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感恩,讓生命不再一樣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 16-18節
   箴言二十七章4節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4-4節

◎前言

許多人對人生的看法是悲觀的,「誕生的時候哭泣,活著的時候抱怨,死亡的時候絕望。」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 (Schopenhauer, 1788-1860)曾說:「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所擁有的,卻總想到自己所沒有的。」因此,我們活得不快樂也不滿足。如果我們能學習「凡事」感恩,甚至「煩事」感恩,我想生命會活得很不一樣。如同保羅所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患難也值得感恩

西塞羅 (Marcus Cicero, 106-43 B.C.)是一個政治家,又是一個哲學家,他的傳世作品可分為四種:演說、書信、詩歌與專著。而專著又可分成修辭學、神學、認識論、政治學與倫理學五類。西塞羅在年老時仍維持年輕心靈,在體力衰退之時,仍保有智能活潑的朝氣活力。秘訣在於他總是能夠「從消極事物中透視積極意義」,「從負面的人生經驗中體會正面的人生價值」。

在《荒漠甘泉》中曾提到名佈道家司布真牧師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1892)的師母(Susannah Thompson Spurgeon, 1832-1903)對於患難的體驗。有一天晚上,她獨自在椅子上休息,雖然室內很光亮,但是心靈中有一層黑暗籠罩著。在傷痛中,她憂憂愁愁地自問說:「為甚麼我的神如此待祂的孩子呢?為甚麼祂一直把銳利的痛苦加給我呢?為甚麼祂應許纏綿的軟弱來攔阻我去事奉祂呢?」

這些使她煩惱的問題立即有了答覆,而且,答覆她的是一個特別的聲音。在寂靜的室內,她聽見一聲清晰悅耳的聲音,很像窗邊知更鳥的叫聲。但在這樣的寒夜裡,哪來的知更鳥?

心裡正納悶的同時,那聲音又出現了。這才發現,原來是壁爐中一根橡樹枝,正被猛烈的火焰燃燒著,從裂口中發出那個好聽的聲音來!

司布真師母因著這個景象得到了一些感想,也賦予它一些寓意:當這些樹枝嫩綠青翠的時候,許多鳥兒曾在樹枝上嬉戲歌唱,許多年下來,樹枝把那些歌聲蒐集在枝幹裡面。後來它漸漸老了,也漸漸變硬了,那些聲音便永久被封在樹枝裡面了,一直到今天烈火燒開了它堅硬的外表,它內在的音樂被釋放出來。

照樣的,神用痛苦的火焰燃燒我們,原是要釋放出我們心中被封存的讚美歌聲,叫我們的神得著榮耀!藉著這樣的體會與看見,她得著了真實的安慰。

哈巴谷書是先知哈巴谷與上帝之間的對話,他對上帝的計劃百思不解。他想不透,在猶大國中充滿了邪惡與欺壓的事,上帝為何不顯出祂的公義?更想不透,為何上帝要用巴比倫這個殘忍的國家來攻打猶大,難道猶大比巴比倫更邪惡嗎?上帝的公義何在?

後來,哈巴谷學習以信心順服在神的旨意中,他如此告白:「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 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哈3:17-19)

亨利‧盧雲神父 (Dr. Henri Nouwen, 1932-1996)在其所著的《從幻想到祈禱》中說:「通常在黑色的森林裡,我們才會談到開闊的田園。監獄常使我們想到自由,飢餓使我們對食物更珍惜,戰亂的時候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對將來憧憬是由於眼前的痛苦而產生的……。新的生命往往從舊的痛苦產生。」我相信,神應許困難的環境,為要使我更堅強。患難,也值得感恩。

◎感恩的障礙

猶太人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對貧窮的猶太人,無依無靠,而且因為膝下無子,心裡沒有寄託,因此日夜哀聲嘆息,經常禱告求神憐憫。

有一個晚上,神垂聽了他的禱告,派了天使在他夢中顯現,對他說:「神的恩典臨到你了,祂過去祝福你祖先亞伯拉罕,今天也樂意祝福你。你可以求三件事情,神必應允。唯一的條件是你所求的,神要雙倍賜予你的鄰居。」

天使離開後,他也醒了。搖醒太太,倆人雖是半信半疑,但還是決定試一試。經過討論,想想該先解決生活的問題。算算,要是有一千隻羊,下半輩子的生活應該就不用愁了。他們決定要祈求的第一件事是一千隻羊,夫婦倆於是一齊禱告求神賜給他們一千隻羊。

