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馬太福音二十二章 37-40 節
以 弗所書四章 11-12 節
前言:
2006-2015 年,台灣基基督老教會所設立的十年總目標為《認同、委身、成長》。除此之外,每兩年,總會還會設定不同的主題,推展十年的總目標。
2006-2007 年,總會以<建造家庭祭壇,分享豐盛生命>為主題,經過兩年的呼籲與推展,已告一段落。從 2008-2009 年起,總會將繼續用兩年的時間,以< 建立健康的教會,實踐愛的誡命 >為題,呼籲屬下的機構和教會,建立健康的教會,好讓教會能培養出有愛心、有見証的信徒,實踐愛的誡命,引人歸主。
基於此,本文乃以< 建立健康的教會,實踐愛的誡命 >為題,盼能藉此宣導總會未來兩年( 2008-2009 )的主題,好讓長老教會的會友,都能夠明白總會的立意,進而實踐出此一主題的理想。
一、失去健康,將會邁向死亡
1989-1990 年,於英國讀書期間,我曾參觀過許多建築雄偉、空間廣大、古色古香的教堂,也曾參加過多間頗具規模且歷史悠久的教堂之聚會,但卻也看到過幾間可坐數百位會友的大教堂( Cathedral ),竟然只剩幾位老人做禮拜,這樣的教會,似乎已經走到奄奄一息,瀕臨死亡的地步。每當參加完禮拜堂空間與聚會人數不成比率的聚會後,心中都會浮現出惋惜與傷心的感覺。
更為遺憾的是,一天,在課業閒暇之餘,與同學搭車外出旅遊時,曾於英國小鎮的路旁,親眼看到有數百年歷史的禮拜堂,成了百貨行和咖啡坊,本以為是教會走入社區,推出週日聚會,週間提供禮拜堂給社區民眾作為生意場所的福音多角化事工。但一問之下,這才知道,真正的原因,乃在於老信徒紛紛凋零,而年輕人又不喜歡上教會,致使教會青黃不接,會友人數快速遞減,奉獻大量萎縮,在付不起維修費用的情況下,只好將教堂拍賣,以免造成無法負擔的後果。聽聞之後,讓人心痛不已!難怪,英國的教會,會於二十世紀末,被世人稱為「死亡的教會」。
教會好比一棵樹,若樹木健康,則必定枝葉茂盛,結滿果子,不但鳥兒會來享用果實,人也喜歡前來聚集、談天說地和乘涼,大地也會因為這一顆樹的存在,使人們享受到新鮮的空氣和芬多精,也會使得土地肥沃,孕育出各類的昆蟲,更會防止土壤的流失,即便是大雨沖刷,也不會有土石流的發生。反之,一棵健康出了問題的樹木,不但結不出果實,也會因各類的病蟲害,沒有鳥兒肯來棲息,人們也會因沒有果實可摘,沒有樹蔭可乘涼,而被捨棄。不僅如此,風雨一來,樹木還會被大水沖走而死亡,失去保護大地的功能。
同樣的道理,健康的教會人們定會喜歡前來,因教會裡面有好的信息可聆聽、動人的禮拜可參與、感人的詩歌可唱頌、豐富的福音活動可服事。如此一來,信徒彼此間的關係,也會更加密切,教會也就會自然成長。相對的,一間健康出問題,又不尋求解決之道,加以改善的教會,勢必會如同枯萎的樹木一樣,走向瀕死的地步。
當自己的年紀接近半百的時候,已經逐漸感受到古人所說:「四十過,年年差;五十過,月月差;六十過,日日差。」的道理。然而我想,不只如此,甚至還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進入七十過,時時差;八十過,分分差;九十過,有夠差的地步。
之前,總以為自己還年輕,運動與否,並不是那麼重要。有時忙碌的時候,還會覺得,運動非常浪費時間,甚至認為運動是「吃飽沒事幹」的人之玩意,所以,鮮少運動。以前,一天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累,但近幾年來,處於古人所說:「四十過,年年差」的階段時,已逐漸感覺體力大不如前,若沒有充分的休息,就會精神不濟,也會出現頭痛的情形。
有一天,因頭痛,胃不舒服,身體不適,到醫院掛號,找醫生看病。醫生看完檢驗報告之後發現,我有一些檢驗數據,已超過了平均值,雖並不嚴重,但中年人的身體警訊,已一一浮現。有鑑於此,醫生乃提出忠告說:這些「病」還沒到必須用藥物控制的階段,而且有一些症狀,目前醫學界尚未有醫藥可用,只能透過運動,才能改善病情。若不運動,等到各項指數持續升高,到了非得用藥物控制不可之時,就來不及了。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趁現在還可透過運動改善的時候,找時間強迫自己運動。否則,一旦健康出了問題,一切都是枉然!
