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罪有應得 vs. 引以為鑑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 路加福音十三章 1-5 節;約翰福音九章 1-7 節

前言:

2010 年1 月12 日 下午,位於迦勒比海地區的海地共和國首都太子港附近,發生了芮氏規模7.3 的強烈地震。地震之後,整個太子港幾乎被夷為平地,就連建築較為堅固的海地總統府、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總部大樓、觀光大飯店、醫院等大型建築物,也不敵強震,紛紛倒塌,全成了瓦礫堆。消息傳出後,舉世震驚,世界各國無不投入賑災的工作。主震發生後不久,接連幾天,又出現了多次的強烈餘震,使得災情更加慘重,進而引發暴動與地震難民的逃亡潮。正當海地因地震,而死傷慘重,亟待各界援助時,竟有美國的老牧師發出罪有應得之說指出: 「海地發生強震要怪他們自己,因為這個國家早在建國時,就與魔鬼訂了誓約。」 讓人深感不可思議!

「罪有應得」、「死有餘辜」、「遭到天譴」、「死不足惜」等形容詞,常是人對其所痛恨之人、敵對之人,或是充滿罪惡之人慘遭橫禍時,所發出的言語。這樣的詞句,不但是一種咒詛,且帶有幸災樂禍之意,亦充滿著自以為義的信仰驕傲。相信任何有血有淚的人,都無法接受如此不堪的話語。

基本上,凡是人,都有上帝的形像,也都有著人性的基本尊嚴,果真死於橫禍,也不該將這類的話語加諸在他們身上。見到人死於非命,卻毫無憐憫之心,又對受難者發出這些形容詞,不但會出現越俎代庖、取代上帝、替天行道的謬誤,還會顯露出自以為義的驕傲心態,嚴重違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十二章 15 節)的教導,而使得人神共憤!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我們毋寧用「引以為鑑」的態度,來面對悲劇的發生,並從中思考災難背後的意義和啟示,也不要落井下石,以「罪有應得」的說法來咒詛受災的民眾。基於此,本文才會以「罪有應得 vs. 引以為鑑」為題,好讓大家能從中明白這項信仰功課的意義。

一、多災多難的海地

2012 年1 月12 日 的 地震,堪稱是海地近兩百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對於 窮困不堪的海地而言,真是雪上加霜。地震發生之後,看到死傷的慘重,更加讓人深刻的 意識到,「天威難測」、「千算萬算,不值得天一劃」、「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人若不照天理、天地就不按甲子」 的警惕。

殖民主義還未開啟之前,海地原為當地原住民生活繁衍,世代居住,與世無爭的地方。 1492 年 12 月 5 日 ,西班牙人哥倫布在首次航行中,踏足了面積廣達 七萬六千四百八十平方公里,人口約有一百萬原住民的 「伊斯帕尼奧拉島」( Hispaniola ) 。哥倫布「見獵心喜」,隨即以西班牙的國名,將該島命名為「西班牙島」( La Espanola ),也就是當今多明尼加與海地共和國兩國分屬的土地。「西班牙島」便 因此而成了歐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 1502 年, 西班牙仗著船堅砲利之勢, 正式將西班牙島 納入西班牙的版圖,並 將之命名為「聖多明哥」。 為了勞動人口,西班牙人還從非洲大量的販運 黑奴 到該地,為殖民者賣命。

在 西班牙政府近兩個世紀的統治中,由於歐洲移民的大量湧入,西班牙島上的西北地區之法國移民逐漸增多,使得西班牙當局倍感壓力。法國移民為進一步將其居住的西北地區之所在地據為己有, 引發了一連串的西法之爭。 1697 年,西班牙 迫於形式的無奈, 與法國簽訂了《勒斯維克條約》,將該島的西半部土地,也就是現在的海地共和國,割讓給法國政府。此後,海地便歸法國政府所管,也成了法國名正言順的殖民地。

十八世紀末,法屬地區的黑人,由於不堪長期被殖民者高壓統治和剝削,乃群起推翻法國政府,並逕行宣佈獨立,於 1802 年正式 成立了世上第一個以黑奴為首,起義成功的國家 – 「海地 共和國」 。無奈的是,獨立之後,內亂與政變頻傳,導致民不聊生、文盲充斥、失業率嚴重,堪稱是美洲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兩百年來,全國始終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民,生活在貧困之中。

