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是屬於監獄書信,也就是保羅被關在監獄當中所寫的書信。雖然是這樣,它在保羅的著作中是一本很受人喜愛的書,因為當中有許多能勸勉人,激勵人上進的話。有時我們以為,在監獄中寫出來的信大概是?可憐而又悲傷的,可是我們想不到保羅的信中卻是充滿了樂觀、積極進取的心志。這種喜悅、樂觀、積極進取的心態,其實我們也曾經經驗過,就是到醫院去探訪重病的親友,原來的目的是要安慰他,想不到在醫院中卻被他安慰。當然像這種能超越自己困境,能從應當被安慰的情況中反過來安慰別人的人不多,但保羅就是這種少數人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他在書中所說的話,不但幫助當時的腓立比教會,至今仍然能導正我們、激勵我們、幫助我們上進。
保羅寫這封信的原因,是因為他被關在監獄的時候,腓立比教會派了一個名叫以巴弗提的,帶禮物去慰問他,同時他也留在那裡服事保羅。很不幸的這位以巴弗提在那裡不但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幾乎要死。保羅為此很擔心,最後幸好他病好了,保羅叫他趕快回腓立比去,免得他家的人和教會擔心。為此他寫這一封信,向腓立比教會致謝,就是我們現有的腓立比書。
腓立比教會雖然是他所最喜愛、最想念、最引以為榮的教會,但並不是一個全然完好無缺的教會。教會中那些美好,值得稱讚的事,當然是保羅最津津樂道的,最引以為榮的。可是教會中也確實有一些令人傷心的事;雖然保羅很想親自去處理,去解決的,但身處監獄的他,無論心裡多麼願意,但到底力不從心,愛莫能助。更困難的是那些專門製造麻煩的人,他們不會聽他的勸告,也不會讀他寫的書信。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勸勉那些好的同工,安慰那些願意為福音而努力付出的人;盼望他們在善事上設立一個高標準的目標,繼續努力,不要灰心,向著那目標直跑。
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裏,保羅提出了兩個概念,就是以他自己處事的心志和經歷作為範本,盼望能成為他的讀者,也是他的好同工學習的榜樣:
首先,就是時常保持一種向前走的心志:
這句話來自第十四節,在那裡說到他向著所插的標竿直跑,為著要得著從上面而來的獎賞。說這樣的話,最令人感動的,是寫這封信的保羅,關在監獄的當時,是不可能起來跑的。首先,我曾有機會去旅遊,參觀過當時所留下來的,保羅時代的監獄。那空間實在太小,連直身起來行走都有困難,更何況賽跑。第二,保羅寫這封信的時候年齡已經大了,接近六十歲。在那個時代的人,六十歲的人年紀算相當大,不可能再賽跑。所以當他說向著所插的標竿直跑時,他這樣寫,一定是指心志上的、意志的,或者說是心境的賽跑;一定不是指肉體的。然而從他這樣的話更提醒我們,人活著不是只有肉體的活動而已,也有精神上的、意志的、心境的、情感的、知識的 … 。有時這些精神上的活動比肉體的活動更加重要。
從保羅的這些話裡,我們又發現,保羅肉體的活動雖然受限制,年齡雖然已老,但他的心靈活動是年輕的,是活躍的。相對的,我們發現現今有許多人,只有肉體的活動,但心靈是枯竭的,生命的動力是呆滯的。我們一個 有生命的人,他的生命不可只生活在肉體的世界、物質的世界裡;我們要擴展 生命的範圍,同時活在精神的世界、心靈的世界、信仰的世界。像保羅那 樣, 年齡是大的,肉體活動的空間是受限制的;但心靈是活潑的,心志是寬闊、進取的。相對的,有些人年齡是輕輕的,但心靈是衰老的,意志是軟弱,不活潑的。因此,當我們做任何事的同時,同時要努力的,不但使我們的身體健康,也要使我們的心志健康,心靈活潑,人格健全。
身體的缺點比較容易克服,許多身體殘缺的人,但只要心志健康,活潑, 同樣能夠有好的成就。現代的人較注重的,只是知識教育;我們對子女的關心,也都只在知識教育上:他考上了甚麼樣的學校,考了幾分,得了甚麼樣的學位? 但對於人格的發展,心靈的健康與活動,這些事父母好像比較不關心。 其實一個人在社會工作,很重要的就是情緒的控制:有沒有辦法使自己的心緒 穩健? 有沒有能力可承受壓力?特別是失敗的壓力、工作忙的壓力。有沒有辦法承 受人事糾紛的壓力?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有沒有排解糾紛、誤解和敵對 的能力?這些能力在職場上,時常比知識更加重要,時常是成敗最重要的關鍵。 在人生的各種處境上,失敗的原因往往不是知識、能力的問題,也不是身體的問題,時常是心志有沒有健全的問題。
