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充實與改變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箴言二十四章 3-5 節;腓立比書一章 8-11 節

引言:

每年九月,正是暑假結束,台灣地區各級學校開學,學子們紛紛回到學校上課的月份。今年( 2011 年) 9 月,正好也是德生教會開辦松年大學 十週年的紀念月,教會雖早在 6 月 26 日 主日禮拜當天,就已經利用松大 畢業授證的時間,舉行過「非正式」的感恩禮拜。 9 月 7 日 ,松大開學禮拜時, 教會又「正式」舉行一次松大德生分校創立十週年的感恩禮拜,所為的,就是要讓德生教會的每一位兄姐,都能夠享受到松大德生分校創設十週年的喜悅,同時體驗到教會接受宗教教育的重要。這兩次感恩禮拜,皆十分的溫馨感人,參與盛會之會友、學員與家屬,無不為能夠參與松大的學習,感到高興和滿足。

另外,所必須感謝的是,本會的兒童主日學,因著歷任校長的帶領,以及所有主日學老師和同工的齊心努力,課程不但豐富、多元,又因著聯絡與關懷的落實,使得兒童主日學的學生人數顯著地增加,學生的身、心、靈,亦同時齊量成長。

在少子化的今天,為使兒童主日學能更進一步的深耕與成長,本會的 教育組特別提出建議,盼兒童主日學能安排於主日禮拜當中,公開表揚目前 就讀國小、國中、高中 的主日學生,據其信仰、品格、成績,出席率達 80 %,即出席達 30 次以上,而又準時者,頒予獎學金,以資鼓勵。經過長時間徵選與審核,名單終於出爐,因此,本會特別選在 教師節前夕的主日( 9 月 26 日 ),假第二場禮拜時間,舉行頒發 「德生小羊獎學金」的活動,盼能藉此激勵更多的同學到教會上主日學,接受品格、悟性與靈性的多重造就,以便能得著充實與改變,好讓自己的生命,能成就他人的生命。

為配合兒童主日學 頒發獎學金 的儀式, 本文特別以<充實與改變>為題, 盼透過此一信息的分享,好讓大家能夠明白,內在充實與外在服事的真諦,同時邀請大家能帶領家中和鄰居的孩子,前來參加教會的主日學,接受宗教 教育,亦藉此呼籲德生教會所有的兄姐,都能撥冗參加本會的「成人主日學」、「松年大學」,以及教育組所舉辦的各項講座,接受造就、豐富生命。若可以的話,也非常歡迎時間許可的兄姐,能投入本會在鄰近學校所進行的生命教育事工,好讓我們能透過服事,盡傳揚福音的責任,達榮神益人之使命。

一、充實乃為改變

人的生命要得著改變,進而展現榮神益人的果效,則必須先從充實自己開始。過去,我曾以<充實與改變 – 從靈修、閱讀和寫作開始>為題,在許多不同的地方發表過演講,也在拙著《富中貧 vs. 貧中富》一書當中的<改變, 從閱讀開始>內文裡面,訴說過自己讀書、寫作和出版書籍的心路歷程。 個人之所以喜愛分享這個見證,乃「充實與改變」,在我的成長與信仰歷程中,有著非常深刻的體驗,才會想要和大家分享。畢竟,美好的信仰體驗,能與好朋友分享,且能成就他人的生命,應該是人生最為美好的事了,不是嗎 ?

我是在民國 40 年代末,於台灣台南縣鄉下的農村出生。出生時,由於 物資缺乏,又鄉下的居住環境不佳,生活較為刻苦,農忙時期,若家人忙不過來,還得下田幫忙耕作。

上小學之前,因時代與環境之故,不但沒有兒童讀物可看,電視也還未問世,除了報紙之外,資訊取得相當困難。當時,因聽不懂「國語」,也沒有機會認識字,遑論能夠寫字、看報紙,頂多只能在農忙時期,於農會所辦的臨時托兒所,唱一些兒歌、聽一些故事而已。

儘管如此,與鄰里的同輩群相較,我比他們幸運得多,因我出生在基督教的大家庭,自懂事起,便被要求每天晚餐之後,一定得參加祖父所主領的家庭禮拜,禮拜天,還得隨著父母親到教會上主日學,因而比同村的小朋友,多了一個聆聽祖父禱告、讀經,以及教會主日學老師講解聖經故事的機會。 當時, 我並不瞭解天天在家裡被要求參加家庭禮拜,禮拜天還得到教會上主日學 的真正意義,有時候,甚至還想逃避。然而長大之後,卻深刻的體會到,參與日常的家庭禮拜,以及禮拜天教會的主日學,實是一個開啟智慧的美好機會。

雖上小學之前,聽不懂華語,也不認識字,和都市的小孩相較,在外觀、 穿著、氣質和談吐上,實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說白一點,鄉下的小孩因為刺激 較少,看起來,比都市小孩來得孤陋寡聞,「土」和「聳」的樣子,更不在話下。雖是如此,我還是覺得,鄉下的小孩比都市的孩子來得天真與單純。

