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約書亞記二十二章21-29節
21 於是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軍中的統領說: 22 「大能者 神耶和華!大能者 神耶和華!他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們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華(願你今日不保佑我們), 23 為自己築壇,要轉去不跟從耶和華,或是要將燔祭、素祭、平安祭獻在壇上,願耶和華親自討我們的罪。 24 我們行這事並非無故,是特意做的,說:恐怕日後你們的子孫對我們的子孫說:『你們與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有何關涉呢? 25 因為耶和華把約旦河定為我們和你們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們與耶和華無分了。』這樣,你們的子孫就使我們的子孫不再敬畏耶和華了。 26 因此我們說:『不如為自己築一座壇,不是為獻燔祭,也不是為獻別的祭, 27 乃是為你我中間和你我後人中間作證據,好叫我們也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平安祭,和別的祭事奉他,免得你們的子孫日後對我們的子孫說,你們與耶和華無分了。』 28 所以我們說:『日後你們對我們,或對我們的後人這樣說,我們就可以回答說,你們看我們列祖所築的壇是耶和華壇的樣式;這並不是為獻燔祭,也不是為獻別的祭,乃是為作你我中間的證據。』 29 我們在耶和華─我們 神帳幕前的壇以外,另築一座壇,為獻燔祭、素祭,和別的祭,悖逆耶和華,今日轉去不跟從他,我們斷沒有這個意思。」
二十四章14-22節
14 「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他,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 15 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16 百姓回答說:「我們斷不敢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別神; 17 因耶和華─我們的 神曾將我們和我們列祖從埃及地的為奴之家領出來,在我們眼前行了那些大神蹟,在我們所行的道上,所經過的諸國,都保護了我們。 18 耶和華又把住此地的亞摩利人都從我們面前趕出去。所以,我們必事奉耶和華,因為他是我們的 神。」 19 約書亞對百姓說:「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因為他是聖潔的 神,是忌邪的 神,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罪惡。 20 你們若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外邦神,耶和華在降福之後,必轉而降禍與你們,把你們滅絕。」 21 百姓回答約書亞說:「不然,我們定要事奉耶和華。」 22 約書亞對百姓說:「你們選定耶和華,要事奉他,你們自己作見證吧!」他們說:「我們願意作見證。」
引論:過去的屬靈夥伴
弟兄姐妹,平安。過去這個月,我陷入季節性的健康低潮,每回只要天氣變化、氣溫降低,身體就會特別不舒服。在難以入眠的夜裡,我往往靜靜地躺臥,感受關節的疼痛和難以控制的心悸,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我時常在這種時候想起過去的日子,那是一段好像孤兒的靈命成長歷程,我對神的話語有極深的渴求,但在平日的教會生活裡,我很少感受到自己在真理的裝備上獲得滿足。於是,為了餵養自己的靈命,我時常到基督教書坊購買大量的屬靈書籍來研究,也參加許多大大小小的特會和培靈會。我用「打野味」來形容這種靈命成長方式,以此反襯家裡頭只能提供食之無味的靈糧。後來,我發現長老教會有蠻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出於某種沒有被餵飽又忍不住想要透露哪裡足以吃飽的共鳴,我結交了一大群對信仰認真的屬靈夥伴。我們曾經一起走遍大街小巷逐家佈道,向居民介紹耶穌;我們曾經到偏鄉舉辦兒童生活營,帶社區的孩子在神的家中熱舞;我們常常通宵禱告,在火熱的敬拜和懇切的祈求中傾訴對失喪靈魂的負擔;我們甚至約定好要操練各樣的屬靈恩賜,建造教會來落實天國,進而改變整個世界。總之,我們期望長老教會能夠培育出數之不盡的基督精兵,不再有任何一個需要打野味的屬靈孤兒。問題是,那些曾經一起鑽研聖經、操練禱告、愛慕耶穌、熱切服事的夥伴呢?都跑哪去了?很殘酷的是,到如今,這些人有的對於靈命成長顯得無精打采,甚至早已沒有教會生活了。
本論:永遠敬畏且永遠歸屬的壇
教會的讀經進度來到約書亞記的尾聲了。約書亞記是以色列十二支派贏得應許之地的故事。十二支派裡頭有兩個半支派,也就是呂便、迦得和瑪拿西半個支派,在很久之前跟摩西講定一個合約。當時,這兩個半支派的勇士看見約旦河東非常肥沃、適合放牧,又適合建造城池給婦女和孩子們居住,於是提出了請求:「摩西啊,我們可不可以不渡過約旦河去住在迦南地?我們想要住在約旦河東就好了。」摩西聽到這種言論嚇到吃手手:「你、你、你們怎麼可以這樣?都忘記了嗎?之前我們派出十二個探子去察看迦南地,結果,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以外,大家都不願意進去,神因此非常生氣,造成二十歲以上的男丁全都死在曠野。現在,好不容易即將結束曠野流亡的日子,再次相約要進入應許之地,你們竟然又說不要進去。」兩個半支派的代表回答說:「摩西啊,先不要這麼激動!我們雖然打算住在約旦河東,但我們依然會跟大家一起攻下迦南地,直到得勝之後,才會回約旦河東與妻子兒女團圓。」就這樣,摩西答應了這項請求。