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傳承、影響與改變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 提摩太後書一章 1-5 節、三章 14-17 節

引言:

每年十月的第三主日,是總會所訂的「主日學紀念主日」。總會設立此一主日之目的,旨乃要喚起大家共同關心主日學教育,並致力於信仰的傳承與造就,以及終身的學習與服事。為強調主日學與宗教教育的重要,本文特別以<傳承、影響與改變>為題,用見證的方式,訴說一生致力於黑奴的解放,為後人所景仰的 威廉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 與亞伯拉罕 林肯( Abraham Lincoln , 1809-1865 ) 之故事,因這兩位傳承自母親與所屬教會牧師的信仰,進而改變與影響人類的歷史,相當令人感動,盼大家能從中瞭解主日學與宗教教育的重要,踴躍參與禮拜和教會所辦的主日學課程,接受造就、傳承信仰、服事上帝。

一、傳承

回顧長老教會在台灣一百多年( 1865- 迄今)的歷史,主日學在信仰的傳承上,乃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宗教教育與信仰的造就上,亦發揮了相當大的功效,許多人的信仰和價值觀,就是在主日學得著塑造。個人當牧師的心志,即小時候上主日學時,受到信仰的薰陶,以及主日學老師和家人的引導與鼓勵而起。

過去,大多數人皆認為,「主日學」專為兒童所設,其實不然,主日學的教育,並非只是十八世紀中葉,英國約翰 衛斯理 (John Wesley,1703-1791) 所領導之「衛理運動」 (Methodist Movement) ,為所設立的上千間教會信徒之子女,以 及受約翰 衛斯理感召而歸主的英國《 格洛斯特雜誌 》 (Gloucester Magazine) 出版商兼記者的羅伯特雷克斯 (Robert Raikes,1735-1811) ,利用禮拜天下午 開辦識字班 ,免費教導六至十二歲貧困與 失學 的兒童學習聖經,並 認識基督教信仰的兒童主日學而已。從二十世紀起,教會所舉辦的「主日學」, 已包含各個年齡層,人人都可參與,人人都可接受造就。

教會的主日學,除了教導一般的知識外,參與學習的人,亦可從中得著信仰和心靈的啟迪與造就。值得注意的是,信仰的功課,還是得從家庭與個人開始,再經由主日學與主日禮拜的信息,才能完備。這樣的主張和吩咐,早在舊約時代,上帝就已經透過摩西「三交待,七吩咐,八叮嚀」的說道:「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也要教訓你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又要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申命記十一章 18-20 節)以色列人的信仰,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的傳承至今,主要之因,乃在於個人、家庭、團體及整個民族所堅持的信仰教育。

保羅寫信給他所鍾愛的年輕同工提摩太時,一開始,便表示對提摩太的思念,同時稱讚提摩太無偽的信。緊接著,保羅又繼續提及提摩太的信仰,乃傳承自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保羅讚賞提摩太之餘,還特別提到他的外婆和母親,藉以訴說信仰傳承的重要。為堅固提摩太的信,保羅 續而提醒他說:「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裏;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 提摩太後書三章 14-17 節 ) 可見,要傳承信仰,長輩除了必須以身作則外,還得教導後輩瞭解聖經,明白真理,才能得以完全,行出各樣的善事。而家庭、教會與主日學,正是最好的培養所。

二、影響與改變

2007 年 6 月,自從 《奇異恩典》 ( Amazing Grace )這部根據史實所拍攝, 敘述威廉威伯福斯推翻英國黑奴制度 的電影,在全球各地上演之後,引發世人相當大的迴響,許多教會的牧師,皆鼓勵會友要利用時間,前往電影院觀賞。 美國有許多教會起而響應,共同選定一個主日作為「奇異恩典主日」,好讓信徒參加主日禮拜時,能同聲高唱《奇異恩典》,並一起欣賞電影的重要片段。

繼美國之後,全球亦有不少國家起而響應,在各地區的教會舉行「奇異恩典主日」禮拜,共同響應的國家涵蓋著世界五大洲,計有:英國、澳洲、西班牙、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南非、奈及利亞、杜拜、巴拿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等。

當電影在台灣上映時,我並沒有時間前往觀賞,下片一段時間之後,自己才利用農曆過年假期的空檔,透過 DVD 觀賞。觀賞完後,個人的內心深受感動,也因此,這部片子乃成了我在神學院教書,指定神學生必看的影片。

1. 約翰牛頓( John Newton,1725-1807)

《奇異恩典》 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基督教聖詩, 其旋律,乃出自於蘇格蘭的民謠,雖作曲者已不可考,但卻已被唱頌長達三百年。 電影之所以會以 《奇異恩典》 為名,乃填詞者是 約翰牛頓之故。雖這部電影的主角,並非約翰牛頓,而是 提倡廢除奴隸制度的鬥士威伯福斯, 然約翰牛頓卻是威伯福斯 廢除奴隸制度背後的心靈導師,因 約翰牛頓是威伯福斯小時候,跟隨母親前往教會聚會的牧師。

