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馬太福音五章 23-26 節
前言:
每年十月的第一個禮拜天是「世界聖餐主日」( World Communion Sunday ),世上所有的基督教會都會舉行聖餐禮拜,共同紀念主耶穌基督的愛與救贖的恩典。
「世界聖餐主日」的誕生,乃 1940 年,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燃起時,一群有見地的美國長老教會領袖領導者,看到大規模的戰爭已難以避免,為謀求世界的和平,乃起而呼籲世上所有的基督教會,應不分彼此,團結一致,認罪悔改,為殘酷的戰爭,祈求上帝的憐憫。縱使不同宗派間,在教義與聖餐神學的主張上有所分歧,也當捐棄成見,在十月的第一個主日,以自己宗派的禮拜和聖餐方式,與上帝重建關係,為世界的和平與人類的福祉,一同擺上紀念與禱告。
以美國長老教會為首,發起「世界聖餐主日」之後,衛理公會率先響應,之後,又有許多宗派紛紛加入紀念的行列。二次大戰結束後,世上的基督教會,為了人類所遭遇的各種問題和災難,依然持守普世聖餐主日,於每年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天舉行聖餐禮拜,一直持續至今。
一、獻祭之前
「聖餐」與「聖道」禮,是基督教會最為主要的儀式。過去,我們已經談論過許多有關「聖餐」的信息,在此不再多談,只簡單重述聖餐的五項意義為: 1. 紀念、 2. 筵席、 3. 赦罪、 4. 合一、 5. 盼望。然而,除了聖餐的意義之外,有一項重要的功課,經常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聖餐之前的「平安禮」。
拙著《禮拜的更新》一書當中,論及「平安禮」時,我曾引用耶穌所提出的訓示:「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裏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裏出來。」( 馬太福音五章 23-26 節)談論道,當人預備心向上帝擺上「獻祭」(聖餐和禮拜)時,若心中對他人還存在著「恨」,或想到別人對你有所「虧欠」時,就應當先前往與他和好,再來敬拜上帝;否則,再多的獻祭、多麼生動的敬拜,終將徒勞無功。畢竟上帝所愛的祭,是憂傷的靈,因為憂傷痛悔的心,祂必不輕看。在上帝面前擺設祭壇時,若沒有真正與人和好,心中仍是對他人充滿著「恨」與「虧欠」,那一切「禮拜」都將流於外表和形式,毫無意義可言!真正的平安禮,應含有發自於內心的「認罪」、「赦免」與「復和」。
宗教改革前,「平安禮」( Kiss of peace )仍安排在禮拜的聖道儀式之後的聖餐儀式之「獻心頌」( Sursum corda )、「擘餅」( Fraction )和「奉獻禮文」( Offertory )之前,且有一定的儀式和儀文,參與者一定要依此進行。宗教改革後,改革宗的教會為摒棄儀式上的繁文縟節,改以簡單的鞠躬禮和握手禮代替,並將此一程序放在禮拜之後,所呈現出來的,往往只是一種「請安」( Greeting )的形式而已,談不上天主教會那正經八百,充滿儀式化的「平安禮」。雖改革宗教會在平安禮的形式上和天主教有所不同,然實質上,還是兄弟姊妹之愛的一種流露,也是禮拜當中不可或缺的儀式。
二、平安禮的實踐
2007 年 9 月第 401 期《宇宙光雜誌》的「舉目望田」專欄中,刊載了一篇由廖元威先生所整理,引用自 Williama Updike 編撰 的《 戰爭與回憶 》,名為<知錯、認罪、修復關係>的真實故事,讀過之後,令人感動不已!這一則感人的故事,正是耶穌所訓示之「平安禮」的最佳見證,值得我們參考與省思。
<知錯、認罪、修復關係>這一則故事,起因於越南戰爭。 1967 年,越戰期間,有一位剛滿十八歲,名叫 理查德 ‧ 盧得里爾 的青年,被美國政府徵召入伍。受完入伍訓之後,隨即被派往越南參戰。一次,出任務時, 理查德 在叢林中遭遇一位手持 AK-47 步 槍的北越士兵,然不知為何,北越士兵只盯著他看,並沒有 扣動扳機, 對他開槍。在軍事的本能下, 理查德 見狀,立即朝著北越士兵開槍。北越士兵中槍後,隨即應聲倒下,命喪戰場。
北越士兵死亡後, 理查德 在身亡的北越士兵身上,搜到了一張父女的合照相片,仔細端詳之後發現,相片中的父親,正是身亡的北越士兵,而小女孩應該是這位北越士兵之女兒,只是相片中的人物表情嚴肅,充滿著不安的神情。可能是北越士兵疼愛女兒,才會將與女兒合照的相片隨身攜帶,以解思念之情。取出相片之後, 理查德 將這張照片放進口袋,繼續其未完成的任務。在越南戰場上, 理查德 一直保留著這張相片。退伍時,還將這一張在越南戰場所「擄獲」的相片帶回到美國。
