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堅認vs.妥協(二)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十章32-33節;提摩太後書二章11-13節

 

◎本文接續2016.10.23. <堅認vs.妥協(一)>

基本上,<聖父上帝站天頂>這一首聖詩,就是在同樣的背景下所撰寫,其典故,乃潘道榮牧師和上文之作者王仁慈女士的父親一樣,被日本警察逼問相同的問題。還好,在此之前,有人建議潘道榮牧師,若有日本官員提出這樣的問題,就請發問的人用筆將問題寫下,並簽上名字,以便控訴提問者違背「日本國之憲法第三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豈可拿天皇和其他宗教的神作為比較之證據!

當潘道榮牧師依友人的建議,向逼問他的日本警察提出要求時,日本警察驚嚇之餘,立即停止逼問。日後,為表明上帝的偉大,潘道榮牧師乃下筆為文,撰寫舊聖詩61首<聖父上帝站天頂>之歌詞。

1.聖父上帝站天頂,管理宇宙出命令,人類歷史常改變,      阮的生活快變遷,一代過了又一代,主做阮居起所在。2.國家興旺及衰微,在於天父聖旨意,世間榮華與富貴,      若準草木暫時美,上帝做萬民天父,永遠不變到萬世。3.求主賞賜阮智識,以及聖神大能力,願獻一切歸於主,      成為聖潔的器具,永遠不變主上帝,阮愛站在祢翼下。

為能進一步確認這首聖詩歌詞的創作動機,以及1964年版的長老教會之「舊聖詩」,為何未將父親潘道榮的名字標示為歌詞作者之因,我特別撥冗請教熟識多年的潘道榮牧師之兒子,即從循理會退休的潘雅三牧師。

交談中,潘雅三牧師告訴我,父親潘道榮牧師出生於母系社會的台灣平埔族,依平埔文化,婚姻之基本法是「招贅婿」,夫得隨妻而居,並為妻家服勞役,雖有嫁娶儀式,但僅屬輔助制度,可有可無,只要家族認可,便可過門共組家庭,不辦婚姻儀式也無妨。因此,前妻過世,身為牧師的父親續絃時,並未辦理結婚儀式,便和母親直接住在一起,因而被教會排斥,甚至被指責違背十誡中的第七誡之姦淫罪。在長年被「千夫所指」的情境下,父親悶悶不樂,於1952年,投嘉南大圳身亡。由於父親沒辦婚禮,便和先母「同居」,加上自殺身亡,所以,1964年版的聖詩,才未將第61首聖詩的歌詞作者「潘道榮」附上。直到2009年,新聖詩編輯時,有人向長老教會的聖詩委員會提及這段歷史,才將父親「潘道榮」的名字補上。(註:此乃經潘道榮牧師之子,即潘雅三牧師同意而寫,因文獻上並無人提及,大多數的說法,皆指潘道榮牧師是在台南安平投運河自盡,亦有人說是在劉姓人家投井身亡,其實,兩者皆非,真正的地點是嘉南大圳。)

潘雅三牧師親口證實,<聖父上帝站天頂>這一首聖詩之歌詞,正是父親潘道榮所撰無誤。談論到這裡,潘雅三牧師隨口唱了第一節歌詞,最後,我倆還一起合唱。

潘道榮牧師是早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優秀的牧師,不但曾赴日本讀書,還在台南東門教會和黃俟命牧師一起牧會,雖共同牧會的結局並不完美,但足以堪稱是長老教會團隊服事的先驅。由於潘道榮牧師文筆精湛,曾擔任過台灣教會公報的主筆,並編輯主日學教員的課本,而成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主日學教員課本的開創者。只可惜,因平埔族的母系社會與婚姻制度和漢人有所差異,而被加以排斥,導致心靈受創,投水自盡。雖投水自戕並不可取,然潘道榮牧師生前不畏強權,堅認信仰,並藉著上帝所給予的智慧,撰寫出如此優美的聖詩歌詞,仍值得我們懷念。

四、保羅對堅認的提醒

除了耶穌要門徒「在人面前當堅認信仰」有著明確的教導外,保羅對於「堅認」的信仰功課,亦有清楚的交待,其言如下:「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後書二章11-13節)保羅之所以會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提出上帝必接受堅認與信靠祂的人;撇棄否認與背離祂的人,其背後,乃有重要的典故,且讓我們先從提摩太前書說起。

