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德生教會設教四十五週年聯合講道篇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奠基、開拓- 李子和牧師

今天是德生教會設教四十五週年的好日子!

四十五年,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而言,並不能算是很久。同樣的,四十五年,對整個基督教會歷史來說,也只能算是短暫的一刻。甚至,對包含新舊約時代以及整個人類歷史而言,四十五年,只能算是驚鴻一瞥。

然而,在這短暫的四十五年中,卻如同那漫長的人類歷史一般的重要!因為在其中,德生教會證明了上帝是經過試驗基石,是可以倚靠的穩固根基,是保守平安的寶貴房角石;並且在其中,曾經為上帝的名而付出心血的信仰前輩,也在上帝所託付的產業上,證明了德生教會是立基於基督的房屋與田地。

四十五年前,德生教會草創開拓的原因,要追溯到 1954 ~ 1965 年間,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史上的「福音來臺百週年紀念教會倍加運動」。在當時,上帝親自感動幾位盡忠的僕人,發起這個期待「全台歸主」的宣教運動,預備作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設教一百週年時,要奉獻給上帝的禮物。

在那一段宣教熱潮的後期,位在高雄地區的新興教會,因為當時的牧長與教會同工對此宣教運動的認同;遂於一九六四年七月初,由兩位牧師與幾位長老等人到德生街勘察,之後決定租用德生街 23 號作為聚會地點。當時租用之樓房共有三層,二樓為禮拜堂,三樓為牧師館,一樓則做為接待室與主日學教室之用。

租用並整理之後,於 一九六四年八月四日 下午五點,舉行德生基督長老教會開幕典禮,並於同年 八月九日 開始聚會。當日出席者約有 70 名,不多久後,聚會人數漸漸地增加,導致原聚會之場所不敷使用;因此,於 九月二十七日 ,決定再租德生街 2 號的二樓做為禮拜堂之用,而原租之 23 號樓房則做為牧師館與主日學教室。

在上帝的恩典以及弟兄姊妹的同心合意裡,德生教會在一九六八年底的教勢,已有長老四名,執事六名,正會員成人一七八名,小兒會員一0九名;在如此蒙福的景況中,在一九六九年高雄中會的春季議會中,正式稟請並獲准升格為堂會,並在母會的祝福中,開始進入獨立自養的成長階段。

至此,德生教會算是已經立下基業,結束開拓時期而進入成長時期。那麼,回顧德生教會起初開拓的日子,不禁讓人看見上帝親自的帶領以及母會新興教會的無私奉獻。因為這樣的恩典,德生教會才得以奉耶穌基督的名設立,在堅固地基上建造榮神益人的福音工場。的確, 總會的倍加運動、母會的無私奉獻、與前人的謹慎服事,讓德生教會在那塊經過試驗的穩固基石上建立,且將一切歸榮耀給上帝!

如今,德生教會四十五歲了!在這個值得歡欣的日子裡,我們一同在此數算上帝所賞賜的恩典,也在此對曾奉獻自己的信仰前輩致上敬意;並且,同樣重要地,我們也對德生教會的歷史作回顧、思考、學習、以及展望,期待能讓德生教會力上加力、恩上加恩,繼續在對上帝盡忠的道路上奔走。

※資料來源:

新興教會歷史資料館 History.kss.org.tw ;鄭仰恩,「倍加運動」,網頁:賴永祥 長老史料庫 http://www.laijohn.com/PCT/PKU/brief ;德生教會,《德生教會 設教 40 週年紀念特刊》, 2006 。

成長、蛻變 – 胡美尼牧師

我相信耶穌基督的犧牲和捨己,贖回我們的生命;
我相信天父上帝不變的慈愛,帶來美好的應許;
我相信聖靈保惠師的安慰與扶持 ……..
這首詩歌從年輕人的口中唱出,確實宣告【因著信】成為最美的傳承。

感謝上帝恩典!德生 45 歲的生日,讓我們大大小小團圓的聚集 ( 包括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在一樓參與聚會 ) ,聖靈的帶領真是奇妙,自從德生教會開設以來,信主得救的人數日日加增,我們的聖殿更是不斷經歷更新和擴展,如蝶一般的蛻變,展現新的生命力。

