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創世記四十五章4-8節; 詩篇一一九篇71節;哥林多後書一章5節
前言:
有一位到大學修在職訓練課程的青年,晚間下課途中,被後車追撞,造成頸椎受傷,幸好及時就醫,才未使傷勢惡化下去。會傷到頸椎的原因,就是圖照顧後座小孩的方便,竟將汽車前座的兩個頭墊取下,使得汽車被追撞時,沒有可以保護頭部往後仰的緩衝枕頭,而導致受傷。
車禍發生之前,青年總以為頭墊的作用不大,有沒有應該都無所謂,孰料車禍發生時,他才驚覺到,車子座椅的枕頭,是保護頭部和頸椎不可或缺的「守護神」。
當我到醫院探望他時,他驚魂甫定的說道:「雖然發生車禍,但我仍要感謝上帝,祂讓我有驚無險,同時讓我透過這次意外,學習到前所未有的功課,也使我體會到上帝真的很愛我。牧師,我學乖了,以後打死我,也絕不會將頭枕取下來。」聽完他的「告白」,我告訴他:「車禍是負面的,但其背後卻讓你學習到寶貴的功課,而這項功課,正是負面背後所給予你的正面意義。」
所謂負面背後的正面意義,正如詩人所說:「我受苦於我有益,因為我可以學習你的律例。」(詩篇一一九篇71節) 又如保羅在書信中所述:「多受苦楚有益,因為靠基督多得安慰。」(哥林多後書一章5節) 亦如十八世紀的美國科學家、文學家兼外交家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所言:「令人受傷的事會教育我們。」畢竟人未曾有過行走崎嶇道路的經驗,絕無法感受到走在平面道路上的舒坦。
一.正負面之間
許多事情的發生,皆有正負兩面,有時正面的背後隱藏著負面的危機;但負面的背後,往往充滿著正面的意義,端賴我們如何體會、詮釋和看待。
佛教證嚴法師之所以會創立慈濟功德會,乃1966年的某一天,她到花蓮縣鳳林鎮的一家私人診所,探望其弟子胃出血開刀住院的父親,當她從病房走出來時,正好看到地上有一灘血,經過瞭解,這才明白,這灘血是一位原住民婦女因小產,由四個年輕的原住民同胞,以擔架抬著,一路從東海岸的豐濱鄉翻山越嶺,走了七、八小時的山路,才來到診所,因為繳不起醫療費和保證金,在診所地板上留下一灘血後,無奈的又抬了回去。就是這「一灘血」,激起了證嚴法師發願,要集合眾人之善念,興建醫院救濟貧苦民眾的決心。
這段「一灘血」的歷史,在證嚴法師所創設慈濟功德會的書報中,經常被提起。雖證嚴法師並未在文中提及診所的名字,但在人、事、時、地、物的影射下,引起了獲優良醫師奉獻獎,曾在花蓮行醫四十多年,是許多人心目中好醫生的莊汝貴醫師之家屬不滿。為此,莊醫師的六名子女,決心為已八十多歲,中風躺臥在床的父親洗刷冤情,勿使其背負失德醫生的不明之冤,因而到法院控告證嚴法師侵權。
結果,纏訟兩年多的「一灘血」官司,花蓮地方法院判決證嚴法師敗訴,需賠償莊家新台幣一百零一萬元。消息傳出後,社會一片譁然。擁護證嚴法師的人,群起為證嚴打抱不平,堅持要上訴到底,甚至邀請到當時留下一灘血之產婦的家人現身說法,在媒體訴說莊醫師的不是。相對的,擁護莊醫師的人士,完全不相信莊醫師會是如同證嚴筆下所描述的那位醫師,就連莊醫師診所的鄰居,也不認同一灘血的發生地點是在莊醫師的診所。有人還因此批評證嚴法師的不是,說她是一個為求彰顯自己,而否定他人的人。
當這件官司在社會上仍然爭論不休時,輿論幾乎一面倒的偏向證嚴法師,使得莊醫師的家屬,深感委屈。看到好人與好人為此對簿公堂,著實教人感到惋惜。其實,在那一灘血負面的背後,乃充滿著正面意義。因若沒有「那一灘血」,便無法激起證嚴法師成立濟世團體的決心。也就是那一灘血,才會有今天的慈濟功德會。
當然,沒有直接的證據,沒有人能夠斷定,莊醫師就是那位一灘血的診所醫師,因為人證的證據力相當薄弱,且物證的年代已經久遠,連法官也無法重建和認定,我們也不能平白無故的冤枉他。因民事訴訟只能認定相對之真實,而非絕對之真實,況且一灘血事件迄今已過數十年,法院必須依證據堆砌事實,雖不見得是本然的事實。基於此,合議庭表示:「這件訴訟案本質,是好人與好人間的爭執,最好的結局應該是和解收場。」遺憾的是,合議庭的法官們曾努力促使兩造和解,但卻未被雙方當事人所接受。
然若慈濟功德會所指的莊醫師果真是該診所的醫生,那慈濟也應當感謝莊醫師才對,因他是間接,同時也是直接促成慈濟功德會成立的幕後功臣,若沒有他,慈濟就無法誕生。假如證嚴法師在書中先以感謝的心,訴說出一灘血背後所給予的正面意義,感激診所的醫師,相信兩造應不致對簿公堂。相對的,莊醫師的家人,若能以逆向思考的方式,向社會大眾訴說,沒有當年的那一灘血,那有今天的慈濟醫院?想必情況不致於演變到如此的地步!
