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無可避免,卻能克服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傳道書七章13-14節;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

引言:
人生在世,除了生、老、病、死,以及「自然之惡」的天災地變無法避免之外,日常生活與工作上的失落、逆境、挫折和意外事故,甚至「人為之惡」的燒、殺、擄、掠之痛楚和憂傷等,也常會臨到,而使人苦不堪言。
儘管人都不想遭遇苦難,但苦難依然常會在無意間臨到,讓人措手不及,而痛苦難當。這樣的情境,實有如約伯面臨突如其來的苦難時,所發出的感嘆之語:「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約伯記五章7節)還有耶穌對跟隨祂的人所說的話:「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a)一樣。可知,苦難是人類很基本,也很切身的問題。雖苦難無可避免,但卻能克服,因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頭,主的恩典總是夠用。
一、無可避免
1.意外之苦
一天中午,突然接到就讀神學院時期的同學來電,告知有位擔任牧師的同學,受邀到會友家的田園採龍眼,不慎從龍眼樹上跌落,頸椎第4、5節嚴重損傷,頸部以下失去知覺,剛送到醫院不久,正準備接受緊急手術,期盼同學們能為他祈禱。聽到這項突如其來的消息,著實令人感到相當的錯愕與難過!掛心之餘,我乃立即撥打電話給其他的同學,同時透過電子郵件發出代禱信,懇請大家能為準備接受開刀的同學代禱。
手術後隔天早上,我去電同學的太太,詢問手術結果及意外發生的經過。電話中,同學的太太告訴我說:由於先生的傷勢嚴重,從下午2點進入開刀房,一直到晚上10點手術才告結束。術後,隨即被送入加護病房。醫生說,開刀的過程雖然順利,但因無法自主呼吸,得藉助插管才能呼吸,至於頸部以下是否會癱瘓,仍有待觀察。醫生為了讓先生沈睡和休息,只好繼續施予麻醉藥,以便能舒緩開刀後的疼痛與插管的不適,所以,還得等待幾天,停止施打麻藥之後才會醒來。
同學的太太訴說開刀的過程之後,進一步細訴先生之所以會發生意外的經過。其因,乃會友家中的龍眼樹結實纍纍,正值採收的好時節,每年此時,都會邀請牧師帶領青年一起前去享受摘龍眼的樂趣,並將摘取的龍眼分送給教會的兄姐享用。原本,約好週六上午前往,但因氣象台發佈陸上颱風警報,牧師擔心颱風來襲,不便摘取龍眼,且颱風過後,龍眼會被一掃而空,而使得教會的兄姐無福享受美味的龍眼,遂臨時決定提早一天前往採收。
採收當天,牧師將較接近地面的龍眼摘完之後,為了趕時間,乃捨棄輔助工具,直接爬上梯子摘取位置較高的龍眼,沒料到,梯子不穩,而底下又沒有人幫忙扶著,只好透過樹枝穩定重心,然因不慎踏到枯枝,而跌落地面,傷到了頸椎。雖當時師母在現場,且有兩位青年也在樹下,但皆因忙於撿拾地上的龍眼,並沒有注意到梯子不穩,也沒意識到龍眼樹佈滿枯枝,直到牧師墜落地面後才被發現,但為時已晚,只好呼叫救護車,緊急送醫。
幾天之後,當我和內人到醫院的加護病房探望時,看到同學雖意識清楚,但躺在病床上,口、鼻及身上插滿管線,雙腳不能動彈,也無法開口講話,只有手掌能動,內心難過至極,眼淚差點奪眶而出。因他是我非常要好的同學,也是學生時期同住一年半的室友,更是我的親戚。
同為牧師,目睹如此重大的苦難發生在他身上,我真的不知如何安慰他,也不知道該向他說什麼話才好!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在病床邊,讀聖經詩篇121篇給他聽,並為他祈禱。離開加護病房前,我乃如此勉勵他:「或許,我們並不明白上帝為何會讓你遭遇到這樣的苦難,但我相信,上帝要透過你所親身經歷的苦難,來成就祂的旨意。即,幫助遭受苦難的人走出陰霾,藉以傳揚福音、榮神益人。」話畢,只見他點頭表示同感,並伸出左手緊握我的手。
2.喪子之痛
看到身為牧師的同學遭受苦難,日後可能會下半身癱瘓,得終生靠輪椅代步時,使我想起,不久之前,所接到的一封連續遭逢喪子與喪女之痛的代禱信。這封代禱信的對象,是一位2011年從台灣到美國牧會的牧師,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內,相繼失去一雙正在就學中的年輕兒女。連續失去子女帶給他和師母的痛,實在非常難以承受,關心他們的同工才會發出代禱信函。
事發之因,乃2014年8月6日,在美國牧會的牧師全家,結束最後一天的休假,正開車返回教會的途中,就讀大學二年級,和妹妹坐在後座的兒子,因肚子餓,開口詢問:「車上有什麼可以吃的?」媽媽聽到兒子的提問,乃回應說:「這裡有幾個愛心三明治,可以先填個肚子。」爸爸則接續媽媽的話,告訴兒子說:「中午我們可以簡單吃,下午4點左右就可到家,還有一張快到期的YOTSUBA折價卷,晚上去吃,好為這次的旅行劃上一個完美的句點。」媽媽聽到爸爸的提議,乃深表贊同,並發出:「這樣很好啊!」的附和之聲。
不料,在上述短短一分鐘的對話之後,妹妹突然看到哥哥情況不對,動手推他也沒有反應,只好大叫「哥哥!哥哥!」當媽媽回頭看兒子時,只見他頭向右傾斜,眼神無力,手握著拳,像似用盡全身僅存的力量,要吸一口氣。雖媽媽立即移往後座,壓兒子的人中,並作CPR,同時請妹妹撥打911,呼叫救護車,爸爸也立即將車開到兩哩外的交流道出口等待。救護車抵達後,儘管立即送醫,且到醫院經過50分鐘的搶救,但還是回天乏術,結束兒子還不到二十歲的短暫一生。
一分鐘之前還在講話,一分鐘之後竟然斷氣歸天,這樣突如其來的亡故,身為父母者,一時之間,真的非常難以承受,只能在醫院痛哭,宣洩難過的情緒。消息傳出,諸多教會的同工和會友,紛紛透過電話和電子郵件,甚至親自登門拜訪以表安慰,亦有教會為此舉辦追思音樂會,場面頗為感人。
當喪子之痛尚未完全平息,2015年5月4日上午,女兒在學校突然昏倒,雖立即送醫,但仍藥石罔效,在醫院安息主懷,結束短暫的一生。短時間內,連續遭逢喪子與喪女之痛,帶給這位牧師和師母的打擊,著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遭受這樣的苦難,身為牧師的父親,對於約伯的受苦雖能感同身受,但他自承,一路以來,他堅持跟隨主耶穌,走在正直的道路上,即便如此他還是碰到了最幽暗難行的低谷。遇到這樣的苦難,他不求如同約伯信心的堅定,只求上帝能還他一雙兒女。為此,他引用詩人遭受患難時的心情所言:「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詩篇七十七篇2節)訴說自己的心境,求主能夠體諒、憐憫、幫助他,知道他所受的苦難,在短時間內乃難以平復。

