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自我與人我(一)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六章31節;希伯來書十二章1節; 雅各書三章13-18節

前言:

本文所謂的「自我與人我」,意指「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旨乃要讓大家透過上帝的話語,學習「自處、自省,及與他人和諧關係」的信仰功課。

生活在世上,想必大家都曾有過與自己(我我),以及與他人(人我)過意不去的經驗。當您面對這項課題的挑戰時,不知您如何面對與因應?若處置不當,「人我」的關係將會導致破裂;「我我」的關係也會因而出現憂鬱症,導致走極端。

人格的塑造,受人際關係互動的影響頗深,以善相互款待,所得的結果便是善;以惡相互回報,最後的結局就是惡。這樣的意義,誠如耶穌所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六章31節)亦如保羅所說:「….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5節)又如希伯來書十二章14節所載:「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以下,本文將以一.自我與人我的歷史省思、二.信仰的省思、三.聖經的訓示、四.屬靈的智慧、五.屬靈智慧的建構與實踐,計五大要點,藉著上帝的話,共同學習與實踐「自我與人我」的信仰作為來榮神益人。

一.自我與人我的歷史省思

古代的中國歷史,由於族群、語言的多元,加上飢荒連連、戰亂不斷,以及爭權奪利的結果,經常改朝換代,因而塑造出中國人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臺語俗諺)、輕忽人性尊嚴的「自私」性格。這種奇特的民族性,從臺灣社會的圍牆文化、山頭主義、姓氏聚落等現象中,早已赤裸裸的呈現。然又隨著政治解嚴,社會開放,人民的自由意識抬頭,個人主義跟著盛行的情況下,這種根深蒂固的本有「自我」文化,就顯得更加明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領導人希特勒,無視人類是上帝所造,富有上帝的形像,有著無可侵犯的尊嚴,為了一己之私和民族的仇恨,殺害了六百萬猶太人,還為擴張版圖,揮兵侵略他國,造成無數軍民的死傷。同為軸心國的日本政府亦乎如此,在軍國主義與「天皇萬歲」的政治神話下,發動大東亞戰爭,使得亞洲地區遭受大浩劫,死傷慘重。有鑑於此,二次大戰之後,美國要求日本和德國一定得將「尊重人性尊嚴」的條文列入憲法當中,以之宣示政府尊重人權,維護人性尊嚴的決心。美國之所以會對德、日作出這樣的要求,乃要他們能明白「自我與人我」的重要。

事實上,中華民國的憲法在二次大戰之前,亦沒有「尊重人性尊嚴」這個條文,而是國民黨政府來到臺灣,在民主、人權意識抬頭後,才在大法官372號解釋文中決定加入。足見,我們對於尊重人權和人性尊嚴的意識起步得相當晚。遺憾的是,雖中華民國憲法已經加入了「尊重人性尊嚴」,政府的確也努力重視人權及人性尊嚴問題,但一般的民眾,仍對此觀念相當模糊,還是不時傳出對於人性尊嚴的踐踏。

最近,經常可見關係破壞而對簿公堂的事件,有政治的、宗教的、族群的,也有民事的,亦有倫理親情方面的。不是夫妻反目成仇,就是兄弟姊妹為了財產惡臉相向,甚至也有女兒為了贍養費而「逃學 」,偕同母親在法院門口露宿,抗議法官的判決不公、執行不力,同時向社會宣告父親的無情無義。也有十二歲小朋友,帶著中風的父親,到法院控告母親的遺棄。還有,為了《臺灣論》漫畫書上的個人歷史觀認知的不同,竟然無視言論自由,以及「尊重人性尊嚴」的憲法條文,在相互攻擊下,演變成為族群、政治與經濟事件。更甚者,政黨間的紛爭,民意代表對於官員的辱罵等,皆在在的顯示出整個臺灣社會,已經嚴重的違反憲法的真諦,更是違背了耶穌所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人我)的「金科玉律」。

原本對「人我」群體觀念就相當薄弱的臺灣,在過去的歷史上,已經造成極大的悲哀,如今,非但沒有改善,還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現在又加上中國政權不時叫囂,要以武力恫嚇臺灣。這種毫無「尊重人性尊嚴」(人我)的意識形態,真叫人憂心忡忡。我們若不倚靠上帝的話,尋求聖靈的幫助,實踐聖經的教訓,遵行憲法條文的「尊重人性尊嚴」,將之落實於生活當中,定會使得兩岸的問題更趨嚴重,甚至加速臺灣的滅亡。