上小學之前,由於環境的因素,知識性的學習較為貧乏,可謂在起跑點上, 已經輸人一大截。進入小學之後,不但「國語」講得「不輪轉」,連作文也 寫得不知所云,因此,每到說話和作文課時,都會精神緊繃得不知如何是好!記得小學四年級的一天下午,因我們班的級任導師請假,臨時委由一位年紀已大,日據時代就在學校任教,講了一口「台、日、華」混合的「國語」, 本就教我們書法和珠算的林姓老師前來代課,可能臨時被委託之故,代課 的林老師要我們用兩節的時間寫作文,而他所訂的題目是「我的爸爸」。看到 這樣的題目,真的不知如何下筆。在寫不出來的清況下,只好抄襲作文範本 當中,「我的爸爸是一位水利工程師」的範文。當時,我並不知道「水利工程師」 的工作性質,只知道,家父常到田裡「巡田水」,若輪到農會所分配的「水區」(分區灌溉的指定時間)時,無論白天或黑夜,都得依照農田水利會所規定的 時間下田「淹水」(灌溉)。我以為,到田裡灌溉、「巡田水」的人,就是「水利工程師」, 因此,我就天真的,一字不漏的照抄作文範本中,「我的爸爸是一位水利工程師」這一篇文章。

下課之前,老師大略翻閱班上五十多位同學的作文簿之後,乃拿著藤條, 叫了四個同學站到講台前,而我正是其中的一位。由於老師與四位被 叫到講台前的男同學皆住在同一個村莊,所以,老師與同學的家長全都熟識, 也深知被他叫到前面四位同學父親的職業。當四位同學全都到齊後,老師用閩南話當眾宣布,「這四位同學的老爸攏是同一個人!」語畢,全班哄堂 大笑!老師會說出這句話的主要原因,乃四位被叫到前面的同學皆抄襲 作文範本中的同一篇文章,皆寫自己的爸爸是一位水利工程師。老師拿著 藤條,樣子似乎非常生氣,卻面帶微笑,輕輕的打了我們每一個人一下手心,打到我時,他用挖苦的語氣對我說:「這篇作文絕對不是你寫的,你若是有本事寫出這樣的文章,老師一個字一塊錢跟你買!」聽完之後,真是羞愧得無地自容,只好接受再寫一篇作文的處罰。當下心中的痛與尷尬,可想而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能若無其事的,跟被處罰的同學一起傻笑。

詞不達意,文章不知所云的情形,一直到高中,甚至讀神學院時,依然無法突破,自己常為此感到懊惱。然感謝的是,因著信仰的緣故,藉著長年的閱讀、靈修、禮拜、聆聽講道與親近上帝的機會,不但大大的充實了自己, 也改變了自己,迄今,我已經出版了 二十二 本書,也在各類的學術和報章雜誌上發表過數百篇文章。令人欣慰的是,有讀者曾告訴過我,因為我所寫的文章,使得他接觸到基督教信仰,進入教會,使生命得著改變。

其實,自己並非有多大的能耐,能夠寫出這麼多的書和文章與讀者分享。 猶如前面所述,我在鄉下長大,本就孤陋寡聞,加上沒有什麼課外的閱讀環境,且大腦又比較慢開竅,只好以「勤能補拙」的方式,不斷的 從閱讀中學習,同時揣摩他人的文筆、思路、方法與結構,再加以記錄讀書心得,來彌補先天的不足與後天的失調。當然,這過程中,還包括兩次藉著 出國進修的機會,勤跑圖書館,廣泛閱讀書籍所獲得的結果。儘管如此, 我還是覺得,最重要的關鍵,應是小時候在善化教會就讀主日學,長大之後,每主日參與禮拜所奠定的基礎。

二、充實乃為裝備 ,改變乃為 服事

當然,身為基督徒,得著內在的充實之後,下一步所要進行的,則必須藉著改變,展現外在的服事,領人歸主,進而來到聖殿敬拜上帝。

我們都知道,要盡傳揚福音的責任,達榮神益人之使命,內在的裝備絕不可少;因若缺乏內在的裝備,便無法展現外在的服事。換言之,唯有充實 的內在,才能展現外在服事。當然,內在的充實,除了悟性之外,靈性的追求, 以及生命的改變,亦不可少,唯有如此,才能展現服事的果效,引人歸主,進入教會敬拜上帝,而蒙受祝福,得著永生。

為能讓大家瞭解「內在的裝備、外在的服事」和「充實與改變」之意義, 特別以一則我在神學院授課時,常播放給學生看的「動畫」作為解說,好讓大家對於基督徒所當追求的「核心價值」,與所需展現的「使命宣言」,能夠「一目了然」。

如圖所示:

 

20111002

信主的人聚集在一起聚會時,所謂的「團契」,便會隨之呈現,若進一步組織,便會成為「教會」。當然,無論是團契或是教會,信主的人,若要讓更多的人進入教會,而使教會成為教會,信徒就當須接 受「門訓」,即受造就,才能達到目標。因基督徒若不懂聖經,不明白上帝 的 話語,便無法體會上帝的奧妙和旨意,焉能認識上帝,明白信仰,領人進入教會敬拜上帝,進而擴張教會的境界?端見,透過門訓充實內在,對基督徒而言,乃不可或缺。