原本,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安靜禱告,待盥洗之後,隨即進入書房開始閱讀和寫作,遂而展開一天的工作。但聽完醫生的警告,以及閱讀過友人傳給我一篇名為<健康比掌聲更重要>的文章後,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作息與生活習慣。如今,早上起床,禱告和盥洗之後,已不再立刻就進書房讀書,乃和內人到鄰近的學校操場健走半個小時。經過一段時間的健走後,我真的感覺到,身體狀況已有所改善,精神和體力也好了很多,先前習慣性的頭痛也消失了。
二、擁有健康,就會自然成長
聽完醫生的忠告,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又看完<健康比掌聲更重要>這篇文章,身體狀況有所改善後,使我想起《直奔標竿》( 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 )的作者,美國加州「馬鞍峰教會」( Saddleback Valley Community Church )的華理克牧師( Rev. Rick Warren )所提出,以「教會健康」取代「教會增長」的理念。華理克牧師指出:「 1980 年代是人人都高談教會增長的年代,但到了 1986 年,我便停止用『教會增長』這個字眼。因為彼此比較並非聖經的觀念,而許多教會增長的書都是由專家執筆,這些專家並非牧者。因此,我寧可學習如何使教會更趨於健康,而健康的教會必是一個自然增長的教會。」然而什麼樣的教會,才能算是健康的教會?我們從華理克牧師所說的五項指標,應可獲得答案:
( 1 )肢體關係愈來愈溫暖。
( 2 )門徒訓練愈來愈有深度。
( 3 )敬拜愈來愈強。
( 4 )教會事奉愈來愈寬廣。
( 5 )傳福音的工作愈來愈擴張。
的確,有健康的教會,教會就會自然的成長。然而要維持健康,除了華理克牧師所提的五項指標可供參考和檢驗外,還必須實踐出下列四項信仰行動,才能展現開來。
1. 在主裏面
要成為健康的教會,首先,必須常在主裡面,與主連結,因基督是教會的頭。誠如約翰福音十五章 4-7 節所載:「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你們裏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裏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裏燒了。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2. 敬神愛人
其次,必須敬神愛人,因這是誡命,也是使命。耶穌如此提醒我們:「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二十二章 37-40 節)人若能敬神愛人,上帝必當賜福,眾人因此就認出我們就是耶穌的門徒,而達福音的果效。(見約翰福音十三章 34-35 節)
3. 各盡其職
再者,當各盡其 職,善用恩賜,共同服事,榮神益人。 因健康的教會,是懂得分享的教會,也是共生的教會, 當要如保羅對 以弗所教會所提出的訓示 :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 以弗所書四章 11-12 節 ) 一樣,且還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 以弗所書四章 15-16 節 ) 。否則,空有才幹與恩賜,卻不服事,不但不健康,也無法成就任何事。
4. 活水永流
第四,教會必須心胸開闊、廣納百川、活水永流,絕不能食古不化、墨守成規、閉門造車,不求更新。否則,必當會如同某些英國教會一樣,走向關門大吉的命運,甚至換來死亡教會的稱呼。若教會無法活水永流、不斷更新,總有一天,會和巴勒斯坦地區的「死海」(又稱鹽海)一樣,毫無生機,只永遠停留在過去完成式的狀態,失去現在與未來進行式的動力和展望。 當如「加利利海」(又稱 提比哩亞海 )一樣,承接上游的水源後,又將所獲得的水分給下游,而使得整個加利利海充滿生機。
活水長流,不但會帶動生機,也會更加建康和活潑,並充滿希望,也會如保羅設立教會時, 「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使徒行傳九章 31 節)一樣,生機無限,健康成長。
結語:
先前曾經提過,從教會增長的人數來看,生來與轉來的,不能算是增長;得來的才算是增長。因生來與轉來的,只能算是長胖,這樣的現象,並一定健康;得來的,才能算是長高,也才可稱得上是健康。可見,長胖的教會並不可喜,長高且健康的教會才可賀。當然,猶如上述所提健康的樹木之例子一樣,教會必須健康,才能得人如魚。教會是一個有機體,必須不斷的成長,然而成長的條件,則必須要擁有健康的身體。
今年,德生教會除了傳承過去所推出的事工外,特別推出下列八大事工,所期盼的,就是要讓教會更健康,人數更增長,福音更興旺,得救的人更多。讓我們一起為這八大事工共同來努力!
- 推動全面性成人主日學事工。
- 響應環保,實施週報 E 化。
- 加強長執訓練,推動生命教育。
- 延續讀經運動,強化關懷事工。
- 出版德生教會會友見証集。
- 推動海外宣教理念。
- 舉行教育與關懷牧師就任禮拜,擴大團隊服事。
- 主日禮拜總人數達 800 人之目標。(含兒童主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