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詩篇三十三篇 16-22 節; 撒迦利亞書四章 6 節 b
前言:
自從金融風暴以後,世界各國的經濟急速衰退,緊接而來的通貨緊縮,使得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倒閉,民眾無不為經濟問題所引發的高失業率、利率下降及荷包縮水等問題憂心不已!面對困境,就連經濟學家也不知如何是好!為了刺激景氣,各國政府紛紛以調降存款利率、放手讓貨幣貶值、發放消費券、鼓勵民眾消費、尋求國際間的合作與奧援作為因應。
當台灣在這一波金融風暴當中,出現空前的經濟與社會嚴重問題時,政府為了解決經濟問題,準備與中國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當經濟合作協議構想提出之後,隨即在台灣社會引起一片譁然,連國際媒體也對此發表諸多看法。 無論台灣政府想要與中國政府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原始動機為何,站在基督教的立場上,我們還是得回到信仰,尋求上帝的帶領與協助才是上策。因聖經告訴我們:「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 (箴言三章 5-6 節)
一、從 CECA 到 ECFA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後,台灣政府為改善經濟問題,乃提出了 “ CECA ” (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之構思,想藉著 「關稅減讓」、「投資保障門檻降低」與「避免雙重課稅」等優惠,好讓兩岸的交流更為密切,藉以改善彼此的經濟困境。此一構思,乃總統選舉時,馬團隊所開出的競選支票。然而選舉歸選舉,面對世界性的經濟問題時,專家學者相當不以為然的紛紛提出口頭勸說,同時呼籲馬政府團隊,若急於想兌現選舉支票,而不深思熟慮兩岸所存在的政治問題,就貿然簽署兩岸的經貿協議,不但會被懷疑是在為中國所提出的一國兩制之架構作準備,也同時會是一種變相的開放台灣勞工就業市場,對本就嚴重的失業問題帶來更大的衝擊,勢必會在台灣引發更嚴重的政治對立。
當台灣政府決定與中國簽署 「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消息傳出後 ,就連《華盛頓郵報》也不諱言的指出:這樣的作法,無疑是為邁向兩岸統一作準備的步驟,所牽涉到的,不只是經濟性的問題而已,政治問題也必會隨之發酵。此話一出,讓獨派人士憂心不已,深怕台灣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中國「淹沒」,加上 “ CECA ” 一辭,與台語的「洗腳」發音相同,有矮化自己、委屈求全,為中國「洗腳」之嫌,同樣引發不少爭議。
在民意反對聲浪過大的情況下,台灣政府見苗頭不對,隨即又 想仿效香港和中國藉由「零關稅優惠」(貨物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對外開放」、 「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合作模式,來扭轉經濟低迷的情勢,因而又 將 “ CECA ” 改名為 “CEPA” (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然而當 “CEPA” 的構思提出後,民間反對的聲浪不減反增,因先前所提出的 “ CECA ” (洗腳)已經問題重重了,竟然想要循中國與香港特定區的合作模式來矮化自己,自貶身價。此舉,等於自動宣告台灣就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果真如此,台灣定會淪為中國強權下的 “CEPA” (小葩),讓人深感不可思議!
當台灣政府意識到這樣的作法不妥,有「投降」與「自貶」之嫌,且 “CEPA” 的名稱的確不雅時,遂而又將之改名為 “ECFA” (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還信誓旦旦的 認為和中國簽署 “ECFA” 後,就會 使得「產品出口免關稅、市場訂單坐著等、投資設廠留台灣、頭家夥計雙雙發。」出現「也擱發」(又會發)的榮景。孰料, 當 “ECFA” 的說辭和主張出現之後,更加讓人一頭霧水,因協議的內容不變,只是名稱的更改而已,對於民間所提出的訴求,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和幫助,且此一用詞的發音,和台灣話「又 擱 hoa 」(火又熄了)雷同,讓人哭笑不得,有人還對此加以反諷,嗤之以鼻。
當台灣政府提出要與中國「經濟合作協議」的一連串構想後,在台灣民間出現了許多反彈聲浪,就連國際的經濟論壇也起而呼籲台灣當深思熟慮、謹慎行事、多聽民意, 不宜貿然簽署 。因為,現階段的 中國,只是一個武力與地域廣闊的「強權」國度而已,其經濟體與政治制度剛從共產主義轉型為資本主義,當中仍存在著許多矛盾之處,難以評估預測的危險性很大,其問題和風險指數過高,不宜冒險簽署。
的確, “ECFA” 的構想在台灣提出後,除了存在著政治上的分歧外,經濟利益也會因為政治上的問題尚未解決,出現更為棘手的問題。如今,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存在著高度爭議的情況下,實不宜貿然簽署,應多傾聽民意,多些思考和討論。當然,若時間允許,也可舉辦公聽會,透過公開辯論、凝聚共識、尋找策略,有必要時,經由全民公投來決定,也是一種可行之道。否則,政府只為了經濟利益,就想「西瓜倚大邊」的來「依附強權」,這樣做,不但會在國人意見相左的情況下,造成社會混亂,還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出來。
二、 依附強權豈能成事?
