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德生教會設教四十週年聯合講章

  • 胡忠銘牧師
  • 戴智彰牧師
  • 黃麗琿牧師
  • 力宗暐牧師

聖經:以賽亞書二十八章16節                      戴智彰牧師
   哥林多前書三章9-11節

回顧40年前,為了響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百週年紀念所發起的「倍加運動」,新興教會在分設六合教會、安生教會後,蘇天明牧師邀請在彰化牧會的神學院同學邱天登牧師來高雄開拓第三間子教會,邱牧師欣然答應。

在新興教會的翁嘉器、吳招生、吳新德、余蔡倫,彭清約等諸位長老的奔走擇址,決定租屋在德生街23號,命名為德生基督長老教會。1964年8月2日由高雄中會議長李傳牧師主持開幕典禮;8月9日第一次聚會禮拜,出席人數約70餘名。

同年9月6日主日學正式開校,母會派吳進蘭執事擔任主日學分校主任,為主日學事工奠定良好的根基。更於同年11月間以31萬購得建堂用地208坪,作為德生教會日後發展的準備。

1965年6月13日召開第一次小會,並於同年8月8日設立首任執事七名。

邱牧師為開拓德生教會而努力不懈,經常騎著腳踏車挨家挨戶尋訪會友,廣傳福音遠至今天的草衙、崗山籬子內、衛武營一帶。上帝的聖靈一直和德生教會同在,最奇妙的是在1965第一個主日,邱牧師從教會的三樓跌落,傷勢嚴重。因著上帝的恩典,在六週之後即脫離險境得到痊癒,上主憐憫祂所重用的忠僕。

六十年代高雄市的工商業起飛、人口驟增,而教會的聚會人數也日益增加。因此,1966年著手規劃新建禮拜堂,在1967年3月6日動工,並在同年9月17日落成,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至1968年的教勢已有四位長老、六位執事,並成人、小兒會員共200多名。1969年高雄中會准予母會稟請,將德生教會升格為堂會。1970年5月10日與燕巢教會締結姊妹教會,從此成為宣教上的伙伴。1972年高壽中成為二個中會,4月30日決定本會歸屬壽山中會。還有值得一提的,德生教會在穩定成長中,更看見了會友在財務上的需求,1977年4月24日成立儲蓄互助社,服務社員,改善生活,促進生產。

回顧德生教會設立初期,前人用信心與上帝同工,為德生教會立下了美好的根基,就像以賽亞書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賽28:16)。我們更相信前輩們為上帝的教會付出一生的努力,只為將德生教會建立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之上。如同保羅所說:「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9-11)。

今天,我們一同為德生教會40週年感謝上帝,也紀念信仰前輩所立下的信仰根基。我們看見前輩們用生命來榮耀上帝,更激勵我們獻上自己,讓我們成為上帝的榮耀。

開 拓

聖經:使徒行傳二章5-11節                         黃麗琿牧師
   哥林多前書三章19-23節

神在天上掌權,也在地上掌權,當然神也在教會中掌權!所以,誰在教會中掌權?不是任何人,不是牧師,不是長老、執事,更不是任何一位信徒,是神在教會中掌權!

德生教會建堂於1967年2月26日,由蘇天明牧師主持定礎式,於9月17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於1969年春季中會時稟請並獲准升格為堂會。升格為堂會之後,本會又於1981年開設大仁教會。

在開設大仁教會時有一段歷史故事,透過此次編輯四十週年特刊時,從黃益祥長老口中得知。當黃長老在大仁教會服事時,遇到大仁教會正要買地建新堂,由於金錢不夠支付,曾向德生教會借了二十二萬,但是到了年底尚無法還錢,遂派益祥長老回到德生教會商議,看能否先向德生互助社借錢還這筆債務。在開會時,吳紹輝執事(已故吳紹輝長老)說:「我們有錢借人,表示我們目前不缺這些錢,而他們(大仁教會)急需這些錢,不如就給他們,就好像新興教會生我們,我們也要生別的」。因著這番話,大家就以真誠的心把錢撥給大仁教會。

1987年8月23日開設德生第二教會(現改為漢民教會),1992年3月29日舉行新建大樓獻堂感恩禮拜。新建禮拜堂落成後,信徒人數呈倍數增長,教勢蒸蒸日上,不但與社區結合,辦理課輔班,還與隔壁小學共同辦理英文教學。1993年更接納燕巢教會為支會,協助其福音事工。

