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3:1-7
無意間翻閱報紙,在副刊中看到了一則很不一樣的遊記。該篇文章是轉錄自聖嚴法師(2001)《英倫四部曲》的一部份。聖嚴以一種遊記的方式,描述他前往英國岱旺(Devon)的蓋亞之家禪修中心(Gaia House)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體會。聖嚴說得很開心、得意,但我做為一個牧師,看了覺得有一點傷心,更有一些警惕。
英國岱旺(Devon)的蓋亞之家禪修中心(Gaia House),是一個英國人在緬甸出家修行回到英國後,於1984年開設的。這個地點原屬於英國聖公會,因為後繼無人,公開出售,最後由Gaia House廉價購得。建築物的牆上仍保留著聖公會時期的「十字架」。在報紙上,聖嚴站在這堵有「十字架」的牆前「照像留念」。感覺上,好像「國土」被「分割」了一塊一樣,然後,有人站在「領土」上「宣誓主權」。
雖然心裡不願意,不過也已經成為事實;教會如今變成了寺廟。在此同時,相信我們也得到一些警惕,即當我們的教會停止進步,甚至退步時,我們就極有可能與這聖公會同一下場。
因此,讓教會持續不斷的進步、增長,就成了一種期待,與努力的目標。在《直奔標竿》中,馬鞍峰教會牧師Rick Warren(1998)曾說:「我相信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議題是教會健康,而不是教會增長……只專注在增長便是錯失了重點。如果會眾健康,就會照神對這個教會的心意而增長。健康的教會不需要以花招竅門來求增長──它們會自然增長。」我懷著這樣的期待,願與我們一同建立一個「健康的教會」。
一、瀕死的教會
一個健康的教會,決不會是一個瀕死的教會。
在《伊索寓言》裡有一個鵝與金蛋的故事。一個窮農夫,有一天發現他養的鵝旁邊有一個金色的蛋。起初,他以為有人故意將一個用金漆塗過的蛋放在鵝旁去作弄他。但當他驗明那顆蛋果然是純金所造之後,就想得到更多。自從那天起,那隻鵝每天都產下一顆金蛋。過了不久,那農夫因不能再忍受那麼慢的生蛋速度,便決定剖開鵝腹,想一次把所有金蛋取出。結果,鵝的肚腹被剖開了,裡面卻連一個金蛋也沒有,結果,鵝也死了。因此,這位沒有耐性又貪心的農夫,以後就再也沒有金蛋了。
教會的事奉者,包括牧師及其他的同工,好比是故事中會生金蛋的鵝,他們所能生產的蛋是一定的,但是,教會往往比較注重領袖的「生產量」(事奉的多少),而忽略了他們的「生產狀況」(事奉者的狀況)。教會要求生產量不斷增加,然而生產狀況卻在減弱;有了產量,卻沒了品質。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之一訓練機構On Track Ministry (2001)的<我們的故事>提及:
在北美洲的教會,每年大概有3千至4千間要關閉!每天大概有80%的牧者及84%的教牧配偶處於情緒低潮。還有超過40%的牧師及47%的教牧配偶,因會務繁忙及會友不切實際的要求而耗盡。據估計每月大概有1500位北美洲的牧師因道德失敗、靈性疲憊或與會友不和而辭職。
另外,許多愛主及愛教會的教會同工,在教會缺乏人手的情況下經常無奈地身兼數職。繁重的事奉直接或間接地對個人與家庭的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
文中更指出,一所「增長」的教會不一定是健康的;因為不健康的教會也會「增長」,且有時比健康的教會增長得還快,(如人體中的癌細胞!)最後成為一間有更大問題的教會。如同,一位資深的教會分析家佐治巴拿把教會比喻作「鐵達尼號」──「巨大,美麗,卻下沉得極快!」
保羅曾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林前3:3-4)
保羅形容這樣的教會是「吃奶的」(林前3:2),還沒有長大成熟的,而且是「病態的」。華人差傳事工總主任林安國在<廿一世紀華人宣教宏策>中,針對華人教會的問題,以比喻的方式舉出「華人教會的十種病態」:
1. 分裂症:你傷我,我傷你,最後分開養傷,無力做工。
2. 自閉症:全世界都不重要,只有「我」的世界重要,教會把自己困在四牆內。
3. 近視症:近的看得清楚,遠些便什麼也看不見。
