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生有限、學無涯、樂無窮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箴言二章1-5節;約翰三書2節

前言:

感謝上主鴻恩,今天早上,有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蕭嘉祥主任牧師帶領該會會友一行38人前來本會參訪,同時參加第二場禮拜。香港閩南堂的成立,乃1938年5月,有為躲避日軍壓迫的福建閩南人,輾轉來到香港,住進難民收容所。身處收容所時,每逢用餐之前,有三、四十位閩南人皆會一起作謝飯禱告,此舉,被同為基督徒,任職於「香港福建商會救濟難民委員會」招待股的黃詩田先生所發現。由於黃先生同為閩南人,在他的奔走與協助下,終於商借到可以聚會的處所,而於同年6月第三主日得以開始聚會。至今,香港閩南堂已走過75年的歷史(1938-2013)。目前的香港閩南堂雖有「跑馬地」、「香港仔」、「北角堂」等三個堂會,但只由一個長執會所治理。閩南堂隸屬「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該區會乃由香港與澳門地區的獨立教會共同組成,目前計有61間堂會。

此外,還有一件值得感謝與慶賀之事,即,本會也將同時於今天舉行松年大學畢業班的授證與頒獎儀式,今年計有12位博學班、8位碩士班、14位學士班,總計34位同學完成松年大學的階段性課程,將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德生教會的全體牧師、長執及會友除了對於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的到訪深表歡迎外,也對於參與授證與獲獎的同學及家屬,還有在校的同學表示恭賀與祝福,願上帝繼續帶領大家一起邁向未來的日子。

一、再談松大德生分校的設立

德生教會自從2001年開辦松年大學以來,已經走過12個年頭。這12年來,已有一千多人次的長輩在此上過課,他們從學士班、碩士班,一直讀到博學班。看到這麼多長者在這裡歡樂的學習,著實讓我們看到「生有限、學無涯、樂無窮」的見證與盼望。

德生教會開辦松年大學之由,乃1998年7月23日,微僕受召來到本會服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與觀察,深感現代醫學發達,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致使高齡的社會,已成為世人所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於此同時,我還發覺到,德生教會除了週五早上的松年團契與週日的主日禮拜外,並沒有其他有關松年的事工。基於此,當我規劃德生教會的整體發展時,乃將松年大學與松年安養中心這兩項事工列入牧會的計畫藍圖當中。個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劃,乃想藉此使松年長輩能夠參與教會和社會的活動,好讓他們能夠在「生有限、學無涯」的情況下,享受「樂無窮」的學習,進而活得喜樂、活出尊嚴。

當我將松年的事工計畫提出後不久,有位愛主的會友得知消息,隨即奉獻一筆位於燕巢,面積廣達4.7甲的農地(含公有土地約有7甲),準備作為本會松年安養中心的預定地。當會友將土地購入,教會正要準備著手展開土地變更與開發時,台南神學院院長獲知消息,乃來電商討,期盼本會能將土地轉贈給學校,好讓神學院作為申請立案的用地。為此,院長還特地為此與董事長聯袂來到德生教會,商請本會能將這塊土地轉贈給南神。經過討論,捐贈土地的會友因瞭解牧師曾經說過「神學院是教會的心臟」之故,乃將土地轉贈給台南神學院。可惜的是,礙於法律的限制與土地變更的繁瑣,加上神學院的人手不足,時至今日,土地的變更與開發,並沒有進展。

土地轉贈給南神後,教會雖一度想另購土地,發展老人的安養事工,然經過參訪與評估,發現購地與建築的經費過於龐大,非教會所能負擔,又當時教會的諸多福音事工正開始著手進行中,若將心力擺在購地與建築的經費上,恐怕會拖延到教會的發展,只好暫時擱置,待日後教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再設法進行。基於此,教會將全部的心力投入華語禮拜、團隊服事、管弦樂團、兒童週末營、生命教育、松年大學,並投入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藉本會所開辦的長青學苑德生分班之事工。

基本上,個人的牧會藍圖中,有關開辦松年大學的動機有四:首先,是來自聯合國針對人口日漸老化之問題,於1982年7月26日至8月6日,假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會議中,所正式通過的「老化國際行動計畫」之啟發。

其次,乃受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989年以約翰三書2節:「親愛的弟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興盛一樣。」為校訓,並以「推行松年事工及研究聖經、造就信仰、事奉教會、服務人群,提昇松年信徒靈、魂、體的全人健康」為宗旨所開辦的松年大學之成果所鼓舞。

再者,則是看到教育部於1998年所推出的「終生學習年」。(註:「終生學習年」是一項全民學習的運動,旨乃在強調人們應打破傳統學校教育對於學齡、教材、空間和時間的侷限,以達到「人人學習、事事學習、處處學習、時時學習」的「終生學習」目標。)另外一項重要因素,乃從家母就讀六年松年大學的心路歷程而來。

