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列王紀下五章1-27節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今天來德生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一起領受上帝的話。目前我是在台灣聖經公會服事,參與現代台語聖經的翻譯工作。
認識敍利亞
剛剛司禮所讀的經文,是一個大將軍患痲瘋病得醫治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亞蘭,也就是敍利亞。<亞蘭>,讀和合本聖經的人感到比較熟悉,它現代的名字就是 <敍利亞>。敍利亞最近一直出現在報紙的新聞版面。首先是大批的難民潮湧入鄰國,引起歐洲國家頭疼,人道的接待與救援被期待著。但是不久前在巴黎發生的恐怖攻擊,由於懷疑兇手可能混在這些難民團體進入歐洲,引起歐洲國家的排斥,令難民的處境更加艱難。
敍利亞這個國家和台灣的人口差不多,土地卻是台灣的5倍大,應該是很好居住才對。但是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自從四年半前發生內戰以來,已經有超過22萬人(也有人說上百萬人)喪生,全國約有一半的居民流離失所,420萬的難民逃到鄰國,其中有1/3都是兒童。
到底這個國家發生了甚麼事,讓這麼多的人民不願意留在自己的家鄉?
敍利亞目前由回教的什葉派執政,回教分為什葉派和遜尼派。什葉派在敍利亞人數約10%,他們統治著約70%的遜尼派人口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其中基督徒佔13%。2011年三月北非的突尼西亞引發「阿拉伯之春」以來,敍利亞人民也期待民主在自己的國家發芽開花,但是卻受到政府的暴力壓制,甚至使用化學武器攻擊人民,導致有遜尼派反抗軍的成立,希望執政的阿薩德總統下台。但是阿薩德總統有俄羅斯和同為什葉派的伊朗以及中國的支持;而遜尼派反抗軍則有西方國家支援;另外又有激進的IS伊斯蘭國在北方成立。這三股勢力在這個國家互相角力,打來打去,遭殃的就是一般的人民。
今年一月,聯合國安排敍利亞政府和反抗軍在瑞士談判,希望我們在禱告中紀念敍利亞這個國家,為這些眾多的難民禱告,為當地的和平禱告。當然也要為1月16日台灣的選舉禱告,因為這些結果都會影響廣大民眾的生活。
聖經中的敍利亞/亞蘭
其實,今天我們可以聽到福音,是從保羅和巴拿巴接受安提阿教會差派開始的,而安提阿城在羅馬帝國時代是敍利亞省的首府。現在它位於土耳其境內,叫做安塔基亞城。
敍利亞現在的首都大馬士革(大馬色),在聖經中亦出現多次。保羅得到上帝大光照耀而信主,就是在他前往大馬士革(大馬色)的路上(徒9章)。在公元633年以前,敍利亞是基督教的搖籃和傳播中心。
敍利亞(亞蘭)這個國家,自古以來都和以色列有關,因為它緊鄰在以色列東北方。亞伯拉罕領受上帝呼召,離開故鄉的時候,先在哈蘭城住了一段日子,哈蘭就在亞蘭地。他父親去世之後,才再往南移居迦南地。他的孫子雅各逃避哥哥以掃的時候,就是到哈蘭去找他的舅舅。
在列王與先知的時代,敍利亞(亞蘭)更是經常和以色列交戰。王下13:22-25記載亞蘭王哈薛和以色列王約哈斯打仗。亞蘭攻佔一些領土。但是到了下一代,以色列又收回一些領土,這都發生在公元前第九世紀,是今天我們所讀聖經經文的背景。
故事在聖經中的安排
列王紀下第5章,先知以利沙醫好了敍利亞(亞蘭)的元帥乃縵,就是發生在以色列和敍利亞(亞蘭)兩國交戰中的一個故事。列王紀下3-6章記載先知以利沙行了很多神蹟,這些神蹟都有相同的模式,先是問題產生(problem),後來先知出現,用神蹟解決了問題(solution)。
第5章乃縵的這個故事是上下文這幾個故事中篇幅最長的。故事中檯面上的人物有兩個國家的國王,有指揮軍隊的大將軍,有大能的先知。一般的歷史都記載大人物,如國王與將軍。這段故事,如果當時有報紙,頭條新聞也一定是以色列和敍利亞(亞蘭)兩軍交戰,乃縵率領的敍利亞軍戰勝了。