4. 痳痺症:頭腦知識很多,手腳卻無力。
5. 癡呆症:不能了解自己的實況,有時會失去方向,不知去了那裏。
6. 失憶症:最重要的話往往記不起,最重要的事常忘記去作。
7. 萎縮症:因一些隱藏的病菌使身體某部份或各部份都在不斷地萎縮。
8. 自戀症:教會內圍信徒相親相愛到一個地步,忘記了外面還有一個缺乏愛的世界。
9. 神經症:想的東西不是正常人所想的,頭腦出了問題。
10.腫瘤症:少數毒細胞威脅到整個身體的存亡。
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在不同的教會中,不斷影響著教會的健康,使教會停滯不前,甚至漸漸走向死亡。所以,「一個健康的教會,決不會是一個瀕死的教會。
」
二、平衡的教會
一個健康的教會,必是一個平衡的教會。
在《LEADERSHIP》(1997, SUMMER)期刊,曾以『健康的教會』作為當期主題。《LEADERSHIP》的編輯以採訪教會領袖Rick Warren為主,並加上一些其他教會領袖的意見,以及數份『教會健康評量表』。
Rick Warren是美國加州橘郡Saddleback Valley Community Church的主任牧師,他的教會被公認是一間增長的教會,但是Warren卻說,早在十年前,他就以「教會健康」的觀念取代了「教會增長」的觀念。他說:「1980年代是人人都高談教會增長的年代,但到了1986年,我便停止用『教會增長』這個字眼。因為彼此比較並非聖經的觀念,而許多教會增長的書都是由專家執筆,這些專家並非牧者。因此我寧可學習如何使教會更趨健康,而健康的教會必是一個自然增長的教會。」
而Warren所認為的健康是一種平衡的發展,如果教會在這些指標下是平衡發展,教會就愈趨健康。Warren認為可以由下面五項指標得著答案:
1.肢體關係愈來愈溫暖。
2.門徒訓練愈來愈有深度。
3.敬拜愈來愈強。
4.教會事奉愈來愈寬廣。
5.傳福音的工作愈來愈擴張。
【圖一】資料來源:
施瓦茨(Christian A. Schwarz, 1999)
《自然的教會發展:健全教會的八種優良特質指引》,頁53。
當然,從教會整體來看很難面面俱到,因為,有「優勢」就有「弱項」。德國教會增長研究學者施瓦茨(Christian A. Schwarz, 1999)從超過一千間教會的研究之後,寫了《自然的教會發展:健全教會的八種優良特質指引》一書。這本書在美國、新加坡及香港都受到極熱烈的討論。書中舉了一幅「解釋教會弱項的水桶」來說明教會處境,即「一個桶子所能盛載的水量,由最短的桶板決定。」Schwarz認為「教會所以停滯不前,主要受那些發展得最弱的特質影響。換言之,若能將力量專注在弱項因素上,單是這樣做已可使教會增長。」
Schwarz為方便研討會示範之用,特別造了一個桶板長短不一的木桶,形狀和本頁插圖相同【圖一】,並根據教會每種優良特質的強弱表現,按桶板長短寫下名稱。屬「弱項」的名稱便寫在最短的桶板上,強項名稱則寫在最長的桶板上。
接著,Schwarz便倒水進桶中,直至水溢出桶外。但Schwarz仍繼續倒下去,地毯濕了,坐在前排的人雙足也都濕了,這才問參加者該怎樣辦。有些人(包括管堂者)要求他不要再倒下去,Schwarz沒有理會。Schwarz的目的在於說明,「水」象徵了神的祝福不斷從天上傾注給教會,怎能因為教會「盛水的桶子」有問題,便要求神不再祝福教會!
在此,「木桶」代表著教會,「桶板」代表教會許多的優良特質,而「水」則代表上帝的祝福及新加入的成員。教會要如何留住上帝的祝福及新加入的成員,就必須明白教會的「弱項」在哪裡?這是值得我們三思,及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否則,即使上帝願意祝福我們的教會,教會卻沒有能力來承受,豈不是非常可惜!可見,「一個健康的教會,必是一個平衡的教會。」
當教會極力擺脫「瀕死」的陰影,努力在各方面建立平衡的事工,相信這已經為健康的教會立下良好的基礎。如同耶穌曾對彼得所說的:「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太16:18)。的確,我們也深深期待,我們教會是建立在「磐石」般的穩固基礎之上。有能力承受上帝的託付,牧養祂的百姓。(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