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亞倫與戶珥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出埃及記十七章8-15節;提摩太前書三章1-13節

前言:
多年前(1986年),日本基督教團關東教區多位牧師來台訪問,順道前往花蓮觀光,當時,我正在花蓮的豐田教會牧會。原本,日本牧師團的行程並沒有安排東部平地教會的參訪,然由於擔任導遊的台籍牧師是我的好朋友,而臨時決定前來拜訪。抵達教會時,已是晚間時刻,因當天適逢教會舉辦社區的詩歌見證會,所以,日本牧師也就進到禮拜堂聆聽。可能是日本牧師聽了詩歌見證受到感動,乃於會後口頭邀請見證會的詩班能前往日本演唱,且當場允諾要補助日幣一百萬元作為旅費。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於隔年(1987年)暑假,經過百般的曲折,好不容易才突破戒嚴時期難以出國的情境,順利取得親善訪問的簽證,由我充當領隊兼指揮,帶領二十位團員,浩浩蕩蕩的前往日本關東地區的教會和文化中心,作為期十天的演唱。雖沒有職業水準的演出,但團員藉著詩歌見證,卻也達到宣揚福音與親善訪問的效果。

演唱結束回臺灣後不久,日本枋木縣足利教會的牧師,應邀來台參加姊妹教會的獻堂禮拜,由於足利教會是合唱團前往日本時的第一站,加上我和牧師娘被分配住宿在該教會的牧師館,所以,和該會牧師有幾天「同居」的感情。基於此,來台時,他特地到花蓮拜訪我這位「老朋友」。在花蓮的幾天當中,我陪他前往多處景點觀光,對於花蓮的景色可說讚不絕口。讓人驚訝的是,當參觀大理石工廠和商店時,日本牧師對「大理石蛋」深感興趣,在仔細端詳和「品味」之後,竟然開口說要購買一百顆帶回日本,聽了讓人嚇了一跳。大理石蛋並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而且一百顆的大理石蛋有數十公斤重,何苦帶回日本?我好奇的問他。結果,牧師告訴我,他要攜回日本,送給教會的信徒、長執和同工作為紀念。因大理石蛋除了頗具紀念性質外,還可象徵三項意義:
1.基督徒的信仰當像這大理石蛋,堅定不屈不軟弱。
2.基督徒的信仰當像這大理石蛋,光華漂亮無瑕疵。
3.基督徒的信仰當像這大理石蛋,裡面堅實無空隙。

有感於這位日本牧師用大理石蛋詮釋信仰的意義,且不忘對於信徒、長執和同工的用心與關懷,我曾在1988年年初,出版了一本《信仰的傳續》,並於再版後,更名為《買石頭的牧師》。之所以會於再版時更名為「買石頭的牧師」,主要的動機和理由,便是由此一故事的啟示而來。也因著這本書的義賣,使我所牧養的教會,在人才外流與經濟困窘的情況下,得以有能力購買教會用地、整建教會,同時激發出我日後寫作的信心與興趣。藉此重提往事,乃期盼本會所有的信徒和長執,也能夠實踐出日本牧師所訴說的大理石蛋之信仰意義,共同服事,興旺福音。

一.亞倫與戶珥
聖經中,有關共同服事成功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其中,以摩西、亞倫與戶珥,以及約書亞的同心協力,在出埃及之後的第一場戰爭,就戰勝亞瑪力人的利非訂戰役,最為人所樂道。本次戰役大獲全勝的重要因素,從出埃及記十七章8-15節之記載:「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裡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於是約書亞照著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得以見著,在戰爭的過程中,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或許,摩西的手會垂下,是因著肉體的軟弱,也有可能是因為暫時的勝利而鬆懈下來。幸好,摩西在亞倫與戶珥同心協力的扶持下,克服了人性的軟弱,而擊敗曠野的強敵亞瑪力人。雖亞倫是摩西的胞兄,但他仍謙卑的放下身段,以大扶小。戶珥是猶大支派的人,與摩西素無淵源,卻仍拋開本位主義,與摩西和亞倫同工。三人齊心共同服事的結果,帶來了最後的勝利。這則感人的故事,被後人稱為聖經中第一個成功團隊服事的例子,同時也被神學家用作共同服事的典範。