之前,我曾談過,家母會一連就讀六年的松年大學,乃家母雖天資聰穎,以優異成績從小學畢業,但在重男輕女的時代下,被家人剝奪了升學的機會,而成了家母一生的痛和遺憾!為了彌補缺憾,家母只好將之寄託在兒子的身上。當三個兒子陸續完成學業,各自成家立業後,家母隨即報名參加台南太平境教會所開辦的松年大學。為了上學,家母需得從善化搭火車到台南,上完課後,再從台南搭火車回善化。家母總共利用六年的時間,完成松年大學的學士與碩士課程,畢業典禮時,還得到全勤獎。當她碩士班畢業時,我還特地前往台南為她錄影,留下歷史的見證。

事實上,家母會用六年的時間,不辭辛勞的從善化搭火車到台南太平境教會讀松年大學,乃基於求知,以及彌補小時候無法讀書的缺憾。當然,家母勤於出席,並認真於松年大學的課程,並不是為了追求「成功」,而是在於「意義」的實現。

二、生有限、學無涯

眾所周知,人生短暫,終需一死,這是千古不變的事實。雖是如此,人生活在世,如何用「心」學習、認識至聖者、活出尊嚴,乃是我們所需致力的功課。因在希伯來人的思想中,「心」是意志和智力所在。如此的教導,箴言二章1-5節之記載:「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給了我們非常明確的指引。緊接著,智慧人又透過第6節之經文進一步強調:「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

可知,智慧人於箴言所寫下的這一席話,乃在提醒我們,人若竭力尋求智慧,便會認識上帝,而得以明哲保身、離開惡行、行走正路,還可得著上帝所賜的地為業。由此端見,先知何西亞為何會苦口婆心,針對當時的祭司發出這樣提醒:「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西亞書四章6節)應不難明白。從前述經文可以得知,雖人的一生極為短暫與有限,然若能認識與順服上帝,便可在學海無涯當中,因著敬畏上帝,得著知識。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427 -347.BCE)說過:「教育是由出生到臨終的一個歷程,個人唯有終身不斷的學習,才有可能成為健全的公民。」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兼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亦曾談過:「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人類不斷地成長和發展,吸收新的經驗,獲得持續不斷的成長;教育即成長與成熟,應該永遠是一個現在的歷程;教育即是經驗不斷重組與改造的過程;學習可以、也應該貫穿人的一生。」足見,柏拉圖與約翰杜威皆在告訴人們,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實踐「終生學習」的行動,乃是人們應有的態度。

由於長老教會所創辦之松年大學的成效卓著,進而刺激了各地方政府也跟著投入松年教育與關懷的工作。有人因而肯定的指出,長老教會的松年大學,可稱得上是現今台灣社區大學與各地縣市政府長青學苑的先驅。

當教會開辦松年大學,政府起而效法長老教會對於松年事工的投入,陸續開辦長青學苑之後,最近,因台灣面臨子化的問題,多達160所的大學院校,勢必會於10年後,面臨因招不到學生而關閉的命運。在退場的壓力之下,教育部乃開始著手結合大學校院的學習資源,推動優質及多元化的老人教育,於101學年度核定全國98 所大學開辦「樂齡大學」的計畫。第一階段,乃不限學歷,只要年滿55歲以上之民眾,皆可報名進入大學就讀,享受大學的學習之樂,其學制和一般學校相同,採上、下學期制。

基本上,教育部所辦理之樂齡大學課程,是運用大學校院的師資及教學資源辦理,提供國內高齡者多元及優質的終身學習管道,所以,「樂齡大學」的上課地點全在大學的校園裡面,不但借用學校的教室,也和年輕的大學生在同一個校園內上課,乃要讓年長者體驗當大學生的感覺和樂趣。由於個人已有帶領松年大學及高雄市政府長青學苑的經驗,又有大學老師的資格,所以,有幸受邀前往教育部所開辦的「樂齡大學」講課。

當我擔任「樂齡大學」的老師之後,回想起,自己於1990年代初期在大學課堂講課時,年輕的大學生既使肚子餓,也不會邊吃東西邊上課;想睡覺,也不敢公然趴在桌上;上課中看課外讀物,只敢偷偷摸摸的進行。然隨著台灣的大學錄取率幾乎高達百分之百的情況下,學生的素質大不如前,「大學生」的榮譽感早已不再,甚至完全褪色,大學生上課的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難怪當今在大學任教的老師,常對此發出無奈的感嘆!

