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耶利米書29:11-14
◎前言
最近在電視看到一個奇特的景象,一群互不相識的人穿著同樣顏色的衣服,到同樣一個地點,做同一件事,然後,迅速離開,讓周圍的人都莫名其妙。他們被稱為「快閃族」。看了這樣的新聞,心中一直思索著,這其中的意義何在?
上帝給人的是盼望,只要人有心追求,就不會落入無意義的追逐。如同聖經中先知耶利米所宣告的話:「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1-13)
◎追求無意義之事
台灣的年輕人幾乎都是一窩蜂地跟著流行走,一會兒「哈日」,一會兒「哈韓」,最近又有了新的樂趣──「快閃族」。
據傳,「快閃族」(Flash Mob)起源於2003年5月的美國紐約。這樣的活動是透過網路召集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在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又在短時間內急速消失。這種「無理由」的集體活動,隨即引起美國其他大城市及歐洲多國網路族的注意,相繼模仿,自發性地發起同類活動。一個月後,日本就有同類型的活動。可見,快閃活動已藉著網路流竄到世界各地。
快閃族源起於美國紐約時,一群陌生人藉由網路郵件聯繫,約定時間地點搞怪,在紐約,三百多人對著大型恐龍玩具又吼又叫,在香港,十幾個快閃族擠在麥當勞內跳芭蕾舞。
8月31日的新聞報導,在國外逐漸興起的快閃族運動,也在台灣首度出現。他們先在台北市SOGO百貨門口,倒數計時十秒,大喊新年快樂,快閃。接著又到頂好商場外,假裝放屁喊好臭,做完這些無厘頭行動後,立刻一哄而散。衝進捷運站之前,還告訴大家他們要回火星去了,行動前後不到三十秒。我想其中的意義大概就是「好玩」吧!
曾讀過一篇文章,他主要的是藉著德國的「漂鳥運動」來反省台灣的青年文化。文中提到,許多外國小孩,尤其是男孩子,在十多歲時已經要操持一個大男人所做的事,在家裡剪草、粉刷,戶外活動時負重、砍柴、搭營。而我們的孩子,則是被照顧維護得惟恐不周。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就好,因此,孩子不必分擔家務,從洗碗、洗衣、打掃,甚至早晨的整理床舖都由父母包辦,到學校有好老師替學生畫重點,做考前猜題。甚至戶外活動也很方便,有「服務業」提供空手去露營的服務,包辦食宿交通,使得戶外活動變得方便而單調。即使到國外旅行,也只不過是吃喝玩樂。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叫他臨危負重,要叫他有膽識有魄力、堅忍不拔,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事實上在危難時,他可能連應變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我們希望調教出一個個愣頭愣腦的書呆子?或是在街上遊蕩,無從發洩精力的不良少年?
十九世紀末,德國青年發起「漂鳥運動」(Wandervoge,Wander是飄泊,Voge是鳥),亦即學習候鳥精神,在漫遊於自然中追尋生活的真理,在自然中歷練生活的能力,創造屬於青年的新文化。雖然歷經兩次大戰失敗的恥辱,德國能在短時間內又恢復強國的地位,「漂鳥精神」的塑造功不可沒。
◎追求美與生命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出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卡普雷塞,是義大利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在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畫「創世紀」是最讓人稱頌的。
1505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Julius Ⅱ)召米開朗基羅為自己建造陵寢。米開朗基羅花了半年多時間採石後開始建造工程,甚至為此舉債,他相信這是他發揮才華的大好機會。不料,在工程開始後,教皇卻聽信米開朗基羅對手的讒言,認為在生前建造陵墓是不祥的,因而要他停止工程並拒付款項,更拒見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非常失望,他想離開,教皇又不淮。後來,米開朗基羅敵手認為他只會雕刻,不會畫畫,遂慫恿教皇,使其命米開朗基羅繪製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畫。
