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19-24;羅馬書15:13
教會年曆有兩個主要中心,即聖誕事件和復活事件,前者以基督的降生為焦點,後者包括基督的死亡、復活、升天和再來。
復活節期之中,基督徒不但在復活節當天歡慶,而且一連歡慶七個星期。這節期的第四十日為「升天日」(Ascension Day),第五十日為「五旬節」(Pentecost),以記念主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後第五十日。就在這天,聖靈降臨在當時門徒的身上,因此被教會稱為「聖靈降臨節」。藉著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教會得著能力和恩賜,從耶路撒冷開始,然後在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傳揚福音,為基督作見證。
◎聖靈的工作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指出:「聖靈在一切基督徒身上應該成就兩件事:第一件事,叫他們的心確切相信上帝恩待他們;其次,他們藉著禱告能以幫助別人。」如此簡單的條件,馬丁路德認為這就是聖靈的工作。
然而,聖靈所顯給每個人的能力卻又極為不同,馬丁路德在1534年聖靈降臨節的講道中曾說:「在這個聖潔快樂的五旬節日,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上帝,……祂把祂的聖道從天上向我們這些可憐的人啟示了出來。……在今天,這個聖靈降臨日,才藉著聖靈和使徒向世人彰顯出來了。……上帝賜給了使徒和門徒權柄能力,使他們在聖靈降臨節放膽講論……他們講起道來,引經據典,運用自如,好像他們對於聖經已經研究了十萬年一樣,好像他們完全明白了聖經上的道理。」
然後他說:「我自己雖說是個神學博士,也沒有他們領會得如此透澈。最叫人驚奇的是,這些人都是從來不曾讀過聖經的漁夫。基督教會就是藉著這般可憐的漁夫所講的道而開始的,也就是藉著……被人藐視的基督而建立的。」
聖靈帶給每個人感動、能力都不一樣,甚至對信仰的敏感度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在苦難中埋怨上帝,有人看見上帝正與他同受苦難。
有一本書書名叫《Night》,是一位在集中營劫後餘生者所寫的書,書中他很詳盡的記載了他在集中營裡的所見所聞。他在書中提到,他們常常被迫觀看處死刑的場面。有一回是觀看一位中年的猶太人與小孩被吊死行刑。他們被吊死,並不是他們犯下甚麼滔天大罪,只因為他們是猶太人。這位中年人很快的就氣絕身亡了,但這位小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他掙扎了好一陣子才斷了氣。
在小孩掙扎的那一刻,作者聽到背後傳來一個微弱的聲音問道:「上帝在哪裡?」過了片刻,同樣一個人轉而以憤怒的口吻問道:「上帝在哪裡?」當此人講完這話時,傳來一個低微的聲音答道:「上帝與他們同吊。」
◎意識形態之爭
在《愛樂人第一現場》音樂節目中,曾介紹一位德國的指揮大師<不朽的傳奇–1947年5月25日的福特萬格勒>:「如果音樂可以純粹只是音樂,沒有政治勢力的介入,意識型態的爭執,那麼,福特萬格勒必定能夠為我們留下更多美好的音樂……。」
1947年5月25日,這一天,對古典樂壇來說是一件重要的歷史,同時,對福特萬格勒來說,也是改變他下半輩子命運的一個轉折點!
1947年,是二次大戰德國戰敗後兩年,在這兩年間,福特萬格勒因為被監禁,而無法站上指揮台。而他被監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二次大戰期間留在德國,而被世人認定他是納粹的同路人,而樂壇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像是托斯卡尼尼、魯賓斯坦、海飛茲等人都對他非常不諒解,甚至在大戰結束後,還曾經在美國爆發反福特萬格勒運動。因為,希特勒拿著福特萬格勒的名號當作宣傳,來證明亞里安人是最優秀的人種,所有人都把他當成是納粹的御用指揮家。但事實上,因為他經常發表反納粹和反戰的言論,被秘密警察監視,後來逃往瑞士。
在德國戰敗以後,福特萬格勒被盟軍列為黑名單,禁止演出,而且還得接受戰犯法庭的審判,結果被宣判無罪。1947年5月25號,福特萬格勒在大戰結束後,第一次站上柏林愛樂廳的指揮台,為我們留下了偉大的貝多芬音樂,那一天正好是「聖靈降臨節」,在這場音樂會裡,他散發出前所未有的魅力。當時的德國人生活非常艱苦,但是很多人卻不惜一切想辦法買到入場券,因為,福特萬格勒指揮的音樂,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精神糧食!據說音樂會結束後,觀眾所給的掌聲長達15分鐘之久,足以肯定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但比較可惜的是,在這次演出之前,因為他曾被認為是親希特勒的份子,在古典音樂界所引發的反對運動,托斯卡尼尼更激烈地說:「只要在納粹德國演奏過的人,就無權演奏貝多芬!」因為如此,福特萬格勒只留下了有限的精彩錄音,這是比較令人遺憾的!
