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士師記二章7~10節
壹、前言
今天是父親節,分享之前先祝各位父親佳節愉快。
回溯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是1910年誕生在美國。於1909年,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 Dodd, Sonora Louise Smart Dodd),當時她參加完教會舉辦的母親節主日崇拜之後,杜德夫人的心裡有了很深的感觸,她心裡想著:「為什麼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紀念父親的節日呢?」因為1909年那年,正好是爸爸斯馬特先生辭世之年,直到那時,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與努力,並不亞於任何一個母親的辛苦。
杜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教會的瑞馬士牧師(Rev. Rasmus),她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向偉大的斯馬特先生致敬,並能以此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杜德夫人的母親在她十三歲那一年時去世,遺留下六名子女;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Mr. William Smart),在美國華盛頓州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中,獨自一人、父兼母職撫養六名子女長大成人。斯馬特先生參與過美國南北戰爭,功勳標榜,他在妻子過世後立志不再續弦,全心帶大六名兒女。
瑞馬士牧師聽了斯馬特先生的故事後,深深地為斯馬特先生的精神與愛心所感動,他讚許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動「父親節」的努力。直到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的六月第三個主日,訂為全美國的父親節,並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
今天剛好是8月8日台灣的父親節,根據資料記載:「台灣的父親節起源,要追溯到國民政府時代。民國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聞人所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紳,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父親」這個稱呼,可說是男人最可愛的名字。
其實從這個主題也讓我聯想到,每個家庭都會有其延續性問題。所以對於下一代的教養也就非常重視。除了正式課程的學習,還加上許許多多的才藝課程,無非要讓下一代能「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但在教會這個大家庭,我們似乎比較忽略基礎學科,也就是對聖經上帝的話語,對神學的裝備沒那麼重視。
我個人喜歡棒球,通常當兩隊對打,各隊包括投手需要10名球員擔任先發,在打擊方面,總共有九個棒次,雖然3、4、5棒是中心打者,但其他棒次缺一不可,或許守備更優秀,所以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也知道下一棒換誰。但是在教會裡,就以我們兒童主日學老師部分來說,若優秀老師已經教了3、40年,卻沒有新進老師接棒時,我們是否也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
首先,我們看到今天的經文。它點出了下一代不如上一代的問題是因為「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在約書亞記二十四章31節以百姓事奉耶和華作結束,直到士師記二章8~9節以約書亞的死作結束。當約書亞與眾長老、領袖還在時,帶領以色列百姓認識上帝,可是這群人過世後,由於無人帶領,以色列人就一個一個的死亡。所以,領袖栽培、訓練與帶領何等重要!
在有一年葛里翰佈道大會的研討會上,寇世遠牧師說了一段話,他說:「檢討中國教會的歷史,其實出了很多『名傳道』,當這些『名傳道』過世之後,他們的工作就隨著棺材沒有了。」今天,在台灣的教會有「名傳道」也是很好,但是更需要會栽培工人的工人。為了避免教會靈性的死亡,這是看重工人培訓的理由。
每次思想到這裡時,就提醒自己,究竟上帝今天呼召我成為工人的目的是甚麼?這幾天我深深的感受到主讓我再次想到你、我今天仍舊活著,必然有天父的美意。求主藉這次德生教會四十週年的慶典震撼、翻轉我們的心,讓我們重新在主面前得著異象、重新肯定我們委身的祭壇。以下用三點來分享這一兩個禮拜對這主題的思考與回應。
貳、本論
一、退休、慶生、就任與聯繫
上個禮拜對我來說的確是值得紀念的日子,除了我們教會設教四十週年的感恩禮拜,同時也是我在這個牧會任期滿四年的日子,更是有一位我所尊敬且上帝所重用的僕人—大湖教會羅金灼牧師盡程退休的感恩禮拜。這些事都提醒我教會接棒的問題,感謝上帝,讓德生教會在過去四十年的日子裡,隨時都有弟兄姊妹受感動,裝備自己成為工人,但是在人數與奉獻的心志上似乎還不夠。
這半年來,自己經歷到許多奇妙的事,從過去當兵時期的朋友和在美國唸書的一些弟兄姊妹都相繼的在不同的聚會、不約而同的電梯或電話中聯絡上,或許上帝正啟示我一些事情或功課。當中值得安慰的是,他們在信仰的追求上都有持續追求與長進,這也讓我回想到當初同一期一同服事的同工,已經有六位是全時間的傳道人,其他的人在各方面也都有很好的服事與見證。我想我們不一味的追求短暫的高峰,而是持續成長的生命,向著那標竿直跑,才有辦法讓信仰傳承下去。
二、看重培訓,避免靈性死亡
信義宗教會自十六世紀以來就一向看重領袖培訓、工人培訓。為什麼要如此看重呢 ? 有兩個理由,第一個是消極的理由:避免基督徒及教會靈性的死亡。一個基督徒信耶穌之後,若沒有得到好的裝備、餵養,他年輕的屬靈生命將會夭折。同樣的,一個教會的領袖、工人,若沒有好好裝備,不但無法服事教會、羊群,還可能使得一群人的靈性死亡。
一位同工回憶,在民國六十年第二屆北部大專福音夏令會,那時台大團契約有50人在北大福決志信耶穌,暑假後開同工會時,他們的輔導問:「50個決志的人到那裡去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全部不見了!我們會生孩子,卻不會養孩子!
