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列王紀上二章 1-4 節;撒母耳記上十三章 13-14 節
引言:
2012 年台灣總統大選和立法委員之選舉,經過一番激烈的選戰,結果終於在 1 月 14 日 晚間揭曉。相較當選者的歡欣鼓舞、謝天謝地、燃放鞭炮、大肆慶祝;落選者的垂頭喪氣、 如喪考妣 、傷心落淚、難過不已的景象,著實讓人看到了「幾家歡樂,幾家愁」、「當選過關,落選被關」、「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強烈對比。
大選前夕,我曾在<制度 vs. 風度>一文當中提到:「政治只是 歷史的『偶然』;絕非歷史的『必然』,唯有留下典範,才是永恆。」 無論當選與否, 敗選者實不必因為選舉的失意,宛如世界末日般,陷入絕望, 日後還有機會,可以東山再起,亦可選擇退出政壇,另闢天地; 當選者也不要因為勝選,而不可一世,得意忘形,如何扮演好當選者的角色,才是根本。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 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 ,戰後的選舉原本信心滿滿,然面對時局的變遷,其所屬的保守黨卻 慘遭滑鐵盧,被工黨所敗。當敗選的消息傳來, 邱吉爾乃 說出「酒店關門時我就走」( I leave when the pub closes )這句毅然決然的名言,表達他對於宦海浮沉,拿得起,就可放得下的豁然大度。幾年之後,所屬的保守黨透過選舉,再度贏回政權, 邱吉爾才又 榮登宰相寶座,寫下他政治生涯的光榮歷史。
為能省思選舉的結果及台灣的未來,本文特別引用 列王紀上二章 1-4 節與撒母耳記上十三章 13-14 節為主題經文,並 以 《漢 書‧ 賈誼傳》當中的「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這句名言所衍生出來的「 長治久安 」,進而以 <長治久安之源>為題, 好讓大家能藉此 思考領導者如何「長治」,使國家得以「久安」,以便 維持民族和國家的長久 之功課。
一、大衛的遺言 – 為王之道
自古以來,有關「為王之道」以及「領導與管理」的典籍和論述可謂汗牛充棟,其中,最常被人所提起的,應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政治哲學家 尼可洛 ‧ 馬基維利 (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 所著的《君主論》 (The Prince ) ,以及被稱為二十世紀管理學之父的 彼得 ‧ 杜拉克( Peter Ferdinand Drucker ,1909-2005 )所撰之 《 新現實:政府與政治、經濟與企業、社會與世界》( 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 ), 還有美國名政論家大衛 ‧ 葛根( David R. Gergen )所寫之《權力的見證》( Eyewitness to Powe r :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Nixon to Clinton ) ,又稱《 美國總統的七門課 》 為最。
然而, 環顧當今世界, 最受世人所推崇,也最 有資格回答 「如何才能當個好總統」的人,應以 大衛 ‧ 葛根莫屬。因從尼克森到柯林頓,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當政,大衛 ‧ 葛根總共與六位二十世紀全世界最有權力的美國總統共事過。在白宮浮沈數十載的日子裡,他看盡政治的現實,也目睹大權在握的美國總統不為人知的一面,使他深刻體會出「為政之道」的功課。退休之後,大衛 ‧ 葛根以回憶的方式,撰寫了《 美國總統的七門課 》這本鉅著,書中,作者歸納了好的領導者所需具備之七項重要特質,實值得國家領導人參考。
1. 人品貴重。國家領導人首重的是人格操守,如此的預見,猶如中國哲人孔子所言:「政也,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 目標明確。國家領導人沒有異象,便沒有方向,無法走遠。誠如英國清教徒政治家 克倫威爾 (Oliver Cromwell,1599 – 1658 )所述 :「一個人沒有方向感,就走得不夠遠。」
3. 具說服力。坦誠溝通,是國家領導人所不可或缺的,即所謂的三分之二傾聽對方立場,三分之一表達自己的立場。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素僕之心,以誠待人,處事為公。」的道理。
4. 運作能力。透過體制內的運作,與社會各界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展現嫻熟與卓越的領導,此乃如 清末名臣曾國藩所說:「 為政之道 , 耐煩而已 。」
5. 百日新政。就任百日需定江山,百日蜜月期間內,是自我定位與爭取社會菁英支援的最佳良機。「 百日新政」乃小羅斯福總統(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 1882 – 1945 ) 上臺後,面對 1930 年代美國經濟不景氣,在就任三個月,大刀闊斧之作為而稱之。
6. 堅強的團隊。治理國家需要有一個堅強的團隊,畢竟「商山四誥」足以提供治國經驗,「虎嘯之士」可勇於提出政策辯護。
7. 傳承願景。 國家領導人需 高瞻遠矚, 將 過去、現在、未來串成一氣,透過回顧與前瞻,進而創造歷史。誠如聖經所言:「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箴言二十九章 18 節)
※資料來源: 大衛‧葛根( David R. Gergen )著,《權力的見證: 美國總統的七門課,從尼克森到柯林頓 》( Eyewitness to Powe r :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Nixon to Clinton )&胡忠信著,《現代君王論》頁 18-20 之內文。