猶記得, 2008 年 4 月 7 日 ,海地 民眾因抗議油品價格三級跳和糧價的急速上漲,大批買不起食物,忍不住飢餓的民眾,集結於首都太子港的總統府前示威抗議,並齊聲高喊「我們肚子餓!」之後,還引起激烈的暴動,示威抗議的群眾趁亂四處搶掠商家,使得 海地 首都的作息與交通完全癱瘓。由於嚴重的飢荒與內亂,加上政治與經濟情勢的紛亂,聯合國不得不派出維和部隊進駐海地,維護安全,穩定該國環境。然而在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情況下,又遭逢強震, 把海地人民帶入更為痛苦的深淵,真教人難過!

二、罪有應得?引以為鑑!

地震發生之後,世人無不從心中發出悲憫之心,為受災嚴重的海地獻上關心、代禱與奉獻。然而就在世人同心協力,為救災的工作付出所能時,卻有一位上了年紀,經常在電視講道的 美國牧師,不但沒有呼籲大家一起投入救災,竟然還落井下石地,在美國「 700 俱樂部」的電視節目中指出:「海地人民原本受法國統治,為了脫離法國的統治,他們與撒旦訂下誓約說:『若撒旦讓我們不受法國統治,我們就服侍你。』魔鬼回答:『一言為定!』從此,他們就遭到各種詛咒。」為了支持自己的說法,口出驚人之語的牧師,還舉同位於一島上的多明尼加共和國為例說道:「多明尼加繁榮富裕,海地卻一貧如洗,他們需要好好轉向神,脫離這個悲劇,我們需要為他們祈禱。」此話一出,舉世譁然,撻伐聲接踵而至。發言的牧師,依然我行我素,堅持自己的說法。

除了對海地的地震發出狂語之外,這位頗受爭議的牧師,於 2001 年,在 911 事件發生之時,同樣直指,美國人就是因為道德淪喪,才會遭受恐怖攻擊,這無疑是上帝對美國的懲罰。再者, 2005 年,當卡翠娜風災橫掃美國紐奧良時,他亦曾公開宣稱,這正是上帝不滿當地民眾墮胎的後果。還有, 2006 年,當以色列總理夏隆中風時,他更提出,就是因為夏隆想跟巴勒斯坦和解,才會遭到中風的懲罰。更鮮的是,他還公開呼籲民眾暗殺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聽到如此論調的人,無不大喊不可思議!有學者就相當不以為然的表示:「該牧師的論證方式,根本是擅自將道德律與物理律聯結起來,給予物理定律道德式的解釋,他是上帝的代言人嗎?何以能如此發言。」

站在基督教信仰,也同是牧師的立場上,個人認為,當災難發生時,既使海地的地震,真有「屬靈戰爭」的意義在裡頭,也不該落井下石,直指他們 遭此橫禍, 罪有應得,進而發出咒詛之語。這樣的言論,只會對於教會和災民造成雙重的傷害,實在不妥。

遇到災難的發生,身為基督徒的首要任務,應當以憐憫之心,在第一時間內,關懷受災民眾,為他們代禱。果真他們的祖先曾與魔鬼訂了誓約,也不應咒詛他們;反而當以之為鑑,帶領他們歸向上帝,同時勸勉世人勿重蹈覆轍。畢竟他們是人,和我們一樣,同有上帝形像,也都需要救贖,不是嗎?

