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愛與認同的道成肉身–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以賽亞書六章1-5節、七章14節、九章2-7節、五十二章7-10節;詩篇六十八篇18-19節;路加福音二章1-17節;馬太福音二章1-11節、羅馬書十章15節;約翰福音一章1-13節;羅馬書五章1-2節;腓立比書二章6-8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2-54節

前言:
每逢聖誕佳節來臨時,世界各地的教會、商場、觀光地點,都會播放聖誕樂曲加以應景,無論基督徒與否,聽到聖誕樂曲,同樣都會感受到聖誕的氣氛。雖在商場和觀光地點播放聖誕樂曲,有著商業的意味存在,然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聽到聖誕樂曲,除了會倍感溫馨外,也會在自我的信仰立場上,感受到聖誕節的普世性,絕非其他宗教所能及的。兩千年來,聖誕節之所以會如此受到世人的紀念與重視,乃因為耶穌基督對世人的愛與認同、道成肉身、降生為人、完成拯救大業之故。
一、道成肉身的彌賽亞
從今天所恭讀的經文可以看到,耶穌的降生並非偶然,乃是經由先知的預言、降生的徵兆、人們的等待、降生的實現,依序漸進而來。耶穌的降生,早在祂出生的七百年前,先知以賽亞就已經提出預言。七百年後,預言不但實現,也因為道成肉身的耶穌之降生、受苦、死亡與復活,實現拯救大業,而成了關乎萬民、普世歡騰的日子。

今天的聖誕讚美禮拜,我們除了一起吟唱多首聖詩之外,樂團和聖歌隊特別以被公認為世界「三大神劇」(韓德爾1741年的《彌賽亞》(Messiah)、海頓1798年的《創世記》(The Creation)、孟德爾頌1846年的《以利亞》(Elias))之一的韓德爾所創作之《彌賽亞》作為頌讚,旨乃在於紀念、感謝、頌讚和迎接道成肉身的耶穌,也就是先知口中的彌賽亞之誕生。

藉此順便一提,「神劇」(oratorio)是以聖經的故事作為題材,所創作出來的大型音樂作品,雖和「歌劇」(opera)有些類似,然若兩相比較,「歌劇」的陣仗較大。因「神劇」不用佈景和道具,演唱者也不必穿著戲服,當然也就沒有「歌劇」般的舞台表演動作,但還是有獨唱、重唱與合唱,且由管弦樂團配搭,以純音樂會的型態展現之。

「神劇」《彌賽亞》之旋律,是由出生於德國,之後入籍英國的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所創作。韓德爾是巴洛克樂派的作曲家,其作品可謂汗牛充棟,不但有聖詩、歌劇、神劇、交響樂曲,還有管風琴協奏曲等,當然,其諸多著名的作品中,乃以《彌賽亞》為最。因著這一部偉大的「神劇」之故,使得韓德爾確立了音樂巨匠的地位,並榮享「神劇之父」的美譽。

每逢聖誕時節,有教會或合唱團唱頌韓德爾的《彌賽亞》時,都會令聽眾感動得肅然起敬。事實上,韓德爾會撰寫出這部不朽之作,其背後乃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辛酸故事。話說,韓德爾撰寫《彌賽亞》之前,在倫敦受到反對派的打壓,使其與愛好歌劇的貴族所投資組成的職業歌劇團出現經營上的困難,甚至有幾次還走到破產和瓦解的地步,致使韓德爾的身心俱疲。當他心灰意冷時,幸賴愛爾蘭的總督與貴族出面支持與相挺,力邀他前往都柏林另闢版圖。韓德爾獲得奧援之後,才得以重拾信心,跨海到愛爾蘭發展。當韓德爾初抵都柏林時,他的好友查理‧詹寧斯(Mr. Jenmens,1700-1773年)正好剛完成《彌賽亞》之劇本,乃邀請韓德爾為其譜曲。

1741年,當韓德爾受邀譜曲時,他只以短短24天的時間,便完成了《彌賽亞》這一部曠世鉅著。譜曲時,由於靈感的不斷湧現,韓德爾為了不讓靈感中斷,乃日以繼夜撰寫,可謂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在譜寫的過程中,有人看到韓德爾對耶穌道成肉身、降生為人的偉大太過於感動,而淚流滿面,特別是當他寫到「哈利路亞合唱曲」(Hallelujah Chorus)時,不但雙膝跪地、雙手合十,還仰天大聲呼叫說:「我看到天門開了!」。

1742年,《彌賽亞》在南愛爾蘭的都柏林首次演出,果然一鳴驚人。1743年3月25日,《彌賽亞》在倫敦演出,英國國王喬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1683-1760)特別出席參加,在聆聽的過程中,喬治二世的內心震撼不已,當他聽到「哈利路亞合唱曲」時,更是感動得站了起來,在場的來賓,看到國王起立,亦全部站立肅聽。此後,每當聖歌隊唱到這裡時,來賓均會循例起立聆聽,而相沿成習至今。

