亞伯拉罕從五十個求到十個,自己也感覺有點過份,不敢再繼續求。
我覺得我們有時候跟亞伯拉罕一樣,信心不夠,沒有繼續堅持向上帝禱告,喪失了得著上帝更大恩典的機會。替家人禱告要學習堅持下去,長期忍耐禱告,就可以看到上帝的恩典。
我在花蓮的時候曾接待一個福音隊,遇到一對夫婦,太太從結婚就開始為先生信主來禱告,禱告十幾年都沒看到明顯的效果。但後來他們的女兒在教會參與團契、福音隊等等,得到很大的感動,就開始邀爸爸去教會。我們知道作爸爸的都沒辦法拒絕女兒的邀請,就漸漸有去。後來又遇到一件很大的事情,這位爸爸在工作上被人控告,事情非常的嚴重。其實並不是他的問題,但卻叫他負責,壓力非常大。那陣子他們就是全家一起禱告,每天以禱告來面對這件事情。後來非常奇妙,這些控告最後都不成立,他真正體會到上帝的保守與恩典。這件事情之後他就決定要受洗,受洗之後也非常熱心,還來參加福音隊。
我們常常聽到這種見證,但是背後的努力真的很不容易,需要長期堅持禱告,一直忍耐到最後才會看到上帝的恩典。但這段聖經鼓勵我們堅持下去,不要放棄,上帝喜歡我們的禱告。我們兄弟姊妹也可以互相鼓勵,在信心不夠的時候彼此支持,繼續禱告。這就是對家人傳福音的第一步:為了家人的信主來禱告。
再來第二步就是:除去福音的阻礙。有時我們希望家人親近上帝,但沒有除去中間的阻礙,甚至我們的安排變成一種阻礙,反而讓家人沒機會親近上帝。
譬如說,我們一方面很希望太太可以禮拜日去教會,但是另一方面又沒有幫忙太太做家事或照顧小孩。這樣太太禮拜日就會比平常更累,當然就不喜歡去教會。
或者,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有好的信仰,但因為煩惱他們的功課,結果在禮拜或聚會的時候又安排補習,反而讓他們沒機會去經驗上帝。其實功課不應該成為福音的阻礙,我們可以盡量去尋找一個平衡:好好追求上帝,也好好面對功課。至少不要因為功課而整年或兩三年都沒去禮拜也沒有聚會,這樣功課不一定會進步,但孩子會失去他們的信仰。
常看到很多青少年因為這樣離開上帝,實在很可惜。在上帝的恩典裡這些青少年還是有機會可以回頭,但通常都要上帝特別的恩典才有辦法。
有時家人自己的選擇沒辦法勉強,勉強反而會讓狀況更糟。一起來看下面這段聖經:於是羅得選擇了約旦河整個平原。羅得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開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鎮,他漸漸遷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創13:11-12 和合本修正版)
當羅得慢慢地遷移去住在所多瑪的時候,亞伯拉罕應該很不贊成。因為所多瑪的罪惡有可能會影響羅得的家庭,也可能讓羅得漸漸離開上帝。亞伯拉罕應該有給羅得一些建議,但羅得可能聽不下去,亞伯拉罕也沒辦法勉強。羅得堅持要住在所多瑪,後來才會遇到危險。
我們有時候沒辦法影響家人的選擇,但至少我們不要自己安排家人去住在所多瑪,不要自己安排一些福音的阻礙,讓他們沒機會經驗上帝。除去家人得著福音的阻礙,這是對家人傳福音的第二步。
再來第三步就是:將福音活出來。對家人傳福音,用嘴巴說的比較有效或是用行動表明比較有效呢?當然是行動比較有效。如果沒有把福音真正落實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傳福音給家人。
我曾聽到有基督徒分享,她很盼望先生信主,她也很認真禱告。但她在分享中也檢討自己,可能她先生沒信主的原因就是因為她對他很兇。她很愛她先生,但講話的習慣要改變實在很困難。
其實我覺得這就是他先生信主的機會。她若能倚靠上帝改變她對先生講話的態度,這就是福音最好的見證。當我們認真努力去將福音在家裡活出來的時候,雖然會感覺很辛苦,也不一定做得很好,但是家人一定會有感受。因為他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如果可以將福音的本質─愛與赦免─真正實行在家庭裡面,這就是最好的見證。而愛與赦免也正是每個家庭都深深需要的。