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創世記三十三章 1-11 節;箴言十五章 17 節、十七章 1 節
前言
以「煮豆燃豆萁」為題的主要動機,乃 2010 年農曆年前夕,花蓮「曾記麻糬」家族,為了商標與營業利益,出現家人對簿公堂的憾事。且今天適逢禮拜天,( 2010 年 2 月 28 日 ),又是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的六十三週年( 1947-2010 )紀念日,諸多民間團體主動發起紀念活動,追思 1947 年,被當時中華民國政權所屠殺的台灣菁英和異議者。二二八的悲劇,雖已經過六十三年,但受難者的家屬,以及台灣人民的心中,還是充滿著無法抹滅的傷痛。
基本上,無論是二二八事件的發生,還是曾記麻糬家族的對簿公堂,都是一種同室操戈、煮豆燃豆萁、自相殘害的悲劇,任誰也都不願意見到。然悲劇既已發生,我們除了當以歷史為鑑之外,還得透過聖經的教導,警惕自己,勿再讓類似的悲劇發生。
聖經提醒過我們:「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拉太書五章 15 節)「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十五章 17 節)「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箴言十七章 1 節)基於此,本文才會藉古人曹植所創的「煮豆燃豆萁」一詞為題作為分享,盼能讓大家能從中學習到:「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篇一三三篇 1 節)之信仰功課。
一、煮豆燃豆萁之典故
「煮豆燃豆萁」是一句古代的成語,為「兄弟相迫,自相殘害」之意,其典故乃源自於三國時代曹操兩位兒子的同室操戈。曹操( 155-220 年)有兩位能詩能文,文學素養頗佳的兒子,老大名為曹丕( 187-226 年),老二叫做曹植( 192-232 年)。曹植才思敏捷,更勝於曹丕,是舉國上下公認的文才。曹操見次子資質優於長子,本想立曹植為繼承人,但顧及倫理等相關因素,只好改立曹丕。曹丕即位後,因嫉妒曹植的文才,以及父親對他的鍾愛,又加上宮廷大臣對曹植抱以惋惜的同情之心,深怕王位不保,遂而對曹植起了戒心,甚至處心積慮的想除掉他。
一天早上,宮廷大臣齊聚早朝時, 曹丕為要讓曹植難堪,乃令人找來曹植,要求他於文武百官面前,在行走七步路的時間內,創作出一首詩,且詩詞當中,不能有「兄弟」兩個字出現。結果,曹植用不到七步路的時間,便創作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一首千古流傳的 <七步詩> 。(註: <七步詩>中的「萁」為使「豆」成長的「莖」與「藤」,曬乾之後,可當作柴火,燃煮東西。當「萁」燃燒時,所煮的東西,竟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這樣的結局,不但有違情理,且天地不容!依據《世說新語》所載,<七步詩> 原有六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但流傳下來的,只有上述四句。) 曹丕聽完之後,知道手足情深的重要。自此,不再苦苦相逼,為難曹植,而傳為佳話。
二、功利主義使人失和
舊約聖經記載了多起兄弟之爭的故事。其中,最常被人提出訴說,並引以為鑑的,莫過於該隱 因嫉恨兄弟亞伯,進而殺害 亞伯的「兇殺案」(見創世記 四 章 1-26 節),以及雅各爭奪長子名份,欺騙父親與哥哥的「詐欺案」(見創世記二十七章),還有雅各的偏愛,使得約瑟的哥哥們嫉妒他,將他賣至埃及的「販賣人口案」等。(見創世記三十七章)當然,這些事件的發生,全都和功利主義脫離不了關係。
兄弟間之所以會「煮豆燃豆萁」,造成家庭雞犬不寧,全和「利益、覬覦、爭奪、偏愛、嫉妒」息息相關。我們從以撒「偏愛」長子以掃,喜愛他獵得的動物所作成的野味,使得雅各對哥哥以掃的得寵,以及長子名份所可得的「利益」之「覬覦」,遂衍生「嫉妒」之心,而進一步使出欺騙的手段加以「爭奪」。還有,雅各年老之時,對於約瑟的「偏愛」,而使得兄長們燃起對約瑟嫉妒之心,將他賣至埃及為奴的過程,全都可以清楚見著。
基本上,兄弟鬩牆、同室操戈、對簿公堂、手足相殘的事件,自古以來,可說未曾間斷過,特別是有錢有勢的家庭,更是經常發生。 2010 年農曆年前,花蓮赫赫有名的「曾記麻糬」家族,就發生了類似古代「 煮豆燃 豆 萁 」的憾事,讓曾久居花蓮的我,感嘆不已!