次日早上起床,打開窗戶,看到一千隻活潑漂亮的羊,有坐著,有躺著,有站著,徜徉在房子四周。夫婦倆真是喜出望外,急忙跪下來,感謝讚美神。當天一直到晚上,兩人都沐浴在喜樂中,感謝神真的應允了他們的祈求。

第二天,這猶太人想到應該要圍籬笆,保護剛獲得的財富。於是愉快地一路唱歌到屋後的山坡上,勘查牧場地形。

這時聽到另一邊山坡下也有羊叫聲,仔細一看,是一群羊在另一半的山坡下,算算大概有兩千隻,看樣子是他的鄰居剛獲得的兩千隻羊。看到他鄰居臉上洋溢著一片喜樂,好像正忙著圍籬笆呢。

笑容突然從猶太人的臉上消失了,嫉妒的念頭佔據他的心。「憑什麼鄰居該享有兩千隻羊呢?為什麼還比我多一千隻?」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回家後甚至氣得晚飯都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雖然心有不甘,但他想起天使說他可以祈求三件事情,心裡總算又開心了一些。他想起他一直最渴望的就是孩子,於是他重新感謝神賜給他一千隻羊,也禱告祈求神賜給他們孩子。

他明白上帝的應許必能實現,因此,當他知道太太果然懷孕時,並沒有太詫異。但是接下來的幾個月,兩個人非常興奮,心裡充滿著將要為人父母的喜悅。現在他們的生活富裕,兩人也全心準備迎接孩子出生。到了臨盆那一天,猶太人可真是興奮到了極點。

生產後的第二天是安息日,猶太人一早到會堂,在會眾禱告過後,站起來把他的好消息分享給大家。只是他還沒有坐下來,就看到鄰居也站起來說:「神的恩典真是臨到我們這村莊了,感謝神,昨天晚上讓我們得了一對雙胞胎。」猶太人一下愣住了,喜樂的心,一下就被憤怒和怨恨取代了。

到了晚上,他的心情仍是憤憤不平。直到夜深人靜,猶太人於是做了第三個要求,他說:「神啊!求你挖掉我一隻眼睛!」這時天使出現了,問說:「亞伯拉罕的子孫啊,為什麼會有這麼可怕的要求呢?」  猶太人憤怒地回答說:「我不能忍受看到我的鄰居比我富足。我寧可犧牲一半視力,來讓我的鄰居永遠看不到他所擁有的,我才會心滿意足。」

經過一陣可怕的沉默,猶太人抬起頭來,看到的是哀傷的天使滿眼淚水,說道:「亞伯拉罕的子孫啊,為什麼要把祝福變成傷害呢?神是不會答應你的要求的。不是神不守信,而是神的祝福是要彰顯祂的恩典。愚蠢的人啊,你把悲哀帶給你自己,還傷神的心呢。」

聖經記載亞當和夏娃所生的一對兄弟該隱和亞伯的衝突;亞伯是牧羊人,該隱是農夫。有一天,該隱帶了一些土產,作祭物獻給上主;亞伯也從他的羊群中選出頭胎最好的小羊,作祭物獻給上主。上主喜歡亞伯,接受了他的祭物,但是拒絕了該隱和他的祭物;因此該隱非常生氣。上主就警告該隱:「你為甚麼生氣?為甚麼皺著眉頭呢?你要是做了該做的事,自然會顯出笑容 (我自然會接受你的祭物),但因為你做了不該做的事,罪已經埋伏在你門口。罪要控制你,可是你必須制伏罪。」後來,該隱對他弟弟亞伯說:「我們到田野去走走吧!」他們在田野的時候,該隱對弟弟下手,把他殺死。(創4:1-8)

我們心懷不平,不是因為缺乏,而是「嫉妒」。「為何上帝給他的,比給我的多一點?」「為何朋友們愛她,比愛我多一點?」「為何老闆誇獎他,總是比誇?我多一點?」於是,因為嫉妒,我們在服事中抵制對方,在朋友間詆譭對方,在職場上扯對方的後腿。

其實我們所擁有的已經夠多了,也夠好了,只是我們不能接受別人所擁有的比我們還要多,還要好。結果,我們不但不會為所擁有的感謝神,甚至為了別人所得的「多一點」而憤憤不平。箴言說:「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 (箴27:4)我們為什麼「見不得別人好」呢?「嫉妒」,不僅傷害自己、傷害別人,也傷了上帝的心。