的確,看到他人遭逢苦難或慘遭橫禍,而死於非命時,常出現 不乏 和上述的美國牧師一樣, 喜歡 站在自己的本位主義上, 扮演起上帝的審判角色 的人 , 將之歸咎於「天譴」、「因果」、「報應」、「風水」,進而直指遭逢苦難,或是罹難的人,罪有應得、死不足惜!如此的論調,頗值得商榷。

1. 不是他們犯了罪

事實上,上述這位美國牧師的說法,不只現在才有,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就曾出現過同樣的思想。他們認為,世上每一宗不幸事件的發生,都代表著上帝對某種特殊罪惡的懲罰,才會導致他們對家庭若有小孩殘障,便會將之視為是罪惡與天譴,而把小孩殘障的罪惡與過錯,全歸因於上一代。換言之,就是因為父母犯罪,才會生出肢體殘障的孩子。耶穌傳福音時,就曾幾次被提問過。下列經文,正是耶穌與提問者的對話。

一天,門徒看到一位生來就瞎眼的人,從心中油然浮現出猶太人的傳統思考模式,進而懷疑這個人的瞎眼,應當和他父母的犯罪有關,乃 不解的趨前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裏去洗。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參見約翰福音九章 1-7 節)從這段經文得以看出,耶穌的重點不在於誰的「罪」比較嚴重,而是在於人若不悔改,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

耶穌醫治瞎子的目的,除了彰顯神的大能之外,也要藉此推翻將罪惡歸咎到上一代的不恰當說法,同時揭示舊約先知所提出的教導:「惟有犯罪的,他必死亡。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父親也不擔當兒子的罪孽。義人的善果必歸自己,惡人的惡報也必歸自己。惡人若回頭離開所作的一切罪惡,謹守我一切的律例,行正直與合理的事,他必定存活,不致死亡。他所犯的一切罪過都不被記念,因所行的義,他必存活。」(以西結書十八章 20-22 節)並提醒門徒,遭逢苦難時,應當以堅忍的態度加以面對。因為上帝乃要透過人的軟弱與不完全,彰顯出祂的完全與榮耀,並藉著苦難來達成其救贖的目的,同時表明耶穌就是上帝差來的世界之光。

2. 若不悔改,也要如此滅亡

耶穌的時代,管轄 猶大地區 的羅馬帝國 總督 彼拉多,於 西元 26 年上任。據歷史資料所示, 彼拉多生性殘暴,個性剛烈。執政期間,彼拉多因收受 賄賂,掠奪他人財產,引人入罪,未審先判, 還曾 多次虐待猶太人,任意屠殺撒馬利亞人,而被流放邊疆,最終自焚身亡。 任內,彼拉多曾不分青紅皂白,屠殺正在聖殿獻祭的加利利人。

事件發生後,引起眾人側目,於坊間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些被彼拉多屠殺而死的人,可能是犯下大罪,才會遭致屠殺的悲劇,乃罪有應得。為此,有人將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的事,告訴了耶穌,要聽看看耶穌對這件事的看法。耶穌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後,乃開誠佈公的回答眾人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這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加福音十三章 2-5 節) 耶穌認為,慘劇的發生,未必都是上帝的懲罰,祂乃要人們深加自省,從永恆的視野來看問題,藉著災變來省思自己永恆的去處。

過去,基督教剛傳入台灣時,西方宣教師為了急於根除不合於基督教的信仰與文化,曾以強烈的手段,當眾燒毀聖別禮拜所拆掉的神像與神主牌,甚至指稱非基督徒是「魔鬼」,若不信耶穌將會「下地獄」等不宜的言論,使得台灣人相當難以接受,而以「基督教,吃教、落教」、「死沒人哭」、「沒公沒媽」作為反擊,導致緊張的氣氛揮之不去。還好,隨著宣教觀念的改變,以及第三世界神學與本土神學的興起,教會在深切的反省之後,已不再指稱非基督徒為「魔鬼」,一定會「下地獄」,敵對的氣氛,這才緩和了下來。只可惜,過去彼此傷害的傷痕,依然存在,還是得靠時間和上帝的憐憫來沖淡之。

結語:

科學家估計,未來的三十年,地球除了暖化的問題之外,也將進入地震活躍期,全球各地將會無預警的出現地震。當海地的地震,帶來重大災難時,我們寧可引以為鑑,也千萬勿指責受災之人罪有應得。地震在人類歷史上,雖帶來過嚴重的破壞,然其背後,卻也蘊涵著深沈的意義。因彌賽亞國度被建立,上主再臨的前夕,將如耶穌所言,那時,「民要 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太福音二十四章 7-8 節)有鑑於此,讓我們再次省思,「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彼得前書四章 7 節)這一句經文所給予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