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屬靈的生日-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羅馬書六章3-8節;加拉太書三章26-27節

引言:
引人歸主,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是主耶穌吩咐的命令。(見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20節)感謝的是,本主日,本會舉行今年度第二次的聖禮典,計有20位接受洗禮,其中,有幼兒洗禮6位、成人洗禮12位、堅信禮2位。洗禮之後,受洗者的生命中,將多出一個生日,即「屬靈的生日」,也就是披戴基督,獲得更新與改變,新生命開始的「第二個生日」。
一、屬靈的生日-洗禮之日
眾所周知,第一個生日是肉身誕生的日子,由父母結合所生;第二個生日是「屬靈的生日」,即如引言所述,接受洗禮的日子。過去,我們已經談過,「洗禮」是與上帝立約的標誌,公開自己將成為基督徒的宣言,表示與主同死、同埋葬,以及同復活的明證。再者,洗禮亦象徵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披戴基督的「出死入生之禮」。可知,「洗禮之日」可稱得上是披戴基督的「屬靈之生日」。對此,保羅在致加拉太教會的信函中,有著清楚的明示:「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書三章26-27節)
此外,保羅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裡面,對於「洗禮」的意義,亦有詳細的訴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羅馬書六章3-8節)

由此端見,保羅書寫這段話之旨,乃在表明自己與基督聯合、脫離罪的管轄、領受聖靈、信主得救、靈魂得著永生的信仰告白。然而,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當遠離罪惡,不應只為會毀壞的肉體而活,必須迎接聖靈進入心中,全然委身於上帝,讓上帝掌管我們的生命,使靈魂得著永恆的冠冕。

二、屬靈的生日-更新與改變之日
因著洗禮,受洗者的生命,將得著全然的更新與改變,而成了李登輝前總統年老之後,思考自己的信仰與死亡的問題時,所體會出的「不是我的我」。

2013年至2015年間,我曾三度在墾丁福華飯店親自聽到李登輝先生的演講,也曾和他同桌用過餐。演講中,他強調:「要成全新時代的台灣人,不單單是以外在條件自我定義而已,那是消極的。積極地,新時代台灣人更需要從『自我更新做起』,形成全體性的精神揚升與文明創新,把追求超我與普遍地催生新時代的台灣人當作並列的目標予以完成。」此外,他還多次提到,當他受洗成為基督徒後,他自己「已經不是我的我」,而是基督在他裡面的「我」。基本上,李登輝先生的論述,乃出自於保羅在加拉太書二章20節裡所說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李登輝先生之所以會在晚年體會出這樣的信仰體驗,乃他知道,生命的短暫與有限。唯有讓基督在自己的心裡面活著,否則,生命無法得著更新和改變。若生命無法得著改變,也就無法改變自己,當然就無法改變他人,進而改變世界。

1.憶英國墓園
談論至此,使我回想起1989年9月,剛到英國伯明罕大學讀書時,在我所就讀的Selly Oak學院宿舍(St. Andrews Hall,現已改為「世界宣教中心」(International Mission Centre,IMC)前面之Weoley Park Road上,經常可看到黑色車隊經過,頗為壯觀,本以為是政府高官的車隊。由於從主要幹道的Bristol Road轉入宿舍前的Weoley Park Road,得經過路口的交通號誌,因此,車隊常因等待紅燈而短暫停留。

一天,我正好也在轉彎處等紅燈,而可近距離接觸車隊,並清楚看到車內的乘客。當時,令我感到奇怪的是,黑色車隊裡面的男性乘客,無論老少,均穿著黑色西裝,打著領帶;女性乘客則穿著黑色套裝,還隱約可以看到有人的頭上戴著黑色禮帽,臉上披著黑紗。好奇之餘,我乃跟隨車隊前往探個究竟。原來,從Weoley Park Road往上走的不遠處,有一座緊鄰住宅區,佔地廣達17英畝(約7甲),名為Lodge Hill之墓園。這才知道,我常看到的黑色車隊是送葬車隊。

由於英國的墓園綠意盎然、莊嚴肅穆,不似台灣的濫葬崗,並不會讓人心生畏懼。因此,我常利用沒課的時間,進入墓園散步和沉思,順便觀摩英國人的安葬禮拜。該墓園裡面,葬有許多當地亡故的居民,也有不少參加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因受傷被送到Selly Oak地區的醫院救治,藥石罔效的官兵。其中,還有一些來自澳洲,戰死異鄉的軍人,也有一戰時期在英國病故的德軍俘虜。