新約聖經中的提摩太前、後書,是保羅寫給他所鍾愛的同工提摩太的兩封書信。保羅之所以會如此關心提摩太,並連續寫了兩封教牧性質的書信給他,乃提摩太生長於路司得(今土耳其境內)的希臘(父)與猶太(母)聯姻之猶太教家庭,自幼,在虔誠的外婆羅以與母親友妮基的教導下,熟讀舊約聖經。稍長之後,由保羅帶領歸主,成為基督徒。

提摩太成為基督徒之後,雖然年輕,但因信行合一,頗受好評,加上十分長進,深受保羅喜愛,而對他寄予厚望,遂激起保羅展開第二次宣教旅程,途經路司得時,邀請他一起同行。此後,兩人便成了親密的福音工作伙伴,保羅的第三次宣教旅程,提摩太亦跟隨在旁,是保羅非常得力的助手。然與提摩太同工之前,保羅為福音之故,曾被關進羅馬監獄,在獄中,保羅曾撰寫多封書信給他第一次傳道旅行時,所建立的教會,諸如被統稱為「監獄書信」的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與腓利門書等。

保羅從羅馬監獄獲釋後,重返亞細亞和馬其頓等地時,特別捎信吩咐提摩太,盼望他繼續留在以弗所,挑選出教會的領袖,一起擔負牧養的工作,並共同因應異端的橫行。然由於提摩太生性羞澀,加上身體狀況不佳,面對重任和危機的壓力時,常會因膽怯而退縮。為此,保羅出獄後,準備再度造訪以弗所之前,乃下筆為文,寫信給提摩太,對他多方的提醒和鼓勵,並教導他許多牧養的功課,這封信即《提摩太前書》,也就是所謂「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其中的一封。

至於有「保羅的遺囑與凱歌」之稱,同時也是保羅後一卷書信的《提摩太後書》,則是保羅在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西元37-68年)逼迫基督徒,二度被囚禁於羅馬監獄,自覺獲釋無望,且有可能會殉道時,不禁提筆寫信給遠在以弗所的提摩太,期盼他能前來羅馬會面,並再次給予他有關個人生活及事奉的囑咐而寫之書信。

信中,保羅除了勸勉提摩太要效法他個人事奉上帝的態度、信念,並要提摩太「剛強」(提摩太後書二章1節:「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成為「基督的精兵」(提摩太後書二章3節:「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與「貴重的器皿」(提摩太後書二章21節:「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之外,保羅還特別囑咐提摩太,面對福音的工作時,會有諸多挑戰,還會遭到強大的衝擊,然受到壓迫時,當要持「堅認」的態度(見提摩太後書二章11-13節),忍受苦難、持守信仰,因經過洗禮,成為基督徒之後,罪已經與主同死,新的生命已和祂同復活,上帝的慈愛絕不會因人的軟弱而變更,還會給予在人面前「堅認」祂的人,永生的應許。

談到這裡,使我油然想起,活躍於「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之信義宗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牧師(Rev. 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二次大戰期間,曾毫不留情地控訴教會為了自保,竟保持沉默,使得納粹政權狂妄自大,發動戰爭。最後,他因不肯妥協納粹的惡勢力,堅持選擇站在上帝這一邊,而被處以絞刑,在戰爭結束前夕的1945年4月9日,被吊死在德國的弗洛森堡(Flossenburg)集中營。

由於潘霍華牧師對上帝「堅認」的信仰,戰後備受肯定與懷念。他生前所說的這句話:「錯在教會拒絕採取負責任行動,又錯在不能勇於防止,和不願為明知是正確的事受苦。」乃成了神學家所常引用的反省之語。

如今,為秉持基督的心,開放難民政策,使得隸屬基督教民主黨(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簡稱CDU)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之民意支持度直線下滑,很有可能無法再繼續蟬聯下一屆的總理寶座。儘管如此,她還是勇敢的指出:「民調不是我的考量標準,解決問題才是我的考量標準。」梅克爾會有這樣的勇氣,乃因她是牧師的女兒,深知如何以基督的心為心,在面對權位與信仰的拉扯時,寧願選擇站在信仰這一邊,向世人「堅認」上帝的重要。

結語:

雖在人面前「堅認」上帝時,常得付出代價,然耶穌在馬太福音十章32-33節,還有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二章11-13節的經文中,已有明確的應許,即,在人面前堅認祂的人,祂也必在上帝的面前認他。

本文最後,讓我們以這一段話作為結語:「承認基督,卻不相信祂,是偽君子;相信耶穌是基督,卻不敢承認祂,是懦夫;不承認,也不相信基督,是未信者;但如果一個人相信基督又承認祂,就是基督徒。」(註:這段話由誰所講,不得而知,但這段話卻足以作為我們對於「堅認」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