二、再談苦難
針對苦難的發生,神學家最為普遍的解釋,乃人類的始祖,亞當與夏娃所種下的「原罪」之故,才會導致人生在世,得面對這麼多的苦難。雖是如此,耶穌給了我們明確的應允:「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端見,苦難雖無可避免,然卻能克服。
拙著《人情vs.是非》之<苦難的背後>一文裡面,我曾提及:個人在牧會超過二十載的經驗中,深刻的感受到,人在經歷苦難之時,大概會出現下列這幾種結果:(參照胡忠銘撰,《人情vs.是非》,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07,頁114-115。)
1、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情緒低落、迷失自我的墮落與沉淪。
2、神經大條、隨波逐流、避而不見、依然故我的消極與逃避。
3、順服接受、面對等待、仔細思想、成長蛻變的更新與變化。

無可否認的,沒有經驗過苦難的人,實在無法體會苦難所帶來的傷痛。遭逢苦難時,憂傷、膽怯、失望、痛苦在所難免,然若成天的怨天尤人、到處訴苦,頂多也只能抒解暫時的情緒鬱悶,並無法真正解開苦難所帶來的綑綁;不如先用順服的心接受,從中思考苦難的背後,上帝所要給予我們的功課是什麼,當會比憂心喪志還來得有幫助。