◎感恩的另一種型式

在「感恩節」前夕當大家都在享受節期的喜悅時,看到一則很不一樣的新聞,那是發生在洛杉磯市郊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位台灣來的女牧師,她自己走過無數流淚辛酸的流浪歲月,從街道佈道到現在主持中途之家和教會,她不僅每天在教會前為流浪漢打飯,更安慰、挽救了許多人,讓他們的生命獲得了重生。她就是 Amy王愛敏牧師,我想稱她為「流浪漢之母」並不為過。

自稱是「撿破爛的女人」,十二歲起她就出賣肉體來換取金錢,一直到來美國之前,她都是以出賣肉體為生,甚至連兒子也是私生子。王愛敏表示,她曾經就是生命沒有盼望、沒有愛,也沒有未來的人,她覺得自己就像是耶穌在井邊遇到那位有五個丈夫的女人。

二十一年前她懷著八個月的身孕由臺灣前往南美洲途中,在飛機上出血,飛機緊急降落在洛杉磯,她被送去醫院後,就早產生下了兒子,從此,王愛敏就留在洛杉磯。

停留在美國後,王愛敏和兒子被安排在寄養家庭暫住,寄養家庭是虔誠的基督徒,向王愛敏傳福音,並且說大家都是神的羊。王愛敏聽到有人說她是羊,以為別人看不起她,罵她是「畜生」,所以連夜逃跑,成為街頭的流浪漢。後來她發生了車禍,一位黑人朋友帶領全家跪下來為她禱告,在禱告中,她感受到聖靈的澆灌,才明白「大家都是神的羊」的真正意義。受洗成為基督徒後,她熱心於教會的事工,後來更四處傳講福音,由井邊的女人變成了傳道人。

王愛敏成為基督徒後,因著神的呼召,開始為街頭的流浪漢分發食物,並持續至今,成立「流浪漢中途之家」。她回憶第一次出來分發食物說:「那天,有人給了我二十元,我聽到有個聲音說,把它給需要的人,我想這是聖靈的聲音。因此我就到街上去,看到許多的流浪漢在街頭,於是我向賣熱狗的攤販買了二十份熱狗。攤販問我一個人為什麼要買二十份熱狗,我表示要分發給這些流浪漢,他聽了很感動,主動表示他也要捐出所有賣剩的熱狗,因此那一天,我們約發了一百份熱狗。這位攤販後來成為連鎖店的老闆,他是我的第一位支持者,並持續支持至今。」

王愛敏指出,依照美國官方的統計,全美國約有四百五十萬人因長期缺乏食物而處於挨餓中,這些人中大部份都是流落街頭的流浪漢。

體型看起來很龐大的王愛敏表示,豐衣足食的人很難想像「挨餓的滋味」是什麼。因為她曾經挨餓過,所以對於食物有一種「過份的依賴」,因此看到食物就忍不住的吃,造成她現在體重過重。所以她樂意擔任分發食物的工作,希望減少挨餓的人。

目前,王愛敏每週有三天在洛杉磯市中心分發食物,提供免費的午餐,分別是週四、週六及週日。每年的感恩節和聖誕節,也會特別募集食物和生活用品分發給這些流浪漢。

聖經上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 20:35)又說,「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箴 14:21)「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 19:17)

「感恩」是基督徒對上帝恩典的回應,你想怎麼做呢?在耶穌的比喻中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4-40)

◎結論

記得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 (Schopenhauer, 1788-1860)所提醒的嗎?「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所擁有的,卻總想到自己所沒有的。」如果,「抱怨」與「感恩」是感恩節的菜單,今天你會選哪一樣?我想,使用在飛揚協會《e信e得-網上週刊》(207, 11/21/2005)高登的作品作為我們對感恩的延續。

抱怨是複習過去的挫折,只引發現今更多沮喪。
感恩是尋找逆境的祝福,帶來今日充沛的活力。
抱怨是論斷人的弱點,浪費時間於消極不合作。
感恩是欣賞別人的長處,投資時間於創造雙贏。
抱怨是嘆息環境險阻,咒詛時不我予的噩運。
感恩是順著環境的情勢,尋找意外的驚喜。
抱怨是注意負面事實,鈍化解決問題的創意力。
感恩是相信神的美意,活化捕捉機會的靈敏度。

感恩,讓生命不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