事實上,前述的「七門課」,在聖經當中,早已有著相當清楚的訴說。我們從大衛臨終前, 對於接續他為王的兒子所羅門所說之「遺言」得以 看見。大衛對 所羅門囑咐說:「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作甚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耶和華必成就向我所應許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列王紀上二章 2-4 節)
在「遺言」當中,大衛除了要所羅門當需「剛強」,作「大丈夫」(意為英明勇敢)外,還要所羅門無論如何,都得謹守上帝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並依此道而行,若能實踐此道,無論到那裡,作甚麼事,都能「亨通」(意指經過思考上的操練而獲得見識和智慧,以致達到成功的果效),若子孫能謹言慎行,國家便能長治久安。
大衛之所以會向所羅門如此這般的耳提面命,乃他知道,國家領導人的成功與國家的興盛,必須建立在上帝話語的基礎上,並一心一意忠於和上帝所立之約。因國位鞏固的福氣,是上帝所給的應許,此一應許,在摩西喚醒百姓當留意上帝在歷史上所施行的拯救,證明上帝的大能和實在,呼籲他們作順服的回應時,早就有明確的提示:「我今日將他的律例誡命曉諭你,你要遵守,使你和你的子孫可以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的地上,得以長久。」(申命記四章 40 節)若偏離上帝的道,得意忘形,國家領導者和他的國,勢必會如先知撒母耳對掃羅王所斥責的下場一樣:「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撒母耳記上十三章 13-14 節)將後悔莫及。
二、偏離主道,晚節不保
大衛為何會選擇在回歸天家之前這個時機,對將接續他王位的兒子所羅門提出「為王之道」( 列王紀上二章 2-4 節 )的囑咐?基本上,大衛此舉,除了父親對兒子親情的關心使然外,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下列三項:
其一:要所羅門當遵行主道。大衛要所羅門堅守上帝所親自頒佈的 律例和誡命,同時專心倚靠上帝,勿 為自己立過多的妃嬪,免得心靈受之影響而偏邪,也不要為自己多積金銀,而財迷心竅,迷失自己;乃要敬畏上帝,同時抄寫、誦讀並遵行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律例,免得心高氣傲,偏左偏右,忘記誡命。唯有如此,才能扮演好國王的角色,使國家能長治久安。 (見 申命記十七章 16-20 節)
其二: 要所羅門以掃羅為鑑。掃羅 身材魁梧、英俊挺拔 (見 撒母耳記上九章 2 節: 「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在位長達四十年之久,是以色列建國的第一任國王 ,乃眾所周知。然因他的多疑善變、對上帝失去信心、違背主道,又堅不悔改,先知撒母耳只好發出上帝將要拔除他王位的通牒。(撒母耳記上十三章 14 節)雖掃羅聽到上帝的「通牒」,稍微收斂一些,但他依然本性難改,最終,「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有惡魔從耶和華那裡來擾亂他。」(撒母耳記上十六章 14 節)導致掃羅晚節不保,徹底失敗,應驗了先知撒母耳的預言:「並且耶和華必將你和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的手裏,明日你和你眾子必與我在一處了;耶和華必將以色列的軍兵,交在非利士人手裏。」(撒母耳記上二十八章 19 節)
掃羅和其所統領的軍隊果如預言,不敵非利士人的軍隊。逃跑之際,掃羅的三個兒子被殺,他本人也身受重傷,為了避免敵人的羞辱和折磨,終自刎而死,曝屍野外。可悲的是,非利士人將他們父子的屍首吊掛示眾,所幸,基列雅比人因曾受恩於掃羅,冒險將屍體取下,以禮安葬。掃羅悽慘的下場,實令人不忍卒賭。
其三:勿重蹈父親的覆轍。大衛深知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威望,竟敗在借刀殺人、搶奪人妻,犯下姦淫的滔天大罪上,險些步上掃羅的後塵,而前功盡棄。所幸,大衛真心悔改,蒙上帝的赦免,才重燃希望。為此,大衛要所羅門勿重蹈他的覆轍,以免付出慘痛的代價。
是的,鑑於前朝國王掃羅,及大衛本身所犯下之罪刑所付出的代價,大衛才會在臨終前,苦口婆心的力勸即將接續他為王的兒子所羅門當引以為戒,要他無論如何,都應堅守主道,力行上帝所吩咐的律例、誡命、典章和法度,千萬不要重蹈掃羅王和他的覆轍,否則,國家不但無法長治久安,還會禍延子孫。
繼承大衛王位的所羅門在執政初期,由於謹守主道,治國有方,果真創造出 以色列王國空前的榮景 。又因所羅門從上帝所領受的智慧,使得 國勢興盛 、名聲遠播, 列國不但主動進貢,還爭相與之結盟。 可惜的是,所羅門王因少年得志、得意忘形、 隨心所慾 、廣納 妃嬪、 在位過久 、過度享受,又因政治聯婚 ,受到外籍 妃嬪的誘惑,隨從他神,還 為 妃嬪所拜 的 偶像築邱壇 。此舉,不但辜負 父親大衛生前的千叮嚀與萬交代,還嚴重 偏離主道, 觸犯上帝在申命記七章 3-4 節:「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因為他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以致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速速地將你們滅絕。」所公告的誡命, 導致所羅門前功盡棄、晚節不保。
看到所羅門不聽父親的忠告,和掃羅一樣,同樣淪落至晚節不保的下場,著實 令人深感惋惜!