二.自我與人我的信仰省思

  1. 認知差異的衝突
    有篇文章敘述著:一天,有位影劇圈的朋友拍完戲後,打電話呼叫了無線電計程車搭車回家,抵達家門口準備下車時,影星見計費表總共跳了180元,便從皮包拿出200元給司機,計程車司機收了之後,默默的坐在駕駛座上,似乎沒有找錢的意思;影星亦靜靜的坐在後座,以為司機會找她錢。愣了一會兒後,影星心中極為納悶的想著:「臺北市的計程車費率在跳表之後,依規定,應再加收15元,所以車資應當為195元,我既然付了200元,司機理應找我5元才對,為何他不吭聲的呆坐在駕駛座上,還不趕快找我5塊錢?」為了5塊錢,短短的幾秒間內,「懷疑」與「不解」的情緒直接湧上影星的心頭。過了一會兒後,司機仍毫無動靜。影星心想,算了,才區區的5塊錢,何必跟這貪小便宜,又不知尊重消費者的計程車司機計較!「看開了」之後,影星便打開門準備下車。正當右腳踏出車門時,這才恍然大悟:「我叫的是無線電計程車,除了計費表所顯示的車資要加收15元之外,我還得多付10元給司機,所以,應該付205元才對,是我欠司機先生5塊錢,並非他欠我5塊錢。」想到此,影星不好意思的拿出5塊錢還給司機。司機搖下車窗,拿了5塊錢後,擺了一幅臉孔說出:「哼,虧妳想到了,不然,我還以為連妳這樣的一個名人,也要貪我這5塊錢的小便宜!」
    儘管影星在「頓悟」後明白自己對司機的「誤會」,但司機的回答態度,卻讓影星內心感受很不舒服的認為:「為何他不直接告訴我,我少給了他5塊錢?」雖只是區區的5塊錢,在兩者相互猜忌,互不諒解的情況下,足以讓「自我」的情緒,以及「人我」的關係產生摩擦,甚至決裂。果真因此而關係破壞,對於兩造而言,都是負面的,稱得上是一種「雙輸」。
    事實上,若安靜下來仔細反思,諸如此類的故事,可說常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生。當我們對某人或某事看不習慣時,經常會以消極的態度敬而遠之,或是以肢體語言作為「無言」的抗議。誠如婆婆不喜歡媳婦烹飪料理的口味時,經常在「敢怒不敢言」的情緒作祟下,只好用消極的態度,在媳婦面前親自下廚動手煮,這樣的結果看在媳婦眼裡,往往不是滋味,進而由誤會產生衝突。又如婆婆「認為」媳婦洗碗「洗不清潔時」,常不當面加以了解和溝通,以「生悶氣」的態度,待媳婦洗完碗後,當著她面前再洗一次。如此一來,將會因著習性和彼此價值觀的差異心照不宣,進而結下樑子,甚至隨著情緒性加油添醋的向他人「訴苦」與「宣洩」,把問題鬧大,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樣的情形發生時,若不謹慎處理、坦承的面對溝通,「自我與人我」的關係,將會因誤解而破壞。
  2. 個性上的盲點
    前實踐家專社工科駱芳美教授,曾在〈個性上的盲點〉一文中,引用〈周哈窗之旅〉(Johari Window)的概念指出,人都有個性的盲目區,此一盲目區雖大小不一,卻往往是造成人際關係互動的障礙的因素。駱方美繼續談到,人與人相處之所以困難,其原因有四:
    一.人們常將自己的期望加諸於對方的身上,希望對方以自己所期 待的方式對自己反應,若有所不符,就會失望。
    二.受工業社會功利主義的影響,人際關係因為追求速成而帶來了 挫折感。
    三.為扮演角色,戴了太多的面具,使人們感受不到彼此真心接觸 的喜悅。
    四.害怕別人對自己了解太多,因被發現過多的缺點,會遭到輕視。
  3. 關係衝突的反應
    此外,從微僕的信仰體驗,以及對於人性的觀察發現,當「自我與人我」的「關係衝突」,導致問題出現時,大概都會有下列幾種反應出現:
    一.面前敢怒不敢言:唯恐撕破了臉,破壞彼此之關係。
    二.直接的惡臉相向:不怕孤窟絕種,非你死便是我亡。
    三.背後批評與咒罵:心中充滿怨恨,但卻又不敢表達。
    四.躲避且敬而遠之:存著逃避心態,只好眼不見為淨。
    五.意志消沈走極端:認為與人為敵,人生就毫無意義。
    六.致力溝通與了解:深怕失去朋友,而致力尋求復合。
    七.默默的為其代禱:內心滿懷著悲天憫人的信仰情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