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王上十九章 9-15 節
一、引言:黑暗中看不見的時刻
有一位老牧師,在退休感恩禮拜中,分享自己剛去牧會的趣事。他說「剛去教會時,牧師館破破爛爛,常有老鼠以及愛吃老鼠的動物出沒 … ;那麼,為了保護女兒,所以,女兒一直跟我和牧師娘一起睡 … 」「後來,牧師館整修好了,我就要求女兒在二樓房間自己睡」「可是,第一天晚上,她一直哭著說『爸爸,我會怕 … 』」「我就說『不怕,我們一起禱告,求上帝與你同在,在這裡保護你』 … 」「結果,禱告完,女兒說『爸爸,可以請你在這裡與上帝同在,我去樓下跟媽媽一起睡嗎?』 … 」。
小女孩會怕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上帝同在』是「看不到」的,因此,在黑暗中會產生「無助」或「孤單」的感覺。不過,因為「看不到」上帝同在而感到害怕無助的人,不只是小女孩;許多的基督徒,在其生命的黑暗時期,也都可能會因為看不見上帝的同在,而有孤單無助甚至絕望的時刻。比方說,有些人的家庭裡有本非常難念的經,讓人每次面對時,總覺得好像是自己獨自在面對一片絕望的黑暗 … 。又比方說,有些人在教會服事中,遇到難以改變的阻力,讓人覺得好像是獨自開著一條船,在看不到燈塔的黑暗中行駛 … 。
無論是個人信仰生活或是教會服事上的阻力,都是在黑暗中看不見上帝同在的時刻。那麼,在這樣許多基督徒難免會遇到的黑暗時刻,該怎麼去渡過? … 有人會說「看不到,那就用聽的啊!」沒錯,黑暗中要用聽的,而這也就是今天題目的前半句「用心聽」。至於題目的後半句「走回頭」,是在用心聽之後的一個實際行動;也就是在我們思考過「用心聽」的部分之後,要提出來的一個可以幫助我們從黑暗中,重新回到信心道路的方法,也就是讓我們在信仰生活與服事上,能夠重新「對上帝盡忠」的方法。
提到「對上帝盡忠」,可說是列王記中重要的議題。事實上,列王記的眾多君王只分為兩種 – 好與壞,而分辨的標準就是「對上帝是否盡忠」。換句話說,若是某人經歷了人生的黑暗時期,因而在看不見上帝同在的時刻,沒能夠對上帝盡忠;那麼,在聖經的標準下,他 / 她就是不義的人。不義的人!?相信沒有一位基督徒願意成為這等人;因此,今天就以「用心聽、走回頭」為題,期待能讓在黑暗中淪為不義的人,可以找到繼續對上帝盡忠的方法。
二、造成「黑暗」的原因:自我的舊眼光
不過,進入「用心聽」以及「走回頭」之前,先來思考造成「看不到」的原因;畢竟,引言中所說的「在黑暗中看不到」只是一個比喻,而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會讓人感到黑暗的,應該是一些讓人因「無力改變」而絕望的「事件」。不過,一般說來,這些事件有大有小,且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人而異;意即,有時旁人看為小事一樁,卻可能對自己困擾不已。既然,事件是否屬於「無力改變」以及造成負面影響的「程度」是因人而異;或許,事件的本身並非讓人絕望的真正原因。那麼,造成人絕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答案應該是「自我的舊眼光」。
很多時候,人是因為自己的判斷或自我的舊眼光,使得自己感到黑暗絕望。提到「自我的舊眼光」使自己絕望,本文要舉先知以利亞與王后耶洗別之間的爭戰作為例子。很多人都熟悉的「以利亞大戰耶洗別」的事件(王上 18:16-46 )
提到,在迦密山,以利亞靠著上帝的能力,勝過甚至殺死耶洗別所派出的八百五十位異教先知。照理說,一夫當關且大獲全勝之後的以利亞,應該要更意氣風發且信心大增;然而,面對耶洗別的嗆聲,以利亞卻是害怕而逃命,甚至離開自己服事的崗位,逃到南國猶大的邊境 – 別是巴。這其中的原因無他,就是 以利亞以自己的舊眼光作判斷,使得他在戰勝之後急速地掉入信仰的黑暗時刻。
以利亞如何讓舊眼光將自己帶入黑暗?極有可能地,以利亞在先前的勝利中,開始高舉自己並以自己的眼光作判斷。那麼,當他以人的眼光作判斷時,很容易會將當時控制以色列政權的王后,看做是「自己」必須對抗的勢力。然而,不幸地,站在邪惡一方的耶洗別,在眼見上帝藉著以利亞所顯現的大能之後,仍然死不悔改!此時,或許,任何以人的眼光作判斷的,都會對那惡勢力的「死不悔改」感到驚慌;並且,在人理性的思考下,會判斷該國家與百姓的前景是「無望」!此時,或許也開始評估「自己」毫無扭轉局勢的機會,並因此感覺到孤單、害怕,甚至絕望到離開服事的崗位,成為沒有「對上帝盡忠」的「壞人」。
以利亞以人的舊眼光作判斷,導致自己成了對上帝不盡忠的壞人;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對「舊眼光的破壞力」感到驚訝! … 不過,還好上帝插手了!上帝沒有讓人停留在舊眼光的黑暗。今天的經文一開始( v9 ),以利亞進入何烈聖山的一個山洞,開始有機會改變他的眼光。提到山洞,在出埃及記第三章裡,摩西也曾到過何烈山的一個山洞;當時,摩西在山洞看見的是荊棘「焚而不毀」。而這「焚而不毀」的事件,讓摩西從「埃及管轄下,以色列面對的是絕望」之判斷中,換了一個「在上帝凡事都能」的新眼光,也因此讓他踏上帶領百姓出埃及的道路。那麼,以利亞在山洞裡看見什麼呢? … 是不是「焚而不毀」?以下我們開始進入今天的聖經,一起來看到底以利亞看見什麼?