米開朗基羅的失望是可以想見的,他所懷的創作的熱情幾乎和那未完成陵墓一同埋葬了。又因為教皇未支付工程的款項,讓他的生活也陷入困境。如今,教皇又聽信對手的話,逼迫他去做一項他自認並不擅長的工作!在他動筆作畫之日,憤怒地寫下:「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開朗基羅,開始作西斯汀的壁畫。」
米開朗基羅每天都要辛苦地爬到鷹架上作畫,再加上這是教皇朱力阿斯(Julius Ⅱ)教皇強迫他畫的--因為米開朗基羅自認為是雕刻家,其實他內心並不想畫,因此兩個人一天到晚吵架。作畫期間,米開朗基羅飽受身心的煎熬,他自己的工作與家庭的問題都帶給他莫大的壓力。
有一天,米開朗基羅結束這個令他鬱卒的工作後,來到一家酒吧喝酒,才喝了一口,他說:「酒有味道!」只見,老闆二話不說,立刻拿起斧頭,把酒桶全砸爛了。酒吧老闆對品質的堅持,讓米開朗基羅清楚地看見一個真理:「不是最好的,就沒有保存的價值」。
於是轉身回到教堂,把之前畫好的畫通通刮掉,最後終於能用自己的筆觸,畫出「創世紀」那麼偉大的作品。在這個追求極致的過程,米開朗基羅發出引人深思的肺腑之言:「我追求的甚至不是美,而是生命!」
米開朗基羅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畫「創世紀」。我們無法想像何以藝術家在身心飽受折磨時仍能有如此壯麗的作品。整個天花板以九幅主題畫為主,以聖經創世紀的故事為題材。米開朗基羅不只是為教皇服務,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賦獻給上帝。
◎追求信仰傳遞
有一天在外用餐,等餐的時候,隨手拿了一本雜誌打發時間。看到有關日本名作家三浦綾子(1922-1999)的報導,讓我對她的精神感佩不已。
三浦綾子生於北海道旭川市,於日本著名的聖心女子大學畢業後,擔任了七年的國小教師。23歲時,得了肺病和骨髓慢性炎,這場疾病耗用了她十三年的青春歲月,27歲時甚至想要自殺,在30歲那年她受洗成為基督徒,讓長期的病痛煎熬,成為磨練了她堅強鬥志的操練。病癒後,她有感於文字事工的影響力甚大,決定以「寫作」來傳揚耶穌基督的愛。
1963年,也就是昭和39年,三浦綾子40歲時,有一天她看到東京「朝日新聞」一千萬圓徵文的消息,於是開始寫作生平第一部小說。
她每天都懇切禱告,希望神能藉著這部小說,讓讀者認清人類的罪性和軟弱,因而能明白救贖的意義。這部花了一年時間完成的處女作,意外地贏得了首獎,這部小說就是家喻戶曉的《冰點》──這部小說是她藉著「禱告」、「毅力」和「夢想」所完成的,並且也打開她寫作的生命歷程。
目前中文版的譯作有小暢書房的《冰點》、《石之森林》、《鹽狩嶺》、《積木之箱》、《心語呢喃》、《冰點續集》等作品。三浦綾子畢生致力小說創作和宣揚基督教精神,在光文社文庫中有《舊約聖經入門》、《新約聖經入門》;講談社有《耶穌的一生》;小學館有《我們心目中的耶穌》等相關著作。
三浦綾子後半生不斷面對病魔的挑戰,1982年接受直腸癌手術,1992年又罹患巴金森病,但是她從不曾停筆,直到1994年還發表長篇作品《槍口》, 1999年4月30日,和寒町100年紀念事業「鹽狩嶺紀念館三浦綾子舊宅」完成。1999年(平成11年)10月12日下午五點在北海道旭川復健醫院過世,享年77歲。
三浦綾子形容旭川是她畢生最愛的地方,同時也是她寫作的靈感泉源,她並許諾願葬在旭川。1998年(平成10年)6月,旭川市特別開設三浦綾子紀念文學館,表達對她的敬意。她不只是旭川人的驕傲,也是耶穌基督的榮耀。
◎結論
德國青年曾發起「漂鳥運動」,學習候鳥精神,在自然中追尋生活的真理與歷練生活的能力;米開朗基羅追求藝術之美與生命,他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不是最好的,就沒有保存的價值」,他燃燒自己的生命,化作上帝殿中的榮耀。三浦綾子用她的一生來寫作,只希望讀者能更深的認識耶穌基督,她用一生來見證耶穌的愛,也用一生來榮耀神的名。她成了旭川人的驕傲,也成了耶穌基督的榮耀。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1-13) 你現在追求的是什麼?你希望你可以用一生來追求什麼?或許這些事情可以幫助你,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