到過花蓮的人,想必對當地景色的優美,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被列為世界奇景的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常讓人流連忘返。除了景色美不勝收外,花蓮地區 的 大理石、豐田玉、 麻糬等產品,更是聞名遐邇。值得一提的是, 花蓮地區的教堂多於寺廟,也是台灣的一大「奇景」。再者,花蓮原住民文化的豐富與多元,無不讓人稱奇,因在花蓮縣這一個只有 4658.5 平方公里的地方,竟有許多的族群共同生活在一起,可謂舉世罕見。
以之前我所牧會過的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教會為例,雖主日禮拜的平均人數只有五、六十人,但卻有八個族群共同組合而成,分別為阿美族、德魯固族、布農族、魯凱族、平埔族、漢族、客家族、外省族群,大家相處融洽,和樂融融,語言也都能互通,宛如一個大家庭。基於此,使得我對於花蓮這塊土地的喜愛,遠勝於其他地方。或許,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乃花蓮是我 1986 年從神學院畢業,踏出牧會生涯的第一站,也是成家之後,身為人夫、人父的起跑點,處處充滿美好的回憶與成長的腳蹤之故。雖然自從 1998 年離開花蓮到高雄服事,已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對於花蓮的天氣和所發生的大小新聞,還是會特別的留意。如此的心情,就好像在外的遊子,關心自己的家鄉一樣。
2010 年,農曆新年前夕,從新聞報導當中,看到了花蓮「 曾記麻糬」的後代, 為了 商標與利益,兄妹不惜對簿公堂 ,引發 「 煮豆燃豆萁」 的憾事, 叫人不勝唏噓! 此一憾事,需從兩人的父親,曾水港老先生說起。
話說,屬客家血統的「曾記麻糬」創始人曾水港,原居桃園龍潭鄉, 1936 年,十五歲時, 跟隨家鄉親友, 搭船來到花蓮,落腳於今玉里鎮的樂合地區務農。二戰之後,為了討生活,再遷居北上到花蓮市郊的吉安鄉慶豐村。曾水港由於沒有受過什麼教育,謀職困難,為扶養九個孩子,只能靠打零工維生。在生活艱辛加上思鄉之苦的日子裡,曾水港靈機一動,燃起了自行 創業的念頭,想說,若能賣客家點心,不但可以抒解鄉愁,也可為外出打拼的「西部人」提供小吃,還可改善自己的生活。
1948 年,曾水港開始著手製作麻糬販售,雖靠著兒時幫忙母親製作麻糬的記憶,而且也綜合了原住民 小米麻糬的製作技術 ,然凡事起頭難, 剛開始製作與販售時,並不順遂, 歷經了一段坎坷的日子,才走出一條路 。人稱「水港伯仔」的曾水港回憶說:「當時第一次出來賣麻糬的時候,走遍花蓮大街小巷,卻賣不出去幾個,愈想愈難過,再不賣出去,麻糬會發霉,而使得血本無歸。心想,何不到山下的『原住民村落』,降價求售看看。降價銷售的結果,居然一掃而空,於是帶給我很大信心,經由過顧客的建議,才慢慢尋找到好吃的秘訣。」
在曾水港那「一口麻糬,滿足了多少遊子心靈;一口麻糬,憶起多少童年往事;一口麻糬,填滿多少年少情愁。」的理念下 , 幾乎每個花蓮人都吃過他所做的麻糬,使得曾水港的名字,彷彿就是麻糬的代言人。如今, 曾記麻糬不僅遠近馳名,還成了觀光客到 花蓮旅遊必買的伴手禮。
其實,我在花蓮服務期間( 1986-1998 ),「曾記麻糬」還未打出名號,和一般名不經傳的普通麻糬並沒有兩樣。近幾年來,拜網路與媒體廣告之賜,才打響了花蓮「曾」字麻糬的名號。生意興隆,有利可圖之後, 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因此,凡與「曾」字有關的麻糬店,便如雨後春筍般,一家一家開設了起來。如今,除了「曾記」之外,花蓮地區還出現了「老曾記」、「 曾老 先生」、「曾氏」、「曾師傅」、「曾祖」等多家麻糬店鋪,也就是凡能與 曾水港 先生沾上邊的,都被拿來引用,讓觀光客看得一頭霧水,真不知那一家才是正牌的曾水港所屬!