「依附強權、見風轉舵、西瓜倚大邊」的情形,在政治和經濟場上經常可見,其背後的動機,乃和人們想藉著 趨炎附勢 , 依靠有利可圖的一方,以求得 和平共存,維持既有的權、利、名有關。無可否認的,在物競天擇的情境下,這是人性的自然表現;然而,當人們在為自己圖謀眼前的好處,以這樣的模式來謀求生存之道時,也當顧及背後的潛在問題,否則,盲目的依附強權,只圖眼前,不思將來,其結果真的很難預料。從舊約的歷史中,已可看到,凡君王為求自保,低聲下氣,不信靠上帝,反 求助強權,趨炎附勢的結果,無不受到上帝的棄絕,徹底失敗,下場悽慘!
1. 亞哈斯的殷鑑
亞哈斯是以色列國分裂之後,南猶大國的國王之一,當他在位期間(主前 735-719 年),面臨了亞蘭與北以色列國聯手攻打猶大國的危機。(見列王記下十六章 5 節:「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亞哈斯,卻不能勝他。」)當猶大國危機四伏,局勢緊張時,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勸慰亞哈斯王說:「你要謹慎安靜,不要因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這兩個冒煙的火把頭所發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裏膽怯。」(以賽亞書七章 4 節)要他不用擔心,也不要急於行事,只要靜心等候上帝的介入和協助,因有上帝同在,亞蘭王與以色列王必敗。但亞哈斯把以賽亞的勸告當作耳邊風,竟求助於亞述國王提革拉毘列色,並將耶和華殿中,王宮府庫金銀全送給他。 ( 見列王記下十六章 7~8 節:「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裏和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 )
亞哈斯這樣作,不但引狼入室,還越發得罪上帝。最終,亞述王並未真正幫助亞哈斯,反倒欺凌他,成了猶大國的禍患。 ( 見歷代誌下二十八章 20 節:「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上來,卻沒有幫助他,反倒欺凌他。」 ) 可恨的是,亞哈斯竟然還封鎖耶和華殿的門,毀壞殿裡的器皿,並且到處拜別的神明,結果,下場悽慘。 ( 見歷代誌下二十八章 22-25 節:「他祭祀攻擊他的大馬色之神,說:『因為亞蘭王的神幫助他們,我也獻祭與他,他好幫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眾人敗亡了。亞哈斯將神殿裏的器皿都聚了來,毀壞了,且封鎖耶和華殿的門;在耶路撒冷各處的拐角建築祭壇,又在猶大各城建立邱壇,與別神燒香,惹動耶和華 ─ 他列祖神的怒氣。亞哈斯其餘的事和他的行為,自始至終都寫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耶路撒冷城裏,沒有送入以色列諸王的墳墓中。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 )
2. 約雅敬的殷鑑
約雅敬是猶大國最後的第三個王 ( 主前 609-598 年 ) ,在位初期,因埃及強大,乃頻向埃及進貢。(見列王記下二十三章 35 節:「約雅敬將金銀給法老,遵著法老的命向國民徵取金銀,按著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銀,好給法老尼哥。」)在位第四年(主前 605 年),巴比倫王的尼布普拉撒之子尼布甲尼撒於迦基米施打敗埃及法老尼哥。(見耶利米書四十六章 2 節:「論到關乎埃及王法老尼哥的軍隊,這軍隊安營在伯拉河邊的迦基米施,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四年所打敗的。」)之後,約雅敬又見風轉舵,改臣服巴比倫王,成為其附屬國。
無奈的是,猶大國在巴比倫的控制下,包括但以理在內的猶大國貴族無不被擄往巴比倫,而且,耶路撒冷聖殿的器皿也被奪到巴比倫。(見歷代誌下三十六章 7 節:「尼布甲尼撒又將耶和華殿裏的器皿帶到巴比倫,放在他神的廟裏。」)後來,埃及的勢力再度崛起,又與巴比倫較勁。結果,約雅敬再度見風轉舵,背叛巴比倫王,投靠埃及,因而於 主前 598 年, 招來巴比倫的 征討 。 當耶路撒冷遭 巴比倫大軍 圍困時,約雅敬突然死亡。從此以後,猶大國一蹶不振。
約雅敬死後,兒子約雅斤繼承王位,但只在位三個月,就因無法抵擋 巴比倫的大軍壓境 ,而棄械投降 ,和國內的 貴族和智者一同被擄至巴比倫。最後,約雅斤以猶大王的身份,被拘禁於巴比倫。隨後,王叔西底家被巴比倫立為猶大的統治者。可惜的是,西底家也是一位優柔寡斷、見風轉舵、依附強權的 傀儡 統治者,因著他搖擺的外交政策,導致巴比倫的不悅,再次出兵討伐,西底家驚嚇之餘,連夜脫逃,來到耶利哥城附近,被巴比倫軍隊逮捕,並受到悽慘的凌虐,且將他擄至巴比倫。從此,猶大國正式滅亡,西底家也因此成了猶大國的末代國王。(見 列王記下二十五章 )
