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20070121婦產科醫院裡,有位業餘音樂家

(本文摘自《臍緣》季刊 2006年12月 第32頁,內容乃在介紹德生教會陳智偉執事)

 

陳智偉副院長優游工作與音樂世界

17歲即進入醫學院就讀,畢業時自較一般醫界新鮮人年輕;陳智偉醫師曾因臉龐猶帶稚氣,不免引來病患懷疑的眼光。然而憑藉優秀醫術與貼心服務,他漸已成為擁有「粉絲」的南台名醫。除此,他還能拉奏小提琴及作曲…。

沒有星星絕望的深淵,是你的手溫暖我每一個夜;

你的笑顏無限蔓延,輕柔的微風吹開我緊皺的臉。

夢和現實之間,矛盾衝突裡面;

風雨無情考驗,愛伴隨希望湧現……。

這首抒情、動聽的歌曲,是多年前 SARS風暴時,高雄長庚醫院慘遭封院,當時任職婦產科的 陳智偉 醫師,和他的學弟 蔡 醫師,聯手創作出的〈愛在每一天〉。當時由全院醫護人員發自肺腑唱出,期能藉此提振人心,共同抗煞。

民視且特為此製作 MTV,不時在電視上播放,吸引更多觀眾為他們加油打氣。

陳智偉目前是吳昆哲婦產小兒科副院長。他 62年次,出生在高雄,父親是牧師,母親是幼稚園長。家中4個孩子(三男一女)在宗教信仰薰陶,及父母善加教養下,個個成就不凡。陳智偉排行老三,是婦產科醫師;哥哥和弟弟是小兒科醫師,姊夫是 家醫科 醫師,實可謂一門數傑。

 

有信 仰的 醫師最能助人

陳智偉 8歲時,全家隨父赴多明尼加傳道,期間在當地美國學校就讀。原計劃讀完高中即赴美上醫學院,但父親決定回台定居,他遂跟隨返台,進入高雄醫學院就讀,那年他才17歲。小小年紀,為什麼會選擇懸壺濟世?陳智偉透露是受父親影響。「父親曾告訴我們,世間工作中有三種最能助人,就是老師、 牧師和 醫師。尤其是有宗教信 仰的 醫師,可能貢獻最大。因此我們三兄弟,自然而然都以醫生為職志。」

去國多年,陳家一直未「忘本」;在家講閩南話,在外和當地華僑則講國語,也常閱讀中文刊物。因此回國後,語文溝通不成問題。但到底去國經年,對本地社會、文化不免有些脫節,加上年紀又比同學小,相處上難免有些許隔閡。所幸未久即能入境隨俗,和大夥打成一片。

在多國讀美國學校,英文自是流利,但是,「教科書上盡是醫學專業用語,我不見得佔到便宜。尤其大一國文、理則學、中國通史等共同科目,讀來實相當吃力。好在當時年紀輕、體力好,苦讀苦拚之餘,還好有不少同學熱心相助,終能迎頭趕上。」陳智偉回憶說。進了醫學院,陳智偉對偏重理論的基礎醫學興趣不高,較偏愛臨床醫學,尤以外科系統為最。直到去高醫附設醫院實習後發現,「原來在校所學基礎醫學,在臨床實習時均一一印證,其實並不單調枯燥。」

到各科輪番實習後,他還是對外科系統最有興趣,其間又以婦產科最令他感到愉悅,「實習期間,看到產婦辛苦懷胎 10月,終於平安生下寶寶,然後收到產婦家屬送來的滿月蛋糕、油飯、紅蛋,分享到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喜悅,那種氣氛很令人難忘。」

 

少年醫生的困擾

由於己身是基督徒,實習期滿,他選擇入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期間在 許多老 醫師身上學到寶貴的臨床經驗,以及,「屏基 許多 醫師在動手術前,會先為病患禱告,提供身心靈合一的貼心服務,將信仰與工作充分融合。」

一年後父親過世,陳智偉一方面為陪伴母親,另方面也想到大醫院見識
、追隨更多「高明」,因此決定轉赴高雄長庚,又 從住院 醫師做起。

長庚醫學中心規模較大,各種病例也較多,有許多機會觀摩與學習。「尤其見識到資深前輩,一方面利用最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另方面憑藉多年臨床經驗,為病患的疑難雜症抽絲撥繭、釐清病情,在在令我歎服。在前輩身上學到不同的經驗,簡直就像入了寶山,實獲益匪淺。」

在名醫濟濟的工作氛圍中謙遜請益、認真學習,陳智偉表示,在長庚期間,凡婦產科醫師該學會的本事,他都極力汲取、吸收。漸漸地在婦科、產科,除接生及內視鏡手術,像婦女頻尿、尿失禁、骨盆脫垂等的診治,也都能得心應手。

