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感恩、領受、服事 — 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13-17節;詩篇一三三篇1-3節 — 謝克岳牧師

  • 謝克岳牧師

聖經: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13-17節;詩篇一三三篇1-3節

壹、前言

當我的小孩,還是幼童的階段,很喜歡父母帶他們去動物園,看各式各樣的動物。我們知道,動物都有一些獨特的氣味,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離這種動物居住有著一段距離的地方,就可聞到很「芳香濃郁」,令人不敢恭維的味道,走到柵欄前,才知道這種動物是豪豬。豪豬,是全身長滿刺的動物,牠身上由毛髮形成的刺,成為最好的防衛武器,使天敵不敢靠近,連同類也是,過度接近就會被刺傷。因此,豪豬成為一種獨居性的動物,只有在繁殖期的極短暫時刻,才會收起自己身上的刺。

這讓我想到,身為人,很難和上述提及的動物一樣,獨自生活。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本來就不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常態。同樣,基督徒,這個身分,其實就是表明自己是歸屬在耶穌基督名下的成員,是教會的一份子,是以基督為首的肢體。既然是肢體,就意味著必須和其他的人,相互連結,彼此關顧,過共通的團契生活,以此成為信仰上的生命共同體。

豪豬,展現身上的刺,使天敵懼怕,不敢靠近,獨居成性;人,特別是信仰群體,與其大不相同的是,要擁抱彼此,互相契合,學習如何共同生活。

貳、本言

一、感恩:團契生活,純然恩典

有人問:甚麼是團契?在此,個人引用上世紀中期,德國神學家/牧師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在團契生活的回答:「團契就是透過耶穌基督,並在耶穌基督裡面,那一種甜密和諧的生活所謂的團契,不多不少,正是這樣的生活。無論是短暫的、一次性的、經年累月的,還是每日都有的團契,都是這樣:我們惟獨透過耶穌基督。也是在耶穌基督裡面,我們才彼此相屬

這段話,告訴我們一項要點,信徒的團契是透過耶穌基督,也是在祂裡面的團契。因為耶穌基督是我們永遠唯一的中保,在主裡,我們才能享有彼此間真正的合一與連結。

這樣的連結,是建立在神的恩典裡面,我們藉由耶穌,得以生活在祂的團契中。正如我們今天所讀的第一處經文,帖撒羅尼迦後書2:13-14,經文內容所提及的,感恩是團契生活的一項重點,保羅親自做了最好的示範。「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因為他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神藉我們所傳的福音召你們到這地步,好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

感恩,是信仰生活的實踐,也是我們對神恩典的回應。這同時也提醒我們,如何在團契生活中,藉由看見恩典、體會恩典,感謝神為我們眾人,所成就的大小美善之事。相信,我們若是能每天,對所領受的事情感恩,我們的團契,就必會按照神的美意,一天比一天,更確實、更有規律地茁壯成長。

記得在十多年前,觀賞過一部由瑞典拍攝,名為就像在天堂的電影。內容描述,一位大名鼎鼎的世界級指揮家,因著身體突然出現狀況,被迫停下忙碌的音樂工作,回到小村莊的故鄉休養。在因緣際會之下,這人有機會成為教會詩班的指導者。帶領的過程並非十分順利,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與堅持;每個人生命的背後,也有各自的狀況與問題。因著男主角的出現,改變了這團體原有的生態,同時,也更新了眾人對音樂的理解與詮釋,帶來熱情與新的期待。最後他還帶領詩班到奧地利比賽,卻因跌倒,在意外中結束此故事。

這部影片,著實的道出,團契生活中,人、事、物等層面,所面臨的問題與出現的狀況。一個信仰群體,應表達出什麼?要有何種特色?又要發揮怎樣的功能?個人從這個影片故事,體認到團契應該是:

