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舊樣成新樣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羅馬書六章1-14節;加拉太書二章20節

引言:

依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法規》<行政法>第五章第40條所示:「堂會每年應舉行聖餐典禮六次以上,支會或無聘牧師之堂會應舉行二次以上,並應將舉行時間及陪餐會員人數登載於小會議事錄上。」基於此,本會每年都會遵照法規之規定,舉行六次聖餐,其中包含兩次「聖禮典」(洗禮與聖餐),而本主日正是本會今年所舉行的第二次洗禮,同時也是第六次聖餐。

感謝主,本主日之聖禮典計有19名接受洗禮,分別為:幼兒洗禮3名、成人洗禮14名、堅信禮2名。原本報名有21位,然有2位因臨時被任職的公司派到國外出差,不克參加學道班,也無法出席受洗,所以,得待下次聖禮典時才會接受洗禮。

每次看到有人決志受洗,成為基督徒,心中就會充滿喜樂,因我們乃在實踐耶穌對我們的託付,即,耶穌昇天之前,所「頒佈」的大誡命和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20節)可知,傳揚福音、引人歸主,並為他們施洗,乃是身為基督徒所須遵行的責任與使命。

一、出死入生之禮

每次洗禮之前,教會都會舉辦一個月的學道班,在學道班的課程中,牧師都會以羅馬書六章1-14節所載之經文訴說洗禮的意義,好讓受洗者能夠明白洗禮的真諦。

基本上,「洗禮」乃是「一個與上帝立約的標誌,一個公開自己是基督徒身份的宣言,表示與主同死、同埋葬,以及同復活的明證。洗禮亦象徵信徒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披戴基督的『出死入生之禮』。」而所謂的「出死入生之禮」,可以這樣比喻:

1.葬禮-脫離罪惡,受洗禮歸入主的死,使罪身滅絕。(1-4節a)

2.婚禮-與主聯合,與基督同釘、同死、同葬、同復活。(4b-5節)

3.慶生-第二個生日,活出新生命,活在主的恩典之中。(6-14節)

洗禮之後,雖外在的我,仍是舊樣的本有之我;然內在的我,已非本有之我,乃是有耶穌在我裡面活著的新樣之我。所謂的「新樣之我」,保羅的信仰告白:「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二章20節)給了我們非常清楚的詮釋。

二、重生之禮

保羅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在約翰福音三章所載之經文中,耶穌早已有詳盡的訴說。

話說,有一位屬法利賽派,且是「猶太人的官」(猶太公會最高議會的成員,該公會是由71位猶太長老所組成的立法議會和最高法庭),名叫尼哥底母的人,對於耶穌所傳揚的信息感到好奇,然因身份特殊,白天不便造訪,乃利用晚間,私下向耶穌討教。兩人對話時,耶穌告訴尼哥底母:「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此語,讓尼哥底母深感疑惑,因他認為:「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顯然,尼哥底母誤解耶穌的意思。為此,耶穌進一步解釋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約翰福音三章5-6節)

從耶穌的教導可知,人若不重生,無法進入上帝的國,因人只單憑自己的理性乃無法認識上帝,人要真正認識上帝並得著重生,必須以謙卑與順服的態度,並藉著信靠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內心徹底悔改,同時靠著聖靈的工作,才能使心靈獲得潔淨、更新和重生。質言之,人要「重生」,必須從上帝而生,從聖靈而生,才能從中獲得屬靈的新生命。

長老教會的創始人約翰加爾文說過:「『洗禮』」是心靈重生的記號」,也就是所謂「屬靈的生日」,即,「第二個生日」。(第一個生日是母親生下我們的身體之日)。可知,成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接受洗禮,不但是重生及更新的記號,也是人進入上帝屬靈的國度,成為上帝的兒子之時刻。即所謂從舊樣變成新樣的「出死入生之禮」,自此,受過洗的人便因為上帝的靈進入到心裡面,而多了一個屬靈的生日,也增加了一個新的身份,即,成為有屬靈生命的基督徒。

是的,洗禮乃在表明自己與基督聯合、脫離罪的管轄、歸入上帝的主權之下,領受聖靈,靈魂得著永生的信仰告白。受洗者必須承認這些既成的事實,並且以此為生活的方向,遠離罪惡,展現出新生的樣式,將自己獻給上帝。