1725 年,約翰牛頓於倫敦出生,父親是從事航海業的西班牙人,母親是位虔誠的英國基督徒。約翰牛頓小的時候,母親不但教導他讀聖經,還帶領他唱聖詩,並常為他禱告,期盼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能成為牧師。可惜的是,在他七歲時,母親因病而撒手人寰。母親去世之後,約翰牛頓到學校接受教育, 但因受不了學校的嚴格要求而輟學。十一歲時,輟學的牛頓只好隨父親上船, 過航海的生活。幾年後,被徵召入伍服役。退伍後不久,便上運送黑奴的奴隸船任職,同時協助販賣黑奴。由於奴隸船上龍蛇雜處,不幸染上惡習,導致生活糜爛,墮落不已。後因鬧事,淪落非洲,過著困苦的生活。父親得知消息,透過管道,請人營救。 1748 年春天,約翰牛頓搭船從非洲返英途中遭遇風暴,差點葬身海底。在怒濤中,約翰牛頓開口向上帝呼求,最終平安脫險。回到英國之後,矢志悔改,追求信仰,將自己獻給了上帝。

1754 年,約翰牛頓與妻子定居利物浦,從事觀潮員的工作,並追隨衛斯理兄弟研讀拉丁文與希伯來文聖經。 1764 年,約翰牛頓受按立,成為英國聖公會的牧師,實現了母親的遺願。約翰牛頓成為牧師後,不但終生竭力反對販賣與畜養黑奴的政策,還深深的影響了威伯福斯對於廢奴的理念與堅持。我們所唱 的《奇異恩典》這一首聖詩之歌詞,就是約翰牛頓重生的經驗及悔改之後的告白。

約翰牛頓說過:「只有上帝的恩典,才可能而且可以接受像他這樣一個無理、褻瀆、又做過奴隸交易的人,並使他轉變成為神的孩子。」回歸天家之前,約翰牛頓為自己寫下了這一段墓誌銘:「約翰牛頓牧師,從前是位犯罪作惡、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隸之僕,但藉著救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憐憫,得蒙保守、復建並赦免,指派宣傳福音的事工。」

2. 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
威伯福斯出生於富商的家庭,是 一位福音派的虔誠基督徒,二十一歲劍橋大學畢業,即被英國保守黨選為下議院的議員,成了英國當時最為年輕的國會議員。由於 威伯福斯深受 約翰牛頓牧師的信仰理念所影響, 1784 年, 威伯福斯 遂開始著手廢除奴隸的交易法案。因 威伯福斯的個性直率,又 激進善辯,且勇於挑戰權威,常 在國會殿堂仗義執言,然 其所提出的廢奴政見,卻無法見容於英國的國會和上層階級。主要的原因,乃十八世紀的英國殖民地遍佈全球,被世人稱為「日不落國」,英國本土與殖民政府及資本家,需要大批的人力投入勞務,以增加生產,而黑奴正是最大的人力來源。此時,被譏為涉世未深的 威伯福斯議員,竟 提出廢奴草案, 這樣的主張, 對於當時的英國政府,實在是一大挑戰,使得大英國協政府和既得利益的資本家,對他相當的感冒 ,指責與反對聲浪如排山倒海而來。威伯福斯在遭受各方的壓力下,雖感力不從心,仍不改初衷。可惜的是, 七年之後的 1791 年, 威伯福斯 所提倡的 廢奴 草案,在國會強大的反對聲浪下,遭到凍結。

當威伯福斯為所提出的草案遭凍結而難過不已,甚至 徬徨於是否該放棄從政,轉而投身擔任傳道人之時, 幸好,約翰牛 頓牧師適時的鼓勵,加上當時英國首相暗地的支持,還有諸多友人的協助與幫忙, 威伯福斯只好秉持聖經的教訓: 「拐帶人口,或是把人賣了,或是留在他手下,必要把他治死。」 ( 出埃及記二十一章 16 節)「若遇見人拐帶以色列中的一個弟兄,當奴才待他,或是賣了他,那拐帶人的就必治死,這樣,便將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申命記二十四章 7 節)以及約翰牛頓牧師所給予他的教導:「所有人都是神的兒女,所有人都生而平等!」 繼續 朝廢除黑奴政策的理想 堅持下去 。

經過多年的努力,並成功統合分裂的勢力, 威伯福斯所倡導的 廢除奴隸交易法案,終於在 1807 年,於英國國會獲得多數的認同與接納。 1833 年,威伯福斯去世的一個月之後,整個販賣奴隸的制度,在大英帝國的版圖內被全數廢除。

