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因為「道」而立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以弗所書二章 19-22 節;彼得前書一章 23-25 節

引言:

又到了召開一年一度會員和會的時候。首先,除了感謝上帝過去一年的帶領與保守,使咱們德生教會能在長老教會體制的運作下,持續穩定成長之外,本主日的信息也要再次訴說長老教會之「會員和會」的意義,好讓大家都能夠明白會員和會在長老教會體制下的重要性。

還有,由於有些會友從他教派轉入本會,亦有剛受洗進入教會的兄姐,不太瞭解長老會的禮拜與教會之意義,因而建議牧師能利用主日禮拜的時間訴說和傳達。為此,本信息亦將簡述長老教會的「教會」和「禮拜」,藉以回應新進會友的期待。

是的,若大家都能瞭解長老教會的會員和會,及長老教會的「教會」和 「禮拜」之意涵,想必在長老教會聚會,會較容易進入狀況,也較能適應長老教會的禮拜方式。基於此,本信息才會以<因為『道』而立>為題,並以以弗所書二章 19-22 節和彼得前書一章 23-25 節為主題經文,藉以訴說教會設立的目的,及建立在上帝的「道」(聖經)之基礎上的長老教會禮拜。

一、以「和」為會

宗教改革之後,萬民皆祭司的理念在改革宗教會被大力倡導,以約翰加爾文 ( John Calvin, 1509-1564 )為首的 長老教會, 在其帶領下,引用民主、 共和的代議制度,作為教會的管理機制 。故此,長老教會的組織、人事與 重要的議題,得經由長執會、小會、會員和會、中會、總會等各項會議進行 討論和議決,絕非任何個人可以決定。就是因為這樣,地方教會也才會有選舉牧師、長老、執事、團契會長,以及會員和會的制度。就中會所屬教會的自立堂會而言,雖一般的決策皆由小會決定,然因會員和會的位階高於小會,所以,教會的年度決預算和各項事工報告,得在會員和會被接納之後才能算數。

長老教會的「會員和會」分為「定期會員和會」與「臨時會員和會」兩種。定期會員和會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法規》<行政法>第 24 條第一款之規定:「 定期會員和會每年召開一次,於二月底以前舉行,日期由小會決定,應於召開日前兩個星期公佈時間及陪餐會員名單,並在該期間內之主日宣佈之。 」

為遵行《教會法規》的規範,本會乃依法經由小會議決,將 2012 年的和會,選定在 2 月 5 日 召開,以便讓大家能明白教會與各團契的福音事工及收支報告,同時審查教會 2011 年的決算,數算過去一年上帝對德生教會的恩典,並瞭解 2012 年的預算,好讓所有德生教會所屬的會員,能起而共同致力教會事工的推展。

臨時和會依第二款所指:「 臨時會員和會係在小會認為必要,或在籍現 有陪餐會員五分之一以上之請求,或中會或中委會命令時所召開之會員和會。由 小會決定日期,應於召開日前兩個星期公佈時間、陪餐會員名單以及辦理事項,並在該期間內之主日宣佈之。未經公佈事項不得辦理。 」

然無論是定期,還是臨時會員和會,都得依《教會法規》的規範進行,且須達法定的人數出席才能成會。

雖長老教會的會員和會與社會上的一般社團大會,或是營業公司的股東大會有著諸多類似之處,同樣都得將前一年的收支及所推行的事工向社員與股東報告。然所不同的是,一般的社團與股東大會,幾乎都是以「利益」為依歸,以「監督」為導向;教會的會員和會,則是要藉此察看「福音的事工」、 「他人的需要」、「本身的奉獻」,進而反省是否有「不足之處」,以便能夠找出缺失,加以修正,繼續向前。易言之,長老教會的會員和會並非 為「監督」,也非為「利益」而存在,乃是為了「傳揚福音」、「參與事工」、 「真心奉獻」、「關心他人」、「尋求改進」而設立。如此的意涵,正是長老教會會員和會最為具體的信仰與民主、共和之精神。

