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馬太福音二十章24-34節;腓立比書一章3-6節
心,對人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個詞彙。心,好像可見,卻又好像不可見。可見的意思,是指心臟這個主管身體血液循環重要的器官;而不可見的意思,是因為人們常用「心」,來描述人的思想、心靈、心智、辨別能力…等,內在生命中的活動要素,是相對於外在看得見的事物。
就內在層面,關於「心」這詞,內容的描述,為數不少。有人說過:「心是各種好的或壞的情感之座位」。就正面的表述,慈悲、慈愛、關愛、疼惜、憐恤…等情感,皆與「心」有關。特別是慈心、愛心,不僅是神的本性和作為,也是聖經裡常出現的詞彙,更是基督徒所該具備與呈現出的特質。
貳、本言
一、動心:慈心憐憫,賜下恩典
福音書有一個和「心」有關的動詞,出現12次,也包含在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中。請我們先看,今天所閱讀的第一處經文後半段,馬太福音20:29-34,這段關於耶穌開始前往耶路撒冷,出耶利哥城時,醫治兩位盲眼人的故事,其中的內容提到:「耶穌就站住,叫他們來,說:『要我為你們做甚麼?』他們說:『主啊,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立刻看見,就跟從了耶穌。」
就是「動了慈心」這個很「扣人心弦」的動詞。慈心,可以指憐憫之心。在原文的意思,為「腸臟」或是「腑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肺腑心腸」,或台語所稱的「五臟六腑」、「腹腸」等。就當時的文化背景來說,這是指人最隱密、最強烈的情感所在之處。人的摯愛與深仇,皆從此處而出。耶穌的動了慈心,所形容的就是,祂的肺腑心腸,受到了搖撼,而產生深刻、重要、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就像父母親,見到孩子生病,遭遇各種情況的痛苦時,那種不捨,很想替他承受的情感。
清楚深刻地記得,在我兒子還是3個月的小嬰孩時,因為持續幾天出現喝完奶沒多久,就嘔吐的現象,深覺不對勁,便送醫就診,經醫師判斷為幽門狹窄,即刻安排手術治療。當時,看著他幼小的身體,被送進去開刀房,術後又在加護病房進行一天的觀察。這過程,讓那時還是新手父母親的我們,除了有點不知所措外,也替小孩不捨,很想替他做些什麼事,但卻又沒辦法。
猶記得,在小兒加護病房時,看見鄰床也住著一位幾個月大的嬰孩,在旁陪伴的母親,不時彎下腰來,溫柔地撫摸著小孩的臉,並在嬰兒的耳朵旁輕聲地說著話。在結束規定的時間探視,出病房後,這位母親,過來詢問我們,小孩是什麼原因入住加護病房,在我們答覆她之後,也聽著她的敘述:「因為小孩嗆到而昏迷,已經入住近一週了,仍未清醒。」看著這位母親,充滿著慈心、憐憫、不捨的神情,期待小孩能早日清醒,恢復健康,不再承受住院治療的苦楚。同為有小孩因生病住院,感到不忍心的我們,也為她和接受治療的嬰孩代禱,祈求神的醫治和平安,臨到這個家庭。
耶穌的動了慈心,表達了祂對世人、對受苦者的憐憫與關懷;耶穌的觸摸醫治,展現了祂讓人們不再受病痛的折磨、脫離綑綁。這就是神恩典的作為。
耶穌的作為之所以重要,乃是因為這些作為,成為神與人中間,行事的工具,為要帶給人釋放與拯救。換句話說,耶穌所帶給人的,就是得救的福音,是恩典臨在的記號,因為耶穌擔負著神的國,如何藉由祂,在地上彰顯、成就給世人看見的重要工作,其核心的信息,就是耶穌自己的宣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
