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詩篇二十七章1-6節
◎前言
十二歲起就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劉俠女士 (杏林子,1942-2003),她的有生之年幾乎是在「疼痛」中度過。有一次,名作家三毛探視完杏林子之後,在門外忍不住祈禱說:「神呀!杏林子太慘了!求你大發慈悲,早些接她到你那裡安息吧!」
後來,三毛將她這個自以為幫到杏林子的禱告說給她聽,杏林子聽後大吃一驚,連忙作出「修正禱告」:「神呀!關於這件事,你千萬不要聽三毛說,你還是聽我吧!我還未活夠,我寧可活到很老很老,我還有太多事未做完,死不得呀!」
在《生命頌》 (1981,後改名「生之頌」)裡,杏林子寫道:「生命對於我來說,是十分艱苦的,但正是如此,我才更體會到生命的寶貴。我明白,神容許苦難臨到我們身上,是要我們從患難中,學習我們應學的功課。凡是有價值的東西,都必須付代價,苦難是唯一鍛鍊我們信心和人格的工具。」
杏林子體會自己的有限,但她仍努力地用她僅有的生命與身體的功能,展現無上的價值。難怪作家張曉風形容她是──
一個健康的病人。
一個甜蜜的受苦者。
一個快樂的憂世人。
一個富有的窮光蛋。
一個小學學歷,卻練達睿智的人。
人常在許多方面感覺自己的「有限」,或許,也正因為這樣,人才會懂得學習謙卑、學會珍惜、並盼望在主裡得安息。
◎有限的力量:人生需要站得更穩
天下之事真是無奇不有,這是發生在國外一件真實的事件。在一個風景怡人的小碼頭,一輛白色小轎車不知何故掉入水中,於是,請來一輛吊車要把小轎車救上來。救援的工作原本進行的很順利,小轎車被拉離水面,突然間,吊車好像失去了重心,不但沒把小轎車拉上來,反而被它拉到水裡去了。所有的人都?眼了,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眼看連救援的吊車也無辜被拖累,他們只好請了一部更大的吊車,希望可以把兩輛車都救上來。大吊車果然比較有用,不只是頓位比較大,它還伸出長長的固定支架,擴大本身的重心。因此,白色小轎車被輕易地救上來,放上拖車載走了。接著,大吊車也順利地把小吊車拉離了水面,看來似乎沒有問題,突然,也不知為什麼,大吊車反而被小吊車拉進水裡。所有人不知如何是好,才吊上來一輛小的,又掉下去一輛大的,要吊到什麼時候才能吊完!整個事件讓人啼笑皆非。
就像吊車一樣,我們的人生要站得穩,而且更要走得穩,否則很難承擔任何責任。曾在「新眼光讀經」的教材讀到一篇文章,其中的內容使我有很多的思考。在非洲的衣索匹亞,許多地方沒有橋,人們必須徒步涉過湍急的河流。由於人的重量不足以使自己站穩於激流中,聰明的衣索匹亞人會背著一袋砂來壓穩自己,增加自己的重量,讓腳步更穩重。
有時候神怕我們在生命的激流裡跌倒,祂才給我們「重擔」,祂知道「重擔」有時是對我們有益的,讓我們在各項挑戰中,站得更穩,踏出的每一步也更紮實。
詩人曾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 (詩119:71),或許,我們覺得納悶,我們靠著自己「有限的力量」,我們幾乎已不能抵抗人生的激流,神卻又把「重擔」加在我們肩上,我們如何擔得起。然而,奇妙的是,「重擔」卻使我們更堅強,更能踏穩人生的步伐。因此,我們需要擁有詩人一般的信心,宣告:「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或譯:力量),我還懼誰呢?……雖有軍兵安營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我必仍舊安穩。」(詩27:1-3)
雖然,有「重擔」加在我們身上,但我們並不害怕,「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裏,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 (詩27:5)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就更有能力與勇氣面對各樣的挑戰。
存在主義哲學家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曾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想這也能提醒我們,在我們「有限的力量」中,我們不是看見自己的軟弱,不是懼怕「重擔」,而應看見上帝無限的能力與極大的恩典。
◎有限的時間:新的關係、新的人生
詩篇中,摩西曾禱告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90:12)人的一生常常過得渾渾噩噩,漫無目的。但是,一旦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人對生命的感覺也突然變得清晰。
在電影《愛在屋簷下》 (Life as A House)中,正值壯年的喬治,原是一名建築師,但是對於生命好像已經缺乏了動力,當他發現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他鼓起最後的勇氣,決定和他叛逆的兒子重建父子親情。
故事一開始,喬治因為不滿工作的剝削,他在公司和上司大吵一架之後決定辭職離去,但是走在路上的喬治卻突然昏倒,再醒來時,他人已在醫院中,並得知自己罹患惡性腫瘤的消息,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
為了好好渡過人生最後的夏天,喬治考慮再三,他決定要把海邊的舊木屋拆掉,要和他十六歲的兒子山姆重蓋一棟房子。但是有著自己暑假計劃的山姆,一心只想和朋友到太浩湖狂歡作樂。只會嗑藥惹事生非的山姆連他媽媽都管不住,最後拗不過老爸的堅持,被迫到老爸的破爛房子去住。
