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約翰福音十二章12-16節
12 第二天,有一大羣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要來耶路撒冷, 13 就拿着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着:「和散那( [ 12.13] 「和散那」:原是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以色列的王!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14 耶穌找到了一匹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15 「錫安的兒女( [ 12.15] 「兒女」:原文直譯「女兒」。)啊,不要懼怕!看哪,你的王來了;他騎在驢駒上。」16 門徒當初不明白這些事,等到耶穌得了榮耀後才想起這些話是指他寫的,並且人們果然對他做了這些事。
腓立比書二章6-11節
6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 [ 2.6] 「卻不堅持…同等」或譯「卻不企圖攫取與上帝同等的地位」。);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8 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 所以上帝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 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11 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
壹、前言
本主日,為教會年曆中的「棕樹主日」。通常會以耶穌凱旋進城的經文,來記念耶穌以君王的身分,騎驢進入聖城耶路撒冷,在城中度過最後的幾天,之後被捕、受審、釘死,三天後復活。由此理解、體認,主耶穌是我們生命的救贖者。
棕樹主日的隔天為受難週的開始,眾人默想、思念耶穌在世上的受苦,週五當天為受難日,是主受釘及死亡的日子,接續的主日為復活節。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日子,因耶穌已經死而復活,勝過死亡與陰間的權勢。
根據聖經的記載,已經跟隨耶穌生活好幾年的門徒們,在耶穌受難的前夕與受難的時刻,對於耶穌真正的角色與作為,尚未能清楚知悉。直等到基督得榮耀的時刻,經歷了復活的主與他/她們同在,通過主的提醒,幫助其回溯思想,門徒們才恍然大悟,真正明白主的身分與作為。在我們預備進入受難週的日子,我們一同以約翰福音中耶穌的凱旋進城,以及腓立比書中的基督頌歌,思想我們的信仰,原來我們也同樣要經過「恍然大悟」的歷程,才得以更明白主同在的寶貴與主心意的美好。
貳、本言
一、期待:以色列王的來臨
約翰福音12:12-15,我們今天所讀的第一處的經文,內容為:第二天,有一大羣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要來耶路撒冷,就拿着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和散那,以色列的王!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耶穌找到了一匹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錫安的兒女啊,不要懼怕!看哪,你的王來了;他騎在驢駒上。」
若我們從「和散那,以色列的王!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句群眾所說的話,來觀看這些人到底有怎樣的「期待」。首先為:「和散那,以色列的王!」和散那為希伯來文的音譯,具祈求的意味,直譯的意思為「拯救吧!」出自於詩篇118:25。在此處「和散那」有「讚美神,我們得了拯救」之意。換句話說,和散那表示群眾對拯救的高度期待,這期待是由這位進城的以色列的王,所為之成就。群眾認為,耶穌就是那位要來拯救他/她們脫離外族統治的軍事、政治彌賽亞,如同主前第二世紀中期所發生的馬加比革命,由馬他提亞的祭司家族,推翻希臘化的敘利亞統治者後,所建立的哈斯摩尼王朝一樣,可以使他們不受羅馬帝國的統治,恢復自主。群眾是以這樣的角度,看待耶穌:這位「以色列的王」。深信祂必以強而有力的軍事行動,帶領他/她們,看見拯救,脫離奴役,得到釋放,擁有自由。
然而,這位以色列的王,卻是以騎著驢駒,而非騎著高大強壯的戰馬入城,符合舊約撒迦利亞書9:9-10所說的,那位公義行拯救的王,是謙和地騎著驢駒。耶穌所展現出的身分,是在和平中來臨的君王。和平之君進入和平之城,是要向列國宣告和平,且他的治權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這是群眾對耶穌身分的不明白之處。
其次為:「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句話原是人們向進入聖殿的朝聖者,所說的祝福或問安的話語。在此處,卻成為群眾對這位「以色列的王」的祝福。群眾不單是「奉主的名」祝福這位以色列的王,也祝福這位「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藉由聖經的記載,我們得知,這些高度推崇這位以色列王的群眾,在幾天後,卻感到失望透頂。因為耶穌根本不是他/她們所期待的那位以色列的王。要帶領他/她們脫離壓迫的王,怎麼可能被捕、受難、甚至死於十字架上?