因威伯福斯年輕時期,曾找約翰牛頓牧師談論英國應廢止奴隸制度的構想 ,當下,約翰牛頓不但鼓勵威伯福斯無論如何,都要在國會倡導廢除奴隸的交易制度,徹底杜絕人口的販賣,還向威伯福斯公開承認,自己年輕時,曾參與奴隸的買賣,並擔任過運送奴隸的船長,在長達二十年的生涯中,揹負了二萬多條的冤魂,而深感罪孽深重,心中懊悔不已,因而寫下《奇異恩典》之歌詞,盼能藉此彌補一生的罪惡。而《奇異恩典》這一首聖詩,正是擁有一付好 歌喉的威伯福斯最喜歡唱的詩歌。我們從翻譯的中文歌詞中,可以清楚看到約翰 牛頓悔改的心志。

1. 奇異恩典 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 今被尋回 瞎眼今得看見
2. 如此恩典 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 既蒙恩惠 真是何等寶貴
3. 許多危險 試煉網羅 我已安然經過 靠主恩典 安全不怕 更引導我歸家
4. 將來禧年 聖徒歡聚 恩光愛誼千年 喜樂頌讚 在父座前 深望那日快現

3. 亞伯 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1809-1865

英國徹底廢除販賣奴隸後,大大的震撼了主張畜養黑奴的美國,有許多教會的牧師,在主日禮拜的信息中,除了讚賞 威伯福斯的勇氣,以及 英國國會毅然決然的廢止奴隸制度外,更大力呼籲美國當局,也當效法英國的廢奴政策。其中,林肯年輕時期所屬教會的牧師 彼得阿克斯( Rev. Peter Akers ),在主日禮拜中,曾以「耶穌的國度」( The Dominion of Jesus Christ )為題,訴說在耶穌的國度裡,無論任何種族、膚色、性別的人,同樣都充滿著上帝的形像,皆為上帝所愛,深深的打動了 林肯的心 。

由於林肯深受彼得阿克斯牧師的講道所影響,使得在他心中種下解放黑奴的種子。我們從林肯於 1858 年所發表的演說《家庭糾紛》之內容:「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得以看見,林肯堅決反對美國奴隸制度的無限擴展,以及呼籲南北合一的強烈決心。由於林肯提出廢奴的主張和南北的合一,反映出大多數人民對於公義與和平的盼望,所以在 1860 年代表共和黨出馬競選時,順利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更於 1864 年 11 月 8 日 再度蟬聯總統寶座,並於隔年的 1865 年 4 月 9 日 擊敗南軍,完成國家的統一,同時實現解放黑奴的願望。 此時,距英國廢除奴隸制度的 1833 年,已是三十二年之後的事了。

當我仔細閱讀林肯的傳記,以及後世的人對他的評論時,我發覺到,林肯對解放黑奴的信念和日後的成就,其背後有兩個人深深的影響著他,一位是他的母親,另一位是他年輕時期的牧師彼得阿克斯。林肯的母親在他九歲時,就因瘟疫而撒手人間,雖母親只和林肯相處了短短九年的時間,但卻是影響他最為深遠的一個人。在林肯的記憶中,母親經常教導他讀聖經,星期天做完禮拜回來後,定會將牧師所宣講之信息的重點勸勉他,因而奠定了他堅固的信仰基礎。

從林肯對美國和世界的貢獻得以看出,他受母親和年輕牧師的影響最為深刻,然他的牧師和母親則受到上帝的話所影響,當然也受到威伯福斯所影響,而威伯福斯則受到 約翰牛頓的啟迪與影響 。如此層層的影響,使得黑人的命運受到相當大的改變。 就是因為林肯廢除奴隸制度,而使得美國的黑人得著解放,非洲裔的歐巴馬 (Barack Obama) 才 有機會於 2008 年 11 月當選美國總統,締造了美國前所未有的歷史。

結語:

集哲學、教育、文學於一身的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說過:「我的目的不是教給他各種各樣的知識,而是教他怎樣在需要的時候取得知識,是教他準確地估計知識的價值,是教他愛真理勝於一切。」

對於基督徒而言,如何從傳承與接續信仰,並從堅固自己的信仰開始,如同保羅對於提摩太的肯定、鼓勵與勸勉一樣,乃是責無旁貸的。當然,除了主日禮拜的信息,以及團契的聚會活動外,「主日學」不但是造就信仰、培養人格、認識真理、建立正確價值觀最好的地方,更是傳承信仰、造就他人,改變世界的所在。如今,受到主日學教育的薰陶與造就,以及主日禮拜牧師所宣講的信息所影響,進而改變世界之故事,已經 足以讓我們 從廢除英國奴隸政策的威伯福斯 ,以及解放美國黑奴的 林肯身上,看到美好的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