猶大國滅亡的主要原 因,除了瑪拿西王所犯下的罪惡之外,(列王記下二十一章 2-4 節:「瑪拿西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重新建築他父希西家所毀壞的邱壇,又為巴力築壇,作亞舍拉像,效法以色列王亞哈所行的,且敬拜事奉天上的萬象,在耶和華殿宇中築壇;耶和華曾指著這殿說:「我必立我的名在耶路撒冷。」)最為重要的,還是亞哈斯、約雅敬與 西底家王 的政策搖擺不定,只圖依附強權,不求信靠上帝所導致。
三、信靠上帝才是上策
如今,當台灣的外交、政治、經濟處境處於困境的時候,我們著實能夠瞭解主政者在世界金融風暴問題處境上的艱難。然面對困頓的情境時,從上述所提的兩項歷史殷鑑卻可以見著,當國家遭遇內憂外患的困難時,主政者絕不能急病亂投醫,我行我素,不聽民意,自我矮化,一心想依附強權;應多加思考所要依附之強權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情境,以及結合之後有可能產生的問題。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還是要思索倚靠上帝的重要。
聖經中,有好幾處勸人當信靠上帝的重要教訓。其中,最為人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 先知撒迦利亞得知百姓著手聖殿的重建工程,外遭敵人反對,內又缺乏物資供應的雙重壓力,而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時,所發出的這一句勸勉之語:「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四章 6 節 b )由此端見,面對內憂外患的艱鉅任務時,人的勢力與才能並非成事的必要條件,成事的關鍵,乃在於信靠上帝的靈。
此外,詩篇中的詩人,也在君王準備出征之前,於宮廷內唱頌: 「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 」 (詩篇二十篇 7 節)之禱告詩,藉以宣告戰車和馬匹,並不是致勝的關鍵,上帝才是掌管勝敗的主,人必須相信上帝,並倚靠祂的名,才能得勝。
再者,詩篇三十三篇的作者,也藉著詩詞強調,人間最強大的權力並不能控制歷史,人一切的策劃都在上帝掌管之下唱頌出:「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愛的人,要救他們的命脫離死亡,並使他們在饑荒中存活。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必靠他歡喜,因為我們向來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行慈愛!」(詩篇三十三篇 16-22 節)的美妙詩篇,藉以告白,創造宇宙,監管與控制世界萬物,滿有能力與恩典的上帝,不但是一位配受讚美和信靠的上帝,還是位看顧敬畏祂和仰望祂慈愛的人,祂會拯救人們脫離死亡,使人們在饑荒中存活的真神。
結語:
人會依附強權,乃弱勢的掌權者,在缺乏信心和能力,沒有安全感時,為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所使出的權宜之計。從人類的歷史中可以看到,一味依附強權的人,幾乎都沒有好結局,上述所列舉的猶大國王亞哈斯、約雅敬等人便是最好的例證。值得注意的是,當弱勢的掌權者,為了一時的安全感而依附強權時,往往會忽略,弱勢者在成為強勢者的「附屬品」之後, 強權主義者依然會用強權來行事,甚至利用更多的時間來強化權力,以便再展勢力,好從依附者當中謀取更多的好處,最後將之併吞和消滅。
強權只是一時的,無法永遠存在,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必會是如此。二十世紀被譽為世界第一強權的美國,也在 911 攻擊事件之後,體會到 靠車,靠馬,並不能成就任何事,唯有倚靠上帝的名才是根本。終於 承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只好謙卑回到上帝的面前擺上敬拜,祈求上帝的安慰、保守與帶領。
長老教會自從 1865 年在台灣生根後,就是因為秉持信靠上帝的精神,堅持扮演先知的角色,從未藉著依附強權以求自保,也未靠著強權勢力的方便來傳揚福音。雖常被打壓,然今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已歷經清、日、國民黨、民進黨等好幾個朝代,而上述的朝代有的已經滅亡,有的岌岌可危,還有的處境困難,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依然屹立不搖,福音一樣廣傳。衷心期盼,我們全體台灣人民,都能夠信靠上帝,不要老是想透過依附強權來解決問題,應當遵循詩篇二十篇 7 節所記載 的勸勉 : 「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 」呼求上帝的名,全心 信靠祂,求祂帶領我們走出困境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