《彌賽亞》所用之歌詞,乃節選自聖經中的以賽亞、詩篇、四福音、啟示錄等書卷之經文,以之訴說耶穌一生的故事。《彌賽亞》以「序曲」作為開始,再從先知的預言、耶穌的降生、生活、受難、受死,榮耀的復活,到最終的審判結束。整部《彌賽亞》沒有一處凝滯,可謂是神來之筆!其乃由序曲、三部,五十三章所組成,依序分別為:

序 曲:暗示耶穌誕生之預言。(1章)
第一部:耶穌降臨的預言和祂的誕生。(2-21章)
第二部:救贖的信息和耶穌為全人類的犧牲。(22-44章)
第三部:耶穌的復活和最終的審判。(45-53章)

由於唱完整部《彌賽亞》約需兩個半鐘頭左右,因時間的關係,本會聖歌隊無法將這部極富激勵人心的曠世鉅著全部唱過一次,為配合今天的經文和禮拜程序,還有所要分享的信息,只選擇了下列四個樂章:
第 4 章: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第38章:祂們的腳蹤何等佳美(How beautiful are the feet of them)。
第48章:號角必響起(The trumpet shall sound)。
第44章:哈利路亞(Hallelujah)。

二、愛與認同的彌賽亞
我們都知道,若愛一個人,會為其無條件的付出,且不求回報。同樣的,若愛與認同所居住的土地和人民,不但會為土地和人民付出一切,甚至為其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但可惜的是,有人生於台灣,長於台灣,卻不愛與不認同台灣。相對的,有人雖非長於台灣,卻因為愛與認同台灣,甘願為台灣奉獻一生,最為人所樂道的,莫過於從外國來台的宣教師們,以及榮獲醫療奉獻獎的外籍醫生和護理人員等。

不久之前,有一位台灣籍的女子隱瞞懷孕周數,登上華航飛往美國的班機,在機上產女,所為的,只想讓孩子取得美國籍。此舉,引發軒然大波,導致全民的撻伐。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不知道,當台灣人有什麼不好,非得當美國人不可?事實上,不只台灣如此,有許多中國籍的婦女也偷偷到美國生產,想生「美國人」,而引發美國政府的關注。當然,若為了求學、就業、依親的方便,或為了人生的規劃,想一圓美國夢,而移民美國,且以合法的方式入籍美國,本無可厚非。但若以投機、不擇手段的非法方式想獲得美國籍,實無法讓人苟同,因這樣的人,根本不會愛與認同所生長的土地與人民。

當台籍女子用欺瞞手段,想進入美國生小孩,以便取得美國籍之同時,台灣正好出版了一本名為《灣生回家》的書籍,也同時在電影院上演一部《灣生回家》的感人紀錄片,看過影片的人,無不掉下感動的眼淚。書和影片中的「灣生」,乃指二戰之前,在台出生的日本人。兩相對照之下,想到美國生產,好讓孩子入籍美國,以便能當美國人的台籍女子,以及想當台灣人的灣生日本人,真的有天壤之別。

眾所周知,1895-1945年間,台灣受日本政府統治,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設立諸多移民村,有不少日本人渡海來台開墾,並在台灣落地生根,結婚生子。1945年8月二戰結束,日本人全數被強制遣返。「灣生」回到日本後,因愛與認同所出生的土地,而終生思念台灣,乃激起灣生後代田中實加小姐(陳宣儒)費時12年,協助多位灣生完成終生的夢想,找到他們出生的家,並替他們申請到出生證明。為此,田中實加花光所有的積蓄,還向家人調頭寸,才得以籌拍完成這部催淚的《灣生回家》紀錄影片。

當《灣生回家》一書出版之後,我立即透過郵購的方式買到這一本書。收到書之後,我乃利用時間拜讀過一次。只可惜,影片上映時,因無暇抽空前往電影院觀賞,而錯過機會。雖未觀賞到影片,然當我從書中看到灣生日本人對於台灣的愛與認同,以及終生思念的故事時,內心依然感動不已!

看到《灣生回家》那愛與認同台灣的感人故事,油然讓人想起,耶穌基督之所以會降生為人,並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架上,乃基於對世人無私的「愛」與「認同」。此一偉大的作為,保羅在致腓立比教會書信中,有著清楚的記載:「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二章6-8節)從中,得以看到耶穌那道成肉身、虛己降生、愛與認同、獻上活祭、神人合一,使救恩得勝罪惡的號角響起。(見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2-54節:「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變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足見,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世人,道成肉身降生為人,是何等偉大!

結語:
耶穌的降生不是偶然的,乃有上帝特別的命定和旨意,才會在祂出生的七百年前,就透過先知事先預告,且在七百年後,真正實現先知的預言。因著愛與認同世人的耶穌基督,也就是彌賽亞之誕生,使得充滿仇恨的黑暗世界與罪惡因為祂而成為過去,讓我們得以享受到愛與盼望。 在聖誕佳節時,讓我們高唱哈利路亞,將一切歸於主上帝,如同耶穌降生時,大隊天兵同天使讚美上帝所發出的頌讚一樣:「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祂所喜悅的人!」(路加福音二章1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