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創世記二章1-3節
詩篇三十一篇9-10節
◎前言-積極是成功的基礎
很多人談到天才,總喜歡提到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他發明的電燈和其他許多的東西。愛迪生是一個十分積極的人,他常對助手說:「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正因為這樣的精神,讓他在不斷的實驗中發明了電燈,實驗了一萬次才成功。據說,有個叫作拿破崙.希爾 (Napoleon Hill, 1883-1969)的作家訪問愛迪生──這位實驗了一萬次才發明電燈的科學家:「如果你第一萬次的實驗還是失敗了,你會怎麼辦?」愛迪生回答:「那我就不會在這裡和你瞎扯,我會在實驗室裡去做第一萬零一次的實驗。」
如果愛迪生在第一萬零一次的實驗又失敗,我想他會毫不考慮的,接著進行第一萬零二次的實驗。他是個充滿活力的人,相信這也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充滿活力,讓生命保持最佳的狀態,或許是現代人需要做的調適工作。
◎檢查你的能量桶
聖經中,詩人向耶和華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憐恤我,因為我在急難之中;我的眼睛因憂愁而乾癟,連我的身心也不安舒。我的生命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歲為歎息所曠廢。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敗;我的骨頭也枯乾。」(詩31:9-10)人的生活方式、各樣的遭遇,都實實在在地影響了生命的品質。
在2005年初出版的新書《你的桶子有多滿?–樂觀思想的神奇力量!》
中, 作者湯姆萊斯(Tom Rath)與唐諾克里夫頓博士(Donald O. Clifton)提
到,每個人 都有一個無形的水桶和杓子,水桶滿溢使人樂觀積極;水桶
見底令人意志空虛。 讚賞、肯定及正向思考,增添正面情緒,讓彼此的
水桶滿溢。生命中的每一刻, 都在幫你我加水!
湯姆萊斯是蓋洛普組織的全球事業企劃經理,1950年代早期,萊斯的外祖父唐諾克里夫頓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教授心理學時注意一個現象,為什麼心理學領域討論與關注的焦點都是「人到底是哪兒不對?要是能開始研究人哪裡對了,是不是更重要」?於是,他和同事花了50年的時間,針對積極的態度進行數百萬次的訪談。
研究初期,他發現,個人生命會因人際互動而不同,不論是和朋友長時間的交談,或是在餐廳點餐瞬間,都能造成不同結果。人與人之間互動,其結果不是正面,就是負面,少有所謂的中間地帶。無論互動結果如何,因互動所累積的能量都足以深深影響個人生命。
1990年代,正向心理學崛起,這也正是唐諾一直專心探討的領域。直到2002年,唐諾的研究才被美國心理學協會肯定,推崇唐諾是正向(優點)心理學始祖及天賦心理學之父。唐諾為蓋洛普公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所發明的「克里夫頓能力剖析測驗」可幫助人發掘自己的天賦。此時,唐諾也被診斷罹患癌症。
這項研究是運用「杓與桶」的譬喻,幫助大家了解這項意義深遠的理論。2003年,唐諾的癌細胞已擴散全身,在這段時間,他發現「杓與桶」理論不僅幫助自己度過自16歲起發現的「視網膜小腦及脊髓血管瘤症」,也激起唐諾與癌症搏鬥的意志。2003年9月,當本書初稿完成數週後,唐諾也過世。唐諾在世的79年間,以積極態度助人無數,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讀者發現,這個人生之桶的力量。
在「杓與桶」的理論中假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隱形桶子,桶子是空、是滿,全靠別人對我們所言所行。桶子滿的時候,自己會覺得很好,反之,則感到糟透了。
除桶子外,我們還有一個隱形杓子,只要以積極態度對待他人時,這個杓子便會在別人與自己的隱形能量桶注入一滴能量水,反之,則是舀出。當隱形能量桶滿的時候,我們充滿了正面、積極的態度與源源不斷的能量,注入桶內的每滴水,讓人變得更堅強、更樂觀。相反的,當人際間互動不佳時,則會從桶內舀走自己及他人的水滴(能量),因此感到無力、挫折。所以,我們每天、每刻的選擇,都會影響「個人能量隱形桶」的狀態,每個選擇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生產力、健康與幸福。
◎發現不同的價值
從洛山磯開車到賭城,大約要花五、六個小時的車程,綿延看不到盡頭的高速公路上,艷陽高照,映在眼裡的是一望無際的黃沙、土石跟偶爾見到的幾株仙人掌,這是一個關於這地方的故事。
大熱天,有個人獨自開車子上了這一條通往賭城的高速公路上,在疲累的旅程中,突然發現前面一片綠草如茵,有如沙漠中的綠洲。於是,他把車停了下來,下車,並隨手拔起一些青草在雙掌間揉搓,並聞了聞之後,他就去打聽地主是誰?他開價十萬美金想買下那塊的綠地,地主喜出望外,一口答應。事實上,那人買下的是一塊肥美的牧草地,他在那裡經營牧場,養牛羊,賺了很多錢。
三年後,又有個人上了同一條高速公路上,無意間發現這座牧場,那人停車駐足,看了好一會兒。他拔起地上牧草,他把牧草根部的泥放在手裡,把玩許久。於是,他決定了,開價100萬美元向牧場主人買這塊地。牧場主人暗自高興,因為他的地增值了十倍,二話不說就賣了!事實上,這個人買下的是一整片的天然陶土,利用這些免費的原料蓋起陶瓷廠,因此發了財。
又過了三年,另一個人開車經過這裡,順便參觀,他靈敏的嗅覺聞到一股味道,馬上到車後箱搬出十字鎬和圓鍬,找了一塊空地拼命的挖掘,就這樣挖到天黑才停下來。氣喘吁吁找到主人,篤定地說:「我要以一億美金買下這塊地。」主人瞠目結舌,以為遇到?瓜了。當然不是,因為,他花一億美金買下的正是一塊油田!
