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年前初次出國,一下子感受到外地的文化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英國人善長於文學且富幽默感,電視節目中的喜劇製作不但可愛,也演得非常好;台灣的喜劇可說大部分只是惡作劇或鬧劇;德國人的節目太嚴肅,只有英國人懂得把喜劇演得好;相較下,法國人喜歡美術,義大利人善於雕刻和建築,但德語系的國家善於音樂,例如:奧國人的合唱團、交響樂等。
有好一陣子,我常常在懷疑,為什麼講德語的國家那麼喜歡音樂,他們無論唱歌或演奏都做得很好。起初,學習德語時,所學唱的那些歌曲,現在想起來仍悠然受感動,很溫馨。於是我在想,我們到底由那個管道通到心靈的最深處?曾有人忠告婦女說,欲打動男人的心,須先經由他的胃口,這大概是比較限於描述華人的世界,一切的溝通和友誼的交流通常都經過吃喝,法國人和義大利人可能較重視視覺的世界來感受真理,那麼德語世界的人可能較從耳朵的聽覺來觸發心靈的動力。相對的,他們也從音樂來表示心靈的感動。
我們對於內心最深奧的事,對人生最在意的事,以及最令我們感動的事,這些到底要從什麼地方,用什麼方法表現出來?美術、文學固然是當中的方法之一。然而音樂更是,音樂用聲音表達我們最喜愛的事,最關心、最在意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於音樂怎麼樣,在台灣這個社會圈子,可能大部分的人以為音樂只在娛樂某一部份的人,有空才去聽一聽,或者有些音樂工作者也只一昧地想要彈出、唱出討好聽眾的歌,讓人讚美你會音樂。殊不知音樂工作者,也是社會改造者。想一想世上有好些先進的國家,他們如何用音樂來帶動教會,鼓舞人心,提高生命的品質?
今年三月有兩位音樂老師在台神演奏雙鋼琴,我有幸參與盛會,我發覺演奏者是信仰者,也是神學的表達者,他 ( 她 ) 們用音樂說出自己的話,表現自己的信仰和生命。同樣的,“微聲盼望”,可是經過這位老師彈出來,就能夠感受她的信仰歷程,那不是音符而已,那是她的生命歷程,她彈奏出上帝對她的感動。
詩篇的作者 (135 : 2) 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其實不只是在叫我們唱讚美上帝 的歌而已,是在鼓勵我們,要有那種被上帝感動而產生可唱的詩歌。我們是否有被感動的生命而唱出被感動的詩歌?如果我們內心沒有感人的詩歌可唱,如果我們不曾受感動而有歌可唱,這樣的人生,實在是多麼地貧乏阿!
要訓練我們的耳朵聽懂音樂,也要訓練我們的心靈唱出被上帝感動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