然而要接受門訓,則當須安排時間,將時間分別為聖,也就是要委身自己, 進行「時間分配」,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撥出時間,接受造就。畢竟,基督徒的「內在使命」,得從門徒訓練當中獲得。質言之,瞭解上帝的話語、明白上帝 的旨意、認識信仰、充實內在,是基督徒展開服事之前,所需具備的條件。 然而要讓服事的使命必達,最基本的行動,還是得從門訓著手起,這正是基督徒最為主要的「核心價值」。

事實上,此一核心價值,早在舊約時代,上帝就已經透過摩西(見申命記 六章 4-9 節:「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與詩人(詩篇一百一十一篇 10 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耶和華是永遠當讚美的!」),以及智慧人和文士(見箴言一章 7 節:「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言九章 10 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清楚指示過我們了。

遵行前述經文之教導,而蒙受上帝賜福的歷史見證,可謂不勝枚舉,其中, 最為人所樂道的,莫過於 十七世紀,英國清教徒移民至美國後,隨即建立起教會, 作為敬拜上帝與教導上帝話語之所,為了信仰的傳承,以及知識的建立,他們乃將「教會、學校、家庭」,連結成堅固的金三角,而受到上帝特別的祝福。

還有,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 被稱為 「 對美國學術永遠可紀念的施與者 」的 約翰 哈佛牧師( John Harvard, 1607-1638 ), 1636 年 創立哈佛大學時,就是為實踐 上述經文之教導,以基督的精神所建立,而使得哈佛大學成為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

出生於蘇格蘭清教徒家庭,著作等身,集十九世紀史學家、藝術家、 作家、詩人及社會改革家於一身的約翰儒斯金( John Ruskin, 1819-1900 )曾經說過:「認識上帝的人必會謙卑,認識自己的人,不會驕傲。」儒斯金所說的這句話,乃對於上述經文,以及箴言九章 10 節 b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和亞古珥對以鐵和烏甲所告白的:「我比眾人更蠢笨,也沒有人的聰明。我沒有學好智慧,也不認識至聖者。」(箴言三十章 2-3 節)下了非常貼切的註解。

當內在使命完備之後,還得進一步透過「服事」和「宣教」將「外在使命」運行出來。所謂的「外在使命」,即耶穌昇天之前,祂所囑咐我們的重責大任。(見馬太福音二十八章 18-20 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使徒行傳一章 8 節:「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 我的見證。」) 這項吩咐,不但是大誡命,也是大使命。而要完成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服事與宣教的「具體事奉」絕不可少。此乃我們所說的「使命宣言」。

從上述可見,要達成「使命宣言」,「外在使命」的實踐是必要的;而要實踐出外在的使命,其內涵與動力,則必須先從「�X在使命」的追求與造就 而來。當內、外在使命相輔相成下,雙雙發揮功能之後,方能引領人認識上帝,進入教會,來到上帝的面前參與「禮拜」,使其生命獲得改變,進而得著上帝所賜予永生的福份。

基本上,這一幅畫所展現出來的真諦,箴言二十四章 3-5 節:「房屋因 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其中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給了我們非常好的啟示。經文當中所指的 「房屋」,乃象徵著個人和家庭的信仰生活。「建造」一詞乃代表著智慧與愚昧的人各有一屋,要邀人進入自己的房屋時,智慧人已預備心,將家中 的一切建立好,進入智慧人家裡作客的人,便得以和智慧人同享屋內的寶物。人要得著「財物」,即「上帝的能力與祝福」,則需從敬畏上帝、愛上帝開始。 藉此,不但可以得著屬靈的能力,亦可從日常的生活與學習當中獲得知識,進而力上加力。

再者,保羅為祈求上帝,使教會有豐富的知識及判斷力,因而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所指:「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地想念你們眾人;這是神可 以給我作見證的。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立比書一章 8-11 節)亦給與我們非常清楚的教導。

保羅這段為腓立比教會的「代禱」,旨乃在告訴教會的信徒,若能充實, 便能得著改變,使得內在的愛心、知識和各樣的見識多而又多,進而結滿仁義的果子,成就外在的服事,引人歸主,使得上帝的名得著榮耀。

結語:

總而言之, 充實乃為改變,改變乃為服事,服事乃為引人歸主,引人歸主 乃為敬拜上帝。 投入教會各項教育事工的學習與服事,就是一種「充實與改變」, 而要能得著真正的「充實與改變」,教會的主日學正是一個敬畏上帝、認識至聖者,得著智慧和聰明的最佳場所。 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作家 蒙田 ( 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 1533-1592 )說過: 「 要趁泥土尚柔軟,在急速旋轉的輪上造器皿;教育孩童要及早。 」 若能儘早參加、儘早學習,外在服事的果效,將會因為您的投入,而大大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