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借地為僕 — 李子和牧師

  • 李子和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五章5節、創世記一章11-30節

一、引言

本文的題目是「借地為僕」,一般來說,較常聽到的是「佔地為王」,即,佔領別人的土地,成為該土地的統治者與擁有者。至於「借地為僕」,則是「佔地為王」的反思,意思是「借用別人的土地,並在該土地上服事他人」。之所以要談這個題目,主要是為了本會設教五十週年的特刊;因為,特刊編者希望能介紹本會借用忠孝公園場地所進行的社區事工。於是,藉著本文將公園事工的聖經根據與進行過程,一併與弟兄姐妹分享。

不過,談論「借地為僕」之前,先來說較為人知的「佔地為王」。明顯地,佔地為王,讓人聯想到弱肉強食的權力鬥爭;而,如此為了權力的生存競爭,不但發生在人與人的生活,也發生在族群與族群之間。甚至,以國與國之間來說,除了可能為爭取土地而發動戰爭,最近,在中國與越南之間還發生了海權爭霸,並且在後續引發了越南人排華事件,讓許多越南人在氣憤中激動地以暴力想將華人趕出越南的土地。

看來,除了佔地為王,人類為了權力鬥爭,還有所謂的「佔海為王」!而,無論是佔地為王或佔海為王,在如此的事件中,讓人很難想像馬太福音五章5節所提到的「溫柔的人可以得到地土」。事實上,從最近發生在越南的排華事件,或者,從歷史中的許多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看來;溫柔的人,不但得不到地土,甚至,連原本擁有的地土,也常常會被強食者掠奪!…因此,對於馬太福音中耶穌的說詞,其實,讓某些人存疑,而將其轉而以「天堂的地土」來解釋。即,溫柔的人,現在雖然一無所有,進了天堂以後,卻會擁有一片地土。那麼,對於天堂的地土,讓人想到一個童話故事:

某位富翁年紀大了,開始擔心自己隨時會離開世間。於是,有一天夜晚,他跪在床邊,虔誠地祈禱:「神啊,請您答應我一個小小的請求……」神聽見他的祈禱,便問:「你小小的要求是什麼呢?」富翁趕緊說:「我希望上天堂時,可以隨身攜帶一些東西…」神說:「可是,這違反規定。而且,等你上了天堂,也用不到任何世間的東西啊,因為……」神還沒說完,富翁便老淚縱橫地說「神啊!拜託啦~請您答應我啦~」慈愛的神不忍心,便說:「好吧!可是,只能帶兩個皮箱的東西…」

富翁心想:「兩個皮箱,那我一定要好好地選擇要帶的東西…」於是,富翁費了很大的功夫,將皮箱裡的東西準備妥當。幾天之後,他果真辭世了。沒多久,天使來接他上天堂。一到了天堂,天使問富翁:「奇怪的勒~你的皮箱裡裝什麼,怎麼那麼的重?」富翁很得意地打開皮箱,對天使說「這些是神特別允許我帶的啦!」天使探頭一看,兩個皮箱中都裝滿了金塊。天使不解地對富翁說:「奇怪的啦~這些金塊,在天堂是用來鋪地磚的,你帶這些來做什麼?」

天堂的地磚,到底是不是黃金鋪成的?如果是,是幾K金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或許難以確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人不需要帶黃金去天堂。那麼,如果不需要帶黃金去天堂,如果一切都有神的預備;則,人去了天堂之後,還需要擁有一片土地嗎?…對於這個問題,以下先來看聖經怎麼說?即,來思考馬太福音5:5中所提到的「地土」之意義?

二、馬太福音中的「地土」?

馬太福音第五章3-10節的經文,是大家都熟悉的「登山寶訓/八福」。那麼,耶穌為什麼要登山教導八福?以下稍微整理一下當時的情境,而,為了節省時間,僅從「耶穌在曠野受試探以後,在加利利的傳道」說起(太4:12之後…)。當時,耶穌開始傳道,到處傳講「上帝國近啦!…」,這句話,對於當時被羅馬政府殖民、管轄、剝削的猶太百姓來說,其背後的意義是「上帝掌權,要取代羅馬政權了!」「上帝為百姓報仇的時候到了!」

如此的說法,聽在被殖民政府壓迫中的百姓耳中,簡直是天大的福音!加上,耶穌到處以口宣揚福音的同時,也以行動彰顯了神蹟、醫治了百姓身體上的病症,於是,「成群的人從加利利、十邑、耶路撒冷、猶太,和約旦河對岸一帶來跟隨他」(太4:25)。那麼,成群的人去跟隨耶穌,讓人不免想問「他們有何目的?」…而,根據以色列歷史背景看來,極有可能地,在羅馬政府佔領與統治的時代,這些人可能是渴望「基督/彌賽亞」帶領他們打倒羅馬帝國,取回自己失去的土地。