過去,曾有過長老教會的會友,因不瞭解會員和會的意義,以及 《教會法規》<行政法>第 20 條所示的辦理事項:「 1. 聽取小會及屬下機構之事工 及會計報告。 2. 聽取小會報告有關總會、中會概況。 3. 聽取年度事工計劃。 4. 聽取查帳委員之報告。 5. 選派委員檢查該年度會計事務。 6. 接納當年決算、審核翌年預算。 7. 依法選舉牧師、長老及執事。 8. 不動產之購置及處分。 」 還有 21 條:「 會員和會中不接受提案 」 之規定,而以「臨時動議」的方式, 在會員和會中,以臨時動議為由,強行提案,進而發出情緒性的語言,致使 會場出現爭執的情形,造成教會的傷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不瞭解會員和會的真意之外,以質問的態度代替商量,用監督的方式取代參與,亦是一大問題。

或許,有人會問說,既然是會員和會,為何不能在會議中提出臨時動議案?當然,除了教會法規之行政法第 21 條有著清楚的規範外,最主要的原因,乃長老教會屬代議制度,若有問題和建議需要提出,可以經由牧師 或長老在小會中提案討論。若有意見,也可透過電子郵件的傳遞方式,傳到 教會的電子信箱。或是寫在和會手冊內頁的「建議欄」當中,將之撕下,交給牧師或小會書記。亦可直接告訴教會的任何一位牧職、長執與行政同工,小會或長執會必定會根據提問逕行討論,也會設法檢討與改進,並給予適當的回覆。

基本上,「 會員和會 」有如耶穌「按才幹受託付」所舉的比喻一樣,是上帝與我們 「結帳的時候」 (見馬太福音二十五章 14-30 節) 。此時,我們除了得要感謝上帝的恩典、分享主人的喜悅、重新立志、再次出發之外,更 為重要的是,還須透過評鑑與反省的方式,瞭解教會的財政,分擔教會的事工,朝著目標前進,使教會的質與量都能等量齊長。畢竟,每一位教會的會員都是上帝的管家,是受託者。既然是受託者,就有責任反省與思考過去一 年當中,有那些軟弱與不足之處,引以為鑑,盡主人所託付的責任,加以改善,以免讓上帝的恩賜白白流失,而空佔土地。

二、以「道」而立

長老教會的體制和禮拜方式,乃源自於約翰加爾文從聖經的領受,及其信仰體驗和神學理念而來。 基於「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權威」 ,以「講道」為中心的禮拜,正是長老教會禮拜儀式的 特色與主軸,此乃加爾文的神學主張與他所秉持的禮拜觀。為了讓「上帝的話」(道)能在禮拜中充分展現教化的功能,被視為「低禮儀教會」( Low Church ),又被稱為「先知性禮拜」( Prophetic worship )的長老會、浸信會、衛理公會等改革宗教會禮拜堂內部的佈置和擺設,與「高禮儀教會」( High Church ),又被稱為「祭司性禮拜」( Priestly worship )的東正教、天主教、聖公會等教會之禮拜堂,有著極大的差異。

以改革宗為首的長老教會禮拜堂而言,將象徵上帝話語的「講道桌」擺在禮拜堂的講台中間, 把「聖餐桌」放置於講台的下面,乃屬改革宗教會 最典型的擺設。然而,長老教會的禮拜堂內部,除了十字架、講道桌、聖餐桌 之外,幾乎沒有圖畫、塑像之類的象徵飾品,連神職人員所穿的牧師服也以黑色為主;不似高禮儀教會的禮拜堂,將「聖餐桌」(祭壇)放置在講台中 間,而把講道桌擺放在旁邊,且內部也充滿著諸多金碧輝煌的彩色玻璃、雕刻、塑像和各類裝飾品,就連主持禮拜的神職人員所穿之聖袍,也充滿著象徵階級與節期的五顏六色。如此的「場面」,相信到高禮儀教會參加過禮拜的人,都會有深刻的印象。

加爾文之所以會將「講道」視為禮拜的中心,乃他堅信保羅致羅馬教會的書信所言:「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十章 17 節)同時確信彼得前書一章 23-25 節所載之教導:「你們蒙了重生,不是 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的真諦。基於此, 加爾文才會在宗教改革之風吹起時,省略了高禮儀教會禮拜儀式的繁文縟節,強調禮拜堂內部的擺設應當力求簡樸,且禮拜也應以講道,也就是以「宣揚 上帝的話語」為主。今,長老教會的禮拜堂並沒有琳瑯滿目的畫像和彩色 玻璃,以及各類的象徵物品,禮拜儀式的比例,以講道為重的原因乃在於此。也就是因為「講道」的比重佔據了長老教會禮拜的大部份時間,難怪屬改革宗的長老教會牧師,得用相當多的時間讀書、靈修、默想、預備信息,以便能透過講道,宣揚上帝的話語,餵養主羊。

