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4:7-11
在上一篇<人生的盒子>中,我們清楚聽見約書亞如何告白自己的信仰,他說:「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他,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4-15) 。
經過了一個禮拜,我們是否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你願意把「事奉上帝」裝在你人生的盒子裡?如同約書亞把「事奉耶和華」作為一生的要務。我希望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希望你會說:「是的,主,我願意一生事奉你!」
當我們肯定地把生命作如此的委身,我們的生命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我們會用一切的力量來實踐這個委身,用一切的恩賜來服事上帝。丹麥的神學家和哲學家索倫‧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是影響二十世紀最深遠的大思想家,他曾說:「我真正缺乏的,不是該知道什麼,而是清楚明白該做什麼。最要緊的是了解自己,明白神真正要我做的是什麼……,找到我能為之生,也為之死的理想。」
一、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
《聖經》中有一個基督徒非常熟悉的故事,是耶穌所說有關天國的比喻:「天國好比一個人要出國,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出國去了。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作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卻在地上挖了洞,把主人的銀子藏了起來」。
後來,主人回來了,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人,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十分稱讚他。然後,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人,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同樣地稱讚他的認真與努力。最後,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人,我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原封不動。請看,你原來的銀子都在這裏。」雖然,他把原來的一千銀子還給了主人,主人卻非常生氣,罵他是「又惡又懶的僕人」,就把他趕出去了。(參太25:14-30;路19:11-27)
從「恩賜」的角度來看,「恩賜」是神賜給人的「禮物」,而天國是屬於「願意善用恩賜、把恩賜發揮到極致、甚至用恩賜來榮耀神的人」的。雅各書指出:「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雅1:17a)。恩賜是神所賜予,但每個人所領受的恩賜都不一樣,就像保羅所說:「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7:7)。因此,我們也不需自高自傲,以為自己擁有大的恩賜,而落入「屬靈的驕傲」之中。更不需要自卑自憐,覺得自己沒有用,而自暴自棄,不冷不熱。如此,不但辜負了上帝賜下恩賜的美意,也間接拒絕了天國的邀請。
因此,重要的是,「善用你所得的恩賜」。如同保羅提醒提摩太的話:「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提前4:14a)。有一位孫神父在他名片的左上角印著他的座右銘:「一生平凡事,平凡度一生;平凡事做好,一生不平凡。」把這句話套用在恩賜上也有同樣的道理,或許,我們的恩賜很平凡,但只要我們用心付出,善用恩賜,平凡的恩賜就變得不平凡。
二、發掘你的恩賜
前些天,在壽中教育部舉辦的<長執造就會>中,我聽見台北靈糧堂周神助牧師的一段話,我自己有很深的感觸。他說了一個故事,大意是說:
有位信徒上了天堂,站在上帝面前。上帝問他:「你為何沒有善用你的恩賜?反而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起來?」信徒忙著向上帝解釋道:「上帝啊!冤枉啊!你所說的:『一千銀子』不是我埋起來的,是我的牧師埋的!」
做為一個牧師實在有責任,也必須有這樣的敏感度去發現每個人的恩賜。但若我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恩賜,做牧師的有時也很難幫助你。所以,如何發掘你的恩賜呢?
鮑伯‧班福德(Bob Buford, 2001),他在《人生下半場》中引用了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建議,問我們下面兩個問題,期待幫助你我了解神所為我們預備的特別角色:
(一)你有哪些成就?(才幹)
(二)你對哪些事有很深的負擔?(憧憬、性向)
鮑伯希望我們能找到符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意即是你最擅長且最喜愛的工作。試著把才幹和性向配合起來,就能找到最適合的人生使命。
如果教會中每個人都能按著所得的恩賜,謙卑服事,我想這是神最美好的旨意。所以,保羅說:「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羅12:3-6a)。彼得也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彼前4:10-11a)。
在人看來,恩賜似乎有大小之別,但在神看來,恩賜是相輔相成,為了共同來榮耀神,服事祂的教會和百姓。【表演:正如三條不一樣長的繩子,在相輔相成的關係中,卻成了同樣的長度。如同恩賜雖各不相同,但在神的眼中,它們的價值都是一樣的。】因為不論恩賜如何,只要你善用它,主必要稱讚你,也要與你同享祂的榮耀。
三、以恩賜來服事
彼得前書4:10a提到:「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在前一節則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4:9)。不論是服事神,或是服事人,彼得都指出服事的重要關鍵與態度,是「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不發怨言」。
今天,我們的教會正朝著以恩賜服事的方向前進,我們不是在高舉任何人,我們是為了榮耀上帝。我也希望邀請每一位弟兄姊妹,都來參與這樣的服事。
在每個主日,我們為了禮拜的秩序與莊嚴,安排司會人員。為了使用音樂來敬拜,安排司琴人員。為了活化禮拜的空間,安排插花人員。為了歡迎每位參加的信徒及來賓,安排招待人員。為了奉獻的秩序,安排司獻人員。為了聲光的效果,安排了控制人員。為了不同語言的需要,安排了翻譯人員。為了屬靈的需要,安排每主日的講員……等。甚至為了社區服務的需要,安排了許多位的老師。為了網路事工的推展,安排了網站維護人員。每個人都在為上帝的教會做最大的努力,今天教會的進步,是因為每個人都在動,沒有人在站著觀望。
有人以「船」來形容教會,第一種教會是像「觀光船」。記得去年到日本時,曾搭當地的觀光小船遊猊鼻溪,只有船伕一人搖槳,划著船,載著三、四十個觀光客進入名山勝境。船伕還會唱著日本民謠,那時的心情真是非常輕鬆愉快。如果教會是艘「觀光船」,那對教會而言不好事,表示教會可能只有牧師一人,或極少數人在「划船」,多數人都是「觀光客」,聽牧師一人「唱山歌」,這樣的教會是不可能進步的。
另一種教會是像「龍船」,船上的每個人都有「任務」,有人「划船」、有人「擊鼓」、有人「掌舵」。教會若是像艘「龍船」,每人各盡其職,這是一間有活力的教會,也是成長的教會。如保羅所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我的三伯父戴俊男牧師,有一次受邀到某教會講道,當天,他一如往常上台講道,總覺得有聖靈的力量在帶領禮拜的進行,那天的講道也使許多人感動,他自己也覺得非常感動。這個感覺他一直放在心中,直到後來他發現了一件事。當禮拜結束後,他與該教會牧師一同要走下講台,他發現一個從未見過的景象,在聖餐桌後面,跪著幾個姊妹,她們面向十字架跪下,虔誠禱告。我伯父問牧師:「她們在那裡多久了?」那牧師說:「在我們禮拜前半小時,她們就在那裡了。」戴俊男牧師後來回憶說:「原來,是這幾位姊妹用禱告托住那天的禮拜。現在想起來,仍然非常感動。」
或許,你現在仍不知道可以為主做什麼?我想你有最佳的選擇,你可以選擇禱告的事奉。全心為你的牧師禱告,為每一個服事的人禱告,為教會禱告,也為社區、國家禱告,為每一位弟兄姊妹及家庭禱告,也為你屬靈的事奉禱告。
今天,請你再確定你「人生的盒子」,你是否把盒內空位留給主?如果答案是「是」,表示你的一生將為主而活,你也將用你所得的恩賜來服事主,服事主的教會和主的百姓。正如彼得所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聖經:箴言六章27-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