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腓立比書二章5-11節
◎前言
在「讚美之泉」出版的《全新的你》詩集當中有一首詩歌<全新的你>,那是我很喜歡的詩歌之一。詩詞中充滿了人們期待被愛、被了解、以及被改變的渴望。
你說陰天代表你的心情,雨天更是你對生命的反應。
你說每天生活一樣平靜,對於未來沒有一點信心。
親愛朋友,你是否曾經,曾經觀看滿天的星星,
期待有人能夠瞭解你心,能夠愛你、賜你力量更新。
耶穌能夠叫一切都更新,
耶穌能夠體會你的心情,
耶穌能夠改變你的曾經,
耶穌愛你耶穌疼你,
耶穌能造一個全新的你。
在人們冷默的面具背後,潛藏在於內心深處的仍是一顆冰冷的心,需要溫暖與關懷。這顆心期待著被愛、被了解、以及被改變的奇蹟。
◎「感同身受」的體驗會帶來改變
「感同身受」是在親身體驗後,所發展出來的人性看法。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再生之旅》,那是描述一個外科醫生,因罹患癌症,從醫生變成病患的故事。
這個醫生本性不壞,但從未經歷病痛或死亡的威脅,因此對病患缺乏同理心。影片開始時,他在手術房搶救一位跳樓自殺的年輕人,手術中,醫療團隊似乎都縱情在大家都喜歡的音樂中,對病人的生命顯得有些冷淡。手術成功後,他甚至開了病人一個玩笑,「下次自殺要選高一點的地方跳,比較容易成功」。
這醫生知名度高,醫療技術好,團隊領導也很強,顯然是個成功的醫生。但是,他的妻子孩子卻都被他忽略了。
這醫生一直有咳嗽的問題,他以為只是感冒,一直不以為意,直到他跟太太聊天時,不小心咳嗽竟吐出血來,才決定去找自己服務的大醫院的同事診治。
醫院立即為他安排一位最好的醫生,是個漂亮的女醫生。一開始他的醫療團隊還有點看不起這女醫生的醫術,但這女醫生檢查後,嚴肅又專業的說:「你得了癌症。」
自此,醫生變成病患,他開始要從病患的角度重新檢視他週遭的一切。他看到醫院很多問題,包括官僚、一板一眼沒有溫暖、醫生誤診後又怕負責任,因此醫生間官官相護,身為病患反而看得更清楚了。
以前的他是個很強勢的人,但現在的他,無法接受自己轉變成為弱者,他不肯讓同事代勞操刀,甚至面對醫院種種不合理,他都以強者姿態發脾氣。
經過病痛與角色的改變,醫生的想法也改變了。他作了兩件以前不可能做的事。
第一,他決定轉診,不要讓那個專業而冷漠的女醫生開刀,轉而跟醫院中一個被眾醫生排擠的醫生求診。這個醫生被排擠,是因為他知道某個病患是因為醫院醫生誤診,導致終生失去語言能力,這本是醫院需要負責任,他替病患設想,不肯官官相護,要幫病患打官司。其實這也是男主角一大轉變,原本他也是排擠這個醫生的一份子,但是只有在他也成為病患,才知道站在病患立場想事情,對病患而言是多麼重要的事。
專業而強勢的女醫生憤怒的把病歷表丟給他,說:「那你就去轉診吧。」男主角跟她說:「總有一天,妳也會生病,妳也會需要求助。」
他作的第二個決定是,不替他醫療團隊裡的同事作證。因為他看到那失去語言能力的男人的痛苦。而且,他發現,確實醫療過失造成病人的傷害。
最後,他在他自己選定的醫生手中開刀,他的同事們協助整個開刀過程,手術圓滿成功。
病癒後,他又回到原來的生活,繼續拿起手術刀,仍是最頂尖的醫生。但不同的是,開刀時,他不再放自己喜歡的歌,改放病人喜歡聽的歌;他不再喧鬧,開刀過程謹慎莊重;手術成功後他不是自得意滿高興慶祝,而是去撫摸仍麻醉昏迷的病患的頭,輕聲地跟他說話。