問題是,想要推翻羅馬政府,可能讓他們對耶穌產生什麼期待?試想,對於能夠行神蹟、醫病趕鬼,講話大有能力的耶穌;那些人跟隨耶穌的人,可能,是準備慫恿耶穌發動武裝革命。於是,這些失去家園,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耕作,卻還要付出租金或高額稅金的弱勢百姓,離開家鄉,要來跟隨耶穌!再次提醒,這些人從四面八方,向著耶路撒冷前進;他們不是閒著沒事來跟隨耶穌看熱鬧,他們很可能是已經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壓迫,吃不飽、穿不暖…,忍無可忍地要來跟隨耶穌,準備要發動革命,用暴力打倒羅馬政權,取回自己在土地上的主權。

這些人,可能,正如同前一陣子在電視上看見的那些排華的越南人。只要有人搧風點火,立刻就會引發大規模暴動。因為,長期以來,自己祖先的土地被人占地為王,被人在土地上予取予求…,在自己的土地上辛苦地工作,利益卻進了外國人的口袋。看見那些外國人,長期以來在自己祖先所留下的土地上踐踏,無論是當時的猶太百姓,前一陣子排華的越南人,其暴動之意圖,或許,都是因為忍無可忍、不甘願之中所產生的「恨」!而,面對著那一大群帶著恨意,急著要向羅馬政府報仇,急著要以武力奪回土地的百姓,耶穌所說的「承受土地」,極可能不是指「天堂的地土」!
從當時的處境看來,耶穌不是將百姓在當下的受苦與需求,僅僅轉移到肉體死後的世界。事實上,耶穌告訴他們,要「繼承」祖先的土地,必須要「溫柔」!這樣的說法,有人稱之為「逆理」;不過,仔細想想,其實是合於邏輯的真理。試想,如果那些受壓迫者不溫柔,可能很快地在暴動中失去性命;那麼,連性命都不保,如何能繼承土地?難道辭世者能夠繼承地土嗎?難道可以把黃金帶到天堂嗎?…看來,耶穌教導那群人要溫柔,是保住了那些氣憤中的難民的性命,讓他們有機會能繼承土地。

針對困苦百姓的需要,耶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事實上,耶穌豈不知道「那些被殖民了數百年的猶太百姓,並不擁有自己的土地?」…成長於猶太社會的耶穌,對於舊約後期所發生的被擄歸回與兩約之間的馬加比事件,一定很清楚。因此,耶穌豈不明白:北色列與南猶大相繼被亞述與巴比倫滅國之後,上帝的百姓其實一直是生活在被人佔地為王的土地,他們不斷地向巴比倫、波斯、羅馬帝國繳交稅金,其實,代表著他們祖先的土地之「擁有權」,早已經被人給掠奪了!土地所有權早已被掠奪,那麼,又如何能「繼承地土」呢?

三、創世記第一章中的「地土」?

關於「如何繼承已經被掠奪的土地?」,以下,將試著從耶穌的話語詮釋上帝的旨意,即,將馬太福音的問題,放置於創世記的記載中來詮釋。在大家熟悉的創世記第一章9-10節,提到了「土地的受造」。而,在土地受創造之後,在11-12節,上帝讓土地生長了青草、蔬菜、果樹…,那些果子都包著核,表示可以繼續繁衍後代。後來,在20節,上帝要「水」生出許多生命,而,在24節a,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看來,土地與水都是上帝創造各種活物的預備,即,讓生命可以從其中來發生。

事實上,這是容易了解的順序,因為,若是沒有先創造土地與海洋,則,沒有讓人類與動物居住的地方,也沒有讓水中生物生存的空間。因此,在26-27節,上帝在預備了土地與食物之後,才創造了人類,讓人類去管理上帝所創造的世界,讓世界被維持在上帝所定的秩序中…。並且,因為預先準備了土地做為居住之處,於是,在28節a,上帝才賜福給所創造的人類,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由此可見,在創世記中,上帝造土地,乃是要讓人類與其他受造物在其中「繁衍後代、生養眾多」。顯然地,上帝並沒有給亞當與夏娃土地權狀,也沒有教他們炒作地皮,或要他們彼此畫清國界疆土。上帝創造土地與海洋,是讓人類與其他受造物在其中「享用」,並且讓人類「管理」其中的秩序,使其維持美好的狀態。換言之,上帝讓人去享用土地,而非擁有土地。上帝讓人去關懷土地,而非掠奪土地。上帝要人類照顧與服務土地上的其他受造物,讓人去「借地為僕」,成為所居住的土地之管家,而非去「佔地為王」!

從「土地的受造,是要讓人類與萬物得以生存」的觀念,再回來看耶穌對那些跟隨者的說詞,則,對於那些自不量力、企圖以武力革命去螳臂擋車的猶太百姓而言,當他們氣極敗壞地準備暴動之前,耶穌適時地教導他們「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接土地」,如此,讓他們得以保全性命,得以繼續在那片土地上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而如此,才真正讓土地發揮其原本的功用;也因此,讓人知道「土地,不在於擁有,而在於享受於其中」!