但是聖經讓我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看整件事情。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在動工。王下5:1介紹乃縵時就說:「上主曾經藉著他使敍利亞軍隊獲勝」。是上帝讓乃縵打贏的,上帝在掌權,歷史的主宰是上帝。這是在紛亂的世局中,聖經告訴我們的信息:上帝在掌權。聖經也告訴我們,上帝眷顧並使用卑微的人。今天我們要來看這個故事中的三個僕人。
第一個僕人:以色列的小女孩
戰爭,沒有經歷過的人不知道其可怕,而戰爭幾乎都是有野心的領導者所精心策劃,目的多半為了擴張國家的版圖,分配土地和人民的資源。人民的希望本是能夠平靜地過日子。生活再辛苦,沒有戰事,也都能夠撐得過去。只要努力工作,有飯吃,就好。但是戰爭一發生,工作不能做、書不能念、農作物不生長(因為無人耕作)、家不能住,人身的生命也受到威脅。
王下5:2「有一次,利亞人偷襲以色列人的時候,擄來了一個以色列的小女孩;這女孩後來作了乃縵妻子的婢女。」這就是戰爭時發生的事。
試想,一個小女孩,在父母的呵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有一天,突然來了一群敵軍,把她抓走,帶離家園,到國外去,不是去旅遊耶,是被抓去當奴婢。這種突如其來的災禍,一定讓她感到驚嚇不已。有可能從此人生變為灰色,前途無望了。不過至少人還活著,撿回一條命,還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她被安排服事乃縵將軍的妻子。
有一天,她聽到主人,就是乃縵將軍得了痲瘋病。這個病不是普通的病,有點麻煩。聖經中說的痲瘋病,雖然不一定和目前醫學界所定義的痲瘋病,或稱「漢生氏病」相同,因為古時採用症狀描述的方式,病名比較沒有那麼準確,但它是一種會傳染的皮膚性疾病,且沒有人可以治好,則是確定的。如果是在以色列,為了保障整個社群的健康,有許多嚴格的規定,患痲瘋病的病人必須隔離,不能住在家裡或社區當中,如此才能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乃縵,聖經對他的介紹是:「乃縵很得國王器重」。現代台語譯本說:「佇伊的主人面前是重要人物,真受尊重。」(v1)這麼重要的人卻得了痲瘋病。為了得到醫治,他一定遍尋名醫。將軍的妻子也一定盡所有的力量來幫助他。說不定,塗藥膏、喝草藥,甚麼都試過了。唉!就是無效。周圍的人都束手無策。
被人抓去做奴婢的這個以色列的女孩子,聽到這個消息,看到女主人每天愁眉苦臉,很有可能她會這麼想:「哇,敵人的將軍生病了!活該!都是他,要不然我也不會被抓來這裡了。」或者想說,這下子,以色列軍隊或許可以報一箭之仇,趁乃縵生病,敍利亞軍隊軍心散漫之時扳回幾座城。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她心裡怎麼想。可能心裡想法如何,沒有那麼重要。但是聖經告訴我們她說了一句話,引起驚天動地的後果,讓敍利亞王、以色列王都出場,乃縵將軍帶一大群僕人和厚重禮物出門,先知以利沙也出動。
她說的是:「但願我主人能去見住在撒馬利亞的那先知!他一定會醫好他的痳瘋病。」(v3)撒馬利亞是以色列的首都,可能是這個女孩的家鄉。這句話顯示出這個小女孩對上帝的信心和對四周圍的人的愛心。她不管別人待她如何,一視同仁地用愛心來對待別人。結果不但乃縵的病得到醫治,還讓這位敍利亞的大將軍改變信仰,來敬拜以色列的上帝。
主耶穌曾經這樣教導門徒:「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5:44、48)意思是說,不論別人怎樣對待你,無論他是好人,是壞人,是你喜歡的人,或是你不喜歡的人,你都要用同樣的好態度來對待他。天父就是這樣,祂讓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下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我們做天父的兒女,也應該這樣。內心的掙扎沒關係,突然冒出來的惡念頭也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最後決定採取的行動如何。
