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你甘有看見上帝的顯現? — 創世記二十二章1-14節 — 林恩悌神學生

  • 林恩悌神學生

聖經:創世記二十二章1-14節

22 這些事以後,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 2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3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 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4 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地看見那地方。 5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 6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 7 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 8 亞伯拉罕說:「我兒, 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 9 他們到了 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 10 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 11 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 12 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13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 14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一、前言:合一的旅程

兄弟姐妹平安,在這個月當中,透過創世記中各個信仰前輩的經歷,我們得以不斷反思這「合一」的功課,更重要的也在這過程當中見證人如何看見上帝顯現的歷史。亞當怎樣看見上帝、挪亞怎樣看見上帝、夏甲怎樣看見上帝,而在今日我們將一同思考亞伯拉罕和以撒是如何看見上帝的顯現。

二、「看見上帝」的旅程

(一)呼召的不同處境

說到亞伯拉罕,上帝在他的生命裡面,就不斷的向他呼喊,靠主的應許將「成為大國、成為祝福」。而在每次旅程的結束,亞伯拉罕更在其中堅固對上帝敬畏的態度與看見上帝旨意的信實。然後,在今日的經文裡,亞伯拉罕再次受到呼召。但這次是和過去的呼召有所不同,是一個殘忍的呼召。

在「這些事之後」,上帝再一次呼喊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回應「我在這裡。」亞伯拉罕對於上帝的敬畏是沒有話講,也因為經歷這麼多神蹟奇事,我感覺在此回答中,所存的是敬畏及對上帝信實的期待,新的呼召會是什麼?上帝說:「將你獨生的、所愛的以撒獻為燔祭,獻給我。」在這呼召過後,我們很難從聖經的文字中明確的看見亞伯拉罕心情的展露。此處場景轉換得很快,把物品準備完後,第二日清早就出門。

說到這,相信大家都知道結局了,導演上帝將一個救恩的劇本交給亞伯拉罕。上帝呼召、上帝出手、上帝預備,然後亞伯拉罕就成為了信心之父,迎接快樂結局。反正,見證就像如此,有上帝、有人、結局一定是好的。但什麼是好的?這就是結局了嗎?每一段旅程的結束並非是一個人生歷程的結束不是嗎?而且在這個獻祭、敬拜中,被犧牲的以撒不是人?身為父親的亞伯拉罕不會不捨嗎?尤其以撒可是亞伯拉罕「獨一的、所愛的」,難道亞伯拉罕都沒有疑問嗎?

其實我們能從第五節的經文看到一絲亞伯拉罕心情的線索,此處記載亞伯拉罕到達山下時和僕人所說的話:「你們跟驢留在這裡;我帶孩子到那邊敬拜,然後再回到這裡來。」其實,「回到這裡」的這個字眼,在原文非常特別,講的並不是「我,亞伯拉罕」會回到這裡,而是「我們」會回到這裡(轉來恁遮),是有包含著另外一個人的。而以前文來推敲,

這裡說所說的是「我和孩子」,但特別的是,上帝此呼召當中所說的是「將孩子獻上給我」,那此處亞伯拉罕的回答不就與之產生衝突了嗎?因此,我依然認為他口雖這樣說,但內心必定是充滿著煩惱與不捨。

我們能一同來思考,倘若上帝要將一個人身邊最愛的人帶走,或是他的親人生病、癌症、意外,在這樣的景況下,依然能夠這麼有信心的說「好」嗎?就算是亞伯拉罕也一樣。

(二)試煉

亞伯拉罕抬頭看見那個上帝指示他的地方,就開始和以撒向山上走去,雖然口中有向僕人說「我們」會回來,但是「敬拜上帝」和將要「失去所愛」的矛盾,就如同一個倒數計時的時鐘,上山的每一步,雖然離敬拜上帝更近,但也不斷向著離別的時刻靠近。這時,以撒說話了,他說:「爸爸!」亞伯拉罕回答:「我兒,什麼事?」以撒又問「火種和木柴都有了,獻祭的羔羊在哪裡呢?」連以撒都發現這個旅程怪異之處,所以是感受得到兩人在旅程中的心情有所變化。亞伯拉罕回答「我兒,獻祭的小羊上帝會親自預備!」我們再次看見亞伯拉罕信心的回答,分別有對僕人和以撒的回答,不過敬畏和失去的矛盾依舊沒有得到解決,面對敬拜和應許所得之子的失去,一定是非常不捨的。

(三)上帝的顯現

「他們來到上帝指示亞伯拉罕的地方,亞伯拉罕開始建造祭壇,把木柴堆在上面,把自己的兒子綁起來,放在堆著木柴的祭壇上面…」然後舉刀要殺兒子。但是上主的天使從天上呼叫他:「亞伯拉罕!亞伯拉罕!」 他回答:「我在這裡!」