意識形態之爭,使人們失去好的音樂;意識形態之爭,也使基督徒不能完全體驗聖靈的帶領。有些人對於聖靈的體驗過於強調特殊性的經驗,如醫病、說方言、被聖靈擊倒等經驗,忽略了聖靈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於啟迪人心,使人明白上帝的真道。因此,過度追求特殊的聖靈體驗,必須在明白上帝的真道上尋求平衡。
加爾文曾用一個比喻說明聖靈對了解上帝的話的重要性:「上帝的道,正如太陽普照聽道的眾生,但盲目的人卻得不到任何利益。但我們對上帝的道都是生而盲目的,所以它無法進入我們的內心,除非有聖靈作內心的教師啟迪我們。站在人的角度來看,是人在相信;站在上帝的角度而言,是聖靈在作工,這是不同的兩個角度。」
林鴻信老師(1997)在《聖靈論》中強調:「或許是基於現代人的宗教需要帶有強烈的『經驗取向』,當面對二十世紀靈恩運動興盛發展時,許多人單向地追求聖靈體驗,甚至可能因而忽略了聖經真理的認識。」因此,他也建議在「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之間應有平衡的發展,是比較健康的信仰態度。
◎在靈裡合一──從聖靈工作的多樣性中學習彼此接納
許多信徒所習慣的禮拜方式,是安靜地參與禮拜,禱告、唱聖詩、讀啟應文、聽講道、奉獻、領受牧師的祝禱,然後平安地回家。這種禮拜方式沒有特別的激情,反而有一種與神深沈的交通;他們看不慣,也不習慣充滿激情的禮拜方式。
也有人喜歡熱鬧的禮拜氣氛,喜歡高聲地禱告呼求,追求聖靈充滿的經驗,時而流淚哭泣,時而舉手歡呼讚美,讓情緒自由地宣洩;他們對信仰充滿激情,看不慣沒有追求聖靈充滿的教會,覺得這些教會像是不冷不熱的溫水。
事實上,禮拜的「方式」在於領人與上帝交通,不同形式的禮拜方式,可以感動不同的人。因此,多樣性的禮拜方式,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近上帝,而不是為了分別彼此。雖然人們可以接受禮拜方式的多樣性,卻又常常固執於聖靈體驗的問題,在彼此之間築起一道「屬靈高牆」。在高牆的一邊,有人把講方言、治病、行神蹟奇事、翻譯方言、被聖靈擊倒、講先知性的預言視為聖靈同在的必要表現。而在高牆另一邊的人,則不能體會這些所謂聖靈同在的必要表現。
保羅和所提尼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說:「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裏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4-13)
在使徒行傳中,我們也看見聖靈如何運行在福音的工作上。當五旬節時,使徒們「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纔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4)。使徒們更在聚會中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4:31)。聖靈也帶領腓利去遇見埃提阿伯的太監(徒8:29)。又向彼得啟示祂的旨意(徒10:19-20;11:12)。更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向外邦傳福音 (徒13:2)。有太多的記載描寫聖靈如何運行在早期教會之中,似乎每個人都生活在聖靈的運行裡面;聖靈如風一般,充滿在人們所呼吸的空氣中。
其實,屬靈的恩賜與聖靈的工作都是多樣性的,聖靈對每個人有不同的計劃與啟示,我們應學習接納每個人不同的屬靈經驗,不再固執己見,使神的兒女都能在靈裡合一。「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裏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結11:19)。
聖靈的感動有其特殊性與一般性,保持自己屬靈的敏感度,並在「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之間平衡成長,這乃是一種「屬靈的智慧」。如保羅所言:「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帖前5:19-23a)!
惟願聖靈帶來更新的力量──
聖神求你來,求你來更新萬物!
求你除去我們的自私,在需要中伸出援手。
求你除去我們的驕傲,在苦難中學習謙卑。
求你除去我們的驚惶,在害怕中得著平安。
求你除去我們的悲傷,在失喪中感受安慰。
求你除去我們的絕望,在黑夜中看見盼望。
求你除去我們的懦弱,在膽怯中剛強壯膽。
求你除去我們的高牆,在宣教中尋求合一。
聖神求你來,求你來更新萬物!
保羅說:「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5:13)。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