立下約定後過了好幾年直到如今,約書亞已經帶領十二支派贏得了大部分的應許之地,該是時候要實踐摩西跟這兩個半支派之間的承諾了。因此,約書亞對這兩個半支派的代表說:「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遵守了;我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也都聽從了。你們這許多日子,都沒有撇棄你們的弟兄,直到今日,並且遵守了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的命令。如今耶和華你們的神已經照著他所應許的,使你們的弟兄得享安寧。你們現在可以返回自己的帳棚,回到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在約旦河東所賜給你們為業之地。」(書22:2-4)於是,兩個半支派揮別了約書亞,帶著戰利品出發回約旦河東了。
就在看起來皆大歡喜的時候,約旦河西的百姓突然發現,河東兩個半支派過河前,在河西的岸邊建造了一個又高又大的祭壇,所有新聞台都全程轉播落成典禮與建造過程的回顧。兩個半支派建造祭壇的舉動,對河西所有支派來說非常嚴重,因為河西的支派已經築了祭壇在示羅,乃是神所規定合法的敬拜之處,河西的支派本來以為河東那兩個半支派都會定期回來示羅敬拜,但現在他們竟然自己築了祭壇。於是,河西的支派非常生氣,決定要發兵渡河,去毀掉原本視為同胞的那些人。先遣部隊出發了,展示了最先進的武器,同時,談判的使者走在最前面。「你們這兩個半支派的人在做什麼?竟然為自己築壇!你們忘記之前在什亭的時候,我們當中有人敬拜巴力毗珥那個偶像,引發神的怒氣,造成瘟疫橫行,兩萬四千人死亡嗎?還有亞干,因為不聽神的吩咐私吞了財物,造成全軍敗亡,這件事你們也忘了嗎?你們最好拿出像樣的解釋,要不然,我們這三千顆瞄準你們的飛彈,什麼時候會不小心飛出去,我們也沒有把握。」就這樣,呂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才知道事態嚴重,連忙解釋:「你們誤會了。我們建造的這座壇並不是要取代你們的壇,我們這座壇也不打算用來獻祭。我們仍會過去神所指定之處跟你們一起敬拜,也會繼續遵守律法。我們建造這座壇,只是要以防萬一。」以防萬一?這兩個半支派為自己築壇,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原來,河東兩個半支派擔心如果有一天,河西的支派離棄了初衷,不再承認他們同為耶和華的百姓,會使得河東的子孫落入不再敬畏神或與河西支派斷絕關係的危機。因此,兩個半支派築了一座壇來做為證據,這個證據,訴說了永遠都要敬拜耶和華,以及持續想要歸屬於信仰群體的心願。
河東的兩個半支派為自己築壇,向河西支派發出聲明:「如果有一天你們離開了信仰的初衷,如果你們不再像今天一樣把我們視作屬靈的家人,如果你們發生意外,開始發明各式各樣的理由,促使我們落入『不再敬畏耶和華』,以及『與耶和華無分』的情況裡,那時候,我們至少還有自己的祭壇,這個祭壇提醒我們,要繼續跟隨我們的神。」弟兄姐妹,你是否依然跟隨耶穌、全心全意愛著祂?有誰跟你一起同奔天路呢?很可能,你發現原本服事神的人有別的追求了;很可能,某些你效法過的屬靈前輩不再為神而活,反而開始抗拒屬靈的事了;很可能,本來一起追尋真理、委身服事的同伴,現在對神國度的事非常冷淡了……這時候,你可能會非常沮喪,但我盼望你仍舊有自己的祭壇。你必須為自己築壇!別人有可能停止愛主,那些曾經愛你、鼓勵你、栽培你,引領你跟隨神的人也有可能會跌倒,然而,儘管你所熟悉的人離棄了信仰,傷害了你的心,只因為你已經為自己築壇,就能夠依然全心全意地跟隨耶穌。為什麼許多基督徒會受他人的影響,來決定還要不要繼續事奉主呢?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為自己築壇,以此來立下永遠都要敬畏,也永遠都要歸屬於神的約定。老實說,我曾有許多屬靈同伴,以及在尋求真理的路上效法過的前輩,後來在信仰上跌倒了,他們的態度變得很嘲諷、不再熱切愛神與愛人、所教導的偏離基督教信仰的真理核心,甚至染上金錢或性的醜聞,然而,即使是這樣,我依然繼續服事、跟隨耶穌,因為很久之前,我已經在神面前築了自己的祭壇,這份信仰不是建立在任何人身上,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身上。或許,難免必須走過打野味的苦日子,但每個在孤獨中追尋真理的渴慕,都是耶穌所萬分珍惜的。
結語:建立在與神個別的關係上
河東那兩個半支派揮別了河西,為自己築壇,不願受到河西支派在將來有可能造成的壞影響,而年邁的約書亞也即將揮別他帶領多年,深深疼愛的百姓了。約書亞給百姓的訣別之語是:「若你們認為事奉耶和華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當百姓熱切回應願意事奉耶和華後,約書亞竟然潑了冷水:「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我曾經不怎麼明白,約書亞為何要百姓自己選擇所要事奉的。這樣不會太過消極嗎?為何不運用自身遠大的領導魅力,促使百姓決志委身呢?身為屬靈領袖,難道不該多推一把?後來,我有了更多教會生活的經驗,才瞭解約書亞的苦心。你是否聽說過:「竟然有這種屬靈領袖,有這種牧師,有這種信徒,我不要去教會了、不要受洗了,我的幻想破滅了。」然而,只要不心存幻想,就不會幻想破滅;我從來沒有幻想過完美的教會和信徒,所以我不會讓別人的表現影響我的委身。約書亞對自己沒有幻想,他深深知道百姓的信仰建造,並非全然取決於他。他除了要百姓自己做選擇,到最後甚至進一步說:「你們選擇要事奉耶和華,你們自己作證吧!」他那慷慨激昂的遺言,每字每句都渴望把百姓的信仰建造在與神個別的關係上,並非他自己身上,而這也會是我的心願。儘管對教會、對牧者、對信徒多少都有失望過,但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做個決定為自己築壇,揮別那些本不該成為影響的影響,永遠敬畏、歸屬於神,單單來愛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