 

從教學醫院轉到地區醫院

歷經紮實訓練及獲選年度優良住院醫師,陳智偉終於成為主治醫師,並於屏東科技大學擔任優生學講師。雖然年紀尚輕,有病患可能以為他是實 習 醫師,但他細心看診問診,做出正確診斷、對症下藥,並提供周到療程及術後照顧,終獲病患及家屬的信任與肯定。口碑逐漸傳開,他的專業聲譽於焉建立。

鎮日在診療室、產房間穿梭,還得抽空為晨會、周會準備各種報告。此際他已成家,有了孩子,不免為工作忙碌無暇陪伴家人而內疚,亟思在家庭與事業間找到平衡點。適逢吳昆哲婦產小兒科醫院院長力邀他出任醫療部副院長,他決定離開長庚履新。當時他 32歲。

位於前鎮的吳昆哲婦產小兒科,有 6位專任婦產科醫師,70多個總床位。陳智偉體驗到,地區醫院規模較小、層級較少,因此機動性較強,工作動線較簡單順暢;病患毋須一而再、再而三地辛苦排隊,院務也較易貫徹執行。

他以院方近年推動「母嬰親善」為例,「鼓勵母親餵哺母奶,類此政策宣導在大醫院並非不可行;但因層層節制,難免影響執行效率。反觀吳昆哲婦產科,院長登高一呼,隨即建立相關機制,如提供母嬰同室服務──小貝比出生後,就放在媽媽身邊,不僅方便餵母奶,寶寶且能常待在媽媽懷中。此做法立獲國健局評鑑合格,更在眾多地區醫院中獨樹一幟。」陳智偉說。

「吳昆哲婦產科接生數在高雄數一數二,每月接生約 2百多個新生兒。近年來國內生育率直直落,這樣的業績相當不錯。」陳智偉說來有點得意。

 

專業服眾,粉絲多

陳智偉目前每周排 6~11個診,工作性質與工作量,均較之前單純、輕鬆,也因此有較多時間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結婚 4年,有個2歲兒子的陳智偉,與另一半結緣,屬「千里姻緣一線牽」。 陳 太太是紐西蘭華僑,因回台參加朋友婚禮,經教會長輩牽紅線;相識一周後她便回紐,然後透過 e-mail當了半年「電子情人」,決定共結連理。婚 後陳 太太在高雄道明外僑學校當老師,兒子出生後便辭職在家帶孩子。她對老公事業一向充分支持,從不多置一詞。

談到日常休閒,陳智偉透露,大學時代曾熱中打籃球,參加過籃球校隊,並曾獲頒體育獎章。當了醫生後,幾乎沒時間運動,「為病患動手術,有時需很長的時間,必須有充沛的體力、耐力支撐。因此很需要適度鍛練身體。可惜『知易行難』,坦白說我很少付諸行動。如今即使得空,也是帶著妻兒到處走走逛逛,所以體型、體力都大不如前,實在得加把勁了。」陳智偉笑著說。

由於自幼在教會中成長,而教會總是有許多音樂服事。在耳濡目染下,陳家子女從小就學鋼琴、拉小提琴、參加唱詩班;不僅在教會的聚會中表演,也在家族聚會中自娛娛人。而陳智偉的專長是拉小提琴。

讀幼稚園時,他曾跟著兄姊學鋼琴。因年紀小又好動,對枯燥單調的練習曲實在沒興趣, 常和 老師「躲貓貓」。直到國小三年級,在教會被一場小提琴演奏吸引,之後即有心拜師學藝。他的啟蒙師是位法 籍女 老師,是多國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手,非常懂得循循善誘,讓陳智偉通過最枯橾的初學階段,突破瓶頸後終得一窺堂奧。「老師說我的音感不錯,手也算靈巧,所以能漸入佳境。」到 高二 老師回國才中斷學習,彼時他已是學校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

 

已創作多首歌曲

陳智偉後來仍勤於練習,且常在各種場合應邀「登台獻藝」。他常表演的曲目為古典樂曲,也會視需要或應觀眾要求演奏民謠。此外他且試著作曲
,至今已有5、6首作品。「結婚時,我 曾與 太太對唱自己寫的歌。遇到喜慶場合,有時也會特地為新人譜曲演奏,以表達由衷祝福。」

雖然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重心隨之轉移,他仍慶幸擁有演奏與創作樂曲的能力,使得生活較為豐富、生命更為充實。「未來退休後,更不愁沒事可做,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