心不甘情不願的山姆對喬治的房子嫌棄到不行,最後甚至還偷走喬治的止痛藥解癮,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山姆在別無選擇之下,只好乖乖地留下來幫喬治工作。
和父親並肩工作後,山姆漸漸改頭換面,他的敵意減少了,蓋房子也讓山姆消耗了他無法發洩的精力,更化解了這對父子的緊張關係,慢慢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整部影片,藉著拆?舊房子並重建新房子的過程,讓我們看見這個家庭如何拆?不良的親子、夫妻關係,甚至是上一代造成的傷害,他們努力地重建更好的新關係。「拆?與重建」的過程,也正啟示我們要正視自己的人生,不需要等到「時間」提醒我們,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見生命中重要的事。
◎有限的世界:安穩在耶穌手中
聖經中,耶穌曾醫好一個生來瞎眼的人。當時耶穌的門徒問祂:「這人為甚麼會瞎眼?是他犯了罪,還是因為他的父母犯了罪呢?」耶穌回答說:「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耶穌說完了這句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然後吩咐他去池子裡洗,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這瞎眼的得到醫治後為主作見證,相信耶穌是從神而來的。
我一直深信,每個人都能成為神的器皿,成就神美好的事工,就看我們如何使自己合乎神的需要。芬尼.克洛斯比 Fanny Crosby(1820-1915)是美國著名女作家。她六個月大的時候,因醫生的疏忽,使她終生瞎眼。那年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她的母親要去人家裡幫傭,因此她由奶奶撫養長大。奶奶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她教12歲的芬尼背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
失明之後的芬尼.克洛斯比,不只埋怨上帝,埋怨家人,也埋怨讓她瞎眼的醫生。直到她 30歲時參加了一個聚會,聽到華滋( Isaac Watts, 1674-1748)所作知名的詩歌「痛哉!我主身流寶血,為何忍受死亡?」她的生命完全改變,她把自己獻給主用,用她的恩賜,寫作許多感動人心的詩歌。
似乎就像耶穌對那瞎眼的人所作的詮釋,芬尼.克洛斯比的眼睛看不見,卻讓她更專注與神的關係。她雖然瞎眼卻一生讚美神,用詩歌來榮耀神,用她的生命顯出神的作為!
芬尼是一位多產的聖詩作者,因此,也被譽為「美國聖詩皇后」。她有位好 朋友竇安 (William H. Doane,1832-1915),他常為芬尼的詩詞譜曲。
一天,竇安對芬尼說:「我寫了一首曲子,希望你能配上詩詞。」聽他彈奏後,芬尼說:「這是安穩在耶穌手中。」於是,芬尼走進房間,半小時後,手裏拿著這首詩歌,交給了竇安。這就是眾人喜愛的《安穩在耶穌手中》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也是她第一首被譯成外國文字的美國詩歌。這首詩歌,旋律平穩、輕快,洋溢著喜樂之情,值得我們細細體會其中的意境。
安穩在耶穌手中,安穩在主懷內,因主慈愛常覆翼,我心在此得慰;
無論遇何等危險,惟在主懷藏躲,有主聖臂常護庇,患難焉能害我?
安穩在耶穌手中,憂慮有何阻力?在此不怕世誘惑,在此不被罪害;
脫離疑惑之迷霧,脫離各般憂戚,世上惟餘幾患難,眼淚惟餘幾滴。
安穩在耶穌手中,耶穌為我已死,主真是永世磐石,我必永遠靠此;
現今當忍耐等候,等過世夜黑暗,等候見清晨日光,照在榮華金岸。
有一次,芬尼從渡輪轉乘火車,船長請警察來攙扶芬尼,並介紹說:「這是 芬尼.克洛斯比 ,曾寫過《安穩在耶穌手中》。」警察說:「上星期在我女兒的葬禮上,我們唱了這首詩歌。」芬尼坐上火車後,對他說:「願神祝福你,我會為你禱告,安慰你的太太,因為你的女兒已安穩在耶穌懷裏。」
芬尼在自傳中說:「 ……從來沒有恨過那位弄瞎她眼睛的醫生,因為我對慈愛的天父有完全的信心,神應許『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正直的人。』」所以,她每日安穩在耶穌大能手中,享受主愛的溫暖,使她心中湧出美妙的詞句,安慰滋潤許多遭遇苦難的人。
94歲的芬尼,於1915年2月12 日安息主懷。離世前晚,她還寫了一封信,安慰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告訴她,女兒正安穩在耶穌懷裏。
芬尼.克洛斯比 一生活在黑暗、而且有限的世界裡,但她卻能「安穩在耶穌 手中」,並把自己的軟弱變成上帝的榮耀。如同印度傳教士威廉.克理 (William Carey, 1762-1834)的禱告,說:「我將我的軟弱獻給你,願你顯出你的榮耀來!」
◎結論
在有限的人生中,我們不只要站得穩,更要走得穩;並且把握時機,除去舊的傷害,建立新的關係;不論人生是何遭遇,安穩在耶穌手中,可以使你得到更大的安慰與祝福。或許,力量有限、時間有限、環境有限,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在「有限人生」中,掌握從神而來的「無限祝福」。
最後,引用杏林子在《生命頌》的一段話作為你我共同的勉勵:「作為一個基督徒最大的福份,就是:即使我們失去一切,也仍然有主可以憑藉、有主可以依靠、有主可以安慰。『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