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愛的教育 — 林瑞隆牧師

  • 林瑞隆牧師

聖經:耶利米書15:15~21;羅馬書12:9~21

感謝上帝恩典帶領以及 貴會的協助和安排,今天有機會和諸位弟兄姊妹一起敬拜上帝。首先,我要代表聖經學院全體師生向兄姊表達最深的謝意,感謝大家關心、支持學院的教育事工,為我們奉獻金錢和代禱,且不斷給我們指導和鼓勵。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題目是「愛的教育」。

許多人都讀過一本意大利通俗的世界名著《愛的教育》。在這本書裡,作者透過一個小孩的眼光表達他對教育方法的看法。作者認為教育的基本方法應該是老師以愛心諄諄誘導學生學習,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到愛的精神。

其實,現代人都知道愛的教育,也都會談論愛的教育,可是究竟是否瞭解愛的教育的真正精神,以及是不是能夠確實地實踐?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不久前破案的內湖國小女教師遭到姦殺命案,辦案人員發現兇手作案當時都是年紀很小的國中、小學生,但作案手法殘暴,令人震驚。被害人的父親是一位高階警官,在宣佈破案時心裡仍舊難掩憤恨之情,主張應該嚴懲兇手。他並且表示現在的小孩太壞了,不嚴厲處罰不行。這位父親的心情我們都能夠瞭解,但他所表達對現代小孩的看法,認為他們太壞了,因此不用嚴刑峻罰的方式無法達到警戒及教導效果,實在是值得討論的。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嚴刑峻罰真的能夠達到警戒和教導的目的嗎?

過去我們常常在教育界中聽到一句半開玩笑的話說:「打是情,罵是愛。」這句話好像是說打和罵的教育才是愛的表現。不錯,打、罵可能有愛的因素在內,但打、罵也可能只是一種洩憤的方法,表達出教育者對受教者的失望或不滿,甚至也可能只是純粹情緒的宣洩而已,這倒是不能不謹慎思考的。

真正的愛的教育是什麼呢?這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一個重要課題。
「愛」的主張和精神是基督教信仰的一個重要質素。聖經中的著名經節如約翰福音3:16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一句話道出了上帝毫無保留、沒有條件、完全付出的愛,也說明了真正的愛的本質。哥林多前書13章「愛的真諦」裡面,將種種可以實踐的愛的意義及內涵一條一條說得很清楚。這些都是有關愛的教導。今天我們所讀的《羅馬書》也將具體可以實踐的愛的項目說了出來。從所有這些教導裡面,我們看得出它們的核心教導,就是不要只站在自己之利益的立場,只為自己設想,應該多以同理心、同情心為別人設想,這才是真正愛心的出發點。

如果我們用這樣對愛的理解去看今日的教育,可能很容易就可以發現愛的教育的問題所在。今天的小孩真的太壞了嗎?他們的本性真的不如以前的小孩?他們的基因和以前的小孩不同?他們的本性真的天生那麼兇殘,以致我們今天必須採取更嚴厲的手段來對付他們?這些小孩的壞究竟是本性的問題,或是環境造成的問題?壞的環境是小孩造成的?或是大人的社會造成的?如果是環境的問題,為什麼不從改善環境著手,卻將責任推給小孩,認為這是小孩的本性問題?
無可否認,台灣的社會環境和教育其實一直都是有問題的。這幾年來,有心人士努力推動教育改革,雖然不是完全沒有成效,但成效確實十分有限。主要的原因,倒不是提出來的方案或所建議的制度有問題,而是社會大眾以及父母的價值觀和對教育一事的認知實在有偏差。許多人好像都認為受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作用就是為了將來能夠高人一等,過比較富裕、有錢、舒適的人生。所以受教育其實是一種獲取更多利益的手段,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切的意義。因此,很少人會認真去思考教育的本質和它的真實意義的問題,也不確知教育對人本身就是一種目的,而不是一種手段。因為把教育當作一種可以獲利的手段,所以大家爭著要進所謂「有出路」的學系,不管那是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社會大眾普遍也有這樣的看法,父母對自己的子女當然更有這樣的期待。因此,作子女的常常必須承受來自父母及社會的壓力,唸父母喜歡或同意的科系,而無法知道自己可以選擇學什麼。這確實是受教育的痛苦和悲哀之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實際上家長們常常將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去滿足他們的願望,達成他們所要的目標,以致小孩也感受到隨著教育而來的鉅大壓力,享受不到教育及學習的樂趣,和父母之間也存在著一種緊張關係。