遭逢苦難時,人絕不能膽怯,乃要從中加以思想其背後的意義,否則,將會失去繼續走下去的力量,而使得生命停頓。因箴言二十四章10節提醒我們:「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
信仰堅定的約伯,在遭受苦難的當下,同樣流露出人性的軟弱,發出埋怨的聲音,甚至妄自批判上帝,遂而使他陷入擱淺的情境,無法動彈。感謝的是,當約伯體會到上帝透過苦難,要讓他完成拯救的旨意之後,他才恍然大悟的向上帝告白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伯記四十二章1-6節)

約伯在經歷過極大的苦難之後,他發現了自己,也發現了別人,更發現了上帝。之後,他所受到的賜福,遠大於先前所擁有的。後代的世人,也常以他為例,探討苦難背後的意義。

三、卻能克服
看到上述兩位牧師所遭遇的苦難,真的相當令人同情。雖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完全體會他們心中所承受的煎熬與痛苦,然從聖經的記載中,卻可找到克服的答案。
是的,苦難難以避免,卻能克服,因耶穌已經用支持的肯定語氣,明確的告訴我們:「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b)此一明證,從保羅罹患痼疾時,三次懇求主醫治,最終,他聽到上主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基於此,保羅因為基督的緣故,「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遂而克服了苦難,進而使得他所遭遇到的苦難,成為榮神益人的記號和力量。

經常有人會提出這樣的質疑:「上帝為何要創造人在世上,使人遭受這麼多的苦難?世上有這麼多的苦難,但人卻無權選擇不出生,上帝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上帝既然是全知、全善與全能的主,為何不消滅苦難,阻止苦難的發生?」基本上,這樣的提問,真的很難回答,也很難解釋。連舊約的智慧人,也無法給予直接了當的答案,只留下這一句話:「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傳道書七章13-14節)

由此端見,信仰不是為解釋苦難;信仰是為承載苦難。因人生中的苦樂與矛盾是上帝所允許的,為要教人最終培養出單純信靠祂的心;在順境時應存喜樂的心讚美上帝,在逆境時要思想上帝的美善及全盤計劃。可知,在上帝的計畫中,從人來看是否定,但在上帝旨意的背後,卻是肯定的,此乃是我們遭遇苦難時,所需等待和學習的功課。

事實上,展現出看似否定,卻是肯定這項功課的人物和例子,自古以來,可謂不勝枚舉。其中,最讓人所樂道的,莫過於在國際媒體與報章雜誌上經常被報導,出生於越南,經歷越戰無情戰火燒得遍體鱗傷的潘金福(Kim Phuc)女士之故事。

1972年6月8日,時年9歲的潘金福,因戰爭之故,其越南的家鄉展鵬村,遭到從南越飛機上所投擲下來的汽油彈所轟炸,而遭到火吻。當她將著火的衣服全部脫掉,赤裸著身體,在鄉間的路上奔逃哀嚎的畫面,正好被軍事記者捕捉到,經過報導,立即受到全球的矚目與關心。

嚴重燒傷的潘金福,被送醫之後,在醫院接受14個月的治療,且歷經17次的換膚和植皮手術,雖然肉體的傷痕逐漸恢復,但心理的傷痛才正要開始。因她經常這麼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的內心充滿痛苦與憤怒,活著對我來說是種負擔。我討厭這樣子活著。我不想再活了!」

感謝的是,19歲時,她在圖書館看到了聖經,遂開始接觸到基督教信仰,而從信仰中得到了答案。雖信主的過程,曾因受到來自家庭的壓力,而一波三折,然由於她堅定的信心,不停的分享見證,幫助有需要的人,而受到上帝的賜福。她常見證說:「我為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感恩,因為那些事讓我的信仰強壯,也讓我的身體強壯,我有新的機會好好的活著,能健康、能成為別人的祝福、能尊容別人。」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任命潘金福女士為和平親善大使,她還在美國成立「金福基金會」(Kim Phuc Foundation),向全世界戰爭受害的兒童提供醫療和心理援助。如今,潘金福女士不但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的工作,也全心投入幫助世界各地因戰爭而遭受苦難的百姓。

結語:
或許,在人的一生當中,苦難難以避免,但卻能夠克服。雖苦難當頭,實在非常難以忍受,然克服之後,卻可發現,祝福是禮物,苦難是包裝紙,即所謂的:「苦難是一種化妝的祝福。是的,當苦難的包裝紙被拆開之後,不但可以成長與蛻變、開啟生命的意趣、使人更加親近上帝、體恤同受苦難的人,更可擴大傳福音的境界,進而榮神益人,領受滿滿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