還有一幕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帶著一群醫院實習生,他的第一堂課,就是讓他們穿上病患的住院衣服,讓他們變成病患。他說:「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病患的痛苦與軟弱,你不可能是好醫生。」
「感同身受」就是讓自己像親身經歷過一樣,使自己與對方有相同的心路歷程,更能「同感」對方的心思,如此對事情就產生更正確的認知。
◎耶穌的「感同身受」是我的安慰
看著《台灣教會公報》2749期的頭版頭條,「金包里教會牧師李豐盛次子患罕見疾病……」,李牧師是我的好朋友和好同工,得知這樣的消息心裡覺得很難過。
他的第二個孩子主昇剛出生就確定罹患一種名為「楓糖尿症」的罕見疾病,這種疾病屬胺基酸代謝異常疾病,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一。患者的體液和尿液都會有楓樹糖漿的甜味,並且因為患者不能攝取蛋白質,必須仰賴特殊奶粉補充相關的營養。
報導中,看見李牧師一家人與初生的「主昇」一同奮鬥的過程讓我不禁紅了眼眶。李牧師禱告說:「主昇,上帝愛你,上帝的恩典夠你用。主昇,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上帝要醫治你全然康復。」牧師娘含著淚,以「阿們、阿們……」回應著李牧師的宣告。抱著剛滿月的孩子,她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
因為楓糖尿症患者一生都不能攝取蛋白質,因此在照顧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牧師夫婦也蒐集了許多相關的資料,牧師娘說:「我們夫婦都覺得主昇不是負擔,而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我會儘量學習照顧的專業知識,用我的生命盡力幫助他、愛他。」李牧師說:「看到兒子全身插管,這段過程真的不容易,但是主昇既然是上帝所創造,一生必有上帝的恩典,雖然現在醫學上還無法對此症完全醫治,但是在人所不能的,在神,凡是都能!」
在得知牧師家庭的遭遇後,會友難免信心軟弱,「牧師這麼努力,為什麼上帝會讓這種事發生在牧師身上……」。但李牧師邀請會友一起為牧師代禱。現在,整個金包里教會的會友都在為此事禱告。李牧師並教導會友,並不是牧師就不會遭遇苦難,問題是上帝在這件事上要我們學習什麼,其中都有祂美好的旨意。
牧師娘抱著主昇,對他說:「主昇,你的名字就是要讓上帝國興起,願你一生為主服事、為主見證,成為他人的祝福……。」
看完這篇的報導,心中的感觸是複雜的,當他們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要面對這樣困難的醫治過程,在我看來就覺得很捨不得,何況作他父母的,這種痛苦是無法言喻的。我很想安慰他們,但卻不知如何開口;我在猜,可能我比他們更傷心,更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吧!