三、聖經:以利亞的信仰歷程
(一)用心聽那「細微的聲音」:
或許,以利亞所進入的山洞,並不是摩西進入的山洞;或許,讓摩西改變眼光的「焚而不毀」,做為先知的以利亞雖然應該要知道,卻沒有在此刻想起這段影響以色列歷史的神蹟。總之,以利亞在山洞裡,聽到上帝說「以利亞,你在這裏做甚麼?」時,他還是以「自己的舊眼光」來提出自認為合理的說詞。他埋怨地說「以色列人民背棄了你與他們立的約,拆毀了你的祭壇,又殺了你所有的先知。現在只剩下我一人,他們還要殺我!」。言下之意,是以人的眼光,對上帝分析報告一件事,就是「根據我的判斷,你託付的事工是不可能完成的啦!」
於是,對於以利亞以舊眼光所做的判斷,上帝要他到山洞外面去站著;並且上帝以對烈風、地震與大火的掌控能力,來讓以利亞開啟新的眼光。上帝讓以利亞明白「上帝不受自然限制,當然也超乎人的眼光所能判斷」。接著,上帝又以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讓以利亞「聽見」上帝的同在。為什麼說上帝讓以利亞聽見祂的同在? … 因為以利亞聽見那聲音,便用外衣蒙上臉,這摩西在山洞裡也做過的舉動,是表示接下來要「看見上帝」(出三 6 )。
在此,因為聽見幾乎聽不到的聲音,以利亞總算再次清楚地知道上帝與他同在。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在神蹟奇事中尋找上帝同在的確據,我們想在烈火特會中尋求上帝的旨意;但是,上帝有時卻讓我們在孤單寂靜的時候,靜靜地聆聽到「幾乎聽不到的聲音」。什麼叫做「幾乎聽不到的聲音」?或許,這聲音是必須在極度安靜之中,在沒有任何的干擾深夜裡,從內心深處靜靜地去聆聽,才能聽得見的聲音。或許,這聲音是必須獨自在房間裡,在安靜的禱告之中,安靜地等待聖靈的啟示之中,才能聽見的聲音。或許,這聲音是必須在書桌前,在檯燈下仔細研讀聖經,又在靜靜思考之後,才能聽見的聲音。無論如何,這「幾乎聽不到的聲音」是必須「用心」去聆聽的。
(二)走回頭到「對上帝盡忠」之處:
當以利亞聽見那細微的聲音之後,蒙上臉站在山洞外時,上帝再一次問他「在這裡作什麼?」面對上帝的問題,以利亞再一次說明自己來到何烈山的理由;不過,從上帝對他的回答發現,這次以利亞不再是埋怨,而應該是在問上帝「接下來該怎麼辦?」當然,有些學者認為這段經文可能是文士在抄寫聖經時,重複抄寫了一次;不過,若是以上帝清楚地回答他接下來的任務來看,以利亞第二次所說的話,已經不是以人的眼光在判斷打擊耶洗別的勝算機率。反而,這段重複的經文,在意義上已經改變為以確知上帝同在為前提,在詢問「我該如何『繼續對上帝盡忠』呢?」
對於以利亞的問題,上帝當然是既往不咎地讓他有機會重新作好人;所以, 上帝說「去啊,你倒去(轉回去)。上帝要以利亞做的第一件事 – 轉回去,在 原文是兩個動作 – 「走」與「回頭」。第一個動作是 Ha-La-q 「走」:上帝是要以利亞有實際的「行動」,不要還留在原地不動。不過,要向哪裡走?這 Ha-La-q 並沒有指特定的方向,可以走去東南西北任何方向 … ;那麼,只是走,萬一走錯方向呢?其實,有時人在黑暗中,也都很想要走出來;不過,走錯了方向, 反而會撞得滿頭包 … ;所以,要找對的方向走!