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需要另一個特質,就是像保羅那樣,有一個向前走的心志;有沒有一個活潑的心靈,願意開拓新遠景的意向?一個人若只想死守固有的現況,決不可能就此無事。我們以前讀書時常有這樣的句子,學問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也是一樣,沒有那向前走,沒有再開拓新境界的心志和行動,很快的就會被淘汰的。早時的台灣人很注意教導子女的心志健康,他們那時所用的言詞就是要有志氣。特別對男生的要求,首先是要有志氣。用聖經的語言來說,就是要有異象。有異象、有志氣都是我們向前走的心志。我們年輕的時候,有一首勉勵年輕男孩子的詩,時常被吟誦:
男兒立志出鄉關,苦學不成不鄉還,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間何處不青山。
心志活潑的人他會想要開拓、想要發展、想要改善、想要美化、想要冒險,要爭取;像保羅那樣,監獄的門關不住他活潑向前發展的心志。最近看到媒體報導說,有十五、六歲的青少年集體自殺。而且根據報導,說台灣的年輕人自殺的年齡越來越年輕。像這樣的年輕人,在十幾歲或廿歲,心志上已經相當的衰老;那麼年輕就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實在太可惜。
第二件保羅要勉勵腓立比教會的,就是要忘記一些背後的事:
所謂忘記背後的,並不是忘記以前的學習,忘記從前的經驗。我們為甚樌有能力向前走,是因為從前的學習,以前的經驗作後盾支撐著我們。這是為甚麼古人說:後事不忘,前事之師。但另一方面,在人生的旅途上,並不是條條都像地上交通的道路;還有另一種路,是心志上的道路。人若要在這 條心志上的道路向前走,時常必須拋棄一些背後的事,才有可能使人邁開腳步,
跨越出自我的侷限。這是為甚麼曾有人向上帝祈禱說:求?幫助我,忘記 那些不應該記的事。因為若要走人生那另一方面的道路,如果不能忘記背後, 有時就無法向前跑。特別當我們被某些人得罪過,曾在某件事上失敗,曾經發生過某些衝突,曾有過某些感情的挫折 … ,這些傷感的往事,若常常耿耿於懷,便會使人裹足不前。有許多傷感的過去,其實可以放下,不要讓它再記掛於心裡:對於一些被得罪的事,不要去計較;但對於我們得罪別人的事,趕快去尋求和解,使過往的事不成為今日的負擔。那些能夠將以往的 傷心事放下的,他們比較容易重新開啟一個好的將來。古時很著名的齊恒公, 他不記 先前管仲射他一箭之仇:經人推薦後,便起用管仲為相,之後管仲把齊國建立 成列強之首。
台灣有好幾家百年的教會,按理說,有了百年的歷史,教勢應當發展,軟硬體都要發達,成為眾教會的楷模。可是時常事與願違,好些百年老店卻虛弱不堪,不但人數少,而且百事俱廢,雜亂不堪。調查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人事紛爭。再詳細調查他們紛爭的原因,時常都是一些芝麻小事;但卻因為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使大的教會紛爭結黨,相互對立。有時不免會問,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不是已經過了百年了麼?可是令人驚訝的是,那些過往的衝突,還一直在後代中延續。這種令人挫敗、裹足不前的症候,只為了 一點小事就爭吵不休,不只發生在古老的教會,也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在家庭、 在社會團體,在政黨之間,在民族或種族之間,在國與國之間。興國、興邦與興家之計在哪裡?其實只要能夠把那些不值得計較,不值得爭吵的事放得下就是了。
我們之所以不願忘記背後的纏絆,最大的原因是我們不肯赦免;其實赦免 別人,也等於赦免我們自己。赦免是為別人舖上悔改的路;上帝也是這樣 的, 以赦免來為我們的悔改舖路。如果有人問通往天國的那一條路叫甚麼名字? 按 耶穌的教導所提示的,那條路名叫「赦免」:天父上帝赦免我們,我們藉著祂的赦免去赦免得罪我們的人,只要這樣做,就踏上了通往天國的路。