德生從租房屋、買地、建造聖殿,以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禮拜堂 ( 1967 年9 月17 日 獻堂) ,這是何等令人歡欣振奮的一件事。 1970 年 5 月 10 日 和燕巢締結姐妹教會,這份情誼一直延續至今,特別於今年的 4 月 5 日 在德生舉行本會出身的劉宜欣傳道師封立為傳道牧師繼續牧養燕巢教會。德生隨著人數的成長迅速,禮拜堂分別於 1972 、 1975 曾經歷了二次的增建。 1981 年 1 月 4 日 分設第一間的子教會【大仁教會】,無論事工和經費上都給予支持和關心。 1982 年德生因為禮拜堂與教室場地的使用不足,以至教會事工的發展受到限制。牧師與長執會共同研擬:近程的計畫得先增建舊堂的二樓,以便解決目前人數急增的現況;遠程則是需要設定重建的計畫。 1986 年壽山中會發起 2070 教會增長運動 ( 公元 2000 年設立 70 間的教會 ) ,本會響應再開拓一間支會,於 1987 年 2 月 1 日 在小港區二苓社區開設德生第二教會。德生母會用三年的時間全力協助支會經費和事工上的推展。直到 1991 年 2 月 24 日 於春季議會正式升格堂會,並改名為【漢民教會】。這段開拓教會期間,上帝依然繼續祝福德生教會,雖然舊堂總共已經歷了三次的增建工程,仍然無法容納聚會的人數、主日學人數倍增。 1987 年 11 月 8 日 長執會重新提議執行重建的計畫,因經費籌措的考量,延後一年半於 1989 年 5 月 11 日 才召開籌建大會。 1990 年 9 月 3 日 拆除舊堂, 9 月定礎式,正式開工。這段重建期間本會暫借信義會苓雅教會舉行主日禮拜、主日學教學及特別聚會。 1991 年 12 月 15 日 正式由信義會苓雅教會遷回現在的主堂敬拜上帝,歸回家鄉的心境是令人感動的。 1992 年 3 月 29 日 舉行新建大樓獻堂感恩禮拜。拆毀是為了要重新建造,讓生命突破蛻變成為榮耀的器皿。

哥林多前書三章十六節【豈不知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願我們常常連結於生命源頭的天父上帝,加上教會建立於基督穩固的地基,藉著聖靈能力的運行,讓德生在愛的培育中不斷更新突破,並成為這世代領受救恩的祝福。

 

 

茁壯、興旺- 林鑠聰牧師

•  清楚自己的職分:讓上帝的教會茁壯、興旺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勸勉:清楚保羅與亞波羅的職分。

1. 上帝的僕人

傳道者 保羅與亞波羅都 是照上帝的恩賜來引導信徒相信上帝。傳教者的能力從上帝賞賜,不是自己的,所以教會內不應該為他們結黨或分爭。

2. 分工合作

保羅做「栽種」的工作,亞波羅做「澆灌」的工作,但使教會生長的關鍵是上帝。栽種、澆灌表示保羅和亞波羅已經完成他們的工作,而上帝仍然繼續教會成長的工作。

工作雖有不同,但都是上帝的執事,將來要得自己的賞賜。保羅和亞波羅都是為一樣的目標努力。

3. 與上帝同工

傳教者是與上帝同工,而信徒就是上帝所要建造的目標。

二、站在教會歷史的根基:讓德生教會繼續茁壯、興旺

1. 茁壯的教會

感謝主的保守!我們德生教會主日禮拜的人數平均在七百人以上(第一場約 150 人、第二場約 350 人、兒童主日學約 100 人、第三場約 120 人),若加上週間的松年大學、週末營、以及各團契聚會的人次,則每週在教會聚會的人次超過一千人。每週聚會超過一千人的教會有一個需求,就是要有多位牧者同工與幹事一起以「團隊」的模式來服事。因此,德生教會的團隊裡,有主任牧師、關懷牧師、教育牧師、青年牧師、以及四位幹事,另外有一位傳道牧師在支會燕巢教會服事。另外,有 12 位長老、 20 位執事、以及各團契組織幹部的分工合作。讓我們德生教會成為強壯、興旺、有見證的教會。

2. 信仰的大家庭

有一家公司應徵員工,有很多大學與碩博士生前來應徵,最後一位私立大學畢業生被錄用。公司刻意安排一張 A4 的影印紙放在進門不遠處,結果只有這個人把它撿起來。『公司要的人才,就是能把公司的事,當作自己的事。』

我們受召成為基督徒,一起聚集在德生教會,成為德生教會信仰大家庭的一份子,同時在社會各行各業努力工作見證主的聖名。

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根基上面,舉行慶祝德生教會設立四十五週年的感恩禮拜,我們一起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並且再次在上帝與教會兄弟姐妹面前共同立約:

『我們願意同心服事、分工合作,興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所設立的德生教會,阿們!』

 

 

再創歷史 – 異象與展望 – 胡忠銘牧師

1964 年 8 月第一個主日是德生教會誕生的日子,每年此時,教會都會透過讚美禮拜來「慶生」,藉以感謝上帝的帶領與祝福,回顧過去四十五年的歷史,同時緬懷曾參與創造德生教會歷史的信仰前輩,好讓我們能夠立足現在,尋求異象,展望未來,成就先知以賽亞對於以色列百姓的勉勵所言:「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以賽亞書五十四章 2-3 節)