(一)恩典的流露之處:一個守舊的教會詩班,因著主角而變成有活力、有朝氣;一個充滿爭執及議論對方的群體,轉變成可以彼此分享、互相接納之處。由於男主角的協助與熱情的展現,使人們開始從既有的觀念及方法的禁錮中,得到釋放,因之而成為「恩典」的管道,來為彼此祝福。恩典的流露,化解了有問題的關係。恩典使得這個群體,成為彼此生命的共同體。

(二)醫治與重新建造的場域:錯誤的關係帶來破壞及傷害,當一個信仰群體,能夠成為一個醫治的地方時,代表了它是一個充滿愛與接納之處。看主角願意用不同於往常的模式,進行練習,表示此詩班開始進入新的階段,由拆毀轉到重建。雖然過程中出現反彈與阻撓,但主角願照其內心,最深處的感動,以愛、以寬大的胸襟,讓大家有機會,聆聽彼此心靈的聲音,以此同理對方,讓這個團契,關係得到恢復與重建。

感恩,的確可讓團契,帶來關係上的醫治與復原,與建造新氣象和新局面。這都由於基督施行恩惠的緣故。

二、領受:透過基督,相互擁有

帖撒羅尼迦後書2:15,提到:「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不拘是我們口傳的,是信上寫的,都要堅守。」通過基督,信仰群體可以在恩典中,共同領受神的愛,彼此真實的相遇,相互享有、擁有團契,遵守耶穌基督的話語,讓彼此得以堅立穩固。

個人再度引用潘霍華《團契生活》,所提及的內容,團契生活中的第二項要點,乃是領受。領受神在基督裡,為祂所愛的人,所預備一切豐盛的基業。這樣的基業,是惟獨基督及祂的奇妙作為,才有辦法顯明在團契中,這是實在的,關乎弟兄姐妹間,享有、擁有,真正、真實群體之愛的關係,而非社團式,強調聯誼性質的關係。

他說:「基督為我們行了大事,這是我們的團契,成為可能的唯一基礎。…我和別人得享團契,而且將繼續享有,都是惟獨透過耶穌基督。」神透過耶穌基督團契,使團契的連結有意義,因為我們都是互為肢體,以基督為首,成為一個身體。因此,團契中弟兄姐妹的關係,是一種生命共同體,是神在基督裡所創建的實在關係。

能夠擁有,其實是很寶貴、值得珍惜的事。就好像現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時刻,台灣人能夠在兩週內購買,擁有9個成人,或10個兒童,醫療級的口罩,供防疫使用。相較於其他國家,口罩實名制,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帶來幸福、感到安心的事,不僅如此,還可見許多不同顏色的口罩,在各指定地區提供販售,甚至還有人收藏起各類不同造型、不同顏色的口罩。有一則漫畫,就是指出台灣目前的幸福。

記得連加恩醫師曾說:「好命的人,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好命才有意思。」同理,「幸福的人,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這樣幸福才有意思。」基於此,台灣目前在防疫工作的表現上,為世人有目共睹。台灣也願意為國際社會,貢獻我們的心力,無論是致力於檢驗試劑、疫苗及藥物的研發,或是把省下來的口罩捐贈給急需的國家。顯示出,身為地球村的一員,與世界各國,同為人類的生命共同體,在急難時、在有人受苦時,願意以無私的態度,彼此協助、互相幫補。讓台灣不僅有機會報答,過往歐美國家的教會機構,為了回應神的呼召,與實踐基督的愛,差派許多醫療傳道者,對台灣人民所行的諸多恩惠,也讓台灣將我們對世界的關懷與愛心傳揚出去。這顯明了普世性的團契精神。

同樣,當我們在教會的團契裡,領受神的恩典愈多,我們理當付出愈多,在我們的弟兄姐妹身上。我們愈倚靠神的慈悲和愛心而活,對弟兄姐妹的愛,也會愈發增多,這是一種正向增強的良善循環。這也是說,神對我們的愛與赦免愈加顯多,我們對弟兄姐妹的愛與饒恕,也要實行更多。如此,才是領受基督之愛者,回應、實踐基督之愛的真義。

