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腓立比書四章1-9節
聖經,以弗所書5: 25b- 27,保羅對腓立比教會說:「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命一樣。他這樣做是要藉他的話、用水來潔淨教會,使她榮美、聖潔、沒有瑕疵、沒有任何污點或皺紋,好獻給自己。」
教會,榮美的教會;教會,基督的新婦!(林前11: 2)這是何等美麗的表象,何等奇妙的譬喻,何等高貴的應許和鼓勵!
使徒保羅如此宣告,並不是未來的期待,而是在他傳福音的生涯中,確實見到、經驗到「榮美的教會」:腓立比人建立的基督教會。
今日的經課,腓立比書4:1-9,映射出腓立比教會榮耀的、美麗的光輝。這指點後世的基督徒,成就榮美的教會的途徑。對於這段經文,弟兄深受感動,有台灣小詩為證:
人種文化無門限
親愛關懷教牧間
包容異見免失志
追求榮美不怕難
請容我進一步闡釋這首「道理詩」:
一、人種文化無門限
使徒保羅在第二次傳道旅行,大約主後52年,來到腓立比傳福音。按使徒行傳十六章記載,腓立比的教會開基有三位重要人物:
第一位:呂底阿,她是一位賣「紫色布」的婦人。她是亞洲人,來自亞細亞的推雅推喇城(今土耳其西部,伊斯坦堡之南),是有錢的、上層階級之人。──這種「紫色布」是用「泰爾紫」,古代極珍貴的染料染成的。此染料,要用大量骨螺,染一件衣服就要1萬2000粒(一螺長約5-8厘米)。工人要將螺殼和螺肉分開,取出腺體做染料。……在腺體上放鹽,並在日光下晾曬三天,然後放進有蓋的大鍋裏,用海水慢火再熬幾天。……莫怪,穿紫色袍的人是富人、貴人、君王──羅馬兵丁曾嘲笑耶穌「君王」,故意給衪穿上紫袍。
腓立比的教會的第二位重要成員是:被鬼附身的,行法術的女婢。她是希臘人,她是弱勢者,在古代社會宛然是「活工具」。
第三個會友是:看守監獄的獄卒,他是羅馬人,是公務員,講當時腓立比的官話:拉丁語。
當然,腓立比教會不只有此三人,但他們正可顯示這個歐洲第一間基督教會的會友組成的社會、身分的複雜:貧富貴賤之別,文化語言不同,人生觀、價值觀、宗教背景當然大大不同。但是,腓立比教會的兄姊和睦相愛,同心志,告白「一主、一信、一洗、一聖餐」的信仰生活。這豈是容易之事?在聖靈感動保守下,強勢的人謙卑不設門限,袒開胸懷,彼此接納。
人種文化無門限的教會,何等榮耀,何等美麗!
二、親愛關懷教牧間
今日的經課,腓立比書4:1,保羅稱呼腓立比教會的會友,說是「我所思念,我所歡喜,我的冠冕」。
看了這三種非常濃厚的感情的稱呼,可體會到使徒保羅是如何的疼愛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深刻的信賴,豐富的關愛溢於言表!──宗教師如此稱呼信徒,在諸宗教中未有所聞!
君不聞,佛教法師稱呼信徒做「施主、大德、信士、居士」。不錯,這都是相當尊重信徒的稱呼,不過比較偏重「捨施和修行」,大大不及使徒保羅對主內兄姊的對待──近聞,會見「證嚴上人」者,要行「五體投地」的大禮。──慈濟證嚴大師,疑有神化成「宇宙大覺者」的嫌疑……。
令人大大感動的是:保羅稱呼、認定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是他的「冠冕」。「冠冕」一詞,希臘文是stephanos,乃是運動會中頒給得勝者的花冠(林前9:25)。──有解經者解此「冠冕」為:腓立比基督徒是使徒保羅傳道的「報償」,是保羅做為基督使徒的權柄(林前9:2)的確據。──這我不能茍同,因為保羅不是自戀的人──這應是保羅稱讚腓立比教會信徒「榮美的德行」為榮耀的冕旒。
猶太人的《族長遺訓》(The Sayings of the Fathers)有言:「有三種冕旒,就是妥拉的冕旒、祭司的冕旒、王的冕旒,但是這些冕旒都比不上美名的冕旒。」
使徒保羅心裏熱愛信徒,情意如此溫馨,非常難得的是:保羅「勇敢」表露他的感情。這就非常不簡單了,需要真誠的心,濃厚的真情,長久心懷中的醞釀。
今日是台南神學院的紀念主日,讓我們紀念第一代校長巴克禮博士──1895年大清帝國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日軍迫近台灣府城,臺南士紳拜託巴克禮博士一齊到二層行溪迎日軍進城,免去滅城的大災難。……反觀,那時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在危急之時(6月4日)化妝成老婦人,帶著金銀搭上德國商船Arthur號逃往廈門──台灣人覺得萬分了然,怨嘆講:「阿婆仔,浪港!」這句俗語流傳至今。
巴克禮博士應是台灣牧師愛護會友的典型,我深信歷代台灣教會的牧者也是如此!應該要大大感謝的,當教會的牧者猶未關愛信徒之前,咱教會的長執、兄姊早已經週到的,大量、慷慨的疼惜牧者──這是台灣長老教會150年來「榮美的教會」傳統!