近幾年來,德生教會的進步乃有目共睹,不只主日禮拜人數呈直線成長,連同主日學生已多達七、八百人聚會,牧師的人數也從一位增加到五位、幹事同工亦從一位增加到四位,且各項的福音事工也持續的擴張和增加中,而使得原本設計只能容納五百人的空間已經不夠使用。為此,教會不斷的開闢空間,更改隔間,但依然不敷使用。由此可見,德生教會可說是上帝非常祝福的一間教會。

記得, 1998 年就任時,微僕依德生教會的空間,以十年計畫的五百人目標作為異象向上帝祈求,盼望能在 2008 年之前,能將德生教會禮拜堂的所有空位全都坐滿。結果,上帝真的聆聽禱告,且遠遠超過所求, 2002 年時,就已達成目標,禮拜堂的空間,也因此而出現了不敷使用的問題。為了空間與年輕一代不喜傳統禮拜的問題, 2001 年,微僕提出「多場次、多語言、多形式」之構思,遂於 2002 年開拓了第三場華語禮拜,結果,不但年輕人喜愛到教會做禮拜,教會的年輕人也開始活絡了起來。雖然第三場異於傳統的禮拜方式推行後,教會間出現了一些反對聲浪,但能吸引年輕人進到教會,讓他們有機會接受福音,也是好事一件,不是嗎?
處於急變與多元化的社會,為能實踐「繼續擴張帳幕,向左向右開展」的聖訓示,再創德生教會新的歷史,微僕藉此提出三項構思、五項功課,盼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一、三項構思:
長老教會的體制與設計,一個牧師最適合牧養一百二十位會友,超過的話,便無法面面俱到,關顧到每一位會友。換言之,長老教會的組織和體制較適合「中小型」與「單打獨鬥型」的全方位牧師。然而如今,德生教會的聚會人數,包括主日學生,幾乎每一個主日都已超過七百人,逢大型節慶禮拜時,常接近千人。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長老教會尚無一套適合五百人以上聚會的機制與團隊服事之完整模式可供遵循和參考,超過五百人以上的教會,往往得自己摸索,找尋與建立適合自己教會的運作機制和模式。在尚未有一套適合大型教會的完備機制之前,常在人多嘴雜、意見紛歧的情況下,出現問題。顯見,發展到如此規模的德生教會,現行的長老教會的傳統運作模式,已經不敷使用。面對問題,我們當須從思維的轉變開始,才能朝著目標前進。

1. 思維轉換
思維轉換的欠缺,可謂是傳統改革宗教會的問題。不要忘記,教會是「大家共同的」,不是「我的」或「長執的」。我們當拋棄過去中小型教會的微觀心態,用宏觀的心來看待與建立大型教會。當然,若可行,學習母會精神,設立分會,也是可行之道。

2. 順應時代
眾所周知,時代在變,人人在變,福音不變,傳福音的方法要變。基於此,長老教會當需處在「改革中」( Reforming ),不能以「改革宗」 (Reformed) 自居,才能突破傳統的束縛,開創新局。

3. 兼容並蓄
「兼容並蓄」乃「把各種不同的事物或觀念收羅、包含在內」之意。(註:「兼容並蓄」一辭見「明方孝孺復鄭好義書」三首之三:「所貴乎 君子 者以能兼容並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見,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存有這樣心情與作為的人,才不會堅持己見,甚至排他,而失去引人歸主的機會。長老教會的信仰精神乃以約翰加爾文的「一切只為上帝的榮耀」最高目標,然而心中存有「兼容並蓄」的人,才會存包容與接納的心,尊主為大,這樣一來,才能和他人共同服事、興旺福音。

二、五項功課

這些年來,德生教會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經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若全體長執與兄姐能彼此同心,想必更會在台灣這塊土地,大大的擴展上帝的國度,開創新的歷史。當然,人所提出的計畫再好,倘若信徒沒有禱告,沒有合一,沒有行動,沒有上帝的同在與祝福,終將徒勞無功。這也就如同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所言:「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哥林多前書三章 6-7 節)

教會的增長並沒有所為的特效藥,教會若健康,就會增長,下列這五項功課,當是我們所面對和努力的:

1. 禮拜 激勵人心傳時代信息
2. 團契 肢體關係愈來愈溫暖
3. 教育 更有深度的門徒訓練
4. 服事 恩賜為本的全人事奉
5. 宣教 福音工作的繼續擴張

結語:
衷心的盼望,大家能一起為德生教會的事工代禱,並用鼓勵與扶持的心共同服事,學習保羅所言:「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章 12-14 節)面對未來的福音事工,再創德生教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