那麼,上帝要以利亞走向哪裡? … 上帝要以利亞作的第二個動作,是 Sh-W-B 「回頭」。回頭去哪裡?聖經中記載,上帝指示以利亞前往 / 經過曠野(台語版的聖經說「到大馬色的曠野」,和合本說「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 … 」,兩種版本 的翻譯雖然不同,一個是要去曠野,一個是要經過曠野;不過,對以利亞來講, 都會看見「曠野」)。曠野,是上帝讓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以後,四十年經驗「上帝同在」之處,也是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地方。因此,上帝讓以利亞再去經歷曠野,就是要他回頭後,重新再一次經驗上帝同在,再次與上帝建立「立約 的關係」。
當以利亞在用心聽、走回頭以後,上帝要他經驗曠野,讓他在其中回顧以色列經驗上帝同在,因而認識上帝,而後成為上帝百姓的過程。並且,除了以利亞的先祖的曠野經驗,上帝也讓以利亞經過自己先前逃離服事崗位的「來時路」;讓他在經過逃走的路途中,回顧上帝曾二次差派使者養他的恩典 … 。簡單來說,上帝讓以利亞在走回頭的路程中,以用心聽之後的一個新眼光,去回顧以色列祖先,以及以利亞本身曾經接受過的恩典,並且,當以利亞細數這些恩典之後,上帝讓他再次以信心立志「對上帝盡忠」。
到此,稍微整理一下便可進入結論: 1. 以「人的舊眼光」評估信仰上的事,難免會因為人的有限,導致陷入黑暗而看不到上帝的無限。 2. 面對黑暗與絕望,帶著舊眼光的人,可能會離開「對上帝盡忠」的道路,成為列王記中所謂的「壞人」。 3. 有時在神蹟大能中看見上帝的作為,並不能帶來「上帝同在」的信心;所以,還需要在安靜中「用心聽」聖靈的提醒與聖經的教導。 4. 「聽」還要有「從」的實際行動,要改變方向且細數上帝恩典,因此重拾信心並繼續「對上帝盡忠」。
四、結論:
以上所整理的信仰過程,大概是以利亞或是許多基督徒,在其一生中可能會遇到的信仰歷程。其實,許多基督徒在生命當中,難免都會遇到孤單的時候。尤其,在看似難以突破的瓶頸或阻力中,多數人會感覺到很疲累,很力不從心 … ;而若是阻力與瓶頸久久不能消失,甚至有愈來愈困難的跡象出現時,大部分人可能就會選擇放棄 … 。說起來,會作放棄的決定,應該也是屬於人之常情;因為,在人理性的思考裡,當有無法突破的跡象產生時,很自然會選擇放棄以保本。不過,當這放棄的選擇是關乎信仰、生命、教會事工時,或許必須再多加思考「是否絕望是因自己受限的眼光?」
提到受限的眼光,不禁想起小時候一件尷尬的事 … 。大概還在讀幼稚園的年紀,有一次,爸爸騎機車帶我出去;路程中,老爺機車經過一家玩具店時熄了火。在重新發動前,我的身體很自然地隨著目光移動到那一堆玩具前 … 。沒想到,爸爸不知道我已經下車,車子一踩繼續往前走;而我聽見機車離開的聲音,轉頭大喊「爸爸」時,機車已經離開很遠! … 在那個年紀,雖然從那間玩具店走回家大概不用二十分鐘,可是,年紀小的我還是發揮孩子的本能 – 大哭!老闆娘聽見,出來一探究竟;她問我「瞎瞇豆醬?」我在哭聲中大叫「爸爸不見了!」
其實,想也知道,爸爸在當下可能正著急地在找我;所以,真正「不見了」的人是我!可是,自己幼稚的眼光卻以為「爸爸不見了!」 … 或許,先知以利亞在逃離耶洗別的時刻,也是因為自己莫名的幼稚,因為自己無知的眼光,以為上帝被自己弄丟了!或許,有些人在服事當中、或者信仰生命當中,感到猶如牧師的小女兒在黑暗中的害怕,也是因為自我中心的眼光,讓自己看見的都是孤單與絕望,甚至因此感到身心俱疲想要如以利亞在樹下求死。不過,從今天以利亞的信仰歷程,我們知道 … 上帝一直都在,只是受限的眼光沒有看見、沒有用心聽、沒有走回頭!願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在孤單無助的時刻,無論所面對的是在服事、家庭、事業、課業、感情、政局 … 等的「無力改變」,都能夠從以利亞的信仰歷程中,學到以新眼光細數恩典,並重新得力且重新「對上帝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