事隔多年,退伍的 理查德 年紀漸長,兒女成群後,每當回憶起在戰場射殺北越士兵的情景,以及他所「擄獲」的相片時,心中就會浮現出沈重無法訴諸筆墨的罪惡與愧疚感。更為痛苦的是,每當翻閱北越士兵和女兒的合照時,就會看到相片中那位女孩的眼神,似乎在對著他發出無聲的控訴。由於 理查德的內心, 一直 無法揮別殺人的陰霾, 乃於 1989 年 前往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前,憑弔在越戰中死亡的同袍和被他射殺的北越士兵,同時對被他所射殺的北越士兵,表達心中的歉意,盼能藉此減輕心中的壓力。憑弔時,他親自寫了一封信,將這段不為人知,卻煎熬內心已久的往事訴說出來,還將陣亡的北越士兵與女兒的合照 ,放置在紀念碑下,以表歉疚之意 。信中, 理查德 如此寫道:
親愛的先生:二十二年來,我一直隨身攜帶這張照片。僅僅十八歲的我,在南越的小路上和您遭遇。為什麼您沒有奪走我的生命?我怎麼也不明白!你手拿著 AK-47 衝鋒槍瞪著我那麼長的時間,卻沒有開火。請饒恕我開了槍,我當時的反應僅僅是平日受訓練的結果,去殺死越共……過去的這些年,我多少次困惑地看著你們父女倆的照片,每次五臟六腑都被負罪的痛苦煎熬著。現在我自己有了兩個女兒……我領悟到您是一個勇敢的戰士,正在保衛自己的祖國。除此之外,我還明白了生命對您我來說,都充滿著重要的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今天來到這兒……在我的生命進程裡。此刻,正是我排解內心的痛苦和負罪感的時機。原諒我吧,先生。
理查德 將親筆信連同照片放置在紀念碑底下之後,心中背負多年的重擔,似乎得著些許的釋放。但沒想到,這一張相片和未署名的信,卻被一位美國的退伍軍人發現。當他看到相片,並讀完信中的內容後,深受感動,乃決定將之收錄在其所編輯的紀念圖集中。
一天, 理查德在 無意間,於一本 1996 年所出版的《 紀念碑下的祭品 》之書籍當中,看到了他從陣亡的北越士兵身上取得的合照,還有一封 1989 年他親手所寫,放置於越戰紀念碑下的信。目睹此物,原本, 理查德 已止血的傷口,頓時,又再度被撕裂,而傷痛不已。 他流著淚,意識到那痛心疾首的過去還沒有結束,他決定要去找出照片上的那位女孩。 (註: 放在華盛頓越戰紀念碑下的祭品計有六萬多件,全被收藏在馬里蘭州的一間博物館裡面。收藏品中,訴說著許多感人的真實故事,有難以置信的、有毛骨悚然的、有悲劇性的、也有充滿溫情的,不一而足。 )
回家之後,理查德鼓起勇氣,寫信給越南駐美大使館,敘述了整個故事的經過,盼能藉由外交途徑,找到失去父親的越南女孩。越南的一家媒體得知消息後,乃向越南社會發出一則<誰認識這些人?>的新聞報導,藉以呼籲大家一起協尋相片中的女孩。巧的是,報導之後,正好有位父親,接到兒子寄來郵包,而郵包的包裝紙,正好是報導「誰認識這些人?」的這一張報紙。接到郵包的父親,看到報紙上的相片,赫然發現,相片中已故的北越士兵,正是他所認識的故舊。接到包裹的父親,隨即趕往不遠的村落,找到了戰死沙場的北越士兵之女兒,並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她,並建議她能和「殺父者」聯絡。此時,已經是理查德在戰場取得這張照片的三十三年之後了!為此,北越士兵的女兒特別寫了一封信給理查德,信中,如此寫道:
親愛的理 查德 先生,您三十多年關切的那個照片上的女孩子現已長大成人。失去父親的童年是不堪回首的,幸而這些都已成為過去。我盼著您來我們家作客,並且是高高興興。
原本,理查德並沒有把握,喪父的女兒,是否願意接納他,和槍殺她父親的兇手見面。但接獲回音之後,理查德驚異的感受到,已故越南戰士的女兒之心中,竟然沒有恨意,反而是充滿著理解與同情,於是他更加堅定的要親自前往越南和喪父的女孩見面,同時將相片交還給她。為求得諒解,理查德特別學了一句越南話,準備誠心向相片中的女孩道歉。
當理查德來到越南,深刻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因相片中的女孩已步入中年,也成為人母。兩人見面時,立時相擁而泣,在場的人,無不流下感動的眼淚。這一幕感人的畫面,讓人看到了民族與個人仇恨的化解,也看到了三十多年來,被沈重的罪惡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理查德,得著全然的釋放。
結語:
既然耶穌基督為了人類擺上自己成為活祭,在參與「世界聖餐主日」的禮拜時,我們除了要再一次的承認,人是罪人,是軟弱的受造物外,在獻祭之前,應當省思,自己的心中對他人是否還有放不下的「怨恨」與「虧欠」?若有的話,當可藉著主耶穌基督的愛與救贖的恩典,認罪悔改,重新立志,建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