由此,我們可得知,人很常把期待,建立在可設想、可預知的理想狀況上。但當自己面臨「我的期待,不是我的期待」之時,我們的反應,又會如何?是轉身離開呢?還是願意修正觀念、調整看法,讓我們的期待,不再成為我們的期待,而是願意讓耶穌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作王,使神的真理、神的旨意、神的國度、神的公義、神的榮耀,存留於我們的心裡,也在我們的作為中顯明,並實現於全地。以神旨意的成就,成為我們生命中最衷心的期待與最深切的盼望,才是正確、有效的期待。
二、成就:主愛顯明於十架
請我們繼續來看,第二個的令人恍然大悟的事,就是基督的被高舉。約翰福音12:23, 32的內容,告訴我們,作者提及耶穌向眾人所說的話,是關於祂自己的一個決定性時刻,為:「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從地上被舉起來的時候,我要吸引萬人來歸我。」時候到了,表示耶穌在世上要執行的使命,開始進入關鍵性的階段:祂的受難。受苦是人子得榮耀的時刻,十架事件就是耶穌榮耀的高舉,這樣的高舉,是通過刑罰與羞辱,所成就的。這和迎接耶穌是那位要來的軍事、政治彌賽亞的想像,所應有的榮耀大不相同,且當時跟隨耶穌的門徒,想法與期待是與群眾相同的。所有人完全沒想到,這位帶領他們的拉比,竟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名罪犯,是被安上「猶太人的王」罪名的叛亂份子。
然而,就是因為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到平安;因為祂受的鞭傷,我們得到醫治;因為祂的死,我們才能活;因為祂在十架的被高舉,我們才能夠看見原來真正的榮耀。十架顯明了死亡與生命、羞辱與榮耀、失喪與得著、今世與永生的弔詭,十字架告訴我們,真理,看起來似乎是很沒道理。但就是這樣的真理,才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這世界所習以為常的觀念、思維、運行模式與方法,在十字架上都無效了。十字架成為我們由死入生,再由生轉入天天向著基督死,也向著基督活的重要途徑。
腓立比書2:6-8,我們今天所讀第二處經文,也就是我們所熟知「基督頌歌」的前半段,告訴我們一件重要的事,榮耀的君王,沒有騎著高大輝煌的戰馬,威風凜凜地入城,也沒有以不可一世、盛氣凌人的態度,得以讓世人看見祂的存在。反倒是,主以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方式:「謙卑」,表現出祂的榮耀。「他本有上帝的形像,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基督的道成肉身、成為奴僕、順從受苦、死於十架,一方面表示主耶穌降卑虛己的行動,另一方面,指出十字架的雙重性:既是謙卑也是榮耀的記號。
基督頌歌中,主的降卑,體現出向下的道路,然而,最終卻成為向上的道路。如同猶太智慧文學中所提及的「要得尊榮,先有謙卑。」(箴言15:33),以及耶穌在福音書中所說的:「自甘卑微的,必升為高」(路加福音14:11),還有初代教會使徒們的教導:「要在主前謙卑,他就使你們高升。」(雅各書4:10)
基督的謙卑、順服、捨己的行動,皆在十字架上這個殘酷的刑具中「完全成就」;也同時「成就完全」,使神對世人的救贖工作,得以完成。通過主耶穌的死,展現對我們眾人的愛。這愛是無與倫比的、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這愛顯明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基督在十架上的完全成就與成就完全,是讓我們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礎,是使我們擁有平安的意念。每當我們仰望十架時,我們所看到的是榮耀的主,以最不榮耀的方式,彰顯祂的榮耀。這樣的榮耀,不僅讓我們「恍然大悟」,人子得榮耀的意義;也讓我們得知主的榮耀後,我們願意成為跟隨、效法祂的門徒,學習謙卑、順服、捨己的生命功課,以此榮耀主。