當我於2012年有機會受邀進入校園擔任「樂齡大學」的老師時,這才又讓我再次享受到1990年代,於大學學術殿堂講課時的「尊嚴」。雖「樂齡大學」的同學年紀全都比我年長,然他們那尊敬師長、認真學習的態度,和1990年代的大學生相較,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樂無窮

每年的六月,正是台灣各級學校舉行畢業典禮的月份,2013年6月14日當天上午,高雄市的陽明與寶來兩所國中相約舉辦聯合畢業典禮。畢業典禮中,最受各界矚目的,並非第一名畢業,上台領獎的畢業生,反而是從高雄寶來山區到市區參加畢業典禮,高齡96歲,只接受過日本教育,無法讀寫漢字的劉昌榮先生,以及高齡91歲,兒時失學的黃啟明先生。這兩位長者之所以吸引各界的目光,乃一年多前,他們相約報名參加寶來國中的電腦班,兩人雖已年過九旬,但認真的程度,無不令國中生感到汗顏,連教導他們的老師也深感敬佩!由於兩人從不缺課,因而榮獲寶來國中所頒贈的「榮譽學員證書」與「榮譽畢業證書」,被媒體譽為「全國最老的國中畢業生」!

巧的是,今年正好也是我的小女兒大學畢業,走出校門,踏入職場的開始。為慶祝女兒的畢業,我和內人特地抽空前往學校參加她的畢業典禮。畢業生中,除了有大學畢業的年輕學子外,還有數十位年歲已高的阿公和阿?坐在畢業生的席位中,本以為他們是獲獎學生的家長,但看起來卻又不像,經過瞭解這才知道,他們原來是前來學校就讀「樂齡大學」的社區居民。

畢業典禮結束後,「樂齡大學」的數十位學員,全體上台跳起肚皮舞。儘管阿公和阿?滿臉皺紋、肚子微凸,且已明顯露出身材走樣的體態,但從他們學習的成就感,以及自娛娛人的扭腰擺臀舞蹈中,使得畢業典禮在溫馨感人的歡樂聲中劃下句點,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看到政府所辦的「樂齡大學」與「長青學苑」之學員在歡樂中學習,又看到參加本會松年大學學員的畢業與授證禮拜,使我再度想起,曾在德生教會就讀松年大學多年的已故 林文福長老,曾於畢業典禮受邀上台分享他就讀松年大學的心得,之後,他又將其文字化,以<興高釆烈上學去>為題,發表在報章上。這篇敘述「樂在學習」的文章雖已在多年前刊登過,但至今仍讓人記憶深刻,順便藉此摘錄該文的前三段作為分享:

年齡已逾八十尚可在『大學』就讀,使我產生萬千的感慨。至今猶記得,日據時代,在中、小學上課,整年被沉重的功課壓得透不過氣,更要應付一連串的考試,精神壓力大無比!其後遺症拖延良久,畢業後還常常夢見考試的情形,糟糕的是每次皆為:交卷時間快到了,而試卷卻仍一片空白,連一題也答不出來的惡夢。

但松年大學就完全不同;入學時不需參加「聯考」,也沒有學歷限制,唯一的條件就是『年齡超過五十』。讓一無所長的我,輕易地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學生」,而且因已逾八十歲,還享有免繳學費的特權呢!上課的情形更是大不同;沒有人人懼怕的考試,只要你出席就可以獲得學分,未缺課者還可得全勤獎。偶而遲到、早退,也不受記過處分。上課中因年老體力不繼打起瞌睡時,老師絕不會叫醒你,會讓你睡到自然醒。家庭作業忘記做,也不必罰站。師生關係更是和樂融融,不像中、小學時代那麼嚴肅。不過這些並不表示我們以〝玩世不恭〞的態度混日子,其實大家都很認真學習的。同學們對老師的教導皆尊敬有加,連對可當孫子的年輕老師亦同,大家謹守『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之古訓來上課。不論學習英語、日語或新玩意的電腦,一概不服老地努力用功學習。才藝課堂上更完全忘卻自己的年齡,亂塗鴉、捏陶土、玩摺紙,如幼兒般嘻嘻哈哈地樂在其中。但這課程有時會有後遺症,我妻於上陶藝課時捏了一個碗,它不但不太圓,而且又厚又重,內人最喜愛這只寶貝、每次都以它盛飯給我吃,害得我捧的手好酸喔!

松年大學的同學,除了本教會及其他教會主內弟兄姊妹之外,尚有未認識上帝的人。雖然大家的生活背景、宗教、學歷、性情及過去的人生經驗各有別。但可喜的是;人人皆認同基督教教義,遵守「謙卑學習永不息,充實人生勤事奉」的校訓,在上帝的愛裡面互相關懷、尊敬,這是多麼美好的事。

雖故 林文福長老已回歸天家多年,但從他所寫的文章中,已為我們留下「生有限、學無涯、樂無窮」的美好見證,令人懷念!

結語:

是的,松年大學的學位不必考試,也不必寫論文,且上課還可以光明正大的打瞌睡,老師也不會「處罰」,只要出席,就可以獲得「學士」、「碩士」,甚至是「博士」學位。然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松年大學的學習,並非在於追求「成功」,乃在於「生有限、學無涯、樂無窮」的學習,同時藉著信仰的追求,使之展現「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