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詩篇七十八篇 1-7 節
箴言二十三章 22-25 節
前言:
父親節到來時,使我想起一篇文章,是由一位對於人生有著鉅細靡遺的觀察和體驗的作家所撰,他將人從六到六十歲之不同年齡階段間,對於父親的認知、看法與感受,加以分析和描述,並撰寫為文,將之投稿在《國際金融報》當中,看過之後,讓人深表同感。其文如后:
六歲:「爸爸真了不起,甚麼都懂!」
十四歲:「爸爸好像有時候說得也不對…」
二十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歲:「爸爸如同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陳腐不堪。」
三十五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四十五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商量商量,也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在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六十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瞭解您太晚了!」
一、在父親的生命中,您缺席了嗎?
前幾天,有一位旅居拿大多年的學長,利用返台休假的機會,全家一行五人前來高雄旅遊,順便造訪我這位學弟。閒談間,從其口中得知,他已向所屬的工作單位提出辭呈,決定過幾個月之後,回到台灣服務。縱使所屬的單位一再地慰留,但他還是堅決要回台灣。
促使學長回台灣的因素,並非他在加拿大的工作不順遂,也非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可以各自獨立,更非台灣有好幾個工作機會「引誘」他回來,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要回台灣陪伴年紀老邁的父親。
學長有感而發的談道,自從他中學外出唸書而離家之後,就一直在外闖蕩,鮮少有機會回家陪伴父親,有的話也只有在家待上一兩天,就又回到工作崗位,這樣的情形,絕非「聚少離多」四個字所能形容。當他去國多年,年過半百之後,驟然想起母親早逝,父親又高齡八十八歲,遂而從心中燃起,若不即時,又等待何時能夠彌補過去因忙碌而沒有時間陪伴父親的「虧欠」。因此,他決定放棄在加拿大奮鬥多年所得到的一切,偕同妻子回台灣照顧父親,陪伴父親渡過晚年。
當學長為了孝順父親,讓父親過個天天有孩子陪伴,免於孤單的日子,而將此一決定公開向諸多從世界各地而來的同事訴說時,有多位同事感動得掉下眼淚,因他們也是一樣,長久以來,為了自己的孩子和事業而離鄉背井,疏於盡照顧與陪伴父母親的責任,致使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愧疚和遺憾!
聽完學長的決定,我建議他,照顧父親的方式很多,或許可以將父親接到加拿大同住,也可以留在台灣,委由外庸照顧,大可不必放棄在加拿大穩定的工作,也不必將尚在大學與中學階段讀書的三個孩子留在加拿大,而使親情分離。但學長則解釋說,一切的方法都想過了,但父親就是喜歡住在台灣,好說歹說也不願移民加拿大,作兒子的,也只好順他老人家的意思,回到台灣陪伴父親,畢竟人生在世也只不過幾十寒暑,不趁現在,更待何時!至於自己的孩子,以後還有許多機會可以相處,大可不必擔心這些。
另一位偕同前來的學長,聽到旅加學長決意回台灣的心聲後,亦有感而發的說道,以前,他在美國讀書後,也曾在當地工作過一段時間。在這段期間當中,他同樣深刻的感受到,若孩子在父母親的有生之年經常缺席,將會造成終身的遺憾。他表示,以前在美國工作時,若要和妻小回台灣探望父母親一趟,舟車的勞頓與時差的調適不說,光是機票錢就得花上二十萬台幣,而且也要有長假才能成行,平常,只能透過電話請安而已。還好,多年前移民回台灣後,不但可以省去昂貴的機票錢,也可免去舟車之苦,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車程,便可見到父母親。雖現在母親癌症纏身,必須常回家或是到醫院探望與照顧,但他卻以感謝的幽默口語說出:「在台灣,每回家探望父母親一趟,我都會覺得,我賺了二十萬台幣,因我已經回台灣工作,不必再買機票了!」聽了讓人不覺莞爾。
要避免在父母親的生命中缺席,而造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箴言二十三章 22-25 節所載之經文:「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當是我們最好的遵循指標。
然若與父母親同住在一起時,因價值觀的不同,而常出現口角與衝突,導致感情不睦,無法達到聖經的要求時,或許下列這一句我常勉勵遭遇類似情形的人之台灣話:「寧可遠遠的『有孝』,免得住作伙常常在『決鬥』。」(若子女無法和父母相處和溝通,就不一定要勉強住在一起,倒不如分開住,保有各自的空間,免得天天惡臉相向。)可供大家參考。
二、在孩子的成長中,您缺席了嗎?