三、得勝:克服生命的困境
耶穌的王權與榮耀,是通過十架,這項不為人所期待的途徑與方式,來為之顯明。十架成就神的心意,也彰顯耶穌的榮耀,更是得勝的記號。而這項真理,也是當時的群眾與門徒,所無法理解的。正如約翰福音12:16,所提及的:「門徒當初不明白這些事,等到耶穌得了榮耀後才想起這些話是指他寫的,並且人們果然對他做了這些事。」被高舉的基督,吸引萬人來歸向祂,也要求人們在祂的光中行走。群眾與門徒不知道基督的得勝,是超乎生死、是超越天上、地上所有的權勢。得勝的基督,才是真正的主,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對照我們今天所讀的第二處經文,腓立比書2: 9-11,基督頌歌的後半部,提及:降卑之後,必升為高。「所以上帝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這段話,清楚地指出被高舉的耶穌,才是榮耀的主,祂的名超乎萬有。就算是權傾一世的羅馬帝國統治者,也無法與主耶穌至高的名號、權勢、榮耀相比。
由此,我們可進一步思想,當我們的生命,被榮耀的主所掌管之時,祂必幫助我們克服生命的困境,引導我們走過生命的難處。我們的生命,或許有無力、或許有軟弱。然而,當得勝的君王,與我們同在之時,我們必然能得勝!
得勝的主,不僅幫助我們戰勝有形的仇敵,也帶領我們贏過無形的仇敵。特別是我們的心思意念,常因為仇敵的攻擊與攪擾,使我們對神信靠的心,受到影響。有時,甚至會對神話語的應許,在未知、未能見到任何端倪之前,感到迷惘與困惑。
知悉我們軟弱的主,以慈愛憐憫我們、以大能救助我們,得以在主的靈的幫助下,領受屬天的信心,並在信心中擁有活潑的盼望,也在信心中得剛強。這盼望是通過主耶穌基督的恩惠,成就神所賞賜我們各項寶貴的應許。從神應許的成就中,深切體會到,我們所信靠的耶穌基督,既是信實、恩慈、良善的主,也是偉大、得勝的君王,更是又真又活的神。祂名為以馬內利!
當我們願意全心全意聽從主的話語、盡心盡力行出祂的教訓,以馬內利的主,必成為我們的保護臺、避難所。自然,我們無須對仇敵的攻擊、對未知的明天、對未來的何去何從,感到擔憂與害怕、焦躁與不安、無助與茫然,而是從祂與我們的同在中,得到真理、篤定、明澈、平安、堅信、盼望與仁愛。
不僅如此,通過真理的聖靈對我們的引導與啟示,使我們深刻地體驗到、也見識到:惟獨我們所信靠的主,是掌管全地的至高者。所有仇敵的惡勢力,必被得勝的主所消除。所有的難題與困境,在主的恩典中,獲得最妥善的處理和解決。所有的懷疑與困惑,皆能在主智慧的引導下,轉化成安然的信靠與全新的理解。所有的苦楚與傷害,因著慈悲大牧者的保護與眷顧,而得到全然的釋放與醫治。
因著得勝的主,我們不僅能夠克服生命的困境,更能夠在凡事上得勝有餘。
參、結語
古倫神父說過:「棕樹主日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用復活的角度,來看耶穌的受難。過受難週不是要我們同情耶穌,重要的是,受難是耶穌表達愛的方式,這份愛勝過死亡。我們應該從這份超越死亡的愛,來看耶穌的受難。」耶穌的愛,是顯明在十架,祂被舉起,是為了吸引萬人歸向祂。而我們要恍然大悟的是,原來我們和聖經中所記載的群眾與門徒一樣,會出現錯誤的認識。我們都需要在基督裡,通過真理之光的引導,使我們對主的身分與作為,有正確的理解。一方面破除了舊有的錯誤認知,另一方面,則是帶出對愛我們的主,有更清晰的看見、更深入的認識、更切身的體會。期待我們都能在得勝之主的恩典裡面,克服生命的困境,過得勝有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