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契的意義
各位兄姊大家平安!基督徒常常在說團契,教會也有團契,這個月的主題也是團契,團契是什麼意思呢?
團契這個字從希臘文翻譯過來,有時翻譯成交往、參加、分享、結連,其實就是在講關係和連結。每個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兒女,因此我們彼此就是弟兄姊妹;並且我們都是基督的身體,我們彼此就是肢體的關係。
理想的團契,就是可以彼此支持、彼此代禱、彼此幫助、彼此提醒,教會任何人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是一起喜樂,一起難過,一起禱告,也一起承擔。
這講起來很美好,但實際要做到這樣並不容易。我們從家庭就可以想像得到,同一個家庭要彼此連結彼此代禱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教會是來自那麼多不同地方的人。
德生教會是一間大教會,大家要互相叫出名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要和弟兄姊妹有真正的團契和連結,只能透過參加團契或小組。
團契的衝突和困難
但參加團契或小組,隨著關係越來越深入,一些事情難免看法不同、做法不同,講話沒有講好引起誤會的時候,也會開始有衝突和摩擦。
各種意見不同的事情裡面,有一種是特別容易引起衝突,就是金錢。常看到夫妻因為什麼東西該不該買而吵架,甚至還會因為遺產互告,而教會裡面關於大筆金錢的處理,也常成為衝突的原因。
正好我們今天的聖經就是在討論這個主題,就讓我們一起從聖經來學習。
我先來解釋一下這段經文的背景:保羅開拓了哥林多教會,當哥林多教會出現問題,他寫了哥林多前書給教會,裡面有愛的真諦、聖靈、離開罪惡等等很多很好的教導,結果哥林多教會有的人很高興地接受,但也有人不接受,甚至更加反對保羅,就在這種狀況之下,保羅又寫了哥林多後書。
當時耶路撒冷有一個饑荒的災難非常嚴重,哥林多教會看見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就決定參加保羅發起的這個為耶路撒冷奉獻的事工,並且開始募款。但進行到一半,哥林多教會裡面的一些人和保羅的衝突越來越劇烈,就有點尷尬了。
本來答應好要一起做的事情,結果到一半吵起來,該怎麼辦呢?保羅就是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之下,寫下這段話,就讓我們一起來讀。
團契有問題:回到耶穌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是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好使你們因他的貧窮而成為富足。(林後8:9)
這邊保羅先提醒哥林多教會,團契的開始不是從任何一個人,而是從耶穌基督。
我們可能會覺得:別人跟我們又沒有關係,為什麼我們要去愛他們,去支持他們,甚至為他們奉獻?
但耶穌就是這樣愛我們,為我們奉獻自己去釘十字架,而耶穌要我們學習彼此相愛,耶穌就是基督徒彼此相愛的原因以及力量來源。
甚至基督徒彼此相愛、彼此團契的時候,不是只有基督徒在哪裡,耶穌也在那裡。
正如約翰壹書所說的: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傳揚給你們,為要使你們也與我們有團契,而我們的團契是與父和他兒子耶穌基督所共有的。(約一1:3)
這邊指出團契的連結不是只有我們跟其他基督徒的連結而已,還有耶穌也跟我們都連結在一起。如果我們跟人的關係遇到問題,這也不只是我們這幾個人的事,這也是耶穌的事。
從這幾段聖經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團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一定要去找耶穌,要在禱告中問耶穌的想法,也可以交託給耶穌,因為團契的事不只是我們的事,而是耶穌的事。
耶穌都為我們釘十字架了,耶穌也會陪我們一起面對團契的衝突或各項事情。
付出要用愛,不要勉強
我們再接下去讀:因為人只要有願做的心,必照他所有的蒙悅納,並不是照他所沒有的。(林後8:12)
這邊保羅是在講災難的奉獻,但其實在團契裡面的各項事情都一樣,就是我們支持別人、幫助別人、事奉別人,要照自己的力量,不要勉強。
當我們看見對方的需要,有人得到癌症,或是婚姻裡面很痛苦,或是突然失業,我們很自然地去愛他們、陪伴他們,我們所做的上帝會悅納。
但如果覺得很勉強,就不是真正的團契,反而會成為怨恨的來源。本來一件美好的事奉,反而成為魔鬼攻擊的破口。
有時候我們已經答應了,結果才遇到問題,就好像現在哥林多教會就是這樣。保羅一方面提醒:我們要努力去愛,因為耶穌愛我們;另一方面也提醒,不要太勉強。甘心樂意付出的,上帝會悅納;上帝也知道我們有什麼,了解我們的能力和限制,上帝不會要我們付出超出我們能力限制的。
所以有一些事情,即使已經答應或承接,如太過勉強,仍然可以提出來看能否調整。或者另一條路,就是求上帝賜下更多更大的愛和能力,就能在愛中超越勉強。