談到這裡,使我想起, 個人擔任牧師,在長老教會牧會,並於大學和神 學院教書二十多年的生涯中, 深切感受到, 牧師與老師兩種工作皆非常神聖,且都是一種榮譽,同屬「教導」性質。然牧師的工作遠比老師的責任多出許多,困難度也較高,因牧師除了要「教」之外,還得要「牧」和「養」。

意即得 安慰心靈受創者、探望身體病痛者、關顧遭逢變故者、協助婚喪喜慶事宜,並於 主日禮拜和各項聚會中證道,宣講上帝的話語。然我覺得,只要肯付出時間和精神,一般的牧養工作較容易達成;但每次禮拜或聚會,都得講不同的「道」,可就不是一件易事了!

祖父還在世時,由於信仰堅定、為人忠厚,且熱心於教會的事工,深受教會信徒和鄰里的敬重,常有人登門拜訪。小時候,祖父常為我祈禱,期盼 我長大之後能擔任牧師,為主所用。上國中時,祖父曾告訴過我一則有關講道 的真實故事。祖父說: 有位家住台南市的知名藥廠老闆,在一間市區的大型教會做禮拜,並在該會擔任長老。一天,他利用禮拜天下午的空檔時間,從台南 市開著私家金龜車到家中拜訪。言談間,上了年紀的藥廠老闆告訴祖父:「今天早上做禮拜時,我發覺,牧師所分享的講道篇我曾經聽過,若包 括今天所講,我已經聽過三次。禮拜結束後,當牧師在禮拜堂門口歡送會友時,我趨前提醒他:『牧師,你所講的這一篇講道篇,我已經聽過三次了!』)」祖父聽完藥廠老闆的抱怨,隨即回覆說:「牧師要準備講道篇並不簡單,聽 過再聽不要緊啦!上帝的話雖然是舊,但還是永新啦!」藥廠老闆聽到祖父的回應後,馬上又說道:「牧師聽到我的抱怨,竟回答我說:『這一篇講道篇相當重要,必須常常傳講,從我來到咱們教會牧會至今,我已經講過五次了,但你怎麼才聽過三次而已!我在猜測,另外兩次你沒有聽到,若不是你缺席,就 是你在打磕睡,再不然,就是你沒有專心聽牧師講道!』」聽完祖父所講的故事,真教人對於這位老牧師巧妙的回答拍案叫絕。

坦而言之,我相當能夠理解祖父所說的這位老牧師之處境和心情,因在個人多年牧會的生涯中,最令我感到嚴峻考驗的,正是以預備講道篇為最,特別是在德生教會尤甚,因在德生教會宣講過的講道篇,不但要把逐字稿刊登在隔週的週報上,還要將之貼在教會網站。相信大家都知道,貼在網站上的文章,絲毫不能抄襲,否則,他人一搜尋,馬上就會被發現。

是的,改革宗教會的牧師,每個禮拜都得講道,而且講道的內容絕不能重複,頂多也只能將重點藉著加強的時機,稍微重述一下而已,講過的信息難以再講,不然, 會被看穿,也會被視為了無新意的炒冷飯,何況已經貼在網站上的文章,怎能一講再講 !可知,講道責任的重大,還有事前預備工作的艱鉅,若非親身經歷,實難能體會!

有時,當我挑燈夜戰,用盡心力預備講道篇,而導致身體疲累時,常會羨慕在學校教書的老師,講課內容只要稍加變化,或增添些許內容,便可以一再重複。又高禮儀教會的神職人員,他們可以穿著大袍,拿著固定的禮儀 手冊照本宣科,不必如同改革宗教會的傳道人,得經常預備不同的信息和會友分享,且又不能重複。

不過,話又說回來,能夠不斷思考上帝的話語,將內心從上帝所領受而 來的啟示和信仰體驗與會友們分享,不但能夠造就自己,亦可成就他人的 生命,實是一種無上的福份,且是身為長老教會的牧師,最為驕傲與值得感謝 的地方。畢竟,長老教會乃是以「道」而立的教會,宣講上帝的「道」,是牧師最為重要的責任與使命,也是一種榮耀,不是嗎?