三、包容異見免失志
今日的經課,腓立比書4:2腓立比教會有二位「女人」不和。這二位姊妹名Iu-a-tia和Sun-to-ki。聖經學者猜測,這二位可能是教會的長老、監督。然而,我不認為,因為當時的長老、監督都是男人,而且必要是「已婚男人」。
這裡的經文沒有記載保羅診斷、發掘「不和的原因」。也許,保羅已經知道她們不和的原因。不過,保羅面對信徒、同工「不和」,並不採用「徹底清算」的方法,或徹底「分析」爭端──這也許是「科學」的,可是,分析到最後「人性無可救藥」的深淵時,實在不是人的能力所能收拾。
保羅關心,締造和睦,但將爭端,安置在基督教會的大家庭,用基督的愛來薰陶,用主的聖言來勤勉。如此,化解「不和」,信徒得到造就,基督的教會得到保守合一。
顯然可見的,保羅不是「視而不見」問題,而是換個視角,看她們積極的、有價值的貢獻,肯定她們在福音事工的作為──保羅沒有採取台灣人所謂「一點貓,百點也貓」的全面否定──v. 3說:「她們的名,已經記載在生命冊」。這是何等大的寬容,再大的不睦,在保羅這種「基督的心為心」的感召下,必然順利排解爭端,締造和睦。
榮美的教會,不能完全沒有不同意見,沒有異議,但愛的包容,會消解禍端。君不見,500年前的天主教會,迫害馬丁路德的信仰知識和發表意見,以致於流血分裂,真是不足為訓。榮美的教會一定要「人和」!《孟子》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現任台南神學院長王崇堯博士,是謙謙君子,成就學院和睦相親,頗有大家庭的溫暖。同時,他也獲得師生和眾教會和熱烈擁戴!感謝主,台南神學院的董事長胡忠銘博士,文質彬彬,敬老愛幼,提攜同僚,正是學院發展可寄以重託的領袖。這也是台南神學院紀念主日時,必要提出來同心感謝主的喜事。
弟兄於前星期三,第一次來到貴會,所見之處,見面之人,個個親切有禮,和藹可親,顯示德生教會一定是相親相愛,非常得人和的榮美教會。
四、追求榮美不怕難
今日的經課,腓立比書第四章8-9節,保羅說:「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這二段經文,顯出保羅濃厚的關愛和期待。他已經說了感謝、歡喜、勸勉的許多「雅言」,但「意猶未盡」說「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這常常是最重要的叮嚀,最誠懇的交心。
保羅最後有什麼叮嚀?沒有別的,要緊的中心句子是「思想、追求德行」。「德行」原文是Arete,意思是「卓越」(excellence);據此,NIV英文聖經直譯做「卓越的道德」(Moral excellence),也就是「榮美的德行!」
繼之,保羅列舉「榮美德行」的內容: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等六項都是!
保羅時代的道德理想項目乃是希臘的「四元德」:「智慧(wisdom)、節制(temperance)、勇敢(courage)、正義(justice)──後來,基督教的倫理體系中,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C. Aquinas, 1225-1274)加上三個宗教美德(theological virtues):信(faith)、望(hope)、愛(love),而成為七元德。
這一連串的美德,真不簡單,也頗沉重,正是斯多亞派(禁慾主義者)修行人修練的、追求的道德目標,也是「智慧書」與斐羅(Philo)作品中,常常提到的美德。
上面六項「榮美的德行」,乃是保羅鼓勵腓立比教會信徒,面對希臘-羅馬高舉「四元德」之前,基督徒應該擁有的美德,使徒保羅如此美麗的勉勵,卓越的期待,實在令人萬分感動。
諸位兄姊,台灣社會的道德傳統,有三綱五常,有四維八德。非常可惜,這些都變成「福祿壽,三仙老公仔標」所標榜的功利道德。於是「台灣年度代表字」,2013年是「假」,2014年是「黑」──黑心油、黑心企業、黑心政客,……就不是偶然之事了!
應該注意的是,保羅在提出卓越的道德「目標」之後,他又指出達成此一目標的「方法」──v. 9 :「你們從我所學習,領受,或聽到,看到的言行,都要實行出來。」──說的是「效法我的實踐信仰,效法我的處事為人,效法我的言行舉止」──保羅充滿道德自信,正是他在林前11:1所言:「你們應該效法我,好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非常不簡單,保羅如此勸勉可能成為基督徒的「道德重擔」。不論如何,我們只要願意追求,自有聖靈幫助;只要熱切羨慕,自有克服道德重擔的能力。謹記使徒保羅的鼓勵,追求卓越的美德,「那賜平安的上帝就會與我們同在!」(v. 9b)。
結言
腓立比是古馬其頓地區的都市,有豐富的經濟資源,有高度的希臘-羅馬文明。使徒保羅鼓勵他「所思念的、所歡喜的、以為冠冕」的腓立比教會信徒,要保守主裡的合一,彼此包容,追求和睦,造就卓越的美德。
感謝主!德生教會兄姊有美好的見證,不讓腓立比的信徒專美於前。虔祈上主繼續施恩賜福諸位兄姊,在主裡深刻的體驗到福音拯救的喜樂,滿滿感恩的心志來追求卓越的屬靈美德,建造榮耀的、榮美的基督的教會,人間滿有喜樂和祝福的天堂(Moral excellence)。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