盧雲神父說過:「在基督裡、藉著基督,我們知道神是我們的神,曾經體驗我們的破碎,甚至『替我們成為罪』(林後5:21)。神以無限的溫柔與憐憫,擁抱人世間的每樣事。」神溫柔、憐憫的擁抱,對我們來說,就是祂愛的展現與恩典的給予。
二、心動:心受感動,領受恩典
神慈心的作為,帶給我們醫治、拯救、釋放,也使我們得到安全、安撫、安慰,更引導我們面對生命、認識自己,願意在恩典中領受新生命、新身分。
繼續來看,今天我們所讀的第二處經文,腓立比書1:3-6,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所說的話:「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這段話提醒我們,是神在我們的心裡,做奇妙的工作。這表示,我們的「心動」,是由於神的帶領與幫助,因著祂的大能,在我們的內在層面動工,感動我們的心懷意念,並驅使我們做出回應。
這也是說,神因為愛人、憐憫人而「動心」,並藉著祂所賜下的恩典,拯救我們,得以讓我們「心動」。這樣的心動,是對施恩的神所施展的愛,以歡喜與感謝的心,加以領受的回應態度。神的恩典,顯明了祂的慈愛,這兩者是息息相關的,也是整本聖經的核心信息:神對人的救贖恩典。藉由耶穌基督的十架事件,使神與人之間,重新恢復和好的關係,也使蒙恩的罪人「出死入生」,得到新生命。這樣的新生命,是充滿活力與盼望的。
魯益師(C. S. Lewis)曾說過,蒙恩得救之人,會有什麼樣的經驗?他作出如此的形容:「他經驗到一種全人發生巨變的重生。這種經驗來到時,人好像從惡夢中醒來,隨即感受到狂喜,又彷彿一個被愛的人,發現自己並沒做什麼,也不能做什麼,便得到了令人驚訝的幸福。…這一切都是神開始的,一切都出於無際無涯的免費恩典,並且這情形還會持續下去。」上述的話指出,神賜下的恩典,是我們生命中美好的禮物。這禮物有幾項特性:可讓領受者感到無比的喜樂,也是充滿愛與幸福的,還有是免費的、白白得來的,更是具持續性,不會停止的。神永不止息的慈愛與恩典,讓我們擁有大幸福、大喜樂、大平安。
恩典,不僅使我們的心,得到撼動、帶來感恩的「心動」,也使我們明白我們自己的身分與應盡的義務。在此,想以基督徒作家李文成醫師,在其著作《信仰不倒翁》裡的內容,和大家分享,並繼續共同來思考神的恩典與我們自身的關係。作者曾以戴上「天國的眼鏡」為例,來說明人如何在神的恩典中,以「神的福音」與「神的恩賜」為尺度,中肯地看待自己。這當中有三種果效:一為,認識自己:透過神「福音的鏡片」,我們才能真正看清自己是蒙恩的罪人。二是,接納自己:我們的一切,不論是才幹、能力,都是神賞賜給與的,透過神「恩賜的鏡片」,我們才能真正看清自己是神所愛的,完全的自我接納。三則為,發展自己:在神的恩典裡確認自己的定位,在神所訂定的旨意中,發展自己的恩賜。
李醫師同時也以恩典的角度,提及,每個基督徒,都擁有一副神所賜下「救贖的眼鏡」,而兩個鏡片分別是「知罪」與「知恩」,讓我們看清楚自己是「蒙恩的罪人」。每天與神親近,擦亮鏡片,我們就能更認識自己。並且,這兩個鏡片的度數,必須要能把視力矯正到左右一致,否則戴了會頭暈,不但無法得到安息與喜樂,更不能清楚神在我們身上的美意。相信,「知罪」與「知恩」要有所平衡、一致這個觀點,可幫助我們,再進一步思考神的恩典,帶給我們,在信仰實踐上的真義。
三、行動:顛覆人心,展現恩典
分享一個故事:「有一天,一位年輕人到了一個城鎮的中心,宣稱他的心是整個地區中最完美的。很多人圍觀,看過之後,都同意他的心是完美的。因為他的心沒有任何的汙漬或刮傷。大家都認為,這顆最美麗的心是他們前所未見的。年輕人受到這些讚美的獎勵,叫喊得越來越大聲,聲稱他的心是美麗的。
一位小女孩走上前,說:『我看過一顆比你的心還漂亮的,就是那位年長者的心。』群眾們很驚訝地走向年長者,看他的心。雖然這顆心很有活力地跳動著,但是它充滿傷痕,甚至有些地方少了一些,用其他部分來填補,然而一點都不適合。它們看起來粗糙不平整,周圍不規則。事實上,有些地方還有洞,缺了很大一塊。
