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腓立比書三章7-11節
引言:
多年前,我曾在媒體看到一則名為<賣夢的老人>之專題報導,其內容乃在介紹高雄市公園路橋下有一位賣十元自助餐長達五十年,專門幫助碼頭工人和街友,讓他們無限量吃到飽,既使時代變遷、物價飛漲,還是堅持不漲價的「戇人」-「愛心阿嬤」莊朱玉女阿嬤之故事。為了支付經營自助餐的開銷,阿嬤除了標會之外,還賣掉七棟房子,才能夠維持其「故意賠本」的生意。
當藝人和媒體工作者得知消息,特地前去採訪時,親眼看到阿嬤如此偉大和無私的善行,不但感動得掉下眼淚,還勸阿嬤年紀大了,應該享清福,不要再繼續做「賠本」的生意。但阿嬤為了幫助勞動的碼頭工人,還有「出外人」和「艱苦人」,依然持續到身體不堪負荷才停止。
2015年2月13日,莊朱玉女阿嬤因年老體衰,離開了人間,享壽九十六歲。3月4日告別式時,來了近二千人送她最後一程,其中,不乏政商名流,但大都是曾受過阿嬤照顧的人,消息經媒體播出,感動全台。家人為延續阿嬤的愛心,決定以她的名字成立慈善基金會,幫助貧困學子和急難民眾,將這份感動和愛心永遠傳續下去。
或許,從一般人的眼光來看,莊朱玉女阿嬤真的是一位「戇人」,但從她人生的結局來看,卻是倍受肯定和尊敬的「巧人」。
一、巧vs.戇
身為有理性的人類,想必都希望自己生為聰明人,連自己所生的孩子也都能聰明絕頂,即台灣話所說「巧」;應沒有人願意自己和親生的孩子是笨和愚蠢的「戇人」。因為「戇」常被人用來形容為「頭腦歹、讀沒冊、飯桶、含慢」,甚至被笑稱為「孝呆」、「戇到有剩」、「戇到boe扒癢」等。由於這樣的形容極為負面,導致「戇人」,人人敬而遠之。
或許,「戇」這一個字,絕大多數的人皆認為帶有鄙視之意,而認為成績不好、缺乏知識、沒有學問的人就是「戇人」。其實不然,知識和學問是可以經由教導和自我學習獲得之;但常識、智慧和愛心,若非有信仰和教養,乃相當難以得著。我就曾親眼看過我所教過的學生,長得一表人才,頭腦一級棒,成績也很好,畢業之後,因不懂得人情世故,且不識大體,竟在正式且嚴肅的會議場合穿著短褲、休閒衫和涼鞋,還說出不可思議的話,被會議主席糾正時,竟然一派輕鬆的回應說:「我會這樣,就是因為在學校時,老師沒教!」聽到這樣的話,我只能和另一位在場,同樣教過他的老師,無奈的以「知識可以教,但常識無法教」來自我安慰和解嘲。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常可看到,成績好,擁有高學歷,但所說出來的話,和表現出來的行為和價值觀,卻是極端的愚蠢;相對的,我們也常可看到沒受過高等教育,甚至不識字的人,其所表現出來的言行和舉止,卻非常聰明與得體。端見,「巧」與「戇」和學問及知識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反是為了信仰與愛心「甘願做戇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巧人」。
二、甘願做戇人的保羅
聖經當中有位在一夕之間,將「至寶」看成「垃圾」,從「巧人」變成「戇人」的人,這個人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保羅。保羅甘願做戇人,將「至寶」看成「垃圾」的大逆轉,從其寫給腓立比教會書信中的這一段經文:「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腓立比書三章7-11節)得以見著,其關鍵乃在於他認識了主耶穌,並相信耶穌復活的大能。
保羅又稱掃羅,信主以後,改名為保羅,(見使徒行傳十三章9節)。保羅出生於基利家省的大數城,那裡是羅馬帝國當時重要的學術中心之一。信主之前,掃羅是一位逼迫基督徒的羅馬公民,專門找基督徒的麻煩。因他擁有羅馬公民的身份,得以享有許多權利,對他而言,實在是一大利多,但他信主之後,因致力於福音的傳揚,雖有羅馬公民的身份,可以藉此得到一些「保護」作用,但仍因被指稱違反羅馬帝國的法律被捕入監。
保羅是猶太人,屬便雅憫支派,一出生就具有羅馬公民的身份。由於保羅在文風鼎盛的地方長大,加上祖先信奉猶太教之故,從小就受過嚴謹的猶太與羅馬教育,對舊約聖經、希伯來文、希臘文和哲學都有深入的研究,能講多種語言,且熟讀猶太律法,是一個典型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由於保羅熱衷猶太律法,極力反對與猶太律法之教義背道而馳的基督教,所以,保羅仗著自己擁有羅馬公民的特殊身份,大肆逼迫基督徒,把非法集會的基督徒下到牢裡,將他們置於死地。當傳主耶穌福音的司提反殉道時,保羅不但在一旁鼓譟,還為司提反被群眾丟石頭而拍手叫好,同時為那些丟石頭砸死司提反的人看守衣物。