在墓園散步時,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墓碑上的名字,以及亡者的出生與安息日期外,刻有墓誌銘的墓碑,我一定會駐足閱讀。因在墓碑上書寫墓誌銘供後人省思,在西方國家經常可見,但在台灣則極為罕見。基於此,我這位第一次到西方世界的台灣人,才會對墓誌銘感到好奇。只可惜,當時並沒有將之紀錄下來,事經二、三十載,已不復記憶墓誌銘的內容。

2.震撼世界的一塊墓碑!?
最近,我閱讀到一篇名為<震撼世界的一塊墓碑>之文章,拜讀之後,頗有同感。會出現這樣的心情,應是隨著年紀的漸長,心中才會有強烈的「戚戚焉」吧!由於該文的作者聲稱,這塊墓碑矗立在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德大教堂」,又稱「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裡面,且是影響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2013)改變南非與整個世界的金鑰匙,遂引發我的興趣與關注。

會引發興趣之因,乃我負笈英國隔年的1990年,被南非白人政府關了27年的曼德拉出獄。被釋放的消息傳出,在英國造成轟動,而我的同學中,正好也有和曼德拉一樣,因抗議種族隔離政策(Apartheid),而被關入監,並遭到殘酷刑求,出獄之後,到英國求學的南非同學,其中有白人,也有黑人。所以,曼德拉被釋放的消息與爭取種族平等的故事,曾在課堂上被熱烈討論,兩位來自南非的同學,也受邀上台現身說法,且還秀出身上的傷疤。

又在英國讀書期間,我曾先後進入西敏寺參觀過兩次,也在禮拜堂外面照過相。印象中,只見教堂裡面有許多英國歷代君王的陵墓,以及名人的陵寢和墓碑,諸如:音樂家韓德爾、生物學家達爾文、數學&天文學家牛頓…等,卻沒有看過文章中所提及的這塊「震撼世界的墓碑」,為了求證,我乃特別上網查考。結果發現,西敏寺確實有一塊「無名氏墓碑」,但卻是為紀念1914-1918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英國戰死沙場的無名勇士,並非上述所提的那一塊震撼世界之墓碑。為了求證,英國BBC廣播公司也曾特別到西敏寺採訪過。結果證實,「震撼世界的墓碑」並非出自於西敏寺,應該另有他處,因其內容,與西敏寺的「無名氏墓碑」之內容完全不一樣。

或許,<震撼世界的一塊墓碑>這篇文章是作者所杜撰,也有可能是作者聽他人訴說,並未加以考證,便公開發表,而導致引用錯誤也說不定。然無論是作者杜撰也好,引用錯誤也罷,或是這塊墓碑真有其事,矗立在某一個地方也沒有關係,個人乃覺得,文章內容實值得我們省思,因而特別藉此引用。其英文的碑文如下: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dreamed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中文譯文如后: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資料來源:學習電子報http://ibook.idv.tw/enews/enews871-900/enews876.html

的確,不少人在年輕的時候,自以為有辦法,可以改變世界。成熟之後,才發覺自己的有限,只要能改變國家就不錯了。到了暮年,越發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只要能改變自己的家庭就很好了。直到臨終之前才明白,若年輕時期,就能學習改變自己,留下榜樣,才能改變家庭,為國家貢獻心力,進而改變世界。是的,人總覺得,改變他人困難,改變自己容易,但實際上是,改變他人困難,改變自己更是難上加難,除非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

3.改變生命的雞排博士
曾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點名批評:念到博士班,竟然跑去賣雞排,如此浪費教育資源的人,應該要課人才浪費稅。被郭董批評的人,名叫宋耿郎。宋君在學業和職場上雖然順遂,但婚姻與自我與人我的關係卻頻出狀況

當宋耿郎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遇見了上帝,進而改變了他的人生。基督教論壇報採訪他時,宋耿郎乃如此表示:「念政大法學博士班時,有學弟傳福音給他,邀約他去教會,並有教會弟兄的關懷,一起禱告讀經分享,陪伴他走出憂鬱,他也經歷上帝的醫治和改變,後來決定受洗信主。接觸基督信仰之後,宋耿郎對人生有了全新的體驗,漸漸走出人生的象牙塔。他從聖經中得著許多人生的啟示,開始學習認錯,請求原諒,學習謙卑待人,改變自己與人相處的態度,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多替別人著想。現在開雞排店,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當對方無理要求或態度不好時,他也學習以客為尊,用較婉轉的態度去應對。」為此,他還反省與老婆離婚的原因,希望復合。

他坦言:「人生在順遂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神,以前有人跟他傳福音,他總是無動於衷,直到失婚經歷家庭的破碎,人生面臨極大的挫折,他才真正回到神的家中。」

結語: 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比他人更為幸福,因除了有父母所生的肉體生日之外,還有因受洗而多出的「屬靈的生日」。期待屬靈的生日,能因為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而使得我們的生命得著更新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