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約伯記7:6-8; 詩篇84:5-7
曾著有《攀峰》一書的作者朱仲祥先生(1965-2001),自小雙親離異,六歲時的朱仲祥罹患了漸進性肌肉萎縮症,從此他的人生邁入爬行及與輪椅相伴的歲月。父親把他送進當時的振興復健中心接受復健治療,但卻因為被診斷為「不具醫療價值」,輾轉送至真光教養院收養,前後有二十二年的時間。他罹患的疾病快速地侵蝕他的生命,2001年10月31日他因漸進性肌肉萎縮症合併心肌病變回到天家。他雖然走了,卻留下了他對生命的奮鬥歷程。

連自己翻身的能力都沒有,只能趴著過生活的朱仲祥,常開玩笑地形容自己是「水泥匠丟掉的磚」。對於自己能夠獲得別人的看重,他認為是自己沒有自暴自棄及好學不倦所致。他的名言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在一次的演講中他說:「對不知的未來,我們唯一能代入的方程式,就是我們的態度;而態度將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因為我知道,我將來要與一般人競爭的,不是我的身體的高度,而是我對人生堅決的態度。也許我沒台大人的聰明才智,但是沒有人可以限制我,教我不可以具備高度的學習態度。在這個態度基礎上,我甚至可以比他們優秀。」

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並不是生命的「長度」,而是面對生命的「態度」;不是在於「活多久」,而是在於「如何活」。我想,朱仲祥先生是一個積極的生命典範,雖然活在苦難中,卻不被苦難所擊倒。因此,被譽「生命鬥士」也是名實相符的。

一、悲觀是最大的致命傷
我們看見悲觀的人,如何描述自己的景況,他們好像受苦的約伯向上帝抱怨:「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無指望之中。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我的眼睛必不再見福樂。觀看我的人,他的眼必不再見我;你的眼目要看我,我卻不在了」(伯7:6-8)。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裡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好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聲。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氣的皮球。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到了第三天的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悲觀的人,總是往壞處想。當世界上第一艘蒸氣輪船在紐約哈得孫(Hudson)河口下水的時候,觀眾中有一個老農夫不相信地說﹕「我看它起動不了。」但是過一會兒輪船起動了,速度越來越快,向遠處開去。老農夫一開始很驚訝。但是過了一會,又肯定地說﹕「我看它再也停不下來了。」聖經中約伯說:「我的心靈消耗,我的日子滅盡;墳墓為我預備好了」(伯17:1)。人生有許多的苦難或許令人難以擔當,但悲觀的態度,比苦難更可怕。

二、枯井中的驢子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要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痛苦地哀嚎著。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牠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牠的痛苦。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剷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瞭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叫得很悽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剷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牠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剷進的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將大家剷倒在牠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人在最無助時,所發出的哀嘆聲,有如大衛的詩篇所吟唱的:「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詩22:1)我們有時也像那頭驢子,落入了人生的「枯井」裡,甚至更有「如泥沙般的」苦難不斷臨到我們,像要淹沒我們。然而,苦難決不是要叫人滅亡的,反倒是要磨練人的毅力與掙脫困難的決心。把困難化作一股向上的力量,相信神會帶領你一步步脫離人生的枯井。就像大衛脫離掃羅的攻擊後,他向耶和華所獻詩篇:「我遭遇災難的日子,他們來攻擊我;但耶和華是我的倚靠」(詩18:18)。

三、願意轉動的心
前陣子來台表演的大陸唐氏症指揮家舟舟,相信許多人對他還記憶猶新。還有一位是同樣一出生就罹患唐氏症,卻成為美國知名鋼琴手的張恩迪。張恩迪不但智商比正常人低,雙眼更近乎全盲,但由於父母的不放棄,他活出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張恩迪現年21歲,現在就讀美國 Chesapeake Bible College,主修宣教學士學位,將在今年(2002)十月畢業。他曾代表德拉華州出席殘障人士國際特殊協會慶祝會,1994年並赴比利時演奏,2000受邀為甘迺迪基金會國際褒揚大會演奏。因經常為身心障礙人士及慈善事業彈琴募捐,而獲州長青年服務獎。現在也是殘盲圖書錧(Library for the Blinds and Handicaps)義工。今年,更受邀回台舉辦一場「成長分享暨鋼琴演奏會」。

張恩迪出生時染色體異常,使他一出生就是一個唐氏症兒。他的父母親張德勝和邵伯利,是三十多年前的留學生,不論在學業及家庭一切都順利。直到第三個兒子-張恩迪的誕生,生活突然陷入黑暗之中。

醫生一再告訴恩迪的母親──張邵伯利:「即使能將恩迪救活,將來也只是一個又盲、又有語言和學習障礙的低能兒」。這些話聽在媽媽的心裡,讓她的心都碎了。任何的安慰都不能幫助她。直到有一天,在一位牧師的禱告詞中提到:「神給妳一個不完全的人,但卻會給妳一個完全的計劃。」張媽媽的心豁然開朗,她勇敢的接受了上帝交給她的恩迪。

恩迪的成就有目共睹,《自由時報》在2002/9/29報導了這個消息。文中提起了張恩迪在許多見證的場合中所說的話:「我也許只是一個很小的水車,甚至是個不完全的水車,但小水車有個願意轉動的心,生命活泉就會不斷湧現!」

「有個願意轉動的心」,這話說得真好!雖然,他一路走來比別人更辛苦,然而,他和他的家人始終都沒有放棄,因為他們都有一個「願意轉動的心」,生命力量的泉源就從這裡湧流出來。我們是否也有個「願意轉動的心」,可以為我們的生命創造新的可能?

一個「願意轉動的心」,帶給生命無窮的力量。如同水車把水帶給農夫,灌溉了無數的稻田,餵養了眾人。一個「願意轉動的心」,讓生命活了起來。箴言指出,「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詩篇指出,人若渴慕神,必要得著力量。「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詩84:5-7)。保羅曾勉勵哥林多的信徒:「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林後1:10)。遭逢患難時,我們是否有如此的確信,相信凡事有神美好的計劃,相信神必不離棄我們,要救我們脫離受困的「枯井」。更確信神帶領我們走過「流淚谷」,要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面對生命,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將決定你會活出什麼樣的生命;意即「生命的價值」取決於你對生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