可知,人的「第一個生日」由父母所生,屬乎肉體;「第二個生日」則是從上帝而來,屬乎聖靈。然必須注意的是,人若非藉著信,透過聖靈的澆灌,乃無法得著。

三、舊變新之禮

從上述所談之經文可以瞭解,洗禮是「出死入生」與「重生」之禮,當然,也是「舊樣變新樣之禮」。基本上,舊樣變新樣的意義,或許可以「文創產業」給予近乎「死亡」的文化產物和古建築物新的生命,使其改頭換面,起死回生為例來作為說明。

近幾年,因「文化創意產業」(簡稱「文創」,其意乃在舊有的文化之軟硬體上加諸新的創意,賦予新的風貌、價值與生命)意識抬頭,世界各地開闢不少的「文化園區」,台灣也在這股潮流下,許多被遺棄或忽略的老舊建築物和文化遺跡等,被更新與活化,再度展現「新生命」。

可能是成長背景與個性之故,個人對於動態的活動,諸如:打球、游泳、爬山、旅遊等興趣缺缺,對於靜態的散步、默想、閱讀、參觀博物館等較為喜歡。因此,參觀博物館和文化園區乃成了個人相當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因身處博物館和文化園區,不但可以立足現在,回顧過去,更可展望未來。

過去,我曾在〈舊有vs.新樣〉一文當中談過,創立於1932年的台南「林百貨」戰後因故荒廢多年。幸好,經過「文創」的洗禮與重塑,2014年再度重新開幕,展現風華,被傳為佳話。每次到台南市區,若時間許可,幾乎都會進去參觀和巡禮。若不趕時間,還會順道走進隔壁的「國立台灣文學館」(簡稱「台文館」。該館由1916年竣工的舊有台南市政府改裝而成)看一看,既使只有半個鐘頭不到的時間,也會進到裡面散步和參觀,雖在短時間內就得離開,根本無法充份享受館內的珍貴文物,但心中仍會因短暫的停留與巡禮而浮現諸多靈感。

除上述之外,位於花蓮市中心,1913年創立的花蓮酒廠,經更新與改頭換面之後,開闢為「花蓮文化創意園區」,也是我到花蓮時,常去參觀與沈思的地方。依稀記得,1986年到花蓮服務時,位於花蓮市中心的酒廠仍在生產紅酒和米酒等,當時,還有熟識的會友在裡面上班。每當從位於壽豐鄉的豐田教會,沿著花東公路開車進入花蓮市中心時,必定會經過舊酒廠,偶而還會聞到酒精的味道,只可惜,彼時的酒廠圍牆高聳,加上烏黑,看起來似乎有「戒備森嚴」的感覺,所以從未進去參觀過。

1988年,酒廠結束生產遷移至花蓮美崙工業區之後,酒廠除了配銷所仍繼續營業之外,廣達四公頃的土地和廠房竟任其閒置長達二十多年。幸好,在「文創」意識抬頭下,文建會著手將之規劃成「花蓮文化創意園區」,並於2011年起開始進行整修,陸續開放給民眾參觀。

再者,「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園區中有鐵道文化館、舊站噴水池、舊處長宿舍及宿舍群、舊花蓮工務段、舊花蓮警務段、蒸汽火車、加水水塔…等)也是我常去參觀的地方。因自從北迴鐵路1980年開通,火車站遷移到現在的「花蓮新站」後,舊站便逐漸荒廢,甚至成了「廢墟」,每次經過時,就會有一種「荒涼」的感覺。還好,2002年,文建會將其周圍設施列為花蓮縣歷史建築並著手修復後,開放給遊客參觀。每次到花蓮,若時間許可,我幾乎都會進到裡面感受那從「舊樣變新樣」的起死回生之感覺。

除了台南和花蓮之外,由高雄港二號碼頭倉庫和古建築所更新的「駁二藝術特區」,及其所帶動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還有位於橋頭的「十鼓橋糖文創園區」等,也都是高雄地區非常值得觀賞的文化藝術園區。

每次參觀過文創園區之後,就會使我感受到那「起死回生」、「舊樣變新樣」,進而「展現新生命」的感覺。雖是如此,我還是覺得,為免於新樣又回到舊樣的窘境,文創園區的維護乃不可或缺,因有新的氣象與新的生命之後,仍得隨時整修和維持,同時不斷的開創與更新,新生命才能永久持續,否則,還是會在時間與環境變遷的侵襲下,遭受衝擊,又回到原點,不可不慎!

結語:

雖洗禮之後,會成為新造的人,但仍會因人性的軟弱,又回到「舊樣」。為勝過軟弱,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仍得時刻與基督連結,進而與上帝建立關係,才能不斷的活出新生命,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