而眼見今日,德生教會依然也得到上帝很大的祝福。從二○○○年起,教會開始推行一連串的禮拜更新、靈命造就、松年大學、週末兒童營、團隊服事 ……等事工。

德生教會為配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二十一世紀宣教方案,以及考慮不同族群的需要,特別是目前年輕的族群不但不太會說台語,甚至聽不懂台語,導致許多人離開以台語講道的長老教會,前往華語的教會參加禮拜,或是因此離開教會,成為迷失的羊群。2002年2月17日起,開始第三場禮拜(華語),期待藉著第三場(華語)禮拜的實施,讓每個族群都有享受上帝話語的權利。

「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上帝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裏出去;我又要將我上帝的名,和我上帝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上帝那裏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啟3:12) 。啟示錄說,得勝的百姓要做上帝殿中的「柱子」,表示他們的地位是永久堅定穩固的。

在考門夫人(Mrs. Charles E. Cowman) 的《荒漠甘泉》中提到,神的兒女中有些人很像「籐」,依賴他們所看為重要的人,他們以為那人能幫助他們。在這邪惡的世代中,神要叫我們作柱子。
我們看見,建築師並不把一切柱子都放在一個位置,而是分散在各個重要的點上作支撐!考門夫人提到馬丁路德所說:「我在此站住,神幫助我,此外我無別能作」。意思是我們在特別的位置上受呼召,其中必有神特別的旨意與目的 ;我們如「柱子」一般被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共同為建立上帝的國度盡一己之力。

所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可能以為自己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不要以為我們沒有能力做什麼,只要上帝與我們同工,主為我們開啟福音事工之門,我們必能在社區作美好的見證,更相信主要為我們開啟天國之門,使我們有份於屬天的國度。

願一切的榮耀權柄都歸給主耶穌基督。

成 長

聖經:哥林多前書三章5-15節                        力宗暐牧師

人的一生,若是到四十歲,大概是各行各業的負責人或是資深的工作者;若不是,至少也是家庭的一家之主。

剛才所聽的「奠基」、「開拓」,都是成長的過程。德生教會可以存留到這個年頭,就是在智慧和身量愈加添,並上帝及人愈愛她,所以在人數、事工和對上帝的認識與追求也愈加添,這是大家看得到,也感受得到的。

不過我們來思考,德生教會所領受的恩賜到底是屬於領五千的,二千的,或是一千的;雖然不論領多少,都是上帝賞賜的恩賜,個人應該照所得的盡本分回應上帝的恩典與愛。不過我們覺得對上帝所託付的職責已經可以交代,或是仍感虧欠。

人都愛聽讚美的話,不過真實與否,只有說的和被讚美的才知道。我們要說造就人的話,真心與否,也是只有說的和被造就的才知道。

保羅和亞波羅就如工頭,建立耶穌基督為根基,然後別人在此根基上建造。如今,在我們信仰的道路上,屬靈生命的成長也是透過許多牧長的造就與栽培以及弟兄姊妹互相鼓勵與代禱。新約聖經對信徒的一個明確教導和目標就是屬靈上的長進。當我們被拯救,不論我們肉身、年歲已有多老邁,我們是在基督內以嬰孩(小孩子)的樣式生於神的家庭。明顯地,一個小孩的基本需要之一是合適的餵養和訓練以促進健康成長。故此,聖經中對不同成熟程度的信徒的靈命成長有很強的重視。

但我們在建造的過程要謹慎,每一個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材料來建造,有的材料建造起來費時費工,但它的價值是越久越有價值。有的材料快且不必付代價,但是卻沒價值。當試煉來臨時,基督徒生命的建造能存留到何時?到底我們用什麼材料來建造?用好的材料,代價就要高一點,同樣的在你我的生命建造過程當中,你要用什麼材料來建造你自己的生命呢?很多時候我們不想付代價,又很希望速成,見到結果,生命的建造是快不得的,用金銀寶石就要付上代價。所以保羅在此說,所用的材質,金銀寶石,草木禾?,有兩種材料,一類是貴重的,一類是便宜的;一類是經久有價值的,一類是會自然朽壞的;一類是經得起試驗的,一類是經不起試驗的。