事實上,在舊約聖經的記載中,自以色列王國建立後,到分裂為南猶大與北以色列兩個國家,及至兩國相繼滅亡,除了少數幾位國王堅守主道,受上帝祝福,使得國家長治久安外,其餘大多數的君王均晚節不保,下場悽慘,遺臭萬年。
出身英國,著作等身,曾於美國任教的浸信會神學家駱其雅 (Herbert Lockyer,1886-1984) ,對聖經有著深入的研究,由於擅長講道和寫作,他將長年的講道信息,有系統的把聖經的事件與人物分別集結成冊,進而付梓出版。在其所撰寫的眾多出版品中,《聖經中所有的王與后》( All the Kings and Queens of the Bible )一書裡面,他將聖經中的歷代君王與王后如何掌權,及其信仰與性格,進而導致王朝更替的過程,有著鉅細靡遺敘述與分析,實值得國家的領導者參酌,亦可作為我們靈修、研究聖經的寶貴旁徵。
事實上,自古以來,偏離主道、戀棧權位、晚節不保的王多得難以數算,舉最近的例子而言: 曾鐵腕統治埃及長達三十年( 1981-2011 ), 2011 年年初,因阿拉伯世界「茉莉花革命」倒台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與內政部長,及其前朝的官員, 2012 年 1 月 5 日 ,被檢察官起訴,高齡超過八十歲的穆巴拉克,被求處死刑。偵查庭結束後,承辦的檢察官接受媒體訪問時,毫不保留的說出:「檢方對穆巴拉克與其他被告求處極刑,即是絞刑。」消息傳出,世人無不為曾風光一時,統治埃及長達三十年的穆巴拉克感到難過!
還有,統治利比亞長達四十二年( 1969-2011 )的格達費( 1942-2011 ),也是 2011 年 「茉莉花革命」倒台的領袖之一。原本,他可以將政權放下,交還給人民,保住一命,安享晚年,但他卻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一樣,為保權位,採取武力鎮壓的手段驅散民眾,導致內戰爆發,死傷無數。儘管到處躲藏,還一心一意想重掌政權,最終,不但被反抗軍發現, 頭部和腹部受到連環槍擊,並遭瘋狂毒打虐待,折磨喋血而亡, 屍體還被放在地板上供人「觀賞」,下場悽慘。
看到如此的結局,不由得再度想起, 2011 年年初,當 「茉莉花革命」在北非蔓延時,我曾以<立王 vs. 利王>為題,下筆為文談論道:
國家領導著會被百姓唾棄,起身革命,淪落到眾叛親離,被趕下台的命運,顯然已經嚴重違背了申命記十七章 14-20 節所載,上帝設立君王制度的意旨和教訓所致。因那被立為王,又長期執政,緊抓權力不放的領導者,非但罔顧被立為王的責任與使命,竟還透過「立王」的制度,藉著為王之便圖利自己,而成了集名、利、權於一身的「利王」。 這樣結果,實有如 被譽為「紅色海明威」的二十世紀著名斯洛伐克作家穆納谷( Ladislav Mnacko ),在其所著之《權力的滋味》 ( The Taste of Power) 一書當中所述:「權力是一種比愛情更致命的吸引力,它的能量超過愛情的吸引力百千萬倍!一個嚐到權力滋味的人,前半段不過欲仙欲死,後半段則終必歸於又瘋又狂。不同的是,愛情失敗雖然悲慘,但有可能凝聚成一段浪漫佳話,帶領年輕男女,頂禮膜拜。而權力失敗者,能夠留個全屍,已經值得額手稱慶了。愛情吸引力無毒,容易收場,權力吸引力有毒,自必糾纏終身。」
穆納谷還進一步斬釘截鐵的指出:在人類的歷史上,似乎沒有人能夠抗拒這一種權力的滋味。因權力會使人中毒,毒素會順著脈絡和神經系統,侵入身體各個部位,使得毒素遍佈全身。自此,掌握權力者,便會隨著毒素的擴散,逐漸習慣那被歌功頌德和被奉承的感覺,進而慢慢忘卻自己的理想,使得 自己唯有坐在那個權力的金交椅上時,才感到舒服和安全。」
難怪世上有 諸多 哲人,針對此提出這樣的警語: 「權力 是春藥 。」 「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 」 「 上台的人,不一定下得了台。」 「上台 時 身段要優雅 , 下台 時 背影要漂亮 。」「如何上台不重要,如何下台才重要。」
(註: 本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