我在思考這段經文的緊張的畫面,一直都沒辦法瞭解,為什麼上帝這個時候才出現?若是說這個試煉,是要給亞伯拉罕做出信心的行動,明明亞伯拉罕有這麼多表現信心的時刻,比如說和僕人說話的時、和以撒說話的時,但是卻是選攑起刀子的時候,究竟關鍵是什麼?差別在哪?比較嚴重嗎?還是攑刀就無法反悔?我也一直想不透。但是我發覺,在人生歷程裡面,就是有這麼多不同的時刻,每一個人的「得到與失去」也常是如此,很難了解,但也十分真實。

(四)我的故事-道愛、道謝、道別

這段經文也使我想起自己的「得到與失去」,就是我親人離別的事。我的媽媽是一位牧師,過去也在德生教會服事,後來前往潮州教會服事,直到去年,因為癌症和確診的影響,行動及呼吸上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惡化到最後只能躺在床上無法行動。因為教會服事和學校課程的關係,我並沒有一直在媽媽的身邊,所以照顧媽媽都是由哥哥和爸爸來安排。雖然有時媽媽的狀況會稍微變好,但更多時候,身體都是每況愈下。有一日哥哥來跟我和爸爸講:「若有機會,好好的跟媽媽道愛、道謝、道別。」我聽到後非常無法接受,因為我覺得媽媽是上帝的僕人,且為上帝做了這麼多服事,媽媽又這麼相信上帝,道愛、道謝、道別都太早了,所以,雖然我回答「好!」但是我都沒有去做,只有禱告。上帝過去有祝福過我們,這次也必定會有祝福,只是應許的時機還未到。

一天、兩天、一個禮拜過去,媽媽的情形一直是起起落落。直到有一日的早晨,哥哥跑來跟我說:「弟,媽媽血氧的濃度一直降,你趕快來,若有什麼話,趕緊跟媽媽說。」雖然血氧的數字一直在降,媽媽卻一反常態的特別有精神和我們說很多話,當看到這樣的畫面,心裡更是矛盾。那時候,我認為媽媽對上帝這麼有信心,轉好的跡象一定是上帝在看顧,所以,雖然我回答「好!」一樣都沒有去做,只有禱告,我覺得太早了,講這(道愛、道謝、道別)都太早了。

到了晚上,因為隔日有服事要回學校,所以,我就打算先過去跟媽媽說我要準備出發了。那時看到媽媽,她眼睛閉著、慢慢的呼吸,哥哥走到我的身邊,再次告訴我:「弟,要記得跟媽媽說個話,讓媽媽知道你要去學校。」突然,一個想法突然出現「再見,真的還能再見嗎?」我真的不知道。所以我回答「好!」然後這次,我過去坐在媽媽的身旁,對媽媽說:「媽媽,我愛妳,我知道今天可能是最後一天見到你了,但我很謝謝妳陪伴我,讓我認識了上帝,雖然很老套,但是你說的我知道,在將來有一天我們會再相見。」說完後,我開始把內心的想法告訴媽媽。告訴她,她在生病的這件事情上很頑固,讓我很生氣,不過我也告訴她,我好懷念以前全家人能夠聚在家裡的時光。說了一大堆,但媽媽都沒有打開眼睛,直到最後,我說,我要回學校去服事,明天就回來,媽媽突然張開眼睛看我,點了點頭。到最後媽媽還是個牧師呢!不過,應該這樣講,這或許就是媽媽本來的樣子,這就是她啊。現在回想起當時的眼神,就像是在說「放心了。」就如過去我的爸媽在我和哥哥出門時都會說的:「出門了後父母是無法管,所以出外就交給上帝來管。」可能這就是她展現她愛和信心的方式。這就是我最後一次和我媽媽講話,因為在我回到學校的隔日早晨,媽媽就回去到上帝那裡了。

在寫這篇講道篇的時,我有和我哥哥談論了這段旅程。我們兩個都哭了、也都笑了,實在是太有媽媽的風格了。我很感謝哥哥,若不是他不斷的提醒,或許我就一直卡在「得到與失去」的心煩當中,失去了和媽媽說話的機會。若我沒有說出那些話,感覺之後的後悔不是現今所能想像的,我想這也是上帝和媽媽留給我們家的禮物。

(我們)繼續回到聖經的旅程當中:一直有個畫面是,倘若亞伯拉罕在這三日直到山頂的路程,沒有把握和以撒相處的時刻,若在最後以撒和我的媽媽一樣,被上帝接走了,亞伯拉罕一定也會很後悔。人生中「得到和失去」的最後決定權利在於上帝,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上帝的同在裡,珍惜現在的時刻。