當然,本文這樣的說法,並非在模糊焦點,也非在認定這一灘血就是發生在莊醫師的診所,吾人寧可說:在負面的背後有其正面的意義。誠如法官所言:兩造都是好人,都是台灣人所尊敬的人。的確,若沒有這兩個好人,慈濟功德會便無法在此一「靈感」下被催生。當然,兩造遇到這樣的事,心中的痛苦是難免的,但悲慘應可以避免。若大家能在正負之間,強調負面背後的正面意義,相信會使這件「好事」更為圓滿。
二.負面的背後
舊約聖經創世記三十七-五十章中,約瑟因父親寵愛於一身,遭致兄長的不平,將他賣至埃及為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或許,在故事當中,大家都會對於約瑟兄長的無情無義感到忿忿不平,對約瑟的處境卻則深表同情。感覺上,約瑟所受不公平的待遇,在人看幾乎都是負面的,然在神來看,其負面的背後正充滿著正面的意義。
我們從約瑟的兄長因飢荒到埃及購買糧食,約瑟與兄長相認時的這一席話:「『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裏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創世記四十五章4-8節)得以看出,上帝透過負面的事情,顯現出的正面意義。因上帝藉著約瑟的哥哥們把他賣到埃及,為的就是要保存以色列百姓的性命,當中的確充滿著上帝美好的旨意。
當約瑟的父親雅各去世後,他的哥哥們深怕約瑟會趁機報復前仇,因此,便打發人去見約瑟,用雅各臨終前所說的話提醒他,求他不要念舊惡,饒恕他們。約瑟聽完之後,乃再一次的告訴哥哥們,他被賣到埃及之事,在人看是負面,但在上帝的眼中則是正面的,因這有美好的旨意在裡頭。基於此,約瑟用慈愛的話安慰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創世記五十章19-21節)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成功,乃拜活字本印刷術之賜,因當時的刷術剛發明不久,當他晚年受到病魔侵襲,躺在病榻痛苦不堪時,有感而發的道出:「有些痛苦和困難,很像排字人所排的鉛版。現在看上去,字是反的,也讀不出什麼意思。可是,等到鉛版印在紙上,我們就可看得很清楚,而且也明白其中之意。今天我們所受的痛苦,雖然解釋不通,但是到了有一天,我們就會明白了。」
許多時候,我們都會將不幸的事視之為全然的負面。事實上,在負面的背後,乃充滿著諸多正面的意義,誠如摩西對以色列百姓所說的話:「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恐怕你心裏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命記八章16b-17節)摩西要選民不可在平順中驕傲而忘記神,摩西提醒百姓,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賜;免得他們心高氣傲,忘記了神。所以,當我們遭逢苦難的負面情境時,面對神的態度,不應只是一堆的Why(為什麼),而是要向神請教How(如何),藉此要讓我學習到什麼功課,才會使得自己的生命更為豐盛。
結語:
無可否認的,當面臨苦難和挑戰時,一開始,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將之視為是負面的,但若靜下心來思考,負面的背後,正充滿著無法數算的正面意義。
古代的文人要功成名就,不但要以「清」?本,還要以「苦」?業,因他們清楚明白「不清,心不能靜;不苦,志不能堅。」的道理,畢竟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若沒有艱難困苦,那能玉成於汝 ?惟可惜的是,人往往會因著人性的軟弱,在怨天尤人的情況下,只往壞處想,而失去了負面背後所帶來的正面意義。俗語所說的這兩句成語:「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應可為此帶來一些啟示。
或許,在面臨苦難時,痛苦在所難免,但悲慘應當可以避免,因負面的背後,正隱藏著正面的意義,端看我們如何詮釋與面對。在每一次負面(苦難)的背後,常會隱藏著更大的祝福,因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只是我們當需明白:上帝同在的意義,並不在於祂把你從苦難中救出來,而是在於祂讓你在遭遇苦難的負面背後,找到正面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