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世界盡頭 — 林鴻信牧師

  • 林鴻信牧師

聖經:約拿書一章 1-3 節, 羅馬書十五章 20-24 節

一、遙遠之處

1. 逃避之處

約拿得到上帝的呼召去尼尼微做工,「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 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 vs. 「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2. 一生夢想

保羅說:「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 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革利免第一書 5.7 :「他(保羅)教誨公義給全世界,直到地的西極( the extreme limit of the west ), … 」「地的西極」是赫拉克理之柱 Pillars of Heracules ,亦即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歐洲與非洲的交界,北端為西班牙,南端為摩洛哥。

二、黎明行者號

路易斯借用一個外在世界的冒險旅程,呈現內在世界對於誘惑攻擊的掙扎,呈現出一個心靈之旅。

尤士台( Eustace )是一位被寵壞的小孩,滿腦功利與科學,人際關係惡劣。「因為睡在龍的寶藏上,又懷著貪婪的,像龍一樣的心思,所以連他 自己也變成了一條龍。」變成龍之後,原本自私自利的尤士台,先是為了自己強壯以致別人懼怕而高興,後來卻逐漸地明白他需要朋友,需要回到 人類社會,「他明白他現在已經變成了怪物,和整個人類的社會斷絕了關係, 覺得一陣陣可怕的寂寞向他襲來。」在恢復成人之後,尤士台逐漸地走向 成熟。路易斯一向主張人不能孤立,否則會陷溺自我把自己囚禁起來。後來尤士台被阿司能剝皮,然後清洗乾淨,不但恢復成為人,而且成為「新人」,那老舊的尤士台終於變成全新的尤士台了。

老鼠老脾氣( Reepicheep )是唯一朝向極東之處世界盡頭邁進的探險伙伴, 也最具有雄心壯志的特質。「論渺小,也許只像我的個子,」牠說:「不過說遠大,卻像我的志氣。為什麼我們不到這世界的最東邊去呢?如果有人問,我們在那個地方可能會找到什麼?我希望找到的是阿司能自己的國土。偉大的獅王到我們這裡來的時候,不是常常由東邊渡海而來的嗎?」當他們終於來到世界的盡頭時,遠遠望去好像是阿司能的國土:「好,」李皮奇說:「到了我一個人往前走的地方了。」他們甚至連阻止他的念頭都沒有,因為每一椿事情,現在都覺得好像早在命中註定,再不然就是以前曾經發生過。 … 劍 扔了之後,他便向他們握手告別,並且為了他們的緣故,勉強做出悲傷的樣子,其實他是快樂得發抖。

三、雄心壯志

梅監務( Campbell Naismith Moody , 1865-1940 )於 1895 年第一次來台宣教直到 1924 年因熱病返英為止,前後將近 30 年。由於健康與家人的 因素,前後四度離開而又返回台灣,其中除了回去英國之外,曾經到新加坡一年、紐西蘭五年與日本一年,實際上在台的年日大約有 18 年,這使得他有數度進出東西方世界的難得體驗,深入思考基督教信仰與文化的問題。

梅監務的感慨是:「 一位西方非基督徒比一位華人基督徒更像基督徒! 」 他發現即使是英國的非基督徒也在基督教文化氛圍中成長,因而帶有合乎基督教信仰的特質。諸如:辨別是非感強、對公義熱切、追求雄心壯志( heroism )、具有反對壓迫的義憤、厭惡虛假、輕視詭詐與貪婪,不過這些特質即使在華人基督徒身上也不多見,傳統文化仍然主導他們,其中以雄心壯志與辨別是非為甚。

