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箴言十一章24-25節;以弗所書四章1-3節
日前在書上閱讀到作者敘述他認識一對夫妻,因感情不睦,導致婚姻破裂,還為了離婚後的贍養費問題,雙雙鬧上法庭。訴訟結果,法官裁示丈夫應當出售財產,並將所得的一半分給離異的妻子,當做離婚的贍養費。聆聽判決後,先生相當不服,在氣憤難當的情況下,心中燃起報復之心,將所有財產全部以低得離譜的價錢讓售,結果,竟然把可賣得一萬多美元的汽車,以賤價五十美元賣出,好讓妻子只能得到二十五美元,一點都不讓她佔便宜。當離婚的妻子拿到為數相當少的贍養費,而向法院提出抗告時,這才發現,前夫故意賤價出清財產,來個兩敗俱傷的「雙輸」。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諸如此類的情形經常在我們的身上和週遭發生,這樣的結果不但是一種「雙輸」,更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兩敗俱傷。
一.從加到減的雙輸
臺灣和巴西間,最近出現了一則「搶奪」小孩的國際新聞,主角是一位年僅六歲的中巴混血兒吳檍樺。事件發生的原因,乃多年前吳姓的臺灣船員出海航行到巴西,認識了當地小姐,雙雙墜入愛河後,共結連理,並育有一名男嬰。不幸的是,巴西籍的妻子不久前因故去世,留下鰥夫獨子。臺灣籍的先生於今年(2001年)三月間,帶著兒子回到高雄縣茄萣老家探親時,卻突然因病去世,頓時之間,使得小男孩成了孤兒。由於台灣人相當重視香火的觀念,吳家的親人堅持要讓小孩留在臺灣認祖歸宗並接受教育,不願小孩被帶回巴西,遂發生了爭奪小孩的國際事件。
撇開法律的問題不談,光就雙方在臺南見面的記者會上,一方態度不佳(沒在記者會上見到孫子,巴西籍的外婆堅持不與吳家握手,氣氛緊張);另一方充滿著不信任感(深怕小孩『脫軌』演出,不敢將他帶到記者會會場,引起對方不悅)。更為尷尬的是,居中協調的公親,竟然在爭論中,與情緒激動的臺灣家屬發生激烈的口角,險些爆發肢體衝突而成為事主,幸賴旁人大力的安撫與勸說,雙方才平靜下來,得以有進一步溝通的空間。
經過幾天的談論後,事情並沒有圓滿解決。臨行前的巴西籍外婆,無奈的向媒體記者說道:「我將會依循臺灣的法律途徑,尋求解決。」從互不相讓的情況看來,一開始,這已經是一場由「親家」變「冤家」的雙輸戰爭了。
二.從減到加的雙贏
阿拉伯有則極富啟發性的故事談到,有一老人去世後,留下十七隻駱駝和一封遺囑給三位兒子,遺囑上清楚寫著:「長子可分得一半數量的駱駝,次子三分之一,老么九分之一。」兄弟看完遺囑後,便開始進行駱駝的分配工作,然為數十七隻的駱駝怎麼分,都無法公平的整除二、三、九,除非將其中的一隻駱駝宰了,分切成塊才能平分。問題是,分得那宰殺過的死駱駝有何用?為此,三人傷透腦筋,爭論不休,甚至出現了兄弟鬩牆的局面,只好央請族長裁示並主持公道。聰明的族長聽完三造爭論的原委後,為能讓三兄弟的感情不至於破裂,決定送他們一隻駱駝,使能湊齊十八隻,以便順利的除以二、三、九,使之公平分得父親的遺產。就這樣,長子分得九隻駱駝,次子六隻,三子兩隻,分配工作終於獲得圓滿解決。奇妙的是,當財產按照遺囑所指的比率分完後,三兄弟所分得的駱駝,加起來總共十七隻,竟然還多出一隻族長所贈送的駱駝,商議結果,只好完璧歸趙的送還給族長,最後皆大歡喜的以喜劇收場。
在臺灣,有不少數學的參考書和腦筋急轉彎之類的書籍,收錄了這則故事,提供給讀者作數學習題,同時給與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智慧。
聽完這一則故事,實需動動腦筋,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涵。當您看完上述故事後,一時間可能仍無法完全明白,為何依九、三、二的比率分配後,還會剩下一隻駱駝還給族長?下列另一則發生於臺灣的真人真事,或許可以給您一些啟示。
家住嘉義縣新港鄉的教育部常委何進財先生,是位演講的名嘴,每次返鄉,皆會從臺北搭火車南下到嘉義,再轉搭計程車回新港老家。一天,何常委回新港,一如往常從臺北搭火車回到嘉義,下了火車後,招來了一輛計程車準備回新港時,心中突然想到,一個人搭計程車的車資須兩百元,兩個人或三個人搭也是兩百元,我為何不邀同鄉一起搭車,讓鄉親享受一趟免費的旅程,於是下車找到兩位要到新港的旅客共同搭乘。
在返鄉的路上,大家坐在車上寒暄了起來,並客套的自我介紹一番。彼此介紹後,這才發現,原來乘客連同司機四人都是新港人,當然何進財先生是新港鄉家喻戶曉的人物,因他任職於中央政府,又是演講的名嘴,素為鄉民所敬重。此時,原本受邀搭乘免費計程車的兩位鄉親聽到邀請他們搭免費計程車者,竟是新港鄉德高望重的人,便異口同聲的說道:「何桑,剛才不認識你,所以讓你出錢請我們,現 在既然認識你,就讓我們出錢請你吧!」何先生聽到後,謙讓的回答:「是我邀請大家坐計程車,理當由我來付才對。」此話一閉,三個人都搶著要付這筆車資。正當大家爭先恐後之時,計程車司機開口道出:「各位鄉親,我也是新港人,這樣好了,你們每個人各出一百,也讓我多拿一百,這樣子,我們每個人都賺一百元。」聽完司機的提議後,大家一致贊成,各付一百,結果,總共付了三百給司機,如此一來,所有人都賺了一百。