其實亞伯拉罕也是這樣做,我們來看聖經: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以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以相爭,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向左。」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吧!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亞伯拉罕與羅得有衝突,若要解決一定要分開。但什麼人先選呢?一般都會想說應該是長輩先選才對,但亞伯拉罕真的有上帝的愛,所以他願意讓羅得先選。我們華人會覺得羅得很白目,長輩應該只是客氣,羅得竟然就真的這樣做,實在很笨。我這樣笑羅得,但我自己也常常會這樣,別人客氣的話我都當作是真的。但不論羅得是白目或怎樣,我覺得羅得一定有感受到亞伯拉罕的愛。亞伯拉罕真正把上帝的愛實踐在實際的生活與衝突裡面,這就是福音最大的見證。
家庭裡面一定會有衝突,但衝突是我們活出上帝的愛最好的機會。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硬逼自己做,也是會留有怨恨或怨言。但如果真正跟上帝有親密的關係,上帝的愛可以醫治我們的受傷,填滿我們的需要,也幫助我們再次用愛來面對家人。將福音活出來,這就是對家人傳福音的第三步。
再來第四步就是:勇敢邀請家人信耶穌,接受洗禮或堅信禮。家人什麼時候會信耶穌、會回到上帝面前,我們真的不知道。也有人是在癌症末期最後才決定信耶穌、受洗,受洗隔天就過世。上帝有祂的時間,有時我們不一定能確定。
但在適當的時機,如果感受到聖靈的感動,我們可以勇敢邀請家人來教會聚會、來參加福音禮拜、來信耶穌、來接受洗禮或堅信禮。在上帝的恩典裡面,在想不到的時候,他們可能真的會答應。他們答應的時候,甚至我們會想說,這是否是真的?但上帝的恩典真正超越我們所想像。
提到信耶穌受洗,還需要探討一個問題:是不是每一個還沒信主的家人,我們替他們禱告,他們就一定會信耶穌?有人引用使徒行傳十六章三十一節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這是很多第一代的基督徒都有經驗到的恩典,福音從一個人進入這個家庭,後來全家都成為得救的基督徒。但是這段聖經是保羅對當時獄警的鼓勵,叫他引導他們全家信主得救,不一定能解釋成上帝對我們的保證。我們還是可以用這段經文對上帝禱告,但也要尊重上帝。
但講到這個主題,讓我們再次思考今天的經文。今天的經文裡面亞伯拉罕一直替羅得禱告,禱告到最後是否真的有救到羅得?其實沒有,因為所多瑪連十個義人都沒有。
但是上帝有救羅得嗎?有!雖然亞伯拉罕沒有禱告到底,但因為上帝知道亞伯拉罕的心,知道他掛心的是羅得,就差派天使特別去保護羅得一家人逃出所多瑪。從這邊我們可以看到一件事:上帝的力氣和恩典超越亞伯拉罕的軟弱和失敗。
上帝對我們也是一樣。上帝知道我們的心,知道我們的掛慮,知道我們心裡面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家人可以得救。其實上帝知道,而且上帝比我們還更愛我們的家人,因為上帝的愛比我們的愛更加完全。所以我們不必煩惱,我們可以完全將家人交給上帝。
我們可以來思考羅得的結局:在創世記中,羅得從所多瑪逃出去以後,結局好嗎?其實後來又發生了不好的事情,他的女兒欺騙他,讓他在酒後亂倫,他的女兒從他得到小孩。在創世記裡面,羅得好像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但當讀到新約,彼得後書說羅得是義人的時候,可以知道一件事:上帝看人的結局與我們不同。只有上帝才真正知道一個人的結局是在哪裡。
所以當我們為一個家人禱告、對他傳福音,結果他沒有信主受洗就過世的時候,不一定要放棄所有的希望,其實就把他交託給上帝就好。
他的結局,雖然我們沒辦法知道,但其實本來我們就沒辦法看清楚一個人的心。只有上帝才知道他的內心,只有上帝是從生到死都在他的身邊,也只有上帝知道他真正的結局。所以可以將他交託給上帝,不用煩惱。有一天我們可能會發現,上帝的恩典超越我們所想像,並且無論如何,上帝的愛已經勝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