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20101031 咱所吟的,就是咱所信的 – 歡迎大家一起來使用新聖詩 ( 張德謙牧師 )

「 Ma lji ma lji ti Yi su sa ma,ma lji ma lji ti Yi su sa ma, Sa tje ka na ma te ve te velj,sa tje ka na ma te ve te velj. Hai ya na i yu in hai ya na i yu in i ya u hai yan. 」這首台灣排灣族的歌謠 , 幾乎每位排灣 族人都會唱 , 在台灣社會不同族群聚集時 , 常以這首歌謠來代表排灣族。 2009 年 4 月出版的新《聖詩》將這首富代表性的詩歌編在其中( 311 首),除此之外,還收集了阿美族、布農族、賽夏族、賽德克族、西拉雅族、泰雅爾族等台灣原住民族的詩歌,客家和平埔族的歌謠在《聖詩》中也沒缺席。

新《聖詩》共收錄了 73 個國家 650 首聖詩,從 1964 年的《聖詩》中保留 369 首,從《世紀新聖詩》選取 122 首,其他從《新聖詩》 I 、 II 及近年新創作和翻譯的作品中選出 159 首而成,其中歐美作品有三百餘首,台灣人(含宣教師)的詩詞作品 160 首、曲調 136 首。在 650 首中歐美聖詩約佔 50 ﹪,台灣 25 ﹪,第三世界也佔 25 ﹪之比率,可見這本新《聖詩》所涵蓋的多元性、文化性與多樣性等特質。為向各教會介紹新《聖詩》,教會音樂委員會與各中會合辦「聖詩節慶」新《聖詩》教唱研習會,參加的弟兄姊妹普遍的回應是,新《聖詩》有豐富的面貌;不同民族的音樂帶來驚豔的喜悅;透過老師的指導加深對新歌的喜愛。當然,也有人回應,唱習慣傳統四聲部的聖詩,對於齊唱、輪唱或加獨唱的聖詩感到不適應;唱聖詩將結束時,很自然的想唱「阿們」。會有如此的反應,是很自然的事,時代巨輪不斷的滾動,整體社會持續的變遷,身處社會中的教會,需要基於信仰的反省和行動回應於社會,我們所吟唱的詩歌正是實踐信仰的場域,新《聖詩》編輯的精神就是依據我教會的信仰告白。

新《聖詩》的編輯精神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宣告:「我們信上帝,創造、統治人及萬物的獨一真神。祂是歷史與世界的主,施行審判及拯救 …… ,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 …… 是普世的,又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 …… 」,這是我教會信仰的宣告,因此,我們在禮拜與信仰生活中所吟唱的聖詩就必須符合我們的信仰。教會音樂委員會聖詩編輯小組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精神編輯這本新《聖詩》,從目錄很明顯的展現這本聖詩的宗旨是為:讚美「創造主上帝的榮耀」、宣揚「救贖主基督的恩典」、見證「慰助者聖靈的權能」、體驗「三一上帝的奧秘」、促進「普世子民的團契」、培育「釘根本土的見證」與同心「期待上帝國的實現」。在主目錄下的子目錄,有更詳細的分類,以「創造主上帝的榮耀」為例,又細分為:「獨一真神」、「奇妙創造」、「歷史主宰」、「慈愛攝理」四項。各項主目錄皆有細分的子目錄,如此,在選取聖詩時就更能切合信息與需要。

新《聖詩》的編輯原則:

要編輯一本聖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編輯的基本精神外,在集合眾編輯委員的智慧時,也需要有編輯的原則以為依循,新《聖詩》即以「歷史性、現代性、多樣性、普世性、本土性 / 適況性、禮儀性」為編輯之原則。簡述如下:

1. 歷史性:基督教歷史歷經兩千年的發展,各時代子民從上帝領受啟示,依據其文化情境、神學人的信仰詮釋、詩人的靈感及音樂人運用當代、當地民族的音樂語言譜出聖詩。這些歷史信仰的結晶匯成今日世界基督徒共同傳承的記憶與信仰寶藏。