看重工人培訓,是上帝永恆的心意。舊約時代,摩西在選任千夫長、百夫長的標準是:在敬畏上帝、誠實、公義不收賄賂的人中,選任能幹的人(出十八21)。新約時代,被選立擔負服事工作的,必須有好名聲、信心充滿、被聖靈充滿,以及智慧充足(徒六3~6)。廿一世紀的時代,我們又是用什麼態度,看重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或是延續教會信仰傳承教導的問題。
我們若沒有足夠的裝備和預備心,如何能爬山攻頂?如何能潛水看到美麗的海底生物?如何能夠成為造就人的人?教會如何能夠延續傳福音的使命?我們不能光靠別人(借將、空降…),或依賴discovery大地頻道提供美景與新知。屬靈生命是在教學與分享當中,共同數算與感恩得到成長。
三、下一棒全方位準備
事奉工作有顯性、隱性之分。有些工作很容易地被弟兄姊妹看到、注意到;有些工作則屬於默默耕耘型的。例如我們參加主日聚會,很容易注意到領詩、音樂服事、招待的弟兄姊妹是誰,但或許不會注意到誰昨天晚上幫我們整理場地,誰又到醫院、家庭去探訪慕道者或生病中的弟兄姊妹。或許我們正享受著主日聚會的氣氛,但一群同工正默默的把握1小時的寶貴時間,替我們栽培兒女,帶領他們認識耶穌,建立信仰的根基;可是我們在家一百多個小時卻隻字不曾提及信仰的事。你的看法呢?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觀察?或是有其他的感動?
2002年10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題目叫做「淬練領導力的嚴峻考驗」,前面的引言寫道:「生命考驗著每個人,但只有少數人能從最嚴苛的試煉中淬取出力量與智慧。我們將這些人稱之為領導人。」
當然,我們不只是要培養教會領導者,更是要培養全方位事奉同工、訓練接棒人選,讓德生教會在信仰生命的見證上能一代接一代永續經營。
摩西從窺探迦南地的探子中選任信心堅固的約書亞,並把他帶在身邊,擔任助手,這就是培養;等到摩西即將離世前,更在以色列人面前向百姓說明上帝的旨意,並要以色列人聽從約書亞,一如聽從摩西;最後,他和約書亞一起執行上帝的命令,更清楚給我們一個好的示範。
在企業界中,對於接任人選的選擇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奇異公司(GE)的傑克‧威爾許,他花了長達13年的時間,挑選出現任的執行長。除了考核績效,也評估人格特質、逆境的處理方式等。而耶穌也親自用3年多的時間帶著學生在身邊教導他們。
為了明天的教會,教會和在位領袖要打破「個人主義」,投資更多時間與資源在有潛質的同工身上。尋找同工的目標不只是分擔工作,也要體認對事奉同工的培養、訓練的重要性。如一些訓練聚會,資深同工安排部分內容由年輕或資淺者負責;更多主日學教師採用師徒式或團隊式教導;而若干聯合或大型聚會更要除掉論資排輩的傳統,在程序中安排年輕的或事奉資歷淺的,也有份參與。 George Weber(國際紅十字會榮譽總幹事)說:「大部分領袖的接任人已在我們當中……他們將跨越我們的未來形態已經存在,但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尋覓及扶植他們成長?」以及每個人如何隨時預備心帶著主動裝備和謙卑的心,向上帝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參、結論
教會以及教會的領袖需要常常思想,誰是接棒的人?給他們機會,給他們訓練,因為裝備成全眾聖徒是上帝永恆的心意。盼望不要等到危機出現時,才去把職務交給別人;也不要等到蒙主恩召,卻沒有工人接棒牧養羊群。也不要等到離任時,才慌張找不到人接續教導。或是等到我們離去後,教勢一落千丈,這是虧欠,因為他們只知吃無刺的魚,不知捕魚及釣魚。
上帝的工作需要人接棒,這叫薪火相傳。但是,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談及保羅的薪火相傳,我們很自然會想到保羅和提摩太,因為那是一個較為順利的傳承。可是,另一個組合「保羅和馬可」,他們的關係非常有趣。《使徒行傳》十五章說保羅與巴拿巴為了馬可而分手,但是我們後來在《歌羅西書》四章、《提摩太後書》四章和《腓利門書》,都看見保羅公開提及馬可對他和他事工的重要。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去事奉,不管在鄉村、城市,都要記得以「交棒」和「接棒」來完成主耶穌託付我們代代相傳的「大使命」。
今天教會面對的大環境跟10年前鐵定不同;10年後教會面臨的挑戰也跟今天不一樣;我們在心志上,既然肯定尋求教會的最大造就,那麼今天教會如果有某種事工的需要,不是因為不熟悉、或沒有恩賜就放棄;而是思考,如果今天我參與的這項事工,雖是原本不擅長的,但感謝領受,並在其中認真學習、快速成長,就如以斯帖記四章14節所說「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也就是「我們豈不知道今日不是為將來預備嗎?」願上帝祝福我們有主動出擊的心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