這個原則對我們牧者、全職同工、會長以及幹部的同工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提醒,對我自己也是,我們可以彼此提醒。
非勞逸不均,而是公平
我們再繼續從經文學習:我不是要別人輕鬆,你們受累,而是要均勻:就是要你們現在的富餘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勻了。(林後8:13-14)
在這邊聖經教導,團契彼此相愛彼此支持,並不是就沒有公平,而是愛與公義在一起。
有的人以為愛一個人就是只有無限制包容接納,永遠都是幫對方收拾善後,結果他越來越輕鬆,我們負擔越來越大,長久下來不只我們受不了,他也沒有成長。
這段聖經裡面保羅提出,彼此相愛和支持並不是沒有公平或界線,如一方已經很輕鬆還是想增加另一方負擔,是可以拒絕的,因為這並不合上帝的旨意。
在金錢方面是這樣,在事奉的時間和內容上也是這樣。愛有時並不是只有體諒、接納、支持,有時也要學習拒絕,幫助對方學習自己負起責任,這才是真正的愛。
這個原則說來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弱和自私,都站在自己的立場,每個人可能都覺得自己負擔比較重,別人比較輕鬆,或者覺得自己是最缺乏的,自己是最需要的。有些人很樂意付出,一直不忍心拒絕,結果就做過頭;有些人很樂意拒絕,結果明明應該多負擔一些,卻都沒有,讓人覺得很不公平。
不管是家庭或是教會,都可能有這些狀況。這些狀況也不是只發生在個人,也常發生在不同肢體之間,例如某個團契可能會覺得被教會忽略,或者覺得其他團契用錢不夠謹慎。
這從第一代教會寡婦的慈善事工就開始發生,一直到今天教會還是常常面對這些問題。那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要忘記第一個原則:回到耶穌。我們每個人認定的公平,其實都有我們人的限制。如果我們希望追求真正的公平,我們應該學習傾聽彼此的聲音,並且把公平最終的認定交給耶穌。教會對一些事情還是要有決策,這些決策不見得一定是完全的,但教會也是仰望耶穌不斷提醒和修正,繼續跟隨耶穌與耶穌同行。
在此也介紹一下德生教會的慈善事工:我們有和1919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的食物包,有和附近商家合作的愛心餐卷,有社工協助評估的急難補助,也有針對慈善或社福的對外奉獻。教會很努力地用愛和公義進行各項慈善事工,大家可多關心,也為教會禱告。
善用三個團契的原則
我們回來看剛剛整理的三個原則。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在教會有真正的團契,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三個原則。特別是如果有人邀請我們擔任同工,或參與事奉的時候,真的可以把握這些原則,先回去禱告,用愛承接而不是勉強,然後愛不是都一定要答應,也要有界限和公義。當然如果我們來教會都覺得很輕鬆,也可能表示我們應該開始多付出一點了。
如果我們能把握這些原則,教會就會成為一個在愛中彼此支持的地方,我們可以在這裡享受真正的團契。
而且不只對教會有幫助,這些原則其實對我們在家庭、在學校、在職場學習愛與公義,減少不健康的怨恨,都非常有幫助。
我們教會曾有一位身心障礙的中年姊妹,我常跟她打招呼,但我對她的背景不太認識。但有一天我接到她二哥的電話,我才慢慢了解這個家庭。這位姊妹一直都是媽媽照顧,但媽媽照顧到年老以後就沒辦法照顧。我們了解這是家族裡面很大的負擔,誰要負擔生活費?誰要負擔照顧的費用?想不到上帝很奇妙的恩典,鄰居帶領這位姊妹信耶穌,然後她的二哥也在很奇妙的機會裡面信耶穌,後來其他兄弟姊妹照顧都有困難,這位二哥就承擔起照顧她的責任。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並不是很容易的。但這位二哥領受了耶穌的愛,就用愛來事奉他的妹妹。這位姊妹後來糖尿病越來越嚴重,有一次出車禍以後,傷口一直好不了。她二哥常常要去幫忙換藥,卻被醫生責備沒有照顧好傷口,可能需要截肢。他非常擔心,也非常難過,他只有不斷禱告和努力找人幫忙。感謝上帝奇妙的恩典和憐憫,藉著禱告和醫生家訪,後來傷口漸漸復原不用截肢。後來這位姊妹糖尿病越來越嚴重,最後住到護理之家,甚至可能要洗腎,但就在二哥已經預備好要負擔一切的時候,上帝把她接走了。這位二哥經歷到,上帝的恩典和慈愛一直沒有離開。幸好他們都有信耶穌,他們在家族中實踐並見證了真正的團契。也幸好這位二哥一直有回到耶穌面前,以致所有的困難和辛苦,耶穌都有用愛陪伴和承擔。
我想真正的團契就是這樣,不管是在家庭或是教會或任何地方,在愛不夠或不公平的時候,就需要趕快回到耶穌面前,緊緊抓住耶穌,耶穌跟我們的團契會成為我們的釋放和力量。
我相信保羅寫哥林多後書的時候,雖然是充滿尷尬和受傷,但他也一定有經歷耶穌,不然他不可能寫得下去,能寫下這些動人的話語以及寶貴的原則。
就讓我們在這個月一起來學習真正的團契,也一起繼續跟隨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