或許在人的安慰是很有限的,也不是完全的,但我相信,「耶穌能體會」,耶穌能感受李牧師一家的感受,能安慰擔心的父母、扶持成長中的孩子(大兒子-主揚),更要醫治病榻中的幼兒(小兒子-主昇)。以賽亞書說:「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賽66:13a)。詩人的言語中,使我們確信上帝必要安慰患難中的人;「求你記得你向僕人許下的諾言,因為你的話使我有了希望。甚至在患難中我也受了安慰,因為你的應許賜我新生命。」(詩119:49-50)
◎「感同身受」是一件「愛的禮物」
曾獲多次美國基督教福音派出版人聯會「金牌獎」(Gold Medallion Awards, ECPA),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基督徒作家之一路卡杜(MAax Luccado),其作品《給你的禮物》(The Gift for all People)是集結許多篇描寫耶穌生平的感人文章,編輯成的一本禮物書。
他在<耶穌能懂你的感受>中如詩一般地說:「耶穌體會你的感受。你被工作壓得抬不起頭嗎?祂能體會。你的事情已經堆積如山,無法勝任嗎?祂也一樣。大家都指望你付出更多嗎?耶穌能體會。你的青少年子女不聽話?你的學生不用功?耶穌能體會你的感受。你是祂所珍惜的。祂太珍惜你,甚至不惜變成跟你一樣,為了讓你尋找祂。你有困擾,祂會傾聽。你有渴望,祂會回應。你有問題,祂會聽訴。祂都經歷過。」
路卡杜用一個故事來形容耶穌如何「懂你的感受」……
有個男孩去寵物店買小狗,店主給他一個紙箱,男孩一隻一隻抱起來看、檢查,然後放回箱子。
過了幾分鐘,他去跟店主說:「我已經選好了,一隻多少錢?」
店主開了價錢,男孩承諾他過幾天一定會帶錢來買。「別拖太久哦,」老闆提醒他。「這些小狗賣得很快呢。」
男孩轉頭會心地笑了笑,說:「我不擔心,我要的那一隻一定會在。」
男孩開始打工--剪草、清洗窗戶、整理庭院,努力工作存錢。等他有了足夠買小狗的錢,立刻去寵物店。
他走到櫃台,把整個口袋裡皺皺的鈔票攤在上面。老闆幫他整理、數點鈔票,算好以後,對男孩笑說:「好啦,你可以去拿你的小狗了。」
男孩手伸進箱子裡面,拿出一隻瘦小、腿瘸的小狗,要離開。
老闆攔住他。
「不要拿那一隻,」老闆反對。「這隻狗跛腳,不能跟你玩、跟你一起跑,也不能追東西。拿一隻健康的小狗啊。」
「謝謝您,老闆,不用了,」男孩回答道。「這才是我一直要找的小狗。」
男孩往外走的時候,店主本來又有話講,但卻沈默下來。他突然明白了。因為從男孩褲腳露出支架--跛腳的支架。
男孩為什麼要那隻小狗?因為他知道那隻狗的感受。他也知道,那是一隻很特別的狗。
保羅期許腓立比信徒:「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又說:「他原有上帝的本質,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相反地,他自願放棄一切,取了奴僕的本質。他成為人,以人的形體出現。」(腓2:6-7)
保羅強調耶穌成為人的意義,耶穌是神,為拯救人,卻願意成為人的樣子,所以耶穌了解人的苦難,人的需要,他是一件禮物,是上帝給人們的愛。耶穌的感同身受是上帝給人的「愛的禮物」。
◎結論:與人分享你的「感同身受」
曾是教授、作家、天主教神父、也服務過「方舟團體」於加拿大多倫多的「黎明之家」照顧弱智的孩子,他是盧雲(Henri J.M.Nouwen,1932-1996)。他對人和神之間的關係有獨到的瞭解,他所寫的《負傷的治療者》,對人生的痛苦有透澈的看法。
他說,人有兩條路,一條是往上的,也是美國文化的特徵──不能控制地追求地位、權力和野心;另一條是往下的,也是聖經上所說的,道成肉身上帝成為人,住在人間,成為奴僕的樣式。這條往下之路能帶來真正的與全然的自由。
耶穌選擇「往下」,成為「人」,他曾經歷真實的人生苦難,面對羞辱與背叛,體會愛與別離。
大衛對所羅門說:「我兒,你要認識你父親的上帝,一心一意事奉他。他知道我們一切的心思和願望。你尋求他,他就接納你;你遠離他,他會永遠遺棄你。」(代上28:9)同樣的,當你渴望被愛、被了解與被改變,來到耶穌面前,因為祂了解你的感受;「耶穌能夠叫一切都更新,耶穌能夠體會你的心情,耶穌能夠改變你的曾經,耶穌愛你耶穌疼你,耶穌能造一個全新的你。」
「感同身受」是耶穌給我們的禮物,也是我們可以給別人的禮物。去!去與人分享你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