三、以「道」而和

加爾文除了主張禮拜的中心就是要傳揚上帝的話語,讓信徒透過禮拜明白上帝的教訓之外, 讓教會成為上帝的 救恩之處,同時作為 傳揚福音的據點,好讓進入到教會的人,能成為同享主恩的一家人。如此的福份,就 如同 以弗所書二章 19-22 節所載:「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 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 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是的, 建立教會,讓教會成為上帝的 救恩之處 及傳揚福音的據點,乃是加爾文一生當中最為重要的使命。我們從加爾文所說的這句話:「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教會!」足以明白,加爾文終其一生,他那以上帝的「道」設立教會的決心。

在 加爾文的教會觀中,有其所謂「無形的教會」與「有形的教會」兩種。「無形的教會」,即「天上的教會」,就是曾在世上生活過的選民,即歷史上 曾存在於世上的基督徒,也就是古往今來,歷世歷代信徒之聖而公同的教會。在這種無形的教會中,沒有第二個教會存在,所有世上的宗派全都屬於這一個 教會。相對的,加爾文所指「有形的教會」,就是那裡可以看到上帝的話語被純正地宣講和聆聽,聖禮照基督耶穌所設立的方式被施行,這就是「有形的教會」,即所謂的「地上的教會」。而有形的教會之責任,乃在於宣講上帝的道,讓信徒能明白上帝的教導,並藉著聖禮,使信徒成為上帝的兒女。

要讓地上有形的教會勇健強壯,使之成為 救恩與 福音的據點 ,唯有宣揚與 遵行上帝的道,才能達成。 為此,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 1985 年 4 月 11 日 總會通常年會所通過的信仰告白中,有著清楚告白 :「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 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尤有進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法規序文>中,亦有著清楚的明示:

教會乃蒙主耶穌基督選召之人結合而成之團體,係上帝用祂自己的寶血贖回的 ( 使徒行傳 20 章 28 節 ) 。主耶穌基督是「教會 之首」 ( 歌羅西書 1 章 18 節 ) ,教會領受聖靈,得真理的神臨在 ( 約翰福音 14 章 17 節 ) 與啟導而成長。教會是一體具有許多肢體 ( 哥林多前書 12 章 27 節 ) ,主的百體都要遵行教會之首 — 主耶穌基督的命令與祂的教訓。這個主的教會是獨一、聖而公、與使徒性的教會。 教會由主耶穌領受寶貴的「話」,這話就是真理,是福音。這真理是教會的信仰和生命的基礎,故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 提摩太前書 3 章 15 節 ) 。教會應保護這真理並宣揚這寶貴的 福音;因為主耶穌命令祂的教會,當去普天下宣揚這福音 ( 馬太福音 28 章 19 節 ) 。教會宣揚主的福音而成長擴展於全世界。因此,教會應具有適當的組織,使它能健全地發展。主耶穌曾將治理與照顧的權柄及職份交給祂的教會。

由於有形的教會是由人所組成,難免會出現麥子(健康)與稗子(不健康) 同時存在的問題,而形成教會發展的阻礙。(見馬太福音十三章 24-30 節耶穌所舉 「稗子與 麥子 的比喻」)無可否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然若稗子過多,就必須反省、思考、更新與改革。而要更新與改革,加爾文所提出的方法不外乎: 1. 以上帝的話語為改革的基礎。 2. 致力上帝的話語之研讀。 3. 默想上帝的話語。 4. 施行聖禮、宣揚上帝的話語。 5. 實踐上帝的話語。加爾文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方法論,乃他認為,唯獨上帝的話才能真正改變人心!

結語:

綜觀上述,教會並非指建築物或組織,而是一群得著救恩的人,用上帝的話語所建立的信仰生命共同體。當然,要讓教會成為教會,展現出真教會的功能,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得建立在「道」的基礎上。

上述的經文,以及長老教會的憲法與信仰告白,已清楚告訴我們,而且舊約的詩人,亦有明白的指示:「上帝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一一九篇 105 節)端見,教會乃因上帝的道而立,脫離上帝的道,便無法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