由於有這樣的偏差期盼,所以當父母或社會大眾看到受教育者無法達到他們的期待時便生氣、憤怒,也會以更嚴厲的手段來打和罵,最後卻也造成受教者的生氣和憤怒,並且因此學不到愛的精神。可能這是我們的社會缺乏愛的精神和實踐,而大多數人心裡充滿著種種怒氣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實,我們整個社會一直都陷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而不自知。大家也好像都不會檢討是不是因為自己所用的教育方法有問題,以致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不是受教的孩子有問題。從這種偏差的教育期待中,我們實在看不到教育理想中「愛」的成份和本質。這不僅傷害了小孩,也危害到我們的整個社會。

今天我們所讀的兩處經節,雖然沒有直接談到愛的教育的主旨和問題,但這裡面都涉及了「愛」的議題,同時裡面也隱含著某種類型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注意。舊約《耶利米書》的經文傳達了先知對上帝的教導的體會和領悟。上帝的教導是:如果以色列人能夠歸回上帝,如果他們能夠分辨是非善惡,那麼上帝必定成為他們的保護,不致遭到周圍強敵的欺負。而《羅馬書》裡面,也論到一種真實的愛,這種愛不是表面的,也不是做作虛假的。

《耶利米書》的經文告訴我們,上帝是慈愛、寬容的,但絕對不是濫情的。他對他的子民總是以愛心來教導,期待他們悔改歸回他的面前。他也期待他的子民能夠學會分辨是非,並且因此具有判斷的能力。這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教育方法:他總是諄諄善誘,耐心教導。在這裡,我們看到上帝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起點:便是瞭解以色列人的軟弱,並在一旁提醒他們、不斷幫助他們、指導他們,但也信任他們的學習能力,相信即使走迷失了也終會歸回,只要不斷以愛心勸導和提醒。這便是體諒的心。同樣,在《羅馬書》的經文中,保羅列舉了幾個重要的愛的實踐項目,諸如愛人不可虛假;愛弟兄(姊妹)要彼此親熱、推讓;要幫補聖徒;要善待客人;要祝福逼迫者,而不是咒詛他們;要與喜樂者同喜樂,與哀哭者同哀哭;要彼此同心,不要趾高氣揚,更不要自以為聰明……等等。這些項目裡面有一個共同的重點,就是要以別人為重,不要以自我為中心,這就是愛的基本精神。

愛心的教育,其實也就是以體諒的心多站在受教者,而不是家長或父母的願望或施教者立場的教育。這也是近年來逐漸受幼兒教育界重視的以兒童為中心的開放式教育所主張的。這種以受教者為中心的教育方法,並非說教師完全沒有教育的立場和想法。教師當然必須有基本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也應該知道如何使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去啟發受教者的學習潛能,但在教育過程中重視教師和受教者之間的對話、溝通,和互動。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準備因受教者的因素而做適當的調整。當然,這樣的教育是必須付出更多的用心和耐心的,但這也才是愛的教育的基本精神。而這更是聖經學院近年來所強調的教育倫理。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老師的權威來自於他的施教用心和效能得到受教者的尊重和肯定,而不是來自他的教師身份。

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可以在耶穌和門徒身上看到。耶穌所採行的教育方法是古代常見的師徒制。這種教育制度中的師生關係十分密切,他們通常也都生活在一起。老師也多半用「以身作則」的態度進行教育,所以時時都是教育機會,處處也都可以成為教育場所。這種教育制度可能在現代不容易實施,但這種教育的基本精神卻是值得我們注意學習。這種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學生基本上除了知識以外,也要學習做人的道理。如果教育是以人為中心的,則我們知道人是必須以愛心、關心、和鼓勵的方式去對待的,而不是以打和罵,甚至氣憤的方式去對待。聖經學院的教育哲學和理念中很值得驕傲的一點是: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那些在從前的學習過程中曾經經歷過挫折、失敗、跌倒的同學,有機會再一次站立起來。在這一方面,我們有不少成功的實例。許多原來沒有自信的同學,經過適當方法的教導後恢復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並且因此能夠更上一層樓。這是讓我們感到十分欣慰的一件事。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知道上帝是一位真正的愛的教育家,也讓我們明白基督教信仰所教導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愛的教育。唯有出於真正最後的愛心,願意付出關懷和用心的教育才能夠達成教育人,讓人成長的目標。最後,要再一次向大家報告及分享聖經學院的四大教育方針和目標:智慧、信心、愛心、服務。這些理念是學院教育目標的基礎和指導方針,其實也都是聖經的教導。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教育,來造就更多有愛心願意付出自己去服務社會的人。願大家繼續為學院的教育事工關心、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