這個被擄為奴的女孩給我們最好的榜樣,像主耶穌所說的一樣。即使是敵人,也要報給他認識上帝、得醫治的門路。出於信心的這樣一句話,讓上帝的神蹟展開了序幕。
第二個:乃縵的僕人(複數)
乃縵得醫治的這個故事,從問題(problem)到問題獲得解決(solution),其實並沒有十分順利,高潮迭起,有阻礙發生。
第一個阻礙是以色列王。當乃縵把小女孩的話報告自己的國王時,敍利亞(亞蘭)王就寫信派乃縵去找以色列王,要他把乃縵的病醫好。以色列王收到這封信,認為這是敍利亞(亞蘭)王在找碴,找理由要來攻打以色列,因此感到很苦惱,甚至把衣服撕破。對以色列人來說,撕破衣服是一種非常哀傷的表現。
和前面的小女孩對比,以色列王的信心和眼光實在短淺。他知道自己不是上帝,沒有辦法醫好乃縵。他說:「我豈是上帝,能使人死、使人活呢?」(v7)王對自己這樣的認知,是對的。他不是上帝,沒辦法醫治乃縵。但是他沒有想到,他可以向上帝禱告。至少可以請先知代禱。他難道不知道國內有大名鼎鼎的先知嗎?或者,先知根本就不在他的眼內!因此,由以色列小女孩所帶來的一線曙光,遇到了阻礙。
這時先知以利沙主動派人去跟王說:「你為甚麼這樣難過?打發那人到我這裏來吧,我要讓他知道以色列有一個先知!」(v7)
第二個阻礙是乃縵自己。他來到以利沙的家門口,沒有見到先知,只見到先知派來一個人,跟他說,去約旦河洗身七次,他的病就會好。這個藥方跟他的期待落差太大。他以為以利沙至少會出來摸他,問個診,按手為他禱告等等之類的。沒有想到,連見先知一面的機會都沒有。可能是基於驕傲或是感到失望,他不接受先知提出的藥方。要洗身,我們敍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也有兩條很棒的河流(v12亞罷拿及法珥法),何必來你們以色列的約旦河洗呢?乃縵越想越生氣,結果轉頭就走,準備打道回府。
這時先知的僕人說話了。原文用複數,是一些僕人。他們一定推派代表,去跟主人說。這些僕人在主人很生氣的時候,表達了不一樣的看法。
讓我們來想想僕人們的心情。當乃縵聽到以色列有先知可以治好他的痲瘋病的時候,他帶了很多禮物出發,要送給先知。總共十他連得銀子、六千舍客勒金子和十套衣裳。若是換成重量,是三百公斤的銀子,七十公斤的金子和十套衣服。(v5)換句話說,是非常貴重的禮物。
你想,當天早上,乃縵的僕人會有多忙碌!這些金子和銀子,有多重!還有十套衣服,加總起來,至少也要十多個人來抬。即使有車子可以幫忙載運,光是搬上搬下,就有夠累人了。他們千里迢迢,運送到以色列王那裡,後來又轉到先知的家。結果,目的尚未達成,主人就宣布,打道回府!這些東西又要走原路扛回去。
這樣不是白走一趟,白忙一回了嗎?如果說,沒有見到先知,或者,先知沒有指點迷津,那也就算了。但是,現在先知明明叫他到約旦河去洗七次,這樣,他的皮膚就會好起來,並且潔淨了(v10)。就這樣回家?僕人們越想越不甘心。於是靠近主人,對他說:「先生,如果先知要你做一些困難的事,你一定會照他的指示做;何況他現在只告訴你去洗就得潔淨呢?」(v13)當主人氣在頭上的時候,這樣講話,可是需要一些膽量哦。若是我,我是不敢說話的。
上帝要動工,要行神蹟,這件事已經進行一半了,結果乃縵發了一頓脾氣,準備走開。幸好這時有忠心的僕人敢向主人說不一樣意見的話。而乃縵也從善如流,按耐下一肚子的不高興,勉強去約旦河,照先知說的做,泡了七次,不是一次,而是耐心地泡了七次。結果,他的病真的好了!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
乃縵的僕人讓我們學習:如果當權者做的事不是很恰當,而且氣在頭上的時候,你會怎麼做?你會怎麼說?當權者可能是國家的領導人、政府的官員,可能是你的上司老闆,可能是家中的長輩,或是你的丈夫,你的妻子。當他/她生氣的時候,或是所做的事很離譜的時候,你怎麼辦?