從上述兩則故事不難發現,人若能夠謙讓,將會顯現出「合一與雙贏」的局面,若斤斤計較,互不相讓,不願施捨,必會在「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情況下,造成負面的「雙輸」結果。
唯可惜的是,在資訊發達,時間就是金錢,又充滿工作壓力的現代社會,人在爭競的情況下,常會出現想與他人爭個高下,分個勝負的心情,最後弄得兩敗俱傷。事實上,諸如此類的訓示,早在數千年前,所羅門王的智慧之語:「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十一章24-25節)就已清楚告訴我們,富並非囤積而得,反而是經由好施而來。質言之,能向人施捨並滋潤人的,必得增添,同時受到他人滋潤後而帶來「雙贏」。
三.合一的雙贏
保羅在致以弗所教會之《以弗所書》的前三章,以高超的思想,及優美的文字,用詩歌的形式,說明了與基督合而為一的教義,要信徒能在基督裡,與基督合一,因基督是上帝永遠計畫的中心,人在基督裡,彼此間的障礙將獲得拆除,合而為一,成為一家(二章11節-22節),同為後嗣(三章6節)。
保羅用三章的篇幅訴說了「在基督裡」的教義訓示之後,隨即在第四章的開頭,一提筆便寫道:「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四章1-3節)保羅之所以以這段經文作為從教義到實踐的接續,乃他喜歡「高貴人物道德上的義務」,即保羅主張,屬靈的人必須負擔道德的義務,要與基督合一,則也必當要與他人合一,縱使是面對不同種族或信仰的外邦人時,亦當如此。如今,我們既在基督裡,屬基督家裡的人,就當顯現出基督人性的美,用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才能展現出教義的意義。
被推舉為全美國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並被《時代》(Time)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之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其鉅著《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的第七章〈大家都可以是贏家〉當中,列舉了人際的關係六貌,分別為:
1.利人利己(贏贏):雙贏、真誠正直、成熟、富足、兩全其美。
2.損人利己(贏輸):爭競、成敗、打官司的我是你非。
3.損己利人(輸贏):委曲求全、無所欲、討好他人、沒原則。
4.兩敗俱傷(輸輸):雙輸、互不相讓、報復。
5.獨善其身(單贏):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6.好聚好散(無交易):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勉強、互留退路。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所談論的「雙贏」主張,和哈佛大學費雪(Roger Fisher)與伍理(William Ury)兩位教授所合著的《談判要訣》(Getting to Yes)書上所提出的「以原則為中心比堅持立場更能致勝」之理念不謀而合。前者認為,雙贏的品格當是真誠正直、成熟、富足;後者則主張以原則為中心的談判,當著重於雙方的利益上,對事不對人,而非只站在立場的堅持上。其目的都是在不違背雙方認同的原則上,尋求彼此互惠互利的途徑。
結語:
自從二000年總統大選後,臺灣的政治鬥爭幾乎沒有一天停過,不同黨派或政治理念的人,可說天天隔岸喊話,彼此叫囂,特別是本為執政黨,淪為在野黨的人士更是如此,搞得臺灣的經濟下滑,人心惶惶。這樣的結果,真有如前言所述的這對離異夫妻一樣,演出了一場兩敗俱傷的雙輸戰爭。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諸如此類的情形經常在我們的身上和週遭發生,這樣的結果不但是一種「雙輸」,更是一種徹底失敗的兩敗俱傷。朋友!您願意兩敗俱傷的「雙輸」,還是互惠互利,彼此合一的「雙贏」呢?箴言十一章24-25節,以及以弗所書四章1-3節,已經給與了我們清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