在如此觀念中,接著,便可以來談「公園社區事工」。因為,以德生教會的聚會人數而言,土地或者空間似乎已經稍顯不足。甚至,若是與某些鄉村教會在禮拜堂前後方的庭院比較,則,本會的空間實在難以容納社區居民入內,也因此,在本會建築物中進行大規模的社區事工是不容易的。不過,若是從「享有土地,不一定要擁有土地」的觀念來說,則,教會正前方的國小操場、教會斜前方的忠孝公園,都是本會可以「借地為僕」的庭院。

因為如此的觀念,於是,本會在每個禮拜五下午,固定會到忠孝公園進行「關懷外勞&老人的事工 – 陽光銀髮族,樂活在公園」。那麼,誠如本文一開始所說,以「借地為僕」作為題目,主要是為了對本會設教五十週年特刊中公園社區事工的介紹。因此,於下文中,將對該事工的開始與實際進行的過程作簡介,也作為本文在聖經詮釋後的結論。

四、結論:借地為僕,益人榮神 – 公園事工簡介

本會的公園社區事工,進行的過程很簡單,不過,在尚未實際去進行之前,卻花了兩年的時間去建構宣教觀。事實上,原本這個事工,是為了進行海外宣教活動;不過,後來逐漸調整為「以福音宣揚為目的」,而不受限在「一定要到海外,才能對外國人傳福音」之傳統想法。那麼,根據2008-

2010年度和會手冊,該事工進行的過程如下:

1.2008年度事工計畫#7-「推動海外宣教理念」
一開始,原本是計畫要讓本會青年出國,到臨近的國家如泰國之北部做「短宣活動」。而,為了激勵本會青年,在該年度中,陸續邀請了幾位在台灣的外籍傳道人前來分享,也邀請海外宣教士前來本會述職。後來,由總會負責普世事工的相關人員接洽之後,發現如果本會沒有長期地在該地耕耘,只是讓青年們前往當地辦活動,則,對於當地教會不但助益不多,可能還會造成人家的負擔。在如此的認知中,於是開始反省並著重於該事工之目的 -「福音宣揚」。

2.2009年度事工計畫#5-「國內宣教與在地海外宣教」
因為具有宣教經驗的前輩之提醒,對外國人的宣教事工,便將焦點轉向在台灣居住的外國人。那麼,在台灣的外國人很多元,而,以辦佈道活動的對象而言,最容易被聚集與宣傳的,應該是在楠梓加工區的外籍勞工。這一群在工廠上班的外勞,通常來台工作六年之後,便會回去故鄉;若是能夠在六年之間,將福音傳給他們,便有機會讓他們在回到故鄉時,除了在物質上衣錦回鄉,也同時將信仰帶回去造福鄉里。

在如此單純的想法中,開始接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勞工關懷中心;並且,開始商議合作的可行方案。不過,那年適逢經濟不景氣,加上總會勞工關懷中心的人事異動,間接造成了向加工區外籍勞工宣教之計畫暫停。不過,在該年度的年底,新的契機出現。原來,總會勞工關懷中心雖然人事異動,卻沒有忘記與本會合作外勞宣教的事。

在2009年底的某一天,該中心的新任負責同工來訪,商量重啟「在地海外宣教」的計畫。在該計劃中,他建議要調整宣教對象為「常常出現在公園裡的外籍看護工與其所照顧的阿公阿嬤」。經其提醒,讓人發現:外勞,就在我們生活的週遭,而,善待寄居於這片土地的他們,愛他們如同自己(利19:34),對他們宣揚福音,不正是輕省而能持久進行的事工。於是,在2009年底,該事工計劃在得到小會接納後,成為本會於2010年度的事工。

3.2010年事工計畫#6「在地海外宣教」
就這樣,2010年1月起,教會一群弟兄姐妹到了忠孝公園舉辦活動。一開始,活像是江湖賣藝表演(尤其,拉著音箱與塑膠椅走在人行道時,路邊賣水果的還以為是要去賣膏藥的…)。記得,開始的半年,還曾邀請松年的長輩表演陶笛,葉老師和師母講繪本故事,也曾請教會幹事來支援讚美操……,幾乎各個禮拜都精心設計流程,因為,擔心那些觀眾們覺得無趣而走開。

不過,漸漸地,大家熟了,活動流程逐漸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我們這一群共同生活在同一塊土地的人,無論是來自何方,都在彼此漸漸信任之後,可以一起在那裏享受一個平安喜樂的下午。漸漸地,這個事工變得很自然、很輕省;因為,事工的主要內容,只是一群基督徒去借用並享用公園,把那裡當作教會的庭院,在那裏服務一群喜歡與基督徒在一起的人。大家一起借用並享有公園的環境,一起彼此相愛,見證上帝創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