話語的力量是很大的。僕人的一句話,改變了將軍往後的一生。箴15:1「溫和的回答平息怒氣;粗暴的言語激起忿怒。」很多時候,我們想甚麼,就說甚麼,常常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句箴言提醒我們,有時候可能需要婉轉一點,或甚至打個比方,讓對方聽得下去。最重要的是用溫柔的態度來說話。
第三個:先知的僕人(想得到好處的人)
參與上帝醫治大能神蹟的過程,除了上面所說的兩個僕人,還有一個是先知以利沙的僕人。他名叫基哈西。以利沙在乃縵將軍來到門口時,沒有親自出來迎接,只派一個人去跟他說,叫他去約旦河洗澡,這個受派的,聖經沒有說是誰,不過最有可能就是基哈西。以利沙行過許多神蹟,基哈西都親眼看過,甚至在許多年後,他還被請到王宮述說先知所行的神蹟(王下8:4)。
先前,以利沙行神蹟很少得到回報,因為先知所幫助的對象大部分是弱勢。但這一次不一樣,主動來求助的人是有來頭的,是強國敍利亞(亞蘭)的元帥。他遵照先知的指示,在約旦河洗過七次,病得痊癒之後,再一次來到以利沙的家門口,要來向先知表示感謝,說:「現在我知道,全世界只在以色列有上帝,沒有別的。請你收下我的禮物吧。」結果,先知不接受禮物,甚至發誓一毛錢也不拿,就讓乃縵回去了。
聖經告訴我們,先知的僕人基哈西有點不甘心。不拿白不拿,他追上乃縵,編了一套說詞,要求一他連得銀子(30公斤)和兩套衣服,好讓先知招待突然來訪客人。結果乃縵送給了他兩他連得銀子(60公斤)和兩套衣服。
基哈西這個僕人代表的是,想要在上帝做工的時候撈一筆的人,這樣的人自古至今都有。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就曾經提過有一種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宗教不過是發財的門徑罷了」(提前6:5)。在教會內,教會外,我們都會遇見這樣的人。
結果基哈西得到錢財,卻失去了自己的健康,以利沙說,乃縵的痲瘋會臨到他和他的子孫身上。得到財富、失去健康,你想值得嗎?若是你,你要財富,還是要健康?
錢財是很好用的,但它是身外之物。箴言23:4-5說,「4要聰明些,不要耗盡心力追求財富。5錢財轉瞬消失,好像長著翅膀,如老鷹飛走。」這不是教我們不要努力賺錢,而是說要有節制,要知足常樂。提摩太前書6:6-8:「6是的,一個人若知足,宗教的確可以使他富有。7我們到這世界,沒有帶來甚麼;我們又能從這世界帶走甚麼呢?8如果我們有得吃,有得穿,就該知足。」
結論:從三個僕人身上學習
上帝使用卑微的人來和祂同工。以利沙行的這個醫治神蹟,起始於一個小女孩的一句話,而成就於一個僕人有智慧的話。這是聖經告訴我們的事。上帝使用人,無分男女、無分地位、無分民族,只要人願意,都能夠被主使用,都能夠和上帝同工。
我們也不要忘記,耶穌是取奴僕的形象來到世間的。腓立比書2:6-11:「6他原有上帝的本質,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7相反地,他自願放棄一切,取了奴僕的本質。他成為人,以人的形體出現。8他自甘卑微,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因此,上帝高舉他,及於至高,賜給他那超越萬名的名號。10為要尊崇耶穌的名,天上、人間,和地底下的眾生都得向他下拜,11眾口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同頌父上帝的榮耀。」
乃縵是身體的病得醫治,主耶穌能夠醫治人的內心,改變人的生命。願我們都跟隨主腳蹤,讓主的福音被傳揚,讓上帝的名得到榮耀!
(以上引用的經文,除了王下5:7是和合本之外,其他都是現代中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