保羅之所以會改變,乃他在前往大馬色迫害基督徒的途中,得著上主的啟示與呼召,而悔改成為基督徒。當他信耶穌之後,從耶穌的身教與言教中,感受到耶穌復活的大能,並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之重要,因而全然改變,且用生命投入傳福音的行列。最後,也因保羅所傳的福音,正是他先前所逼迫的,而受到羅馬政府當局逮捕,鋃鐺入獄,先後兩次被囚禁在位於羅馬城內的監獄,最後於羅馬帝國的尼祿皇帝在位時,被斬首殉道。
保羅成了基督徒之後,便不再以世俗的標準自誇,也不再以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因為他從前所視為優越的條件,如今為了基督都看作是損失;保羅只以認識基督為至寶,與基督比起來,萬事不過是無用的廢物。
或許,有人會認為保羅是一位宗教的狂熱份子,才會出現這樣的觀念和舉動。其實不然,保羅所表現的,從他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所言:「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二章20節)可以明白。
基本上,保羅的改變,乃是因為保羅有基督在他裏面活著,使得他不再將自己的慾望擺第一,而是要將上帝擺在第一。保羅也不再只為自己而活,乃為基督而活。因他知道,追求世上的東西,只能暫時的擁有,死亡之後,便歸屬他人所有,唯有與基督連結,才能得著永生,永享所有。
三、甘願做戇人的勇士
從保羅信主之後的告白可以看到,他信主之前認為有益的;信主之後,因為基督之故,反將之看作是有損的。是的,在功利主義掛帥的資本主義社會,人所汲汲營營的,無非是功名利祿,因「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的價值觀,是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的傳統教導,似乎努力讀書、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福祿壽全歸,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導致人幾乎都會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來造福自己,榮耀自家的先人,鮮少有人如同保羅一樣,甘願做「戇人」來榮神益人。感謝的是,台灣還是有許多甘願做「戇人」,值得我們效法與學習的人。
1.謝緯醫師
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的埔里謝緯紀念青年營地,有一個刻有「甘願做憨人」字樣的石頭矗立在營區當中。到營地參訪的人,都會被這顆石頭深深吸引,也會對這幾個字感到好奇。事實上,石頭上所刻的字,乃是具有醫師和牧師雙重身份,以醫療傳道為職志,敬神愛人、盡忠至死的謝緯(1916-1970)生前所言,後人特別立石紀念,藉以訴說其信仰與仁心仁術的偉大精神。
謝緯醫師以基督的心為心,勞碌奔波在台灣中部的偏鄉、海濱和山區,關心生活貧困的人,醫治身體病痛的患者,且不僅醫治他們的身體,還治療他們的心靈。謝緯醫師的見證,可謂不勝枚舉,因大家皆已耳熟能詳,於此不再贅述。但必須再次訴說的是,1970年6月17日中午,謝緯牧師因過度忙碌,又缺乏休息,在開車趕往二林基督教醫院途中,於一點五十五分發生車禍,息勞歸天。出門之前,謝緯牧師娘曾力勸他多休息一會兒再出發,以免累壞身體,但他卻說:「如果早一分鐘到醫院,病人可以少一分的痛苦,或者還可以救一條人命。」雖謝緯牧師在世上的日子只有54年,然他「甘願做戇人」不斷付出,燃燒自己的精神,卻永留人間。
2.黃珠心醫師
事實上,營地裡面除了這一個刻有「甘願做憨人」的石頭之外,還有一棟建築和一個小小的紀念碑,紀念在此服務多年,終身未嫁,為貧民而活的黃珠心醫師。
謝緯紀念青年營地的前身,本是謝緯牧師所創辦的原住民肺病療養院,而黃珠心醫師(1910-?)是一位單身女性,日本東京帝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回台服務,曾先後在南投與基隆等地行醫,49歲時,因受到謝緯牧師的鼓勵和感召,到此擔任主治醫師前後長達29年之久。在此擔任醫師,除了得負責貧病的醫療工作,還得克服當時交通與生活不變的山林鄉野生活,其艱辛的工作環境,可想而知!