事實上,曾水港上了年紀之後,他六女三男的九位兒女,全都無意繼承衣缽,因兒時幫忙父親製作手工麻糬,得半夜起床磨米蒸煮,且又利潤微薄的記憶,讓兒女們望而卻步。眼見技術即將失傳,其中的一位女兒,只好邀請夫婿協助,利用下班工作之餘,擺攤販售麻糬,當作副業。直到 1994 年,才正式 開設店面,並於隔年正式註冊「曾記」為其商標,生意逐漸興隆了起來。哥哥眼見妹妹的店鋪,打著父親的「曾」姓旗號,門庭若市,日進斗金,於 2002 年也開店販售起 麻糬 ,並取名為「老曾記」,還對外標榜他所開的店,才是正宗的老店。眼見哥哥的生意興隆,鴻圖大展,妹婿不甘示弱,向法院提出「老曾記」侵犯「曾記」的商標告訴。
經過多年的訴訟,法院終於在 2010 年農曆年前,判決哥哥的「老曾記」敗訴,必須賠償妹妹的「曾記」新台幣 110 萬元。勝訴的妹婿接受訪問時,直指:「我自己太太的哥哥用我們所創的商標,又這樣對待我們,我覺得很不正當,很沒有道理。我覺得,我用訴訟的手段來解決商標的問題,方法是正當的。」消息傳出後,成了農曆新年時期間,台灣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曾水港老 先生終老之前,眼見家族為了商標利益,不惜對簿公堂,使得家醜外揚,感嘆不已!連他之前販賣麻糬所騎的古董腳踏車,也成了兄妹的搶奪之物。 曾老 先生 2007 年因病去世之後,商標訴訟依然持續進行中,直到 2010 年 2 月,法院才做出兒子敗訴的裁定。
「老曾記」敗訴之後,被法院勒令停業。如今,花蓮的街上,已看不到「老曾記」店鋪。敗訴的哥哥,只好改用手推車到市場叫賣麻糬。親兄妹為了億元的商機,不惜 「 煮豆燃豆萁」 ,對簿公堂,互打家族商標戰,叫人不勝唏噓!
為了麻糬的「商標」與「利益」,兄妹鬩牆、對簿公堂,之奪戰的醜聞還因此上了國內各大媒體,實在是曾水港生前所始料未及的。
人若只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不知同舟共濟的道理,家庭不但毫無安寧之日,還會在失和的情況下,導致分裂的局面,甚至走向滅絕的道路,使得祖先蒙羞。我們從雅各因「見利忘義」,所付出兄弟失和、遠離家鄉、親情疏離、經濟衰退、擔心害怕,更歷盡了兄弟失和後的孤單與辛酸,還以十四年的光陰,經驗了「受騙」的滋味,甚至在累積財富之後,遭致舅舅拉班的兒子(雅各的表兄弟)們的埋怨和嫉妒,直指雅各用計謀搶了父親的財產,並在對雅各不諒解的情況下,轉而惡臉相向之代價,(見創世記二十九章~三十章)著實可以讓人感受到「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十五章 17 節)的真諦,以及「贏了一場架,輸了一個家。」的道理,實在很不值得。
三、復和是重組的根本
的確,人實在不值得為了贏得一場架,而輸掉一個家。雅各在經過長時間的反思,並於曠野和天使摔跤後,終於看清自己的自私、軟弱與過去欺騙兄長的醜陋行為。徹底悔改之後,生命這才得著完全的改變。
當雅各在舅舅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得到了一筆為數可觀的財富後,上帝對他顯現說:「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親族那裡去,我必與你同在。」(創世記三十一章 3 節)雅各接受指示後,遵循上帝的意旨,偕同妻兒回到本地去。在歸程與以掃相會的路上,雅各因怕以掃怒氣未消,挾怨報復,擔心不已,不但預備大量的禮物,向以掃示好,還把家眷分成數隊,以防「萬一」時,能便於逃離,留下活口,還將所鍾愛的妻子拉結和兒子約瑟安排於最後。
兄弟相會時,雅各見到以掃帶了四百人來,本以為凶多吉少,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以掃不但盡棄前嫌,兩人還抱頭痛哭,彼此親嘴,相互認罪、安慰與鼓勵,雅各還因此將兩人的復合歸榮耀於上帝,堅信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兄弟在相互包容與認罪的情況下,破鏡重圓,合而為一。
從雅各與以掃的失和、分裂多年後,雅各坦然接受上帝的指示,以謙卑和認罪的心,重新回到本鄉與以掃見面的結果觀之,當兄弟因著愛,藉著外在相互的「擁抱」,展現出復合的「記號」時,內在的怨恨、痛苦與矛盾,已同時獲得釋放。此時,兩人的感情不但大大的加深,家庭經濟也獲得重組,還開創了雙贏的嶄新局面,家庭也因此得著復興。
若「曾記麻糬」之家族,也能效法雅各和以掃的復和,想必,兄妹人感情的加深、家庭經濟的重組、開創出雙贏、家庭得以復興的局面,指日可待。 若繼續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
結語
無可否認的,凡事人,都會存在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心態,因這是人性。我們寧可吃素菜,彼此相愛,也不要有肥牛可吃,卻彼此相恨。 更不要為了贏得一場架,在「 煮豆燃豆萁」的情況下, 輸掉一個家 。因聖經告訴我們:「你的鄰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設計害他。人未曾加害與你,不可無故與他相爭。」又說:「耶和華咒詛惡人的家庭,賜福與義人的居所。」 ( 箴言三章 29-30 、 33 節 ) 值得我們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