不知道你在這個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示?我看到這塊土地如同一個寶庫, 不同的人,會發現不同的寶藏,為它創造不同的價值。或許將來,有人還會發掘它豐富的內在,它也會繼續創造更高的價值。
一個有活力的生命,就像一塊蘊含豐富的土地。它需要不斷地去發掘它的潛力,讓生命活得精彩。保羅曾對哥林多的信徒勉勵:「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 神。」(林前6:20)我們有一輩子的時間去發現生命的價值,而且要用這一生去榮耀賜生命的上帝。
◎保持生命的活力
《Cheers雜誌》52期(2005/1/1)針對工作與壓力調適作了一些建言,認為「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態度並不值得鼓勵,打拼了一年,你應該趁現在檢視一下自己在壓力中耗損的程度,放假不等於睡覺、看電視、打麻將,現在開始,為新的一年積極安排休假與旅行吧,然後充滿活力的出發!」休假的確是調適工作的好方法之一。
20世紀初奧地利心理學家謝力(Hans Selye, 1907-1982)提出「一般適應症候群」的理論(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一般簡稱GAS),說明人在面臨長期壓力的時候,會產生三個心理及生理反應歷程:
1. 警覺期(Alarm Reaction):壓力剛開始產生的時期,一個人接受新的工作任務,或假期剛結束回到工作崗位,開始產生壓力,生理反應是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2. 抵抗期(Resistance):壓力逐漸累積,為了抵抗壓力不斷付出體力及精力,能量耗損,通常因為求好心切、不斷付出而更增加能量耗損的速率。
3. 枯竭期(Exhaustion):體力及心力耗盡,工作效率低、完全沒有動力、崩潰或生一場大病。
一般的建議是在「抵抗期」時,調適的機能就應開始運作,若等到「枯竭期」才要搶救,有時都為時晚矣!只是,台灣人對健康似乎不是很重視。
在《康健雜誌》網站中,有篇關於「職場關係」的專文<你是過勞死一族嗎?>指出,有次紐西蘭官方派了個考察團來台,因為他們的國民平均所得和台灣差不多,但我們一直在成長,紐西蘭卻不然。「他們終於找到原因了」,一位廣告公司CEO苦笑著說:「因為他們發現,台灣人為了追求成長,為了金錢,可以犧牲生活品質,犧牲健康;而紐西蘭他們要生活品質,為了健康,寧可犧牲金錢,所以他們不成長。」
就《康健雜誌》所做的「台灣民眾健康品質大調查」顯示,台灣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吸菸,五分之一的人睡眠不足,四分之一的人不常吃早餐,有四成的人缺乏運動,六成的人戴眼鏡,近半數的人覺得生活有壓力。整體看來,台灣民眾的健康生活習慣並不算好。然而卻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健康,只有不到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不健康。
在創世記中記載上帝創造世界的過程,「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 2:1-3)可見,工作與休息之間的智慧,在聖經之中已經告訴我們了。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16:26)這是耶穌曾提醒我們的一句話。保持生命的活力,健康很重要。工作賺錢的目的也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若失去健康,拿什麼來享受!如果「成功人生」是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幸福人生」就是享受已經得到的。
◎結論-有活力的生命
聖經申命記提醒我們:「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b)在這緊張、忙碌、快速、壓力的環境中,我們的身心靈需要一個更靈活的機制,使我們保持平衡,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活力。
聖經以賽亞書說:「永在的 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 。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賽40:28b-31)
願大有能力的神,賜你「有活力的生命」──
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擁有生命的能量。
不斷發掘生命的潛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明白自己成功的定義,享受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