由此端見,要讓教會福音興旺,除了牧師本身要有使命感,充滿異象,勤讀聖經,努力讀書外,亞倫與戶珥式的團隊事奉精神定不可少。誠如《團隊服事》(Team Ministry)的作者艾弗遜(Dick Iverson)在書上所言:「一個牧師或一個基督徒領導者,想要單靠己力來解決教會中的種種問題,是會墮入錯誤的死胡同,要達到真正的成功,需要有一個團隊。……尤其是增長中的教會,『團隊服事』實際上是絕對必須採行的方式。」

二.有機的組織
教會是一個「有機體」(Organism)的「組織」(Organization),然「組織」是為「有機體」而設立,「有機體」並非為「組織」而存在。換言之,教會的體制與長執,是為了協助傳道人推展福音事工的宣揚,同時便於管理教會的行政事務「組織」而成;福音的「有機體」,並非是為了長執和教會的「組織」而存在。事實上,兩者的關係,好比「衣服」(組織)與「身材」(有機體)。身材長高、長胖時,衣服的尺寸當然就得隨著身材「增減」。若一味的情有獨鍾,堅持非得穿舊有的衣服不可,將會導致尺寸不合,甚至無法穿上的窘境。因衣服乃配合身材大小縫制;身材並非為衣服尺寸而成長。請勿忘記,約翰.耐斯比(John Naisbitt)與派翠西亞.奧伯丁(Patricia Aburdene)兩人在《2000年大趨勢》(Megatrends 2000)一書中,已清楚的訴說道:「在社會急速變遷的時代中,惟有信仰的深刻本質才能觸動人的心靈,宗教組織是做不到的。」

可惜的是,有許多基督徒和長執並不了解這樣的概念,把「組織」的運作,視為比「有機體」來得重要,因而產生了「教會政治」和教會的「民意代表」。如此一來,便會出現「有機體」是為「組織」而存在的本末倒置現象。若信徒和長執存在著雇主與股東化的觀念來管理教會,或是對待傳道人,那福音的「有機體」,將會在保守、封建、自閉的心態下,受到「組織」的嚴重挾制,福音將難以廣傳,教會必無法增長。

由香港大使命中心於2001年10月所發行的《大使命雙月刊》中,以「華人教會面對七項危機」的斗大標題,道出現今華人教會的問題,值得我們省思。其所指的七大危機分別為:
1.工人的危機:職業化/權位化(抽離、不肯投入和委身;利用教會的組織建立自己的權勢)
2.長執的危機:雇主化/股東化(視長執的職分為教會和傳道人的雇主、股東)
3.信徒的危機:溫水化/旁聽化(不冷不熱,少投入服事的行列,沒有靈命)
4.教會的危機:死海化/泥沼化(自閉、封建、自滿、自足、排他)
5.神學的危機:知識化/中立化(學術重於服事,只求學術中立,不堅守基要真理)
6.信仰的危機:相對化/妥協化(獨善其身,不兼善天下,喪失先知的角色)
7.差傳的危機:觀光化/差錢化(宣教的觀光心態,教會只管出錢,不培養人才)

從上述所提的危機觀之,這些問題的確也在我長老教會當中發酵。今天,長老教會教勢的停滯不前,且被冠上又「長」又「老」的別稱,除了體制的僵化、過渡的本位主義、禮拜的一成不變、重「組織」過於「有機體」外,上述的各項危機,也是重要因素。當然,缺乏「亞倫與戶珥」的團隊精神,亦是一大問題。或許是多種族、多語言、多文化,以及過去長期戰亂的因素使然,塑造出台灣人強烈的圍牆、山頭、個別主義之性格,使得團隊服事的果效難以達成。然我相信,服事上帝之工作是共同的,非單一個人所能完成,只要心胸開闊,透過信仰的力量,學習聖經中的訓示,藉以克服台灣人個別性自我的狹隘心態,學習「亞倫與戶珥」及「大理石蛋」的信仰精神,反思教會的現代危機,藉著「組織」的機制,推動「有機體」的成長,同心協力,教會增長與福音廣傳的日子,必將指日可待。

結語:
今天,本會長執即將就任,在就任前,必須再次思考聖經中所記載的長執之職分。也許在工商業社會的生活中,大家都相當忙碌,但也要明白長老應有的信仰表現當「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恐怕被人毀謗,落在魔鬼的網羅裡。」(提摩太前書三章1-7節)

再者,作執事的也「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秘。………女執事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說讒言,有節制,凡事忠心。執事只要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因為善作執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並且在基督耶穌裡的真道上大有膽量。」(提摩太前書三章8-1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