所以,透過這個過程,好像我也從中得到一些答案,為何是在亞伯拉罕攑手拿刀的時候看見上帝的顯現。因為,在這最後的機會裡面,不再是想「有」、還是「沒有」,而是真實的心、口、行合一,好好的看看身邊這獨一的、所愛的,專心敬拜上帝、專心珍惜現在。就像是我那天把握機會和媽媽說了許多話,不再是想「有」、還是「沒有」,只把握機會說出心裡的話。因為,當我將生命的主權交託上帝,把握機會和媽媽說話的時,我好像感覺到上帝的提醒,看見上帝的顯現。

(五)三次的呼喊,看見上帝的耶和華以勒

上帝的使者從天上呼喊亞伯拉罕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這是第三次,亞伯拉罕回應「我在這裡」。三次的「我在這裡」,從第一次對於呼召的領受相信到第二次敬畏和失去的矛盾,最後在專心一致的敬拜和心口合一的珍惜後,第三次看見上帝真實的顯現,每一次的呼召都像是我們信仰的旅程,縱使面對疑問,但是上帝依然同在。聽到聲音、抬起頭,看見燔祭的小羊出現,以牠代替以撒獻上給上帝。後人也因此將這座山稱為「耶和華以勒」,即是「在上帝的山他會看顧。」要記得,不是燔祭小羊的山,不是預備的山,而是上帝的山,因為,在原文當中「以勒」的字眼並不是「預備」,而是「顯現」。「耶和華以勒」的重點根本不在於小羊被預備,重點在於上帝本身的顯現。若我們所注重的是「預備」,這樣當下一次人感覺沒有得著、沒被預備到的時,反而會回過頭懷疑上帝是否有同在,更覺得靠自己更實在。但是,若我們能夠注重上帝本身的同在,就不是「得到或失去」、「有或沒有」,而是他都同在,人能做的就是珍惜與把握每段機會,真正的從「得到與失去」中得到釋放,看見上帝的顯現。

三、結論

經過這幾個禮拜,走這段「合一」的旅程,透過不同的事件思考合一的功課,我們看見多元的合一、恩典的立約。但就像王道仁牧師在月初的禮拜中所說:「合一其實不可能,但,上帝能夠做不可能的事。」

在教會裡面也有很多的「得到與失去」,服事、團契和關心的事工會面對到挑戰。在家庭、親人、朋友、學校也相同。但是,在「得到和失去」的歡喜或是失落中,我們能回想一下,是否有把握和珍惜大家能夠作伙的時間?我相信,如何做,大家都知道,但是多數人依然會忘記。是的,我們會注目於事情的順利或是不順利,什麼人得的多或得的少,但是做這些事的目的是什麼呢?以亞伯拉罕為例,這趟旅程是「敬拜和獻祭」,若心裡依然在心煩有得到、沒得到,這樣還能夠以心靈和誠實來敬拜嗎?還能珍惜和以撒作伙的時間?那我們呢?所以,我們若能將「得到和失去」的主權交託給上帝,把握人所能做,珍惜每一次和身邊之人一起做禮拜、服事、生活的機會,唯有將意義定根於上帝身上,或許我們就有機會像亞伯拉罕一樣,抬頭真實看見上帝的顯現。

人和上帝的關係絕不是像提款機,每一次提款卡插進去,恩典或應許就會跑出來。跟隨上帝,每一次都是新的旅程,重點在於上帝的同在。甚至我會覺得,有時恩典,會讓人更難面對挑戰,因為會忘記這是上帝的祝福,反倒將祝福當作理所當然。生命就是恩典,或長或短都是,或許當我們珍惜、感恩後,第一次抬頭是挑戰,而第二次抬頭,上帝就在那,在快樂中、難過中、痛苦中,上帝都看顧著我們。透過生命的旅程,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在挑戰或困難的裡面,看見上帝的顯現,或許我們就真的能跟自己、跟別人真實的合一了。因為,決定的權利都在上帝的手中,強與弱,不再是標準。用時間在生氣、煩惱,就沒把握到大家能夠做伙的時間,這才會真正讓人感覺後悔。合一,是珍惜能夠一起服事的機會,還在今天能夠一起聽講道的時刻,這是我們的機會。

最後,我們要記得「耶和華以勒」並不是在於上帝是否有準備我們所期待的物品,看見的關鍵也不是在於是否有得到,而是在「得到與失去」中都去珍惜身邊的人,也在「得到和失去」當中看見上帝的顯現。亞伯拉罕在那個山頂有看見。今天我們是否願意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珍惜把握人所能做的?將得到和失去的結果交託上帝,也給自己一個機會看見上帝的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