三、服事:愛中契合,堅固安慰

「愛」是所有關懷的基礎。那我們要來思考,何為「愛」呢?「愛」到底有甚麼?上世紀英國著名的基督教學者魯益師(C. S. Lewis)把愛分為下列四種:一、親情之愛(affection),指父母與子女間的愛;二、友愛(friendship),指友情間的愛。三、愛情(eros),指男女間的愛。四、仁愛,或聖愛(charity),指上帝的「捨己」之愛,不折不撓的仁愛。魯益師也希望人間之愛,能夠經由轉化而成為聖愛。而「愛」的對象則有單向、雙向及多向,可簡單歸納為施與受雙方。對於「愛」,會因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動機、不同的立場,而產生出許多的面向及詮釋。

若我們仔細深思,就會發現,愛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做好的事情,愛自己或許很容易,要好好的愛別人,絕非易事。我們很容易談論愛,也經常可說出滿口的「好愛」,但是不見得有辦法落實愛,特別是聖經中,關於如何愛人的教導。在團契生活中,可能出現種種的因素,導致我們沒辦法愛人,這或許是我們不知該如何去愛;也或許是我們曾經受過傷害,正在療養中;還有可能是我們目前的生命,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與狀況,在自顧不暇的情形之下,沒有多餘的力氣、能量,去面對、承受,愛人所帶來的諸多麻煩。

雖然我們不會、不想、不願意去愛,但我們仍得學習去愛,儘管這個過程不見得是輕鬆愉快的,對自己來說,可能感到艱辛、痛苦,只能祈求神憐憫我們,給我們夠用的恩典,以基督的愛幫助我們繼續走下去。這除了顯示我們是否真正的愛上帝之外,更是別人視我們自己,是否為跟隨耶穌之人的一項檢驗。

就團契生活來說,服事是愛的展現,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命,同樣,身為跟隨基督的人,也要學習約翰福音15:13,耶穌所說的:「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服事是由於愛基督、愛弟兄姐妹的緣故,在神的恩典與愛裡面,彼此連結、相互契合。

這也是呼應了,帖撒羅尼迦後書2:16-17,保羅提醒領受基督之愛的我們,該如何藉由服事,在團契中堅固彼此,得蒙福音的好處。「但願我們主耶穌基督和那愛我們、開恩將永遠的安慰並美好的盼望賜給我們的父神,安慰你們的心,並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堅固你們。」

在基督之愛裡面,所建立的服事,不僅會讓信仰群體,彼此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堅固,更會帶來生命的新氣象與新局面。盧雲神父(Henri Nouwen)建立生命的職事提到:「服事的所有作用,都是為了叫人得新生命…目的都是為了開拓新的視野,揭示新的洞見,加添新的力量,掙脫死亡與毀滅的捆鎖,建立可以被肯定的新生命。」

除此之外,盧雲神父也在生命中的耶穌中,提醒我們,服事是一條學習基督,降卑、捨己、利他的道路,而非是高舉個人名聲、榮耀、利己的道路,他說:「耶穌降卑的道路,是通往新的團契之路,讓我們人類從中能獲得新生命,並一同歡欣的彼此祝賀。耶穌降卑的道路怎樣能夠衍生新的群體,並且是基於愛的群體?最重要的是要從內心了解這件事,以致你有一種渴望以這種降卑的途徑來跟隨耶穌。」降卑的道路,使我們認清,服事的真義,是看見耶穌,在每個重要關頭,如何選取祂的道路,使祂的安慰、憐憫,深入人們的內心深處,以此顯明祂的愛。這條愛的道路,雖不明顯張揚、浮誇虛華,卻是一條使人得到平安、喜樂與新生命的道路。團契生活的服事,就是要走這條降卑的路。

参、結語

詩篇133篇:「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這道出了團契是必須建立在彼此真實相遇的基礎上。因著神的愛,信仰群體可通過基督,以感恩的心,領受恩典,並學習耶穌捨己、降卑、利他的愛,彼此服事、安慰扶持,建立在愛中契合的親密關係,使彼此的生命能同得造就、更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