年輕人看完年長者的心,開始大笑,說:『你是在開玩笑吧!』他對小女孩說:『拿那顆心跟我的比。我的是完美無瑕,而那顆心卻只有一堆傷痕和傷口。」
這位年輕人,鄙視的對這位年長者說:『為什麼你有一顆殘破不堪的心。』年長者回答:『我的心是殘破不堪。每道傷痕都代表一個人接受到我的愛。我撕下自己的心的碎片給那些我愛過的每個人。同時,他們也給我了一塊他們的心,我就拿來填補自己心上的傷口。因為這些碎片的尺寸並不同,所以造成粗糙的邊緣。但是,這讓我很快樂,因為它們讓我想到我們所共享的愛。有時候,我將一塊心給一個人,但那人並沒有因此給我他的一片心。這就是為什麼上面有空缺的洞。把愛給出去是很冒險的;但是儘管這些空下來的洞會痛,他們還是讓我想到我得繼續愛他們,因為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回來,填補那些缺口。』
年輕人被這位年長者說的話所打動,看了看年長者,也看了看小女孩。小女孩說:『你明白為什麼我說這顆心比你的還漂亮了吧?』
年輕人不說話,眼淚沿著兩頰留下。他走近年長者,從他完美無瑕的心上撕下一塊,送給他。這位年長者他接受了,將這塊心放在他的心上;然後,他取下一塊自己的心,儘管已經很舊又殘破,把它覆蓋在年輕人心的缺口上。他片心很適合那個傷口,但並不是完美無缺。因為那些缺塊並非一模一樣,所以還是看得出缺陷之處。年輕人看看自己的心,它已經不再是完美無瑕,這顆心他看起來卻比以前還要美麗得多。
小女孩說:『我比較喜歡這樣。』然後給了這位年輕人一個擁抱。(資料來源:荷西.那瓦荷 (Jose L. Navajo),《月光下的十字架》)
期待我們每個人,都能學習、效法這位長者愛人的樣式,這樣的愛是顛覆人舊有的觀念與思維的愛。看似殘破不堪的這顆心,卻是表達與顯現出,最多的愛。撕下自己的心給有需要的人,這樣捨己的行動,就是最高程度的關懷,也是呈現出恩典福音的作為。
這正是呼應今天我們所讀的第一處經文前半部:馬太福音20:26-28,耶穌對門徒的教導。「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基督不僅把自己的心撕下給我們,更是把性命都給了我們。這樣恩典的展現,是撼動人心的作為,基督的捨己,使我們戴上「天國的眼鏡」,得到新的眼光,不再將焦點放在,尋求自己的好處與利益,與吹捧自己的才能與功績。真正展現出恩典的行動,乃是效法基督,自我犧牲、自我付出「捨己」的樣式。這樣的犧牲與付出,不是被迫、承受壓力的、委曲求全的,而是因為心受感動、心懷感激,神的恩典所做出,甘心樂意的回應。
恩典的行動,就神的角度來說,耶穌基督對我們捨己的愛,已經充分表示與彰顯出來;就人的角度來說,是領受神恩典的人,因為愛神而願意效法神、聽從神的教訓,並學習如何愛人。由此,提醒我們,信仰不是口號而是實踐,我們的行動,顯示我們的信仰為何。領受的恩典顯多,回應恩典的行動也應同樣要顯多。愛我們的神,希望我們愛祂、也愛祂所創造的人類與世界萬物。
叁、結語
詩篇86:15,告訴我們,神的本性和神的作為,「主啊,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神動了慈心,即是祂滿有憐憫的行動,也是祂的恩典之展現,這樣的恩典,觸動了我們的心懷與意念,使我們願意聽從神話語的指示,以感恩的心回應,並學習耶穌基督慈心的樣式,讓自己成為神所用的器皿,傳揚神豐盛的慈愛,與浩大的恩典。
被神「愛的恩典、醫治的恩典、救贖的恩典」,所觸摸的我們,是否願意以愛來回應祂,展現我們的「心動」與「行動」,顯明我們的生命,時刻有神同在,以此披露恩典、散發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