2. 現代性:上帝的啟示與耶穌基督的真理今日仍不斷地在對我們說話、向我們啟示,在動亂、衝突、恐慌、發展中與我們一同流淚、嘆氣或歡欣。所以,許多現代詩真實、貼切地詮釋此信仰與二十一世紀世界的情勢與發展,信仰才不致於與今日的處境脫節。

3. 多樣性:世界有千萬民族文化、藝術、音樂的多元性反映上帝創造的奧妙,以及祂給世人不同恩賜的多樣性,以這些恩賜創作聖詩正是詩篇的作者所強調的「向上主唱新歌」(詩篇 98 : 1 ),以此來展現世界各民族多采多姿的特色。

4. 普世性:基督的教會是普世性的。兩千年來各宗派在聖靈的引導與感動之下,創作、發展不同的教義、教制、禮儀、音樂敬拜上帝、宣揚真道,讓普世教會在敬拜與分享聖餐中見證在基督裡的合一。

5. 本土性/適況性:「道成肉身」是上帝的道在兩千餘年前藉著耶穌的身體以猶太人的身份與文化具體啟示給猶太人,福音是上帝的大能同時存在於世界各地,這「道」也藉著台灣各族群的音樂風格反應出台灣本土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複雜處境中的信仰見證與掙扎。

6. 禮儀性:禮拜中我們從讀聖經、聆聽上帝的話語來曉悟上帝的啟示和旨意,也從唱頌歷代與今日普世基督徒的信仰見證,配合適當的禮儀來敬拜上帝,讓信仰從理性進入感性,且獲得平衡,使人獲得責備、鼓勵、安慰、醫治,以致心靈更新、成長。

新《聖詩》的特色 :

新《聖詩》加強了釘根本土、疼惜鄉土、普世合一與公義和平的現代詩。也擴展了普世多樣性的音樂視野,過去我們只唱歐美傳統的聖詩,新《聖詩》帶我們環遊世界,嚐到東北歐高雅、不同氣質的旋律,且有機會欣賞拉丁美洲熱情、吉他伴奏、小調( minor )的音樂,並可接觸到非洲和聲簡單、活潑、強烈節奏、鼓、鈴伴奏、即興填詞的短歌,也可感受到聖地、猶太人與中東優雅、神秘的詩歌,也能體驗亞洲各國各民族多元、單音無和聲、變化無窮、豐富裝飾音的旋律,更重要的是能唱台灣本土各族群、多元、多風格、親切、美妙的傳統與現代聖詩。在教會歷史中聖詩本來就沒有唱「阿們」的傳統,英國教會在 1850 年代後期對中世紀教會禮拜唱詩研究的誤解而開始在聖詩終止時加入「阿們」, 1950 年代起普世主流教會均已改正,只在唱「頌榮」將一切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一上帝( 386 ~ 392 首),或直接向上帝祈禱時才唱「阿們」。因此我們恢復其原貌,一般聖詩終止時不再唱「阿們」,只在「頌榮」和直接對上帝祈禱的詩唱「阿們」。為避免對上帝不敬,我們尊重猶太人傳統,不再以不完全正確音譯的「耶和華」為名稱呼上帝(出 20 : 7 ),新《聖詩》均以「上主」或「主上帝」代替「耶和華」。新《聖詩》加入了很多禱文與信仰反省的詩,我們邀請台灣教會的藝術家畫插圖,將主旨或該首詩的意境以感官的藝術描述,以超越文字與音樂的界限帶入更深的信仰領域。禮拜中倘能善用這些禱文與插圖,讓會眾有靜默思考的空間、讓聖靈動工、發揮想像力,則能進入更深的信仰體驗,達到心靈的更新。新《聖詩》附錄具備完整的聖詩主題、分題、經節、詞曲作者、來源、語言、國別、首行、簡譜首句、調名等二十項索引,分類詳細的索引方便使用者尋找適當的聖詩,也提供學術研究者豐富的資源。

結語: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宣教的教會,重視讀經、禱告、吟唱聖詩讚美上帝,吟唱聖詩時無形中把信仰表達出來,是唱我所信,同時是信我所唱,盼望這本新《聖詩》能啟發我們以悟性與感性「向上主唱新歌」。

– 資料來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網站 http// gospel.p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