一些常見的俗諺可以印證梅監務的觀察,比如「好死不如賴活」的以「活下去」為最高價值典範勝過任何英雄式的犧牲。「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阿Q心態,「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人不愛己,天誅地滅」的冷酷無情,「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高舉強權莫問是非。在中文裡「是」( right )與「非」( wrong )組合起來成為「是非」,雖然有正面含意,比如期待大家都能「明辨是非」而「是非分明」,但竟然也帶有負面含意而被用來指稱「紛擾」,比如勸人不要「招惹是非」或「惹是生非」, 因為追求分辨是非往往導致紛擾,甚至被指控為「搬弄是非」,彷彿追求分辨 是非對錯的人就是麻煩製造者,而「是是非非」更是指「風風雨雨」,以致 堅持「大是大非」在一片不要再製造是是非非的勸聲當中被降格為「說長道短」,這在其他語言當中是難以想像的。

林後 1.17-18 記載,當保羅改變行程以致被人批評反反覆覆而言行不 一時,他嚴正地提出說明:「這樣的計劃,有誰能批評我輕率呢?難道我計劃這件事是出於自私的動機,是是非非,反覆無常嗎?我指著信實的上帝說,我的諾言並不是『是』而又『非』的。」( 17 Was I vacillating when I wanted to do this? Do I make my plans according to ordinary human standards, * ready to say ‘Yes, yes’ and ‘No, no’ at the same time? 18 A s surely as God is faithful, our word to you has not been ‘Yes and No.’ )從保羅的辯護,可以看到他以是非不容混淆為重,強調說他絕不會又說是而又說非。

我們真的缺乏雄心壯志而不關心是非對錯嗎?是否缺乏雄心壯志使得我們連帶地也缺乏追求真理與真相的勇氣呢?

四、寧願燒盡

來台宣教的馬偕說:「寧願燒盡,不願銹壞」( Burn out rather than rust out )現代人卻使用 burn out 描述崩潰耗盡的症狀,甚至有人譯成「崩耗」,相形之下,馬偕寧可燃燒耗盡也不願自保而銹壞。

〈極重無比的榮耀〉是路易斯於 1941 年發表的著名講章,舊約聖經 用語「榮耀」原本就是「重量」,以重量的量來形容榮耀的質,這延續到新約 聖經,如林後 4.16-19 :「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

路易斯此文一開始就提到,當時大家最喜歡提到的「德性」是「不自私」而不再是「愛」,是比較壓抑性的克制自己,而不是一種積極性的付出,「恐怕是我們的主覺得我們的慾望太小了,而非太大了」,這些論述目的是喚起基督徒追求天上榮耀的雄心壯志,就如同他在《四種愛》裡指出,只要我們 積極地去愛上帝,就不可能愛人過於愛上帝,這也是一種積極進取的雄心壯志。

得著天上的榮耀就是得到上帝的稱讚與肯定,有如耶穌比喻裡出現那得 到主人稱讚的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然而只有小孩子最能明白,「因為對 一個小孩子而言,最高興最重大的事就是能被人稱讚了。」唯有小孩子會為了得到稱讚與肯定而高興到忘我,也唯有真心謙卑有如小孩子的人才能領受上帝的稱讚與肯定而衷心喜悅,一個驕傲的人卻無法驚喜於任何人的稱讚與 肯定,心中想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上帝?( How we think of God )」而不是:「上帝如何看待我們?( How God thinks of us. )」

五、世界盡頭

北海道大學源自 1876 年開始的 札幌農業學校, 聘請了來自 麻省 的 威廉· 史密斯· 克拉克 ( William Smith Clark, 1826-1886 )擔任 顧問 。克拉克在校八個月( 1876-1877 ),成功地建立這間學校,他常與學生傳福音談論聖經,以 科學 精神與 基督教 信仰精神教育了一班年輕人,包括 內村鑑三 等人,影響日本頗大。當克拉克博士與一年級生告別時的名言:「 Boys, be ambitious! ( Boys, be ambitious like this old man! ) 」(少年們,要胸懷大志!),至今為 北海道大學 校訓。

願主讓我們各世代的弟兄姊妹都有覺醒,願意將自己擺上,奔向世界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