過去,我們常常強調基督徒有七要,這是基礎,也是信仰的回應。

1.天天讀經。2.常常祈禱。3.勤赴聚會。4.努力奉獻。5.領人歸主。6.服務社會。7.為主見證。

現在再加第8點:裝備造就。這樣,也就成為另外一種的八福。如果我們這樣遵守,就可以日日成長。不只是個人得著成長,教會也會得著成長。

有一次導航會創始人卓道森先生,為了配合葛理翰牧師在某一個大都市中舉行佈道大會,向各教會徵求協談人員,他不知打了多少電話問他們說:「能不能請你們把貴教會中,熟悉聖經,能夠領人歸主的弟兄姊妹,開一張名單給我們?」一個大教會的幹事回答說:「請把協談人員的條件再說一遍好不好?」卓道森又說了一遍。沉寂了很久,這位幹事很技巧性地回答說:「嗯!我們從前確實有一個符合這種條件的人,不過—他已經搬走了。」盼望這只是一個舉例的教會。但這是平時不注重根基建造的教會和個人的提醒。希望這不是我們教會,也不是我們個人。所謂的「書到用時方恨少」,也就是「傳道用時方恨少」。

成長需要主動也需要付出,願上帝永永遠遠祝福我們的獻身與獻心。

展 望

聖經:腓立比書三章12-16節                        胡忠銘牧師

德生教會自從1964年7月從母會新興教會分設後,迄今(2004年),正好屆滿四十年。在這四十年中,因著牧師、長執以及會友們的努力,經過了兩次建堂,使得教勢蒸蒸日上。2000年起,教會開始推行一連串的禮拜更新、靈命造就、松年大學、週末兒童營、團隊服事……..等事工,並於2002年2月17日起,開始第三場(華語)禮拜,教會從一位牧師增加到四位牧師,禮拜人數也由三百人,增長到目前的五百多人。到了2002年,德生教會的禮拜人數,已躍升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千多間的教會中,聚會人數第三多的教會。

德生教會於2004年8月1日早上舉行感恩讚美禮拜,慶祝德生教會設立四十週年,所為的,就是要感謝上帝的帶領與祝福,同時緬懷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繼續行動,共同為福音的事工打拼。

美國田納西州 Bellevue 浸信會的主任牧師Adrian Rogers,是位電台和電視節目「愛值得發現」(Love Worth Finding)的主持人,他所主持的節目,每天都有上千萬的人民收聽和收看。他的節目也透過四種不同語言的翻譯,在歐洲、南美洲、澳洲、非洲、中國、印度等上千個電台及電視頻道播出。依Adrian Rogers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研究指出,全美國增長最為快速的二十五間教會,不分教派、不分教會硬體設備的新舊,幾乎都有六項共同點:
1. 重視聖經。
2. 優質的敬拜。
3. 牧師有力的領導。
4. 合一。
5. 不氣餒。
6. 勇往直前的精神。

此外,德國神學家,專研教會增長的學者Christian A. Schwartz,亦曾針對全球五大洲,三十二個國家,超過一千間教會進行研究,結果,他歸納出健康的教會,皆具有下列八項共同的特質:
1. 令信徒得力的領導方式。
2. 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模式。
3. 充滿熱誠的靈性表現。
4. 激勵人心的禮拜。
5. 功能健全的結構。
6. 全面堅固的小組。
7. 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
8. 會眾相親相愛的關係。

每當有教會和團體來參觀德生教會時,當他們問到教會增長的秘訣時,我也都會站在長老教會的立場說道:
1. 講道要能醫治人心。
2. 禮拜的更新。
3. 團隊的服事。
4. 合一與團結。
5. 所有信徒都要參與團契。
6. 教會要成為社區的記號。

的確,上述所提出的論點,無一不是教會增長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然更為重要的是,人所提出的計畫再好,倘若信徒沒有禱告,沒有聖靈的同工,沒有合一,沒有行動,沒有上帝的同在與祝福,終將徒勞無功。這也就如同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所言:「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哥林多前書三章6-7節)

孔子說過︰「四十而不惑。」孟子亦曾談到過︰「我四十不動心。」其意乃同樣都是在訴說:無論過去如何,人到了四十歲,必須有所定見,也應該表現出該有的成熟與智慧,即使沒有相稱的智慧,也該有所志向。

如今,德生教會因著上帝的同在與祝福,教勢的確有所進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自滿,必須更加努力,學習保羅雖已因信稱義,事主多年,為主受苦,但他從不意味自己已經達到目標,仍繼續努力,立定志向所言:「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藉此,好讓我們的服事和成就,能夠如同先知以賽亞對以色列百姓的勸勉所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以賽亞書五十四章2-3節)

結語:

基於此,我們當以:1.禱告的心。2.合一的心。3.異象的心。4.服事的心。付諸行動,好讓德生教會向著標竿直跑,能使質與量共同成長,並達到我們所設立的一千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