因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導致農業社會的大家庭解體之後,小家庭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家庭結構主軸。當然,無論是大家庭或小家庭,都有其便與不便,好與不好的地方,所須面對的情境也完全不一樣,可謂各有千秋。
一般而言,大家庭則較沒有個人的隱私和空間,但卻比較有人手可以互相關照,身為子女者,也可天天對父母噓寒問暖,盡到照顧的責任;小家庭雖較有隱私和個人的空間,但往往因缺少父母親的同住與協助,家和小孩必須托人看守與照顧。小家庭當中,若夫妻都是上班族,不用說可以對沒有住在一起的父母親加以關懷和照顧了,就連同住在一起的孩子,也會因著本身的忙碌,而疏於對他們表達應有的關心。有鑑於此,坊間出版了諸多有關「 父愛不缺席 」之類的書,提醒忙於工作和事業的父親,能夠撥時間陪孩子,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
近幾年來,已經不下十次收到由不同的親友所傳來,一則名為 《價值 $20 美金的時間》的文章和 POWERPOINT ,文章內容頗為感人,實值得身為忙碌的父親者省思。內文如下: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五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
「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 」
「當然可以,什麼問題 ? 」父親回答。
「爸,你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 」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 」父親生氣的說著。
「我只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 ? 」小孩哀求著。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 20 塊美金。」
「喔!」小孩低著頭這樣回答。小孩跟著說︰「爸,可以借我 10 塊美金嗎 ? 」
「如果你問這問題只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或東西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並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父親發怒。「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遊戲。」
小孩安靜地回自己房間並關上門,這位父親坐下來還對小孩的問題生氣,他怎麼敢只為了錢而問這種問題 ?
約一小時後,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他應該用那 10 塊錢美金買小孩真正想要的,畢竟他不常要錢用。
父親走到小孩的房門並打開門「你睡了嗎孩子 ? 」他問著。
「爸,還沒睡,我還醒著。」小孩回答著。
「我想過了,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兇了。」父親說著。
「我將今天的悶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 10 塊錢美金。」
小孩笑著坐直了起來,「爸,謝謝你!」小孩叫著接著小孩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了的鈔票。這父親看到小孩已經有錢了,快要再次發脾氣。這小孩慢慢地數著錢,接著看著他的爸爸。「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需要更多 ? 」父親生氣的說著。
「因為我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
「爸,我現在有 20 塊錢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 ? 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看完這則故事後,不知您的感受如何?您曾因為過於忙碌,而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過嗎?若您曾經缺席,現在「出席」還來得及。除了多加利用時間陪伴孩子外,身為父親者,也當為孩子開創一個屬靈的空間,帶領孩子認識信仰,仰望上帝,遵循詩篇中的詩人所示: 「我的民哪,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訓誨,側耳聽我口中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是我們所聽見,所知道的,也是我們的祖宗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因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設律法;是他吩咐我們祖宗要傳給子孫的,使將要生的後代子孫可以曉得;他們也要起來告訴他們的子孫,好叫他們仰望神,不忘記神的作為,惟要守他的命令。」(詩篇七十八篇 1-7 節)才不會使兒女 迷失信仰,而造成「一代清、二代明、三代霧霧不明、四代你請我沒閒、五代神明滿厝間。」的遺憾。
結語:
父親節前夕,許多名牌的皮鞋、服飾、皮包、筆、打火機等店家和精品業者,為了把握商機,無不掀起一股販售大戰。為此,業者還別出心裁的聯合發出一則< 迎接父親節-這廂有禮了 >之文告,呼籲身為子女者,要 買一份禮物送給父親,以表孝心。據 精品 業者的觀察所示, 母親 節時,都會有很多子女帶 媽媽 一同逛街購物,選擇 媽媽 想要的東西;父親節時,則幾乎看不到有子女帶爸爸前來選購禮物。
精品 業者繼續談道,通常,女 兒比較貼心,都會 預先蒐集資料,購買較高單價的禮物送給父母親; 男性 則是意思到就好,較不會在禮物上面費心思。業者這樣講固然不錯,然可能是因為爸爸上班,過於忙碌,無暇逛街,而男生本性也比較不喜歡逛街之故也說不定,並非兒女不喜歡陪父親逛街買禮物吧!
事實上,父親節來臨時,身為子女者,不一定要隨著名牌百貨和精品業者的「慫恿」起舞,若經濟許可,包個紅包給父親,應當比送禮物更為實用,因時下的台灣社會,物質已經相當的豐富,家裡的東西也幾乎多得沒地方擺,若買過多又未合用的禮物送給父親,只會佔據屋內的空間,徒增放置的困擾而已。
當然,除了包紅包外,若時間可以,和父母親聚個餐、講個話,應該比較有意義,畢竟親情的相聚,與發自內心的關懷,總比有形的禮物來得甜美且值得回憶,不是嗎?在父親的有生之年,若能夠把握住和父親相處的機會和時間,必不會因為忙碌,而在父親的生命中缺席。當然,身為父親者,也可邀請子女一起上教堂參與父親節的感恩禮拜,這樣的畫面,不是更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