醫生在當時的台灣社會,是一個高收入的行業,且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但謝緯牧師和黃珠心醫師卻甘願做「戇人」,並沒有為了博取更多的名、利、權,而向這些「利益」看齊,反是效法從英國來台的宣教師之精神,委身於偏鄉的醫療和福音事工,嘉惠當地的百姓,而受人敬重。
3.一位親人
我有一位擔任司法官二十多年的親人,因操守良好,辦案認真,倍受肯定,幾年前,曾被司法院徵詢出任地方法院院長的意願。然當他被徵詢時,卻在第一時間內就毫不猶豫的加以婉拒,此舉,令許多同事和友人感到不可思議,就連家人得知消息後,也深覺可惜!當然,友人、同事和家人會出現這樣的感受,乃地方法院院長的地位崇高,是不少司法官想爭取的位置。是的,能當上法院的院長,在一般人的眼光中,可謂是光宗耀祖的象徵,也是一種功成名就的記號,但我這位親人卻不為所動,不但不覺得可惜,還認為他所下決定是對的。
一天,有機會和他見面時,我當面問他:「為何會在被徵詢時,隨即表示沒有擔任院長的意願,難道不思考一下再決定,因有不少法官想擔任,卻苦無機會,而你卻寧願放棄。」結果,他這樣回答:「我喜歡『做事』,不喜歡『做官』,且『命』比『名』更重要,又『親情』更勝於『權位』。」聽完之後,我不但深表感動,也百分之百贊成他所做的決定。
或許,這樣的抉擇,在一般人的價值觀中,似乎是「有損」的「戇人」,然若從另一角度來講,這對他的工作、身體、家庭和教會服事,實有如保羅所言,是「有益」的「巧人」。
4.陳國文牧師
得知親人捨棄更上一層樓的決定之同時,我在報章上看到一則名為<最高法院法官提前退休當牧師,要用行動感化人>的報導,亦在好消息電視台的《真情部落格》看到一齣名為<法袍下的十字架>之專訪節目,觀賞完後,內心真是感動又感佩。<法袍下的十字架>的主角,就是由最高法院法官任內提早退休,進入神學院就讀,獻身成為全職傳道人,投身傳福音行列的陳國文牧師。
陳國文牧師於民間宗教信仰家庭成長,輔仁大學畢業後,順利考上律師和司法官,可謂是人生的勝利組。司法官訓練所24期結業後,1987年開始擔任司法審判的工作,曾於彰化、桃園、板橋、台北等地的法院服務過。在擔任司法官期間信主,成為基督徒。為了當全職的牧師,他於2011年8月1日在最高法院任內提早退休。
當人們羨慕法官待遇的優渥時,陳國文法官卻反其道而行,決定提早退休,獻身成為牧師,在法界引起不小震撼,也引來社會大眾好奇的眼光,甚至有人為了他的抉擇感到不可思議。有記者幫他計算,若再晚個三年才退休,退休金將會比現在多出兩千多萬。為此,有人認為他不是身體有異狀,就是家裡出狀況,否則,就是精神有問題,才會作出如此愚蠢的決定。為了回應眾人的疑惑,退休之前,他如此表白:「因為我現在只坐在辦公室,看我判決書的人很少,他們真正看到的,只有看到什麼罪、判幾年,其它就不看,所以我能表達的東西很有限,所以選擇這個(牧師)路,傳福音、做更多的事。」
神學院畢業,擔任牧師,從法袍改穿牧師袍之後,受邀作見證時,陳國文牧師乃如此表示:「我當法官時很掙扎,因為我當法官這麼多年,我一直看到,地上的國和天上的國的不同!馬太福音裡說:『上帝的旨意要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地上的國是暫時的,將來都要到永恆的國度。我在當法官期間看到台灣地上的國,事實上和我們上帝的國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人人在想的、吵的及追求的,跟聖經真的毫無關係。我每次都在想,我們在特會時都會說:『要翻轉台灣的屬靈天空。』我一直懷疑我們到底轉得到嗎?因為我們都在特定的場所轉,也就是在基督徒的場所,可是回到家、回到職場之後,又會被人家再轉回來,其實是我們不要被人家轉過去就不錯了!不是嗎?這還得了,可是我一個人再怎麼講也都沒有用,後來我用一招,就像以前先知,做一些奇怪的動作喚醒人家的注意,所以我捨棄兩千萬及大好前途而先退休。」
看到陳國文牧師的見證,使我想起「天公疼戇人」這句台灣俗語,以及之前所曾閱讀過的這段話:「我最害怕的,不是一事無成;而是我在無關緊要的事上,功成名就。」(My greatest fear is not that I’ll be a failure, but that I’ll be a success at something that doesn’t really matter.)有意思吧!
結語:
一天,當德蕾莎修女正在幫痲瘋病人換衣服時,記者趨前訪問她,告訴她說:「給我一百萬,我也不做。」德蕾莎聽完之後,乃不疾不徐的回答記者說:「你給我一百萬,我也不做,但是因為愛耶穌基督,我願意做。」
處在當今教育普及的台灣,擁有高學歷、精於計算自身損益、汲汲營營想牟利的聰明人實在太多了,然而這些聰明人真能夠成就台灣美麗的未來嗎?我覺得非常困難。台灣所欠缺的,應當是如同保羅,以及上述所提的這些「戇人」,還有剛加入本會團隊服事,擁有主治醫師和牧師雙重身份,因福音的緣故,寧願捨棄賺錢的全職醫師之工作,委身於醫療傳道事工的王道仁牧師。
真期待能有